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肖起清 《教育导刊》2008,(10):25-27
在现代社会,大学正由经典走向世俗,大学在社会中的影响日益提升,大学的中心化地位逐渐明晰。但在大学中心化的同时,其学术却遭到了由中心走向边缘的境遇。我国大学要走内涵发展道路.改变学术边缘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陈琳  蒋雪勤  赵占平 《天中学刊》2010,25(5):1-3,23
令X是实数域或复数域F上的Banach空间,Α是X上的标准算子代数,I是Α中的单位元,设φ:Α→Α是可加映射,文章证明了如果存在正整数n,使得φ满足2φ(An+1)-φ(An)A-Aφ(An)∈FI且对任意A∈Α都成立,则存在λ∈F,使得对任意A∈Α有φ(A)=λA;文章还证明了套代数的标准子代数上的线性局部左(右)中心化子是左(右)中心化子.  相似文献   

3.
用WebRTC、Canvas、Web Audio等技术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去中心化的在线教学平台。该平台具有满足现代在线教学的功能,包括白板系统、在线PPT、语音视频通信、桌面共享、在线录制和回放等功能。并且由于教学过程中通信直接在用户的浏览器之间传递,并不需要中心节点的服务器转发,大大降低了系统的负载,提高了系统的健壮性,能够支持大规模的并发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4.
在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影响下,大学生群体出现了去中心化的学习共同体。为了解这种学习共同体的构成要素、运行机制,效率与成果,文章以湖北某高校具有代表性的ICC学习共同体为例,采用实证研究方法,追踪其五年成长过程,分析其取得的成果与学习效率。研究表明,大学生学习共同体产生的背景是基于某个具体的学习目标,得以持续生存的条件则依赖于组织或社团,发展的过程具有学习资源、学习场所、学习组织去中心化特点,学习成果的获得与传承则具有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6.
在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影响下,大学生群体出现了去中心化的学习共同体.为了解这种学习共同体的构成要素、运行机制,效率与成果,文章以湖北某高校具有代表性的ICC学习共同体为例,采用实证研究方法,追踪其五年成长过程,分析其取得的成果与学习效率.研究表明,大学生学习共同体产生的背景是基于某个具体的学习目标,得以持续生存的条...  相似文献   

7.
设N是零对称的素近环,Z是其乘法中心,U是N的一个非零理想.我们将证明:若T是N上的一个非平凡自同构或导子,使得Au∈U,[u,T(u)]∈Z,且T(u)∈U.则当理想U是分配时,N是交换素环,且若N是2-挠自由的分配素近环,则N只须为一约当理想即可.  相似文献   

8.
对基础实验室中心化的认识和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实验室中心化是高等院校实验教学的一项重要的改革工作。本文从分析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对中心化改革的必要性和意义、建设与运作的模式、改革过程中几个关键问题的解决等方面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实行中心化管理 提高大型设备利用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分析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管理问题入手,介绍该校大型仪器设备中心化管理具体作法和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明代后期公安派著名作家袁宏道的小品文创作为例证,从文体发展的角度探讨了边缘文体的中心化问题.论证了袁宏道在开创小品文体时,兼容了业已跻身中心文体的诗歌(包括词)、散文(包括辞赋)的特质,因而有效避免了小品文的长期边缘化,使小品文在草创时期就得以类归散文之正宗.  相似文献   

11.
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新教师培养模式的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新教师培训的必要性以及当前新教师培训模式存在的不足,认为当前新教师教育必须在原来的基础上就培训的观念、目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做出相应的调整,提出了改进新教师培训模式的两点设想,并探讨了新模式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2.
同中世纪宗教与科学的关系相比,17世纪新教对科学显然发挥一种崭新的促进作用,这种新教伦理不仅在客观上培育了近代科学的萌芽,使科学作为社会建制合法化,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科学家献身忘我的科学精神;这种新教伦理不仅对科学的发展壮大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同时也加速了科学与宗教的分离,从此科学开始了大刀阔斧的前进。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解读,我们考察了韦伯思想中的资本主义精神、新教伦理以及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内在生成关系,分析了韦伯所谓的资本主义发展背后的精神动因--新教伦理,这个具有独特视角的研究经济伦理的问题,同时也对其思想的片面性进行了批判.韦伯思想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角度,即怎样去分析历史和现实的经济与伦理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4.
广州是基督教新教人华第一站,在新教对华传教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1807年9月到1949年10月,新教在广州的传播经历了探索期、差会格局基本定型期、快速发展期、困难及短暂复员期等四个时期。新教在广州的传播特点表现为:以美国为背景的教会实力最强,医药文化传教手段并没有起到快速增加信徒的效果,利用福音船传教是以广州为代表的华南地区特有的传教手段和方式。  相似文献   

15.
普鲁士新教教会在现代化进程中一直摆脱不了国家的控制。自从宗教改革建立了君主教会统治以来,它就越来越丧失其原有的政治、社会地位以及独立性,从而沦为国家教会。在1848年革命政教分离的形势下,它反而更加依赖国家,以后就越来越成为那个时代的政治附属品,以致于在民族主义潮流中随声附和。最后又因普鲁士君主制度的毁灭而遭到打击,从而走入右翼保守阵营,并进一步导致它对纳粹统治抵制乏力。  相似文献   

16.
印刷出版业与资本主义初期发展之间存在着紧密的互动关系.新教和科学人文主义是资本主义得以确立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而印刷出版业在新教和科学人文主义的传播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且印刷出版业对资本主义初期发展有间接的协助关系.除了间接关系之外,印刷出版业本身也就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部分,并为摧毁封建主义和促进资本主义的初期发展起到了直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自“十字架”向内地拓展始,四川地区是西方基督教活动主要地区之一。从19世纪70年代基督新教入川活动起,最初活动十分微弱,到1900年的迅速发展,再到20年代以后的逐渐衰落,本文将就此段时期里基督新教在四川出现这样的变化的原因进行探讨。但四川是多民族聚居区,各民族情况有所不同,因而本文的地域范围暂且限定为四川的汉地,不包括四川各少数民族聚居地,特此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8.
历史上基督教新教与天主教伴着枪炮传到了台湾。现今学术界对台湾基督教新教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但是却忽视了同时来台的天主教的研究,特别对两教在台关系基本没有涉及。文章通过对比日据时期两者发展及相互竞争的状况,寻找矛盾冲突的深厚根源。  相似文献   

19.
晚年狱中的托马斯·莫尔对新教异端的态度与入狱前相比有了较为明显的变化,表现为争论更为理性,并开始强调新教与天主教的共性。这一变化从根本上来自于莫尔的基督教世界思想,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为是对《乌托邦》中体现出的早期宗教思想的回归。  相似文献   

20.
在19世纪西方经济知识逐渐传入中国的过程中,新教传教士扮演了重要的传播者角色.他们通过各类文字出版活动,率先将西方经济知识中之经济现象及常识大量输入中国,以此增加清人对外认识并改善中西通商关系.在当时国人对西方国家经济情况普遍缺乏了解的情况下,这些经济现象和知识的在华传播与普及经历了较复杂的过程,但却为后来清人理解与接受更系统的西方经济学理论奠定了认知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