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李仁虎 《今传媒》2007,(7):62-64
今年5月16日早晨7点多钟,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节目转播了<经济参考报>的一篇报道,题目叫<晨鸣纸业废水暗排污染莱州湾>,副标题是<称我们是全国知名造纸企业,不少媒体调查都不了了之,你们看着办吧!>.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 (记者 王化兵)8月19日,<读者>杂志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了"读者的挚爱--<读者>荣获'60年60品牌'暨回报读者公益行"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  相似文献   

3.
一、从<编辑参考>到"读者参考" <读者参考>创办于1978年.初期以活页刊印,主要在上海及周边地区的新闻出版单位、部分科研机构内发行;几年后扩版为16K月刊,传布渐广.80年代后期,因经营困难一度中辍.1989年改为"读者参考丛书",由学林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4.
喜爱恐怖小说的读者都知道"773"这个诡异的数字,随着<我遇见了我>、<三减一等于几>、<天惶惶地惶惶>、<三岔口>、<阿丝地狱>、<后湖鬼戒>等一部部恐怖悬疑小说精品面市后,773系列丛书也成为了中国本土恐怖小说的第一品牌.  相似文献   

5.
<编辑之友>杂志2009年第2期刊登了安拴虎先生撰写的<浅谈"冒号+'因此'"句式不成立--兼与<编辑学报>商榷>[1]一文(以下简称"<浅谈>"),对<编辑学报>2003年第3期<有问必答>栏目刊登的答读者问[2](以下沿用<浅谈>中的简称"<答疑>")"难以苟同",并从3个方面论述"冒号+'因此'"句式的错误.我们仔细读了,认为<浅谈>的论述多有不妥,现商榷如下.  相似文献   

6.
<21世纪经济报道>(以下两称"<21>")现在已成为一张每周发行5期的日报,但在报纸定位上仍强调深度报道.这样做有两个原因,一是,<21>以深度报道起家,其渊源可以追朔到<南方周末>,"遗传基因"决定了这张报纸不可能主发那些消息类的新闻;二是,报社的决策层意识到,作为一张传统的报纸,在速度上无论如何没办法同网络竞争,但读者手拿一张报纸阅读深度报道的愉悦感却是纸媒体的优势之一.  相似文献   

7.
人民日报新闻版今年以来改革力度很大,在前年、去年设立<视点新闻>、<体育>新闻的基础上,今年又增加了<政治>、<经济>和<文化>三块新闻版.  相似文献   

8.
展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件毛泽东青年时期在省城长沙求学读书的原始"学籍档案":<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职员学生一览表>.该档案形成于民国四年八月(1915年8月),至今已有九十多年.<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职员学生一览表>为右侧线装、从右至左表格式竖排,长26厘米.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出版行业的品牌、国内的名牌杂志<读者>自1981年创办以来,立足甘肃,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坚持"博采中外,荟萃精华,启迪思想,开阔眼界"的办刊宗旨,肩负弘扬先进文化的历史责任,以高雅文化、人文关怀为主调,融思想性、知识性、可读性为一体,追求高质量、高品位、高水准,形成了高雅、清新、隽永的风格,赢得了海内外读者的赞誉.近年来,<读者>杂志在国内期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始终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去年末月发行量已超过800万份,成为<读者>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0.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北京档案>再次全新改版的一年,我衷心祝愿<北京档案>越办越好,再创辉煌. 说起改版,至今难忘1996年<北京档案>由双月刊变成月刊的那次改版.作为热心读者和通讯员的我,有幸参加了当年的改版座谈会.会议征求大家对改版的意见,我提出若能新辟-个带有互动性质的辩论栏目,定会吸引读者的眼球,不过,前提是领导要有解放思想的勇气和对不同观点的宽容.这无异于将了领导一军,谁知领导马上把球又踢了回来,说:"这个栏目就交给你吧!"这真是"木匠戴枷,自作自受".从此,我就以阿昆的名义主持"每期-辩",没想到一干就是15年.  相似文献   

11.
<东方卫报>是南京日报报业集团与南京地铁联手打造的一张免费发行的综合类新闻日报,是南京第一份地铁报.自2010年全新改版以来,<东方卫报>以"轻松前卫、领跑未来"的办报宗旨,以精确、细分的读者定位,坚持差异化竞争发展方向,不断创新出版风格,为"地铁族"烹制了一道精美的.文化早餐".  相似文献   

