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8 毫秒
1.
浦江上山遗址惊世大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3月9日,日本金大学中村一慎博士、日本国学院大学考古研究室考古专家岩崎厚志先生在浦江参观上山遗址, 像所有慕名来访的专家一样,惊叹这是惊世大发现!自2005年1月20日浙江省文物局、浦江县人民政府在浦江联合举行"上山遗址考古成果新闻发布会"后,浦江县上山遗址发现距今万年栽培稻遗存的消息,通过国内外新闻媒体迅速传遍了世界,掀起了中外考古界又一轮上山遗址考古热,先后有澳大利亚、美国、日本和香港、北京等国内外考古专家分批考察、访问了上山遗址。  相似文献   

2.
正2017年12月,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现场工作会在宁波慈溪市上林湖畔召开。在会上公布的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上,浙江省上林湖越窑、大窑龙泉窑成功入选。“积极实施一批与生态环境保护、民生改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有机融合,示范意义较大的大遗址保护展示项目,努力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资源。”工作会现场,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长郑建华介绍全省大遗址保护现状,上林湖遗址正是这样一个示范项目。越窑故事见人见物见生活宁波慈溪市桥头镇。冬日的上林  相似文献   

3.
博物馆展览主题、展品、陈列设计研究是现代博物馆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一场展览的3个组成部分。基于展览主题的取向,决定着展品的选择。展览必须有展览主题,展品必须围绕展览主题、诠释展览主题、契合展览主题,以便能让观众真正看懂展览主题,有所收益。该文研究博物馆展览的组成部分,以展览为中心,对展览主题、展品、陈列设计进行研究,围绕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展开分析,并以“文明之光:滕州岗上遗址考古发现成果展”为例,选取展览中的精华,进一步探讨它们在展览中的作用,以期为博物馆策展提供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4.
杨洁 《文化交流》2013,(10):11-14
浙江庄桥坟遗址发掘出迄今为止我国最早的原始文字,比甲骨文早近1000年,对文字史的研究意义重大。中国最古老的文字是殷墟里的甲骨文吗?这一观点最近已被改写:浙江平湖庄桥坟遗址考古发现,在出土器物上有大量刻画符号。经有关专家论证,这是迄今为止在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原始文字,比甲骨文早近1000年。这表明,大约距今5000年前,良渚文化时期的先民就开始使用文字,那时的华夏民族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以来,包括易学文献在内的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学术视野,对《易经》在西方的译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西方学者在翻译和诠释的过程中用出土易学文献来替代通行本部分对应文字,或者结合甲骨文、金文以及古文化遗址的考古发现对《易经》的意义进行重塑,打破传统经学的藩篱,在《易经》的诠释上走出一条全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2001年3月14日,中国考古专家在雷峰塔地宫里挖掘出沉睡了1000多年的珍贵文物59件,另有古钱币数百枚。文物专家称,这次出土的文物对研究中国南方当时的经济文化、风土人情、对外交流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次考古重大发现,因重修雷峰塔而得。雷峰塔地处浙江省杭州西湖南岸的夕照山雷峰上,传说是吴越国国王于975年所建。为重建这座古塔,浙汀省文物部门从2000年12月开始在雷峰塔遗址进行考  相似文献   

7.
正在今年5月举行的"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新闻发布会上,一个与杭州有关的信息再次吸引了众人的眼球:"浙江余杭良渚古城外围大型水利工程的调查与发掘"成功入选"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榜单。与其他大多数考古新发现不同的是,良渚古水利工程并不是单独的考古发现偶得,而是有历史传承、有知识体系、有详细规划、有文物类别的系列发现。  相似文献   

8.
宁波·象山“小白礁Ⅰ号”沉船遗址考古发掘是浙江省第一个正式获国家文物局批准的水下考古发掘项目。2012年6月下旬,中央电视台对考古队员的水下探测进行现场直播。  相似文献   

9.
矿冶摇篮     
长江中游湖北黄石市西南25公里处的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是距今近3000年前的古人类化遗存。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是大冶有色金属公司铜绿山矿于1973年,在采矿生产剥离过程中发现的,1974年开始考古发堀。  相似文献   

10.
就读于美国斯坦福大学考古专业的杭州姑娘王佳静,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发表一项轰动全球的研究成果:西安米家崖遗址发现5000年前中国人酿啤酒的证据。  相似文献   

