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戴耀中 《考试周刊》2011,(24):193-194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物理探究教学存在费时、低效、活动设计思路欠科学等问题。这种形势下研究提高科学探究的实效性对于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具有现实意义。我结合新课程教学实践和教研成果.在此对提高科学探究实效性的几种策略作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2.
<正>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科学课程要以探究为核心"的基本课程理念。"科学探究的有效性"是每位科学教师组织每次科学探究活动所希望达到的目标。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精心备了课、全力准备了材料,认真地组织了每一次探究活动,换来的却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低效。如那么,如何在探究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呢?我觉得学生在参与探究活动过程中的探究情感很重要。学生对教与学的过程以及其中所呈现的客观事物能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可以说是一种积极的探究情感,有利于科学概念的建构和实现  相似文献   

3.
科学探究它既是科学教学的目标,也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如何组织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的探究活动真正成为"有效探究学习的活动过程"呢?笔者试图通过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尝试、体会,如充足、有结构材料的准备、小组学习的组织与训练、科学习惯的养成及教师的几点做法来阐述提高学生探究过程有效性的基本策略,使探究活动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转变学习方式,能够灵活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探究能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小学科学教学的方式之一。因此,如何在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成为广大科学教师研究的重点。教师在分析当前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思维教学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思维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旨在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科学课程标准》强调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式.新课改下,以改变学习方式为主题的探究性教学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探究性教学的理念也越来越被老师理解和接受,然而在实施中还存在极大的误区:探究活动精彩热闹,但对于学生科学素养、探究能力的提高没有什么帮助,这样即便是再精彩、再热闹的科学探究活动也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针对当前小学科学教学中常见的低效甚至无效的探究活动现象,笔者提出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引导都应围绕有效性这一核心,并就探究活动各个环节中如何提高有效性作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6.
陈广玉 《考试周刊》2012,(75):131-131
“科学的核心是探究。教育的重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科学课程应当体现这两者的结合,突出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在科学探究中,教师不仅应关注通过探究让学生发现某些规律,而且应注重在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探索兴趣,增进对探究本质的理解.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虽然参与了一个又一个探究活动,经历着一个又一个的探究过程。那么怎样的探究活动才“有效”?通俗地说探究的有效性是通过探究活动。学生在活动中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因此.科学探究必须以学生为本,以“学生活动和问题探究”为中心,提高探究活动的有效性。一、要有明确的探究任务和目标“科学探究的设计。要循序渐进。既要整体考虑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目标的逐步实现,又要分别考虑每次探究活动的侧重点。由于课时限制,不可能在每次探究活动中各个要素都面面俱到。”因此,在教学中,如果教师缺乏教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随意开展探究活动。最终也只是营造了表面“热闹”的学习气氛,只能“越探越乱”。  相似文献   

7.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教学通过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活动学习科学知识,促进他们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玩中促学,做中求真;放慢脚步,充分探究;真诚评价,激励发展等策略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各种科学探究活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是创造性的活动,教师应营造这样一种环境,教师和学生一起以科学探究的精神,积极主动地探索,认识自然界。"由此可见,科学教学在采用多种方式的前提下,主要突出科学探究。那么,怎样科学、正确地理解探究性学习,怎样提高探究性教学的有效性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进行不断地摸索。  相似文献   

9.
<正>《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师要树立以探究实验为核心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自主实验探究,通过教师巧妙的引领,使学生了解自然科学奥秘,不断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从而提高科学教学的有效性。以下就结合我的教学谈几点体会:一、创设情境,激发实验探究兴趣兴趣是指一个人要求认识某种事物  相似文献   

10.
陈伟平 《小学生》2013,(2):67-68
探究是学生获得科学基础知识和科学技能的重要方式,它既是科学的学习目标,也是科学的学习方式。在日常教学中,我们通常追求探究活动的有序性、探究结果的有效性、学生思维的完整性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但事实上,因为学生个体差异、实验难度差异和材料准备上的差异,很多看上去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的探究活动其实学生是在乱做、乱玩,学生思维却并没有展开真正的探究,科学探究表象化、形式化。一、探究活动启动前的准备策略  相似文献   

11.
科学探究的有效性是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但科学探究教学的有效性如何衡量呢?当然是要依据探究教学目标的是否达成来加以判别。说起目标,我们自然会想到“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且几乎所有科学老师在设立教学目标时,都知道要从这三个方面来表述。但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设立目标和目标的达成并不是必然的。它取决于科学教师是否真正具有目标意识,并能立足于探究内容生成和落实探究目标,这是影响科学探究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明确地提出了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基本理念。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以探究为核心,需要教师由教学的操纵者、主持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尝试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探究活动,使每一  相似文献   

13.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本文针对小学科学探究活动内容无味,情境无趣,活动成效欠佳的低效现象,从探究主题"引趣",情境创设"激趣",活动过程"添趣"三方面入手,极力挖掘探究活动教学的趣味性,增强探究活动教学的"情趣",让学生在情趣横生的探究活动中,感受科学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实现探究活动的"美丽转身",提高科学探究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科学学习单可以用来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它通常呈现给学生活动方案、实践过程和探究发现。因此,科学学习单既是学生探究活动的记录,也是他们表达交流的凭证,同时还是教师评价学生科学探究业绩的依据。科学学习单的不同设计对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有着不同的影响,因此合理设计科学学习单将有助于学生的科学探究,从而有效地达成科学学习目标。本文将结合《镜子里的世界》的教学,来谈谈如何通过对科学学习单的合理设计来提升科学探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在当下的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探究性学习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这些如火如荼的“探究”中,却屡屡发生“探究与目标偏离、探究无视科学事实”等缺乏有效性的教学现象,形式主义、本末倒置等等违背探究学习本意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所谓的探究性教学,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课程改革中产生的科学课程(以下简称《科学》)要求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并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笔尝试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让探究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进行猜想、探究:课后布置生活中的趣味小实验.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  相似文献   

17.
张环珠 《中国教师》2013,(Z1):98-98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是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开展活动的主要场所在课堂,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的过程是搞好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关键,而由于多种原因造成了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的低效性,淡化了科学教学目标的落实,怎样提高实验课的有效性,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相似文献   

18.
科学探究既是科学教学的学习目标,也是科学教学的学习方式。要提高课堂探究质量,在探究过程中首先要根据目标科学地使用探究方式,可分别采用引导性探究、挑战性探究、开放性探究,很多时候还可以将几种方式有机地组合;其次是要根据实际合理地选择探究项目;最后要根据需要有目的地侧重探究环节。  相似文献   

19.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探究活动是学生对自然事物的未知,经过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自行探求达到认知的过程。学生始终是探究主角,探究的动力来自学生自己,探究的过程是学生独立的行为。如何真正为学生提供探究机会,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究过程,提高探究学习活动的有效性呢?本人结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的教学,从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探究基础提出问题;假设猜想、设计实验验证;联系生活拓展延伸;探究学习活动的注意点四方面进行探讨,下面谈谈自己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20.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科学课要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就应当使探究过程成为一个不断发现奇迹、不断主动参与的自主过程.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怎么办?许多人认为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领者和学习伙伴,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为或不为的依据是什么?效益!教学的有效性依赖教师引导行为的适切性.教师的作为应当有效地推进学生的探究行为,促使活动的持续和深化,使教学富有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