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唐摭言》是一部唐代笔记小说,保存了大量唐五代产生的新词新义.由于词典编纂时受到时代的局限,一些新词新义未能收录其中.发现、解释这些词语,对词典的编纂有补充促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洛阳伽蓝记》是研究中古词汇系统的一部重要的语料,据统计书中共有偏正式双音新词316个,多于联合式,占双音新词总数的47.1%。这些词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体词性语素为中心的偏正式双音词;另一类是以谓词性语素为中心的偏正式双音词。《洛》书中偏正式双音新词增多是与人类思维的发展渐趋精密的特点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3.
唐代《干禄字书》、《五经文字》、《九经字样》这三部字书(简称唐代“三书”)是汉语文字学史上重要的三部字样书。本文主要从七个方面对唐代“三书”中的俗字类型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4.
介绍《峨山图说》成书情况,对该书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着重于书中53幅散图及其说明文字内容的梳理、归纳和考释。并对照相关文献探讨唐代以来峨眉山寺庙、景点的兴废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5.
通过研究《洛阳伽蓝记》一书的双音新词,指出了《汉语大词典》存在的三个问题:释义不确,释义与书证不合;漏收词语;书证迟后,目的为今后《汉语大词典》的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管子》一书的接受史上,唐朝堪称显学。杜佑花36年写成了我国第一部典章制度通史——《通典》二百卷,在其著述中广泛地征引《管子》一书的微言大义。其关于《管子》一书思想的继承在其著述的《通典》中得到深刻的体现,通过梳理杜佑在《通典》中对《管子》文献的征引,考察杜佑对《管子》思想精髓的继承,有益于探究《管子》通过杜佑的传承在唐代社会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隋唐的古医籍,传世的主要有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和王焘的《外台秘要》,其他的书籍篇幅不多。这几种书都具有类书或医科全书的特点,包含的语言材料广泛而丰富,其中有许多新词新义,可以反映该时代医学用语的面貌。本文从中选择了一些新词新义进行考析,并从语言的角度加以说明、解释。  相似文献   

8.
王逸《楚辞章句》中保留了许多东汉的新词,它们可以弥补《汉语大词典》中初始书证较实际产生年代晚的缺陷。  相似文献   

9.
《祖堂集》是口语程度很高的禅宗史料集,能够反映当时汉语发展的基本状况。本文对书中出现的“个”的情况进行了穷尽性的考察,并予以描写分析,以期说明“个”在唐代口语中的真实面貌。  相似文献   

10.
《洛阳伽蓝记》是研究中古词汇系统的一部重要的语料,据调查书中共有75个双音词先秦和汉已见,而在《洛》书中产生了新义。这些词的新生义,一是因引中而产生的新义,一是由修辞而产生的新义。  相似文献   

11.
本简要回顾了汉语外来词的基本情况,从语言学的角度探讨了汉语外来词数量巨大、特色独具的深层原因及外来词对汉语词汇系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古今字与通假字是两种不同的用字现象,但由于中学语文教材把二者混为一谈,不加区分,所以长期影响人们的视听,特别是对大学古代汉语课的教学造成相当的困难。  相似文献   

13.
浅析新词语的来源和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成份,其自身的不断更新与社会的发展、科技文化的进步密切相关,同时也是语言自身不断演变的必然结果。本文主要针对近二十年来大量出现的新词语,探讨了其产生的因素并阐述了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所形成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成组属性词的对应性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往对属性词的研究多限于词类归属、句法特性、构词方式、语义范畴等问题,且较少对某一封闭域进行定量分析。本文穷尽性地检索了《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标注的属性词,详述96组成组属性词在组内词目数、义项和语义三方面表现出的不同程度的对应性,并分别阐释了影响对应性的因素:影响组内词目数对应的主要是语义上的同/近义关系与普遍认知中的趋好心理;影响义项对应的主要是单音词的多义性、参与构词的不同语素义以及词义引申的不均衡程度;影响语义对应的主要是组内词目数的不对应、反义类比构词中的语义不对应以及构词语素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形容词+双音节名词”构成的“1+2偏正形式”在汉语中很常见。文章运用“词汇的完整性”原则。通过区分“句法词”和“词汇词”得出结论:汉语的词具有“多维性”,“1+2偏正形式’’的是以短语的生成方式所造的词,既有词汇特征。又有短语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复音化是汉藏系语言词汇发展的共同趋势。汉藏系语言词汇复音化的动因,是复音词研究的一个重点,它涉及到许多相关问题。通过对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复音词的比较,以及对汉藏系语言复音词的产生与复音化的关系的探讨,可见复音词的产生并不等于复音化的形成,复音化的形成是复音词发展到一定数量、具有一定规模、成为一种态势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联绵词造词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词本位出发,重新对联绵词进行探源,就会发现联绵词也有其造词理据,特别是原生造词阶段的联绵词.汉字未造之先,当有大量的复音词,包括联绵词.造字之后,可能有些联绵词会隐藏在一个字形里,和单音节词一起成为汉语的基本词汇.到了派生造词阶段,原生造词阶段的联绵词也会派生造出若干个联绵词;或者由原生造词阶段的单音节词通过重复的形式派生出叠音词,再由叠音词派生出联绵词.合成造词阶段虽说主要是合成词造词的方法,但也有不少联绵词的源词是由合成词在历史的演进中蜕变而成的.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三本通行《现代汉语》教材关于叹词、象声词的论述进行分析比较,认为叹词、象声词是实词。叹词只表示人类感情的声音,只能做独立语或单独成句;象声词是模拟自然界各种声音(不含人类感情的声音)的词,既能充当独立语和单独成句,还可充当一般的句法成分。"啊、嗯"等词为兼类词。  相似文献   

19.
按词的意义和结构来分,侗语上坎话的词可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两大类。单纯词大多数都是单音节词,也有多音节的。合成词有加附音音节构成的派生词和实词语素复合而成的复合词两类。  相似文献   

20.
基于组合度的汉语分词决策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汉字组合的组合度概念,讨论了组合度与组合的成词能力之间的关系,利用决策树的方法挖掘了组合度与分词模板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得出了一种新的分词算法.实验表明组合度对组合成词能力的影响远远大于组合频率的影响.这种分词方法对汉语分词的歧义问题、人名、地名识别问题;新词识别问题等都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