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潘宜玲 《出版与印刷》2001,(1):17-18,36
标题是表明文章、作品等内容的简短语句,是作品中心内容提纲挚领的表示。好的标题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层次标题在结构形式上可使整章内容层次分明,使读者只要翻阅目录,就可清楚地了解书中每章介绍的内容。由于层次标题的问题不像书稿中的文字表达、语法逻辑、规范的使用等方面的问题明显,故常常被编辑人员忽视。    相似文献   

2.
口语化是广播语言的基本要求,这是由广播特点所决定的。所以,当好一个播音员,就要讲究语言的口语化。怎样做才能达到这个要求呢?根据我的体会,在播音中改掉“八股腔”即人们常说的“播音控”,如在语言表现形式上的固定化、格式化,在语言的节奏,停顿、轻重、高低、长短和快慢上的固定的调式等等,是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那未,怎样的播音才算达到了口  相似文献   

3.
在上海市青浦县广播站编辑部办公桌上,摆着两封信,一封是凤溪乡一位农民写来的:“近两个月来,我坚持收听有线广播里关于老山英雄的事迹宣传。以前,我只在报纸上,电影、电视里看到英雄,总觉得离我们很远,现在,这样的英雄就在我们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可信!”一封是县府办公室一名干部的来信:“从广播里听了老山英雄的事迹,真是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激人奋进!”这两封信从一个侧面对本站在广播里宣传老山英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肯定。去年4月,我们从民政部门获悉:在老山“1·15”大捷中,有一百十位青浦籍战士参战,四人壮烈牺牲,三人荣立一等功,十二人荣立二等功,十八人荣立三等功。参战人员之多,立功人员之多,这在本县历史上是罕见的。这是青浦人民的光荣,也是青浦人民的骄傲。  相似文献   

4.
“从前有一坐山——”当我这么说的时候,四岁的小侄子睁大了眼眸,目光明澈得像三月里的溪水,让人一眼就看清楚他的期待。“——山上有座庙……”我继续讲道,接着,卖关子似的稍做了些停顿。“后来呢——”他急切地问道,眼睛像是溪水里泛起了些波光。  相似文献   

5.
宋歆 《军事记者》2005,(6):49-50
新闻传播学研究“无学”亦或是“有学”,一直是个深深困扰我的问题。“新闻无学”简单地说有两层意思:一是在应用层面上,理论与现实脱节,甚至是完全滞后,对现实问题没有指导意义;二是在理论层面上,没有自身的逻辑结构。所谓的理论不过是对现实现象的解释。后来,我在新闻实践中与许多同行接触,他们中的很多人对新闻传播学也是持这一看法的。有学干脆将当前的新闻传播学称之为“黑板新闻学”。这就使得我在很长时间里都心怀困惑——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闻传播学?  相似文献   

6.
定时播报、线性传播——是传统意义上的广播,这种“我播你听”的方式是媒体“传—受”时代的典型广播方式。随着受众对个性化要求的提升,媒体也在进行着自己的嬗变,广播在突围中走向“窄播”。频率专业化的浪潮之后,打破线性传播的“我播你听”变为“你要听我才播”,是由“传—受”向“受—传”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而在这其中,广播媒体与时新媒体的两个联姻最为引人关注:一是与网络的联姻,一是与电话(包括移动电话)的联姻。与网络的联姻从最初的电台将文字资料上网到在线直播、点播的出现,再到如今网络电台的初起;与电话的联姻从最初的热线电话到手机短信互动,再到今天的电话拨打特服号听广播。本期的特别策划,我们就撷取广播与网络、电话最新的动向——网络电台和电话听广播,聚焦广播界这两个鲜嫩的“小荷尖角”。  相似文献   

7.
对外广播的国内新闻之稀稀拉拉,另另碎碎,由来已久。近來,报紙上大“鳴”大“放”,揭露了各种各样的人民內部矛盾。对外报道中的矛盾由于这种大“鸣”大“放”而分外突出。这并非有什么人在报上揭露了我們工作里的矛盾,而是原来就貧乏的国内建設新聞几乎完全枯竭。从这一时期的对外报道看来,似乎这六亿人口的大国除了討論矛盾,不干什么别  相似文献   

8.
报纸上的文章是写给人看的,广播里的稿件是播给人听的。一个用眼睛看,一个用耳朵听,这在语言的运用上,就有了很大的差别。广播稿写出来,不符合“听”的要求,听众听不懂,就会削弱广播宣传的效果。因此,要  相似文献   

9.
定时播报、线性传播——是传统意义上的广播,这种“我播你听”的方式是媒体“传一受”时代的典型广播方式。随着受众对个性化要求的提升,媒体也在进行着自己的嬗变,广播在突围中走向“窄播”。频率专业化的浪潮之后,打破线性传播的“我播你听”变为“你要听我才播”,是由“传一受”向“受一传”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而在这其中,广播媒体与时新媒体的两个联姻最为引人关注:一是与网络的联姻,一是与电话(包括移动电话)的联姻。与网络的联姻从最初的电台将文字资料上网到在线直播、点播的出现,再到如今网络电台的初起;与电话的联姻从最初的热线电话到手机短信互动,再到今天的电话拨打特服号听广播。本期的特别策划,我们就撷取广播与网络、电话最新的动向——网络电台和电话听广播,聚焦广播界这两个鲜嫩的“小荷尖角”。  相似文献   

