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王海霞 《辅导员》2014,(22):71-71
想象画教学是以培养想象能力为主要目的的一种绘画教学方式。想象画教学经常采用无命题自由想象和有命题想像两种形式。无命题自南想象是指以想象训练为目的,不一定表现特定主题的想象画教学。首先,这种教学方法通常以实物启发联想。以实物启发联想要求学生观察具体实物,把产生的联想表现出来,它与记忆画有相似之处但又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正想象画教学是以培养想象能力为主要目的的一种绘画教学方式。想象画教学经常采用无命题自由想象和有命题想像两种形式。无命题自由想象是指以想象训练为目的,不一定表现特定主题的想象画教学。首先,这种教学方法通常以实物启发联想。以实物启发联想要求学生观察具体实物,把产生的联想表现出来,它与记忆画有相似之处但又有所不同。记忆画教学侧重于对具体形象、场景、情节的回忆,而以实物启发联想要广阔得多。它可以是学生产生的接近联想,可以是相似联想,也可以是对比联想。  相似文献   

3.
爱绘画并不是少数孩子的天赋,一般儿童都有爱画的特性,它是儿童自己对生活认识、感受的流露。儿童学习绘画对儿童健康发展有很大益处:其一,儿童绘画活动能促进儿童观察、摹仿能力。画中内容是各种形象的积累,这种积累是对事物的认识、理解人已亿、描绘。但许多儿童不善于观察、分析。这不是他们不具备这些能力,而是缺乏正确的引导,通过绘画,可以使他们慢慢学会观察,逐步培养一定的观察力和感受力。其二,儿童绘画活动能培养儿童的语言能力与联想创造力。绘画与语言,是在以不同形式表达儿童的艺术想象,初学时儿童总要借助语言来补…  相似文献   

4.
一般地说,孩子在三、四岁以后,就特别喜欢画画了,这一时期称为儿童绘画的涂鸦阶段。他们的绘画,虽没有明显的作画意图,甚至带有游戏成分,但体现了孩子最早的创造意识,是他绘画能力的最早表现。在这个阶段,我们对孩子的行为不要横加指责,也不必过早地要求孩子画这画那,要以培养孩子画画的情趣为主,坚持鼓励、表扬,任其自由发挥。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联想和想象能力也迅速增强。当语言不能表达思维的时候,便自然借助简单的图画语言 (简笔画 )来描绘事物的基本特征,这个时期称为儿童绘画的象征期。   儿童在知识范围…  相似文献   

5.
变形画及观察与思维儿童变形画系列稿之三□王守公由于变形画是由一个形象变成另一个新的形象,所以在画变形画时,必须对两种形象进行观察、分析、比较,因而便自然地引起了观察和思维活动。这是变形画有别与一般绘画练习的独特作用。例如:在一般绘画练习中,画一只小狗...  相似文献   

6.
想象画教学要结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知识经验水平、理解能力及认识规律等实际情况,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想象因素,充实想象内容,提高想象能力,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去与现实生活中感知的事物发生联系,产生推理、联想或幻想虚构,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想象训练. 一、无命题想象画的教学 我们可以把联想当作想象的初级形态.以实物启发联想是要求学生观察具体实物,把产生的联想表现出来,它与记忆画有相似之处但又有所不同.记忆画教学侧重于对具体形象、场景、情节的回忆,而表现联想的面要广阔得多.它可以是学生产生的接近联想,可以是相似联想,也可以是对比联想,还可以在观察实物启发学生联想它在不同环境中的形象.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基础的学生及实际情况确定教学内容.在教学实践中,我分别采用实物启发学生联想,以模糊的形象引起对具体形象的想象,以文字或语言描述引起想象三种方式启发学生产生联想.  相似文献   

7.
吴南兰 《幼儿教育》2011,(12):30-30
几何图形拼贴画是指将几何图形拼成各种不同的事物,然后进行想象和添画,从而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及绘画能力,是一种简单且很受宝宝喜欢的绘画形式。  相似文献   

8.
想象力的培养学龄前儿童想象的发展,特别跟儿童游戏活动发展有关。在儿童的游戏,特别是创造性游戏中,应要求儿童进行丰富而有目的的想象。下面介绍几种培养想象力的方法。 1.通过绘画培养想象力鼓励孩子绘画再现生活现实或表现想象中未来生活。比如,到公园游玩之后。画一张公园景色的画,乘坐了  相似文献   

9.
儿童绘画一般是指12岁以前小孩的绘画,而4~6岁学龄前儿童的绘画思维又最为活跃。儿童的思维方式幼稚、单纯,他们画画不受任何清规戒律的限制,更没有“对、错”可言。由此形成了儿童绘画所特有的稚拙、梦幻及荒诞的特点,这是儿童天性的自然流露。儿童把画画当作游戏,是因为觉得好玩。说是玩,实际是学习,因为画什么、怎样画是必须要儿童自己去思考和动手实践的。如果父母能正确引导孩子,对儿童观察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儿童绘画主要有几种形式,如记忆画、想象画、写生等。我们可从内容和题材方面启发孩子,让他们在涂涂画…  相似文献   

