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课程资源是此次新课程提出的重要概念之一,是指应用于教与学活动中的各种资源。数学课程资源主要包括五大类,即文本资源、信息技术资源、社会教育资源、环境与工具资源、生成性资源等。其中,文本资源是指如教科书、教师用书,教与学的辅助用书、教学挂图等以文本形式出现的资源;信息技术资源是指如  相似文献   

2.
莫晓丽 《考试周刊》2011,(47):119-119
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教学之整合有其必要性、可能性,我们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利用网络教学、利用互联网资源等多种整合途径,在英语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可以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改革,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教与学的有效工具,为学生创造多样化的学习环境,培养其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效果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4.
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一种沉浸式交互虚拟系统,其教育功用应有效辐射学科教学,助力学科知识获得与学科思维培养。针对当前学科教学过程中“抽象符号→技能训练→工具思维”的现实问题,探析了虚拟现实技术在学科教学过程中的直观学习资源、知识有效应用与培养学科思维等价值;接着提出了虚拟现实助力学科教学的四种类型:独立式学科本位型、分布式学科本位型、独立式项目融合型与分布式项目融合型。最后依据虚拟现实学科教学价值与虚拟现实学科教学类型提出了虚拟现实助力学科教学的实践路径:直观资源的操作体验,指向知识内容有效获得;模拟情境的知识应用,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真实场景的问题解决,实现知识向思维的通达。以优化学科教学过程,为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教与学过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分析设计艺术学科学生现状和设计艺术学科体系及特点入手,充分说明了构建设计艺术学科学生文史哲基础的必要性,从教与学的双重角度,阐述了构建设计艺术学科学生文史哲基础的可行性,并提出了“构建设计艺术学科学生的文史哲基础,须从教与学上、学生的主观因素与客观环境上共同努力”的主张与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聚焦学业质量标准,通过教育观念重塑和教学方式变革,探寻学科育人的创新路径,是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着力点。一是要重建教与学的关系,从指导学生“解题”转向引领学生“解决问题”,构建学科学习新方式。二是重建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倡导学生以学科专家从事学科研究与探索的方式来学习,开展学科实践探究新活动。三是重建分数与素养的关系,着眼“素养评价”,研制学业质量评测新标准。四是重建教材与生活的关系,立足本地资源、学校特色和学生生活等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科课程实施新资源。  相似文献   

7.
信息学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信息产业特性和信息学科创新人才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信息学科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在分析教与学辨证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采取实施因材施教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两类措施来构建信息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从内容精、基础厚、选择多的课程体系,多层次、立体化、开放式的实践创新教学体系设计和教学质量闭环监控与保障体系设计等三个方面论述了南京邮电大学信息学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并阐述营造条件环境、制度环境、校园环境、舆论环境等四种环境对培养信息学科创新人才的重要性。通过运行情况和取得成效说明了信息学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可行性与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顾润和 《化学教学》2002,(5):39-40,43
生物是与化学关系最为密切的学科之一。综合测试中 ,化学与生物的交叉命题最为典型 ,这类试题的特点有三类 :一类是渗透 ,如糖类、蛋白质与细胞 ,有机物与生物遗传等 ;二类是交叉 ,如元素、化合物与生物的新陈代谢、污水处理与自然环境等 ;三类是综合 ,如有机物主要来源、资源综合利用、新产品、新能源、新材料与生物的遗传、生命的起源等。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 ,立足于本学科的基础上 ,有意识地挖掘两门学科相关的、交叉的教学资料 ,拓宽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生物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生活、生产和社会中的各类有关实际问题的能力。化…  相似文献   

9.
运用学科内、学科间的课程资源开发哲学案例,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与哲学》中的哲学原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妨带着哲学"串门",从本学科内、从相关学科中、从政治教师教学用书中开发哲学案例的"三大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0.
在简要回顾中外译学学科建设的历史和现状基础之上,就当前译界争论较多的本科翻译教学的学科定位问题提出以下观点,教师应在翻译的教与学过程中找寻出路和方法,应有宏观思想作统领,要加强学科理论的教授和学习;还应从翻译学的主体——学生中培养学科意识,强化抽象思维,进一步打牢译学学科建设的专业基础。  相似文献   