10.
潘年 《视听界》2000,(2):34-34
市县级地方台“小荷欲露尖尖角”,想在市县乃至全国创优金榜上占一席之地,究竟要凭什么?根据我台多年实践的体会是:要打“特色牌”。第一,要有广播特色。我们常常把“广播特色”仅仅理解为要“带响”,即要有“客观声音”。这其实是比较片面的。诚然,“带响是广播最明显的特色之一,广播要创优,当然就不能不“带响”。但是,仅仅“带响”,还不能全部、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1.
五年前,我看过一篇章,世界上最大的广播公司——英国BBC广播公司的总裁讲:“21世纪是广播的世纪”。当时,我的理解是:之所以说“广播的世纪”,是不是因为战争的原因,电视或报纸用不上了,广播的优势就发挥出来了。另外,人民的生活富裕以后,汽车进入家庭,可以在汽车里听广播。当时想得比较单一和狭窄。  相似文献   

12.
张先 《中国广播》2009,(12):65-66
2009年9月21日,第十一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颁奖大会在北京召开,山东人民广播电台创作的四集广播连续剧《情满昆仑》荣获优秀广播剧奖。这一信息公布的第二天,我就接到了王乐义的电话。王乐义在电话里对《情满昆仑》获得“五个一正程奖”表示热烈祝贺,对广播真切反映农民生产生活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13.
“答对了,给我什么奖品?”电话里听众跟主持人讨着价。偏巧这个节目没有预备奖品,主持人显得有点尴尬,支吾着不知所言。公允地讲,这状况是我们电台自己“培养”出来的。您如果细听现在的广播,几乎所有的节目(除新闻外)都有奖品,点歌有奖品,回答问题有奖品,有时候打进电话来就有奖品。奖品从小纪念品到鲜花、餐券、舞票、美容优惠券等等,不一而足,而且随着广播新闻业的竞争,在奖品数量上也出现水涨船高趋势。  相似文献   

14.
孙小平 《声屏世界》2011,(10):53-53
最快时间发布 广播最大的优势之一就是快。在当今媒介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城市广播要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在“快”字上做文章。广播对技术要求简便.较容易实现对新闻事件的同步报道.因而,城市广播应多采用现场直播的报道形式.力争做到“第一时间、第一现场”。采取这种“先声夺人,分秒必争.以快取胜”的新闻报道方式,广播就有可能在本地新闻的采集和发布上领先于其他媒体。  相似文献   

15.
未来的电视将是什么样子?在英国独立广播事业管理局的工程技术中心里,我看到了即将问世的新型电视——“高清晰度电视”。负责接待我的高级工程师兼新闻官吉姆·斯莱特先生陪同我来到一间播映室。只见前面一个长方形的大屏幕上,显现出色彩鲜艳、清晰动人的图象,仿佛是放映35毫米的小电影。“这就是高清晰度电视,”斯莱特先生热情地向我介绍起这种新型电视机的几大特点:  相似文献   

16.
我有机会读了由张家先主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的《对农村广播研究与实践》一书。50年代,我曾在一个省电台主管过对农村的广播宣传;80年代,在广播电影电视部地方宣传局工作时,也管全国农村有线广播台、站的宣传工作,对于“对农村广播”很有兴趣,也很有感情。因而看到这本书就爱不释手了。《对农村广播研究与实践》是我国第一部关于论述“对农村广播”的文章、讲话、经验总结和稿选集。全书选编了“对农村广播”的专论51篇,优秀稿件26篇,共35  相似文献   

17.
在1月19日的新春年会上,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杨正泉副主任赠给了我一本他的新作《我与广播》。一看书名,我就喜欢上了这本书。因为,杨正泉是“老广播”了,他1964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之后,就分配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从编辑、记者、副主任干到副台长、台长,一直到1993年4月才离开这里到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工作,近三十年如一日,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内容一定很丰富;而我虽然也是个“老新闻”了,但对广播却仍然是个“空白”,知之不多,能获得这部书自然十分高兴。 为了丰富自己,是夜我回到家里便急不可待地  相似文献   

18.
创新广播理念 塑造广播品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丽彬 《中国广播》2005,(11):18-20
谈到广播改革与创新,我有一个观点,就是中国广播的“稿件时代”即将或已经被“栏目时代”所取代。所谓广播的“稿件时代”是指在传统广播理念指导下做广播的时代。这种传统的广播理念着重强调稿件在广播节目中的突出作用,强化稿件为主的节目形态和播报式的语言表现形态。所谓“栏目时代”是指在现代广播理论指导下做广播的时代。这种现代理念着重强调的是栏目在广播竞争中的基础地位与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19.
黄宁 《记者摇篮》2006,(6):60-60
目前,广播现场报道是广播记者在日常采访报道中使用较为频繁的一种体裁,也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这是因为现场报道能够充分发挥出广播传递快捷、信息量大的优势。但是,要想使听众在“此时此刻”听到“绘声绘色”的现场报道,闻其声,如临其境,这就对广播记者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本文作者从在《新闻招手停》和《整点播报》两个现场报道类栏目的工作实践,论述广播记者如何做好现场报道。  相似文献   

20.
作好广播广告,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广播形象化声音的特点,另一方面要借鉴电视、报纸等媒体广告的特长,作到优势互补。这就需要广告人在制作广播广告时,学会用“声音来思考”而这种思考的目的就在于为广播广告“造景”。 广播广告是否能吸引听众的注意力,能否赢得听众的好感,关键在于所“造”的景景致如何。俗话说,看景不如听景。这充分说明听觉感受能给人带来丰富的想象空间,广播广告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