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合作文化的形成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基础性的意义。教师合作文化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文化土壤,其建设过程本身也是一个教师专业发展过程。当前,教师合作文化的建设应强调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形成以及对话和反思。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教育均衡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发展都迫切需要建设高质量乡村教师队伍,提高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专业合作不仅可以激发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意愿,还能促进乡村教师个体从同事身上获得专业支持,改善教学实践,从而降低教师流动带来的损失,对乡村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深度访谈10所乡村学校的30位教师发现,指向专业发展的乡村教师合作是激发教师合作动机并做出合作决策、促进教师之间批判性互动并不断反思和改善教学实践的过程。而为了促进专业发展,还应为乡村教师合作提供以下四个基本条件:完善乡村教师合作所需的组织结构支持;营造深度交流的反思型学校文化;促进合作教师之间的知识互补;增强乡村教师作为合作主体的教育自觉。  相似文献   

3.
教师合作文化研究与当前我国大力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相适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前提,也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的重要理论保障。本文对教师合作文化研究进行盘点与思考,即认识教师合作文化的内涵、价值及特征,反思教师合作文化的现状以及建构,并在此基础上思考教师合作文化研究今后的走向问题。  相似文献   

4.
合作是教师文化的时代诉求。在国家开放大学建设和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通过合作来促进电大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个重要的现实问题。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多种方法,从合作意愿、合作能力、合作时间与对象、合作性质与内容、合作的外部支持与合作文化五个方面分析了电大教师的合作现状及其缺乏合作积极性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培育电大教师合作文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对话与合作分别是米德与哈格里夫斯教师文化理论的核心。通过两种文化的对比,包括前喻型教育文化与个人主义教师文化的对比,并喻型教师文化与派别主义教师文化的对比,后喻型教师文化与合作型教师文化的对比,可以发现,以"对话"与"合作"为核心的教师文化是理想的教师文化,理想的教师文化有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要避免虚假合作、提升教师意愿、正确看待各类教师文化。  相似文献   

6.
共建合作的教师文化 营造教师专业发展环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师发展其专业知识与能力并不全然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实现,而是需要在与他人(尤其是同事)交往的过程中得以推进,合作的教师文化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最为理想的文化氛围。要促进合作的教师文化建设,需要加强教师自身的合作意识,创建开放的学校环境氛围,开展基于合作的行动研究,并利用网络构建的平台实现合作。  相似文献   

7.
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教师合作文化的构建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教师合作文化对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在两点:一是教师合作文化的构建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来源;二是教师的合作文化有助于整合教师的群体性资源.构建教师合作文化的路径是:建设高效的教学文化;改善教师评价体系;建立教师团队.  相似文献   

8.
教师文化的构建与教师专业发展是一致的,它将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广泛的机遇和条件,这表现在:教育信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自主发展意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专业精神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通过建设现代教师文化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们应力求做到:构建自然合作的教师文化;确立多元共生的价值体系;提升教师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9.
跨学科教研共同体背景下教师合作文化构建的必要性在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高质量的跨学科教研、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跨学科教研共同体背景下教师合作文化构建的内容:教师观念上的合作、教师行为的合作、教师制度上的合作、教师物质上的合作。跨学科教研共同体背景下教师合作文化构建遭遇到诸如教师的传统观念和惰性行为、学校管理制度的缺失、环境和氛围的欠缺等困境。为此,我们需采取策略来推进跨学科教研共同体背景下教师合作文化构建:政策层面的关照;形成跨学科教研的理念;建立健全跨学科教研的管理制度;创设跨学科教研的环境和氛围;增强跨学科教研的研究力度。  相似文献   

10.
教师专业合作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专业化是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教师专业合作对于实现教师专业化、完成教育教学目标、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必须从时代的特点与要求出发,对教师专业合作做进一步的研究,从而便于我们在清晰地认识该领域的研究历史与现状的同时,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实践与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11.
教师文化一般分为合作型和封闭性两类,不同类型的教师文化对学校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在积极贯彻新课程理念,提倡教师合作文化的探索过程中,采取团队学习、师徒带教、扁平化管理、阶梯形教师专业发展认定方式等构建策略,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师合作文化的生成。  相似文献   

12.
科技教育类校本课程具有明显的综合化特性,它有助于教师合作文化的形成,而教师合作文化又为科技教育类校本课程实践奠定基础,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科技教育类校本课程开发背景下形成教师合作文化,需要激发科技教育类校本课程的共同愿景和信念,构建科技教师合作团队,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3.
教师文化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的职业群体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态度倾向与行为方式。发展教师文化,形成自然合作的教师文化是推动课程改革的必要条件,是培养未来发展人才的需要,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以校为本,走向自然合作,是教师文化的应然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中小学的教研组活动以及国外的教师同伴指导都是常见的教师专业发展活动,这两种活动在形式、内容与内涵特征方面有所重叠但又各具特点。本文从合作的视角,对其合作的组成及参与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合作的内容与实施方式进行比较,希望有助于在新课程背景下寻找我国教研组制度建设的新视角,促进教师教育专业化。  相似文献   

15.
校本课程整合与合作的教师文化的生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熊梅  马玉宾 《教育研究》2005,26(10):49-54
校本课程开发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之一。校本课程整合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一种模式,其开发与实施受到教师文化的深刻影响。在校本课程整合背景下,教师之间需要建立起一种开放的、合作的文化。合作的教师文化的特征是:积极的互依性、合目的性、整合性。合作的教师文化与校本课程整合之间在动态上表现为共同发展的关系,在静态上表现为互相促进的关系。合作的教师文化的形成需要在校本课程整合的过程中不断加以培育。  相似文献   

16.
高校教师合作文化论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高校教师合作文化是教师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在合理地吸纳了自然合作文化和人为合作文化基础上的一种具有包容性的教师合作文化。形成、发展、建构教师合作文化是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必需和必然。只有将教师内在因素的改变与外部条件的支持有机结合起来,并且针对高校特殊性,才能有序地促进高校教师合作文化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西方教师专业合作研究述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方关于教师专业合作的研究成果在表现出丰富性特点的同时,也呈现出零散和杂乱的特点。文章基于社会学、管理学和心理学等学科视角,对西方教师专业合作的理论研究进行梳理,同时对西方教师专业合作的实践研究进行概括,从而展现这一研究领域的发展脉络以厘清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命题。这对于我国当前正在勃兴的教师合作文化建设富有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黄水香 《高教论坛》2014,(12):83-86
大学教师合作文化是大学文化与教师合作文化的融合,其受学说渊源、个性心理、组织制度等因素影响。应尊重教师个性、促进校内教师跨学科合作和同专业教师跨学校合作,并建设高校优秀组织文化,以重塑大学教师合作文化。  相似文献   

19.
基于自然合作文化的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中小学教师间的合作主要靠制度性规约,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合作,具有封闭性与保守性特征.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是通过自身的经验积累,由此导致教师群体中个人主义文化盛行,教师之间缺乏真正有效的合作.从教师文化视角对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析,提出通过教师自然合作文化建构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增强教师之间的合作意识,加强学科教...  相似文献   

20.
教师文化是教师这一特定群体在学校环境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规范。通过探讨四种不同类型的教师文化——个人主义文化、派别主义文化、人为合作文化和自然合作文化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发现合作型的教师文化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