11.
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以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笔者通过查找文献、上网浏览等多种方式,学习整合的理论,并在教学中结合英语学科的特点,就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的整合进行了初步的尝试,以期使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的整合达到最完美的境界。一、多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及推广1.多媒体技术促使外语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不是在技术理性的指导下尽力让信息技术"装扮的"更像课程教学,而是要超越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教学环境等条件性要素,从学生发展这一本质性要素出发来考量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的方式和路径。聚合和推送优质课程资源,解决课程资源匮乏及共享问题;提供智能化的学习分析,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进行科学合理的人机分工,提升教师在学生高阶思维发展中的贡献力;创建适合教与学的信息化环境,为教与学的有效开展提供环境支持是当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赖丁 《地理教育》2014,(6):52-54
正地理学同时具备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性质(地理信息技术还涉及技术学习领域),它在中学教育中具有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如向学生提供必备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关注人口、资源、环境等世界性问题,发展学生正确的人地观等。基于地理学科在中学阶段培养目标的特殊性,本文侧重讨论地理教师应具备的特殊学科素养。一、特殊的地理教育理念1.以培养地理素养为教育目标地理素养是一个人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关于地理方面的知识、技能和情感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地理教学中,既要  相似文献   

14.
英语课堂沉默现象(class silence phenomenon)在我国英语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这种现象的存在主要源于中小学英语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以及文化环境等因素。有效消解英语课堂沉默现象,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养成良好的教与学的习惯是关键。  相似文献   

15.
充分认识地理学科特点,是教师教好、学生学好地理的关健。地理的学科特点或内容主要有四个:研究地面各种事象的分布并探寻其原因;阐明地理事象间的相互联系和区域差异性;探寻地理事象发展变化的规律;阐明人地关系。教师如果能够依学科特点进行教学,则地理学科教与学的问题便可能会较好地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6.
给学生创建一个互动性强,能呈现清晰、自然、精确的多媒体信息的动态演示和教学环境,其主要作用是根据学习者的需要,充分利用学科资源库中所需的教学资源、学习资源和交流平台,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探究的互动平台。学科资源库为学生探究新知提供不同内容与层次的学习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实现师生及生生间的互动与交流。本文以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图形的拼组》教学设计为例阐述学科资源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从语文学科诞生之后,其学科的独立性就屡遭质疑.部分学者把语文教学与语文学习中出现的"少、费、慢、差"等问题归因于"语文学"上位概念的缺失.通过对学术"语文学"的分析与检验,当前需要建构的"语文学"应是一门学校"语文学",即以学生的言语实践、教师的教学实践和相关学科知识为研究内容的学科,如此才能更好地指导语文学科的教与学,最终促使学校语文学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学生课外用书(如各种练习册)在学科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是当前各门学科教学中的客观现实。然而,目前我们所看到的课外用书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功能单一(围绕书面考试)、形式单调、轻视过程、内容封闭和重复训练的缺陷。它就像营养不全的餐食,导致学生的畸形发展。新课程计划实施之后,如何编写一套与课程标准教材相配套的、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课外用书,便成了广大师生特别关注的事情。在这种背景下,《物理套餐》和读者见面了。  相似文献   

19.
信息技术在各学科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促使教与学的方式真正实现了全新的转变。在这种变化中,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内容有效的、深层次的整合,在学科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施教者最为关注的并亟待深入探讨的课题,更是历史教师亟需研究探索的问题。我们走访了北京市特级教师、历史学科带头人——北京市怀柔区第三中学特级教师善淑琴.  相似文献   

20.
顾敬妹 《考试周刊》2014,(86):118-118
体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因与信息技术逐步实现整合而得到优化。信息技术在体育课堂中的运用,从根本上改变了师生间教与学的过程和方式,解决了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传统手段难以解决的各种问题和困难,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入其境,提高教与学的质量,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体育学科的整合是每一位体育教师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