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子总是记不住擦自己的皮鞋,母亲教育了许多次也没用。有一天,母亲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在儿子出门前悄悄地替他把其中的一只鞋擦得光亮如新,于是.儿子不得不自己擦好另一只鞋再出门渐渐地.儿子养成了自己擦鞋的习惯。那个“儿子”就是我当时只觉得母亲的招够“损”,如今已近“而立”,回头咀嚼往事,却品出另一番感悟。  相似文献   

2.
母亲的珍藏     
母亲30岁才生了我.我想我们之间隔着的远不止是几十年的岁月。母亲是家族中公认的“演讲家”.却从未像美国式的母亲那样表达——“我爱你!”我也不曾与母亲谈过心。  相似文献   

3.
我敢说“儿不嫌母丑”这句话如果不是母亲的一厢情愿。就是儿子已经长大成人,经历了许多事后.能以一个成人的角度来理解母亲时的认识。我还敢说,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百分之八十都嫌母亲“丑”。只是我们做母亲的不愿意承认罢了.只不过孩子们所嫌弃的母亲丑的地方不同罢了。有的孩子嫌母亲长相丑,有的嫌母亲衣着丑.有的嫌母亲语言丑.有的嫌母亲行为丑.有的嫌母亲灵魂丑……  相似文献   

4.
母爱是佛     
王纪金 《陕西教育》2005,(10):56-57
去年暑假.妻子给我生了个大胖小子。出院以后.妻子到我乡下老家坐月子。在路上.我内心不无担忧。人们常说婆媳之间最难相处.妻子又是个辣椒性子.心急嘴暴.头一次与母亲相处这么长时间.会不会发生什么矛盾。我反复叮嘱妻子说:“我母亲这人就是哕嗦了点.慢慢习惯就好了。你的性子可要改改。”  相似文献   

5.
当母亲节来临的时候.有母亲的人会给母亲送去各种各样的节日礼物:一句温馨的祝福、一束美丽的鲜花、一件适时的衣物、或亲手为母亲烹调一顿可口的饭菜.以尽子女之孝道.报慈母之深恩。而我却不能.我只有写下下面的话来寄托我的哀思。  相似文献   

6.
江歌 《教书育人》2004,(11):48-48
那年秋天,我请假在家照料病危的母亲,已耽误了半个月的功课。母亲终因胃癌的折磨,撒手人寰了。安葬了母亲后,我不敢再耽误学业,傍晚时就上路往学校赶。因没有赶上最后一班车,我便一咬牙,接过伯伯送给我的马灯,决定攀山步行。  相似文献   

7.
幸福     
母亲腰疼.被送进医院打点滴我坐在床边相陪.看着母亲瘦削的脸庞和赢弱的身子.内疚立刻淹没了我的全身、一直忙于工作.竟没有注意到母亲已被生活压榨得几乎没有了水分.一如被风干了的萝卜、滴液正一滴一滴地将生命“噗噗”滋润.和着时钟的律动敲打着我的心坎.时钟已指向10点.滴液却全然不顾我的心焦.不急不躁.执著而坚定地和血液一点一点地沟通.  相似文献   

8.
我是秦俑     
张运群 《海南教育》2008,(12):80-80
母亲腰疼.被送进医院打点滴我坐在床边相陪.看着母亲瘦削的脸庞和赢弱的身子.内疚立刻淹没了我的全身、一直忙于工作.竟没有注意到母亲已被生活压榨得几乎没有了水分.一如被风干了的萝卜、滴液正一滴一滴地将生命“噗噗”滋润.和着时钟的律动敲打着我的心坎.时钟已指向10点.滴液却全然不顾我的心焦.不急不躁.执著而坚定地和血液一点一点地沟通.  相似文献   

9.
晓蓉 《陕西教育》2005,(9):42-42
母亲不是那种善于表达自己感情的人。从小时候起,我就不怎么喜欢母亲,我总以为,母亲给予弟弟的爱远远甚于给予我的,虽然年幼的弟弟常常遭受母亲责骂和痛打。母亲为了这个家,长年奔波在外,只让我和弟弟两人孤零零地留在那些多雨的季节。其实也只有在雷雨交加的日子,我才会想起母亲的怀抱。  相似文献   

