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中外信息内容产业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信息内容产业是一种基于数字化、多媒体和网络等技术,利用信息资源和其他相关资源创(制)作、开发、分发、销售和消费信息产品服务的产业,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详细介绍了信息内容产业的定义和产业分类,对国内外信息内容产业的建设与发展状况进行了简明对比分析,随后探讨了国内该产业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就如何推动我国信息内容服务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和信息内容企业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融合和链式是信息内容产业发展的两种主要模式.按照融合和链式发展思路,把握信息技术同其他产业融合渗透、信息内容产业链向外延伸和各环节协同发展的规律,探讨如何加快发展我国信息内容产业.  相似文献   

3.
发展信息内容产业的意义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内容产业”(Inform ation Content Industry,简称IC产业)又称“内容产业”或“数字内容产业”,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中后期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的一个新产业。发展信息内容产业对我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应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信息内容产业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服务、服务管理、服务创新、服务创新管理等概念的特征,论述了服务创新管理、信息内容产业的创新管理以及信息和通信技术在服务创新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信息内容产业国际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94~2009年间关于信息内容产业研究论文的统计分析和回溯研究,得出了论文的时间分布、研究地域分布、期刊来源情况、论文主题分布情况.就信息内容产业的理论研究文献,从基础理论、应用技术和发展政策方面进行了述评;就信息内容产业的实践研究文献,从数字媒体、数字出版和移动服务方面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6.
我国信息内容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信息内容产业的发展是我国信息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企业能否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取胜的关键。根据现代产业经济学的产业发展规律和机理,结合我国信息内容产业发展的问题和现状,吸收发达国家的经验,从政府行为、产业链发展和企业行为等多角度提出了一些发展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7.
信息内容产业的高速崛起,为文化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根本保障。信息内容产业为文化产业奠定基础、明确目标、营造环境等,对促进文化产业多方位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数字福建”建设使福建省信息内容产业获得迅速发展,为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优越的资源、技术和市场空间。文章探析“数字福建”平台下福建发展数字创意产业的契机及其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杨阳 《科协论坛》2006,21(8):45-46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持续迅猛发展,以数字技术为手段的视频剪辑、影视特效、游戏动画、新媒体等数字内容创作正不断地进入人们的视野。数字内容创新已经成为全球的浪潮,它展示了令人惊讶的声光影视及互动效果,同时也引导着最新科技、娱乐和社会价值的传播。发达国家在信息技术产业长足发展之后,把发展重点转向信息内容产业,视之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关键,为此而制定了相应的发展战略、规划、计划、措施。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信息服务业现状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艳玲  石宝军  高建山 《情报杂志》2007,26(11):105-108
结合河北省信息化建设的实际工作需要,按照信息服务业的产业链,重点从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信息内容的开发出发,将信息服务业进行分类;并在建立信息服务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区间层次分析法与线性规划决策法针对河北省在不同的年份、处在不同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下的信息服务产业的发展情况,计算出相应的各指标的最优权重,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河北省信息服务产业发展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中关村信息产业集群模式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成文  田杰 《情报杂志》2012,(3):108-111,137
中关村信息产业集群是全国信息产业集群的典型代表,研究其信息产业集群模式,能为国内其他地区信息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并能指导国内信息产业集群又好又快的发展,从而有利于"中国十二五规划"的经济转型与创新发展。笔者在综述国内外信息产业集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界定了信息产业集群模式的内涵,并研究了中关村信息产业集群的形成模式、内部关系模式、发展与演化模式、创新与升级模式等方面的内容,最后论述了其模式的特征及启示。  相似文献   