10.
张剑 《时代教育》2010,(3):245-245
想象画是学生绘画的基本训练方法,对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想象画教学中,创设直观、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想象;指导学生体验生活,丰富学生想象;启迪学生思维,引发学生联想、想象和顿悟;恰如其分评价学生习作,激励学生想象,让每个学生都展开想象的翅膀,让学生自由自在无拘无柬绘画出美丽的想象画。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通过绘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乐于想象是儿童的天性,学生的学习也总是伴随着想象。为了诱发学生的想象,我常利用课外活动让学生画一些想象画。如给学生一个“ 0”形,让学生画出与之相似的物体;给学生一幅星星月亮图,让学生画出一些像月亮的物体,像星星的事物。这种绘画练习,不仅刺激着儿童去主动观察周围的事物,还丰富了儿童的生活,激发了情趣,活跃了思维,发展了智力。有了这些想象力的训练,学生的作文题材就丰富多了。如…  相似文献   

12.
邓坤 《现代企业教育》2013,(20):186-186
现代儿童美术教育着重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要改变传统单一的美术教育模式,采用童话故事教学方法及游戏教学法,加强绘画联想训练,培养孩子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教孩子使用不同的绘画工具,充分开发儿童的懑象力,提升儿童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想象,在心理学上是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创造出新形象的一种心理过程。想象力是指具备这种创造新形象的能力。想象在少年儿童心理发展时期尤为重要。哪一个儿童不富于想象与联想?上海市一所小学为了训练学生想象能力,为学生发挥想象创设条件,在楼道两侧设置了许多画廊,学生可以随时去涂画自己心中所想,去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他们学校80%的学生会画想象画。隔一段时间,学校还要把画廊上的想象画集中到一起评比,并且说,这是他们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的一项新举措。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发展学生…  相似文献   

14.
绘画是孩子们的"独特语言",他们喜欢借助绘画的形式来表现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由于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尚不完善,所以画出来的画奇特甚至不合常理,但这正是儿童绘画的魅力所在。应当说,无拘无束地进行想象与创造性表达是儿童的天性使然,儿童绘画所展现的天真是成人望尘莫及  相似文献   

15.
想象画创作教学是培养学生独创精神和能力的重要手段。想象画以记忆的形象为基础,按一定的主题要求,运用艺术表现手法经过重新组合创作绘画。儿童时期是想象最丰富的时期。他们常常凭借自己的想象把许多不相关的事物组织在一起,也不考虑时空关系和合理性,画出奇妙、怪诞的作品,  相似文献   

16.
对学前儿童进行自主性绘画教育,旨在为培养自主创新能力打下良好基础。所以,自主性绘画的教育活动除了促进儿童的绘画能力以外,更要关注儿童绘画的内容及其发展变化。绘画形式之美多表现于物的表象,而物的表象所传达的则是心中的情感和语意,即所谓“诗情画意”。诗(对儿童而言包括故事)中的情和意与画中的情和意是可以相通的,“画者,天地无声之诗,诗者,天地无色之画”,可见诗和画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所以,在自主性绘画中,我们将绘画和语言紧密结合起来,以期达到两者相辅相成的效果。 语言和图画是两个重要符号,语言是会话语符,图画是形象语符,它们所传递的都是意义,即知识、情感和语意。可见,从符号的角度看,两者也是相通的。在儿童发展过程中,两种符号的发展有一定的同步性,也具有互动性。在自主性绘画教育中,我们以这两种符号的关系为依托,运用语言、故事促进儿童绘画创新的发展.同时也有助于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我们的指导方式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并因绘画主题不同而异,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相似文献   

17.
夏涛 《河北教育》2007,(6):42-42
在过去的美术教学中,常常是老师画范画,讲范画,学生照猫画虎,临摹老师的范画。这样的教学方法只会使儿童失去想象的翅膀,失去自我。为了探索儿童美术教育的新思路,培养孩子们对绘画的兴趣,对事物的敏锐观察能力,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让他们通过美术活动能够充分地表现自我,释放自我,我在教育实践中摸索出一套儿童喜欢的方法一玩、摸、看、画、说。  相似文献   

18.
新的美术课程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创造栏目,为学生提供了创造性解决问题和发挥艺术潜能的机会,给予了他们在联想、想象甚至幻想的基础上无拘无束地表达自我和发挥想象力的空间。湘版小学一年级美术教材中的“儿童故事画”内容(《小鸟找家》、《蚂蚁搬家》等),由于故事浅显易懂,与学生生活实践密切联系,深受儿童的喜欢。“儿童故事画”教学,是儿童通过听、讲、看故事后经过大脑思考产生构思、想象、创造再现出来的一种儿童绘画语言符号。运用夸张的、自主的审美观点进行构图的艺术创造,其特点是故事内容连贯,有情节、有趣味、有感染力、有生动性…  相似文献   

19.
咨询台     
《早期教育》2007,(10):25-25
让儿童自由地画,教师干什么呢? 答:这里说的自由地画.与随便画不一样。随便画是失去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带来的结果是孩子在绘画活动中体会不到画画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孩子最终会失去绘画的兴趣。而自由地画,教师一直把握着作品的美感,孩子只是想象上的自由,思维.七的放松。  相似文献   

20.
1.创作画是儿童绘画训练的重要方面。 自由自在地涂画是每个儿童的愿望,对这种愿望加以引导和扶植,就形成了儿童作画的原动力。心中的意象,是儿童画的主要内容。其形式分为:自由画、记忆画、想象画、命题画。自由画是一种较自发的形式,往往展示儿童心理的原始状态。儿童充分地画他想到的事物。这种状态经由一系列的引导,会演化为较高的形式。记忆画,体现了儿童观察事物时注意的品质和记忆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