10.
母亲     
佚名 《陕西教育》2005,(8):53-53
很小的时候.母亲就教育我们姐妹四个好好读书,她对我们非常严厉。那时我们还小不懂事.心里总是暗暗责怪.偶尔产生一些逆反心理。现在想来母亲真是用心良苦。她的四个女儿.三个是本科生,一个是研究生。都很优秀。大女儿和二女儿是国家公务员.小女儿在山东济南一家国企做技术部门主管。母亲说:“我这几十年辛辛苦苦赚的钱.省吃俭用全部用于智力投资了”。的确,仅靠父母微薄的工资,供养我们四个孩子读书真的很吃力。  相似文献   

11.
林子 《教书育人》2004,(5):44-45
应本刊编辑之约,以专栏的形式和读朋友探讨关于青少年青春期的性教育。出于一种母亲对孩子的深刻关爱.我没有丝毫的犹豫就同意了。然而,我坐在电脑前却有了茫然无从的感受,如果从教育浅析的角度去写,无疑是在鲁班门前弄斧了。想想.还是从我最切身的感受,一个母亲的感受开始吧,如果可能,我会把在《半透明的心》的创作采访中一些最切实的感受灌注在这个专栏中.和读朋友一起思考一些问题,寻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一切都缘于我想编写的送给家长和孩子们的一本书——《半透明的心》。  相似文献   

12.
“狼爸”诞生:说服妻子支持棍棒教育我是被母亲打出来的.所以当我看到无数人狂热推崇西方散漫式教育而无情抨击中国传统教育方法时。我感到心痛.我想用自己的方式向大家证明点什么。  相似文献   

13.
熊万平 《江西教育》2004,(15):96-96
母亲自小因为家里穷.不识字.用她的话说是个“睁眼瞎”.所以她常常以此为憾。当有了我以后.尽管家境不好.母亲还是含辛茹苦地供我读书.为我上学.母亲可以说是操碎了心。  相似文献   

14.
母亲的布鞋     
古保祥 《陕西教育》2005,(10):52-53
小时候,我一直喜欢穿母亲做的布鞋。在那时,它一度成为我炫耀的资本,因为,我有一个心灵手巧的母亲。  相似文献   

15.
5岁时我离开南京,来到上海。 当时我不知道的是,我父亲已被划为右派去农场劳改,我母亲无法抚养四个孩子.这才把我送到祖父祖母身边。  相似文献   

16.
病中的母亲     
母亲虽已去世两年,但我的思绪仍如柳絮,纷纷扰扰.随风飘舞。 病后,母亲苍老虚弱了许多。自从医院回来,她更是不出门。一躺一个晌午就过去了。  相似文献   

17.
"母亲给了我远飞的小伞,母亲给了我翱翔的翅膀……"唱着歌曲《蒲公英》,我跨出了校门。两年前,带着孩提的梦想,我选择了职校,学习幼儿教育专业。弹指间,两年过去了,老师的汗水已让小草  相似文献   

18.
佚名 《中华家教》2012,(2):46-47
记忆中,他一抬手就可以把我轻易地举过头顶,说.女儿,你看老爸多有力气!我在他头顶咯咯地笑.母亲在他旁边紧张地嗔怪,小心点、小心点.别摔着孩子……  相似文献   

19.
初中三年.高中三年.一共六年,我与母亲住了六年地下室。我八岁那年.在遥远外地打工的父亲忽然莫名其妙地撇下母亲和我,再也没有音讯。我从半夜母亲压抑的呜咽声以及村里人的闲言碎语里.知道父亲是“外头又有了”。从此以后.母亲的脸上再也不见了笑容。她怕见熟人.只知道拼命干农活。  相似文献   

20.
母亲     
母亲的娘家在北平德胜门外,土城儿外边,通大钟寺的大路上的一个小村里。母亲生在农家,所以勤俭诚实,身体也好。我是"老"儿子。生我的时候,母亲已有四十一岁,大姐二姐已都出了阁。(就是"已经出嫁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