11.
正1月26日,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致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正式推荐“良渚古城遗址”作为2019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此前不久,浙江省上林湖越窑、大窑龙泉窑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这是继2010年良渚入选第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以来,浙江省大遗址保护取得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2.
北辰 《文化交流》2002,(2):33-35
如果一切成真,这将是在杭州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代的文明遗迹,比闻名于世的河姆渡遗址还早出数百年,这一遗址就是地处萧山湘湖的跨湖桥遗址。 跨湖桥遗址一鸣惊人似乎有点出人意料,其实不然。早在1991年,由浙江省考古研究所和萧山博物馆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就对跨湖桥遗址进行了首次发掘。  相似文献   

13.
南宋皇城大遗址作为杭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最重要的金名片,是南宋文化的重要历史载体,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场所精神价值、科学研究价值、经济效益价值、社会时代价值。本文通过对南宋皇城大遗址文化资源的挖掘、梳理、研究、保护、创新,从"生态博物馆"视角出发,有机融合遗址历史空间与现实空间、实体空间与虚拟空间、物理空间与心理空间、展示空间与研发空间、教育空间与娱乐空间的保护与发展模式,综合运用多种展示形式,全面呈现南宋皇城大遗址完整的历史文化意义,推动杭州文化高品质发展。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杭州市下辖的萧山区,是一块古老神奇又美丽富饶的土地。萧山历史悠久,考古发掘在湘湖村的跨湖桥发现了早在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其后又在该遗址东北2.5公里处的下孙村发现了同时代的文化遗址,从而认定了距今8000年的跨湖桥文化。最近跨湖桥文化的第3次发掘中,考古工作者们挖出了一条独木舟,这是一条8000年前的独木舟,是迄今  相似文献   

15.
刘斌  黄莉 《文化交流》2008,(3):24-27
良渚古城的发现2006年6月至2007年1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为了解良渚遗址保护区农民住宅外迁安置点的地下情况,在瓶窑葡萄畈遗址西侧发掘时,发现了一条良渚文化时期的南北向河沟。河床内有较厚的良渚文化晚期堆积。后经对河东岸高地做局部解剖,发现这一高地完全由人工堆筑而成,堆筑厚度近4米,而且最底部整个铺垫了棱角分明的人工开采的石块。向当地老百姓了解,村人也说他们在挖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考古人员最近对连云港藤花落遗址进行科学发掘,探明其面积达10万平方米,是该省保存最好、堆积最丰富的龙山文化遗址。试掘中发现的房址多为长方形带隔间和带中心柱的房子,房址的叠压关系复  相似文献   

17.
2000年12月,世纪之交,一项牵动海内外的工程浮出水面——中国三峡博物馆近期将在重庆市破土动工。 这个总面积达4万平方米的博物馆,拥有30万件文物的保存空间,将把三峡文物抢救与保护的成果完整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人们评价,三峡博物馆的兴建,标志着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物抢救发掘工作进入了崭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8.
《文化学刊》2010,(6):178-178
<正>在北大学习期间,在苏秉琦教授指导下专攻新石器时代考古。由于20世纪60年代处于酝酿阶段的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理论已体现在北大教学活动中,通过洛阳王湾遗址、山东大汶口遗址和江浙地区的实习,对中原及周围地区古文化的  相似文献   

19.
文萃     
金沙遗址大发现金沙遗址出土的翡翠绿玉琮当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正式对外宣布:目前正在发掘的金沙遗址是继三星堆遗址后四川最重大的考古发现,这一发现将古蜀青铜文明的历史追溯至3000年前,人们终于有理由相信,中国又一个三星堆式的重要文明正从沉睡的地下缓缓升起。金沙遗址位于成都市西郊苏坡乡金沙村,是民工在开挖蜀风花园大街工地时首先发现的。遗址所清理出的珍贵文物多达千余件,包括:金器30余件、玉器和铜器各400余件、石器170件、象牙器40余件,出土象牙总重量近1吨,此外还有大量的陶器出±。从文物时代看,绝大部分约为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少部分为春秋时期。而且,随着发掘的进展,不排除还有重大发现的可能。在出土的金器中,有金面具、金带、圆形金饰等30多件,其中金面具与广汉三星堆的青铜面具在  相似文献   

20.
黎淼 《生态文化》2001,(3):61-61
银杏,也叫白果。是落叶乔木,树干高大,分枝繁多,在植物分类系统上属于裸子植物的银杏科,享有“活化石”之美称。据说是与恐龙同时代的植物,为我国特有的珍贵经济树种。在距今一亿四千万年的远古时代,银杏类植物处于繁盛时期,属种非常多,分布极广,几乎遍及全球,单是在我国发现的银杏类的化石,就有十多个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