12.
刘凤勤  徐波  王科理 《情报科学》2004,22(10):1195-1199
本文在分析并比较了美、日、印信息产业创新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信息产业技术创新模式及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王学东  汪园 《现代情报》2017,37(9):144-149
作为以创新为主导的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究其本质是创新驱动型产业。在创新过程中,专利作为一种标准化、客观化的文献,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区域科研成果转化的潜力,是衡量领域技术创新的合理指标。因此本文基于专利数据统计和分析的视角,以武汉地区为研究对象,对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的信息技术产业的专利申请态势、专利申请人、以及专利法律状态的相关指标进行了量化分析,来展示专利视角的武汉市信息技术产业的创新现状。最后对量化数据所体现的创新现状进行总结分析。结论表明,武汉市信息技术产业有着较强的创新能力和水平。但其产业创新主体规模小、创新成果较为集中,且合作创新程度偏低,这些问题不利于创新资源和创新活动的交流传递,从而会限制区域产业的创新发展,需在今后的产业创新发展中重点改善。  相似文献   

14.
杨忠泰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2):12-16,37
根据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和世界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态势,结合我国主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实际,当前,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已进入产业演化的成熟期,生物技术产业与新能源产业是分别处于产业演化的形成期和成长期。据此,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应以应用创新和集成创新模式为主,并在局部孕育新突破的领域进行原始创新;在生物技术研发和生物农业、生物医药产业加强原始创新,而在生物工业领域采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模式;对新能源产业,则仍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模式为主,并推动市场开拓、技术创新和生产营销上下游一体化发展的集成创新。  相似文献   

15.
阐释低碳科技创新的价值,明确低碳科技创新促进生态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功能定位,并从政府政策引导、经济利益驱动、竞争与协作、信息共享、以生态产品质量改善为目标的低碳技术持续创新等方面构建了以低碳科技创新促进生态产业竞争力提升的若干机制。  相似文献   

16.
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探讨多发性因素对大数据产业发展能力影响机制,研究条件变量与结果变量关系属性,以提出针对不同发展基础的大数据产业发展能力提升路径。结果表明:(1)R&D经费投入强度、每万人中研发人数、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指数、信息产业规模水平四个条件变量构成大数据产业发展能力的必要非充分条件,是大数据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2)信息技术创新能力和信息资源开发能力等八个条件变量构成大数据产业发展能力的七种前因条件构型,形成七种影响大数据产业发展能力的因素组合;(3)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区域,充分开发利用自身优势资源,努力提升科技创新水平,也可实现后发赶超大力提升大数据产业发展能力。最后根据大数据产业发展能力七种前因条件构型,并结合各地区大数据产业基础条件,总结提出三条大数据产业发展能力提升路径,为各省提升大数据产业发展能力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汽车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创新成为汽车企业的发展方向。随着信息技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应用,信息服务为汽车企业的创新活动注入了新的生机和动力。本文在研究信息服务体系对汽车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分析了汽车行业信息服务体系的构成及运作机理,并提出了建立与完善汽车信息服务体系应采取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我国信息产业科技创新体系中各种要素的分析,提出科技创新体系的基本框架。利用层次分析法得出各要素权重,采用模糊认知图分析不同要素间的关系,并通过对各关联因素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分析,得出信息产业科技创新的运行机制。这一机制揭示了创新体系中不同阶段各种因素权重的动态变化过程,为科技创新政策的评价提供基础的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影响信息技术产业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及其关系进行研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和改进的CNN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对2010-2017年中国和东盟代表性国家的信息技术产业上市公司样本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产业中的创新环境、技术创新以及知识管理均对竞争优势具有正向的影响;同时技术创新在知识管理、创新环境与竞争优势之间起中介作用,知识管理在创新环境与竞争优势之间起中介作用;窗口期内中国和东盟国家信息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呈现增长趋势,但总体水平仍偏低.据此提出政策建议:进一步激励信息技术创新,加强对我国创新环境以及知识管理的引导和支持,加强区域协作和优势产业互补,在资源互换、人员交流、业务培训上加强互动,推进产学研之间的高效协作,建立起多元、长效的交流合作机制,推动“信息丝绸之路”战略实施,助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贸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创新能力已成为决定一个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对中小企业的发展作用举足轻重。本文针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对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信息服务业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初步掌握了信息服务业中小企业的基本概况。从企业的创新投入、创新研发管理、创新产出和创新环境等方面综合评价了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现状,以期为我国信息服务业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提升提供基本的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