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铁生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别具一格,他始终在超越自我,可以说,他是当代文学创作中的一座高峰。20世纪80年代以后,他的小说建构不断呈现出新的突破,在由传统的“故事体”向“寓言体”转变的过程中,呈现出深刻的“哲思性”特色。从“自传性”、“寓言性”、“哲思性”三个维度来探讨其小说的建构走向,或许更能窥见其小说创作之轨迹。  相似文献   

2.
王蒙小说中有一批以描摹人生世态的为主的作品,我称其为"讽谕性寓言体"小说.智性视角、幽默、调侃、荒诞化、政治寓言是这些小说的突出特征.这种文体特征的形成与我国古代的寓言故事、讽谕诗以及民间的笑文化有明显的渊源关系.当然,王蒙本身的幽默天性和生活体验也使他在继承中又有创新,从而形成属于他的独特文体--"讽谕性寓言体".  相似文献   

3.
《一个人和村庄》具备本雅明现代寓言理论的三个特点,主角包伍明在废墟中凸显忧郁性的气质,小说的叙事文本有破碎性的美学特质,小说设置了在救赎性升华中寻找新价值的情节,现代寓言性使《一个人和村庄》有了深厚的精神意蕴。  相似文献   

4.
进入90年代,阎连科的乡土小说风格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寓言化叙事。这使他的作品超越了乡村层面,上升到寓言层面,表现了人类生存的整体状态,具有普遍意义。通过对阎连科成长经历的梳理,发现少年记忆给他的神喻,对他小说中流露出来的神秘气息和寓言性的深刻影响。主要分析他作品中的生命这一寓言性主题。他通过关注人的生命价值,去发现生存的艰辛和韧性。用寓言叙事的策略,以生命的特殊形式.追寻生命本身的原初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拟结合本雅明的寓言理论,以莫迪亚诺的小说《环城大道》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莫迪亚诺小说中的寓言性本质特征——多义性、粉碎性和忧郁性。  相似文献   

6.
《尘埃落定》是一部具有浓郁的关于权力与时间寓言意味的小说。为了揭露土司特权制度下长期形成的所谓"规则"的不公平性、残酷性和血腥性,展示在土司特权制度下人性的扭曲和沉沦状态,以及这种制度对世世代代生存在这片雪域高原上的广大百姓(农奴)精神和肉体的奴化历史,作者在小说人物形象的构建中,巧妙地利用了形象叠用原则。该文试图分析存在于《尘埃落定》中的人物形象的叠加性,探讨其在深化小说主题、颠覆土司制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乔治·奥威尔的代表作《动物庄园》将政治创作与艺术创作融为一体的一部政治寓言体作品,被誉为20世纪最杰出的反乌托邦小说之一,揭露了当时极权社会的黑暗面.本文将从故事的主要人物“猪”的外貌、智力和阶级地位三个方面来阐释小说的荒诞性,揭露极权主义的本质.  相似文献   

8.
《动物农场》是奥威尔创作的一部政治寓言体小说。小说以寓言的形式抨击了专制和极权主义。本文从本雅明的寓言批评理论着力分析解读《动物农庄》的多义性、破碎性、忧郁性及救赎性等寓言属性。  相似文献   

9.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威廉·戈尔丁是20世纪英国作家,其作品以浓郁的宗教意味和寓言手法而著称。《品彻·马丁》是他的寓言式小说,通过主人公海难求生的艰难过程和出人意料的结尾,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与"任意性"概念相反,语言的"象似性"主要指语言与其所指之间存在象似关系。本文试图从篇章象似性层面解读此作,从数量象似性、距离象似性和隐喻象似性三个方面着手,分析文本所体现的人性特点,最终总结作者的人性观。  相似文献   

10.
由于许地山对宗教有着广博、深入的研究,从而对人生的普遍与终极意义有了独到的探究和悟解,在其用小说创作来传达自己的人生感触时,我们看到其作品不仅在题材上沾溉了更多的佛学蕴韵,而且在文本构建上也形成了让人感悟不尽的寓言性模式,并在艺术技法上以悲剧性的情节设计和话语渲染来深化作品的审美意象,从而在“五四”新文学时期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小说体式。  相似文献   