12.
"打工俩字好辛苦"栏是(<当代青年>月刊社)于1996年6月创办的,它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应运而生的.在经济改革的大潮中,随着我国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出现了一个从未有过的崭新群体--打工族,这个群体不断壮大,愈来愈浩浩荡荡,成为我国社会中一个颇为显眼、不容忽视的人群.正是针对这一新情况的出现,采纳读者的建议,我们创设了这个栏目,栏目名称就直接取自读者来信中的一句话:"打工俩字好辛苦".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人们对花样迭出的"贺岁片"电影、"新春音乐会"已不再陌生,细心的人会发现,2001年春节文化市场上又出现了一种新玩意儿--贺岁书.其中较有影响的,像云南人民出版社的<在家贺岁>,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的<年夜饭>,中国邮电出版社和童趣出版社联合推出的<新世纪儿童大礼包>等,分别是针对不同层次读者的贺岁书.看来,图书出版也开始搭乘贺岁便车,盯上了节假日市场.那么,"贺岁书"现象的出现,对出版界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相似文献   

14.
温州都市报推出时尚休闲定位的<第六天>周刊三年多以来,具体版面和栏目的设置经历了很多次的调整,而"百业丽人"栏目是其中为数不多的一直保留的栏目.163期<第六天>周刊的封面,除了主题策划外,基本上固定以"百业丽人"周刊为封面,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同时颇受读者肯定的栏目风格.  相似文献   

15.
把握经济报道舆论监督的六个点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2月18日,<经济参考报>头版头条刊登<江苏灌南县"惠民工程"变身豪华办公楼(主标题)有基层干部议论,如此"挂羊头卖狗肉"是典型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副标题)>的报道,批评了江苏灌南县打着"惠民工程"的旗号建办公楼的做法.在国家三令五申要求严格控制修建政府办公楼的情况下,灌云县发生的事是一个十分典型的反面案例,极具警示作用,说明需要有关部门采取更加强有力的措施,以保证国家政策的严格执行.  相似文献   

16.
近两年来各种关于<红楼梦>的书籍频繁出版,据不完全统计,除各种形式的<红楼梦>文本外,2004年以来出版的关于<红楼梦>的图书在140种以上,单是2005年前十个月就有六十余种.这种"红楼"出版热潮在学术界和大众读者间形成了新一轮的"红楼热".2005年中央电视台10套"百家讲坛"栏目关于<红楼梦>的讲座更是由于得天时地利,进一步推动了这一轮的"红楼热";出版界紧随这一社会风尚,大量出版关于<红楼梦>的图书,一时间出版界、图书市场、读书界和媒体热热闹闹.对这一现象如何分析,记者在市场调查的同时,采访了相关专家,以察其实.  相似文献   

17.
2004年10月,三联书店出版了"绿家园"创办人汪永晨的摄影图文集<绿镜头>,这是一本关于环境保护的图书.除了选题的特殊以外,它最为吸引眼球的是似曾相识的书名,它将一度喧闹沉寂的"镜头"再次带到了读者眼前.  相似文献   

18.
新闻追踪切合读者的阅读心理 中国是文明古国,在文明传承中,人们形成了一定的阅读习惯,继而形成一定的阅读心理,"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是中国读者阅读心理的真实反映,<红楼梦>、<三国演义>和其他章回小说,在章末的吊人胃口之语,可以说是这些名著赢得读者的"雕虫小技"之一.读者的"后知欲"和作者的"下回分解",是"心理"与"小技"的关系.掌握了这般"小技",作者就能牵着读者走.  相似文献   

19.
宁波<东南商报>通过为党委政府、企业、读者"三服务",实现"三贴近",提升报纸的品牌和影响力,使报纸成为读者"贴心人""娘家人",也为自身赢得了发展空间与机遇. 2000年1月创刊时,<东南商报>发行量4万份,广告收入300万元,利润10万元.而时隔十年,现<东南商报>发行量已达27万份,广告收入逾1亿元,利润3000万元,并策划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广泛影响的活动和报道.  相似文献   

20.
"无用"的阅读与编辑的修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健敏 《编辑学报》2010,22(1):93-94
<编辑学报>2008年起新设了<好书推荐>和<感悟>专栏,作为杂志的忠实读者,我惊喜之余也有了跃跃欲试的冲动.作为影响力在同类期刊中处于领先地位的一种传播类核心期刊,而且是报道科技期刊编辑出版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成果为主的科技核心期刊,开设这种看似"无用"的栏目,其实是体现了主编的智慧的.这种"无用之用",反映了我们编辑同仁的精神诉求.曾有人动情地撰文说,栏目中推荐的好书,能提升我们的精神,能帮助我们确立更为理性的价值观,能使我们的伤感与快乐充满诗意[1].我想,重视与读者的情感交流,正是<编辑学报>在诸多专业期刊中脱颖而出,成为我们编辑同仁共同的精神家园的魅力所在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