11.
叙事角度是叙事文及其小说结构全篇的始点,不同角度引出不同艺术旨归.《红楼梦》和《老人与海》共同选择了寓言式叙事角度,前者以世外灵石的寓言为全文张本,后者对老人形象及其处境寓言化,这种选择使两者的结构精深严密,叙事宏大、主题深邃.时间和空间都有着巨大差异的两位作家在创作上的这种共同选择,首先取决于创作方法上的“故意”,其次取决于对主题深度的哲理挖掘,再者,是思想上的先行者在表达其与时代社会不相融的思考时的一种策略.  相似文献   

12.
卡夫卡和卡尔维诺都用寓言小说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复杂多端的世界。卡夫卡所创作的一批现代经典寓言小说以其独特方式呈现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下普通民众的困境及异化现象,而卡尔维诺则通过繁复多样、风格各异的各式寓言小说让我们体味到置身其中的现实生活原态。虽然他们分属不同的时代,一位是现代主义大师,另一位则深具后现代色彩,但他们的寓言小说却有着深切的关联。卡夫卡是卡尔维诺倍为推崇的经典作家,卡尔维诺的作品深受其影响。二者寓言小说关注的也都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错综复杂而又难以理解的关系,但他们在原创思想、个人风格等方面又具有鲜明的独创性。这些异同相间使我们对这两位伟大作家的寓言小说比较研究具有了特殊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也显现出他们的作品跨越时代的经典性。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艺术的共通性以及汪曾祺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偏爱,使他在小说创作中汲取中国传统绘画的丰富营养,以草根性书写和开放性结构完成了其小说召唤性意境的创设.  相似文献   

14.
韩蜜蜜 《文教资料》2012,(34):82-84
阎连科是位个性十分鲜明的河南作家,自八十年代开始创作,他便执著地在"耙耧山脉"这片土地上耕耘。他在近三十年的写作生涯中,为读者奉献了多部直击灵魂深处的优秀作品,其小说寓言化创作倾向十分明显,显示了较高的思想艺术价值。因此本文试从寓言化创作的角度分析阎连科的乡土小说,希望能通过分析其乡土小说中寓言化创作的表现,为人们更好的走进阎连科的乡土世界提供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15.
现代主义文学是20世纪世界文学中影响巨大的思潮景观。现代主义小说体现出寓言化特征。这种创作对中国新时期小说创作影响显著,中国新世纪小说也强化了寓言化并产生不少典型文本。寓言本质是寓教于乐,寓言化小说的“教”与“乐”的内涵和表现更为丰富复杂,有独特的“叙述结构”。寓言化小说显示了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自觉融合。  相似文献   

16.
李洱的小说《你在哪》是一部寓言式的作品。它借寓言的形式演绎了人的自我意识在现代社会中的分裂,意识与潜意识分属两个空间不断地纠缠与矛盾,但自我意识最终还是被社会意识所同化,人避免不了被“卖身”的命运。寓言的形式和对人的存在的形而上思考,使得这篇小说具有了丰富的阐释性和思想深度,这也体现了李洱小说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阅微草堂笔记》是一部具有鲜明寓言性特征的小说。这一特点既体现于作的创作意图上,也表现于本的艺术结构及形象的塑造方式中,并由此构成了其独特的叙事模式。  相似文献   

18.
《水泥花园》作为麦克尤恩第一部长篇小说在其小说创作中有着里程碑的意义.许多研究者分别从寓言、伦理和创作主题等角度对其研究.本文试图从异化视角出发,探析这部小说中人与人及人与自我关系的异化,以期更好地理解麦克尤恩通过小说探讨的人类生存和精神危机问题.  相似文献   

19.
纪昀的小说<阅微草堂笔记>并非完全反对虚构.他的虚构是建立在"理"的基础之上;"虚构"一词在小说中以多种形式出现;特别是寓言手法的运用,更加强了其小说的虚构性;但纪昀却有意用理来对虚构进行限制,使虚构披上了"理所宜有"的面纱.从"情之所必有"到"理之所宜有",情理的消长有其历史发展的轨迹.纪昀久历仕宦的个人经历与当时重考据的汉学之风,加重了其小说的"理"性色彩,从而使纪昀对虚构的运用遮遮掩掩,欲说还休.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构建了以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的语文学习任务群,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景性、实践性和综合性,而寓言作为文学体裁中的一种,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占有一定比例。寓言教学由于寓意的最终目标,容易让人忽略过程性的指导而指向符号性知识的学习。具身认知理论为寓言教学的过程性发展带来了新的视角,为寓言教学的实施路径带来了新的启示。在具身认知理论视角下的寓言教学要遵循情境性、实践性、动态性等原则。在教学中要注重教学目标的时间性、教学内容的情境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教学评价的参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