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9 毫秒
1.
王佳艳 《新闻世界》2008,(7):107-107
随着电影《色戒》在华人世界的巨大成功,日前张爱玲的代表作《倾城之恋》也被改编成三十集电视剧,已在浙江横店秘密开拍。  相似文献   

2.
现代著名女作家张爱玲的小说已被无数次改编为舞台剧和影视作品,本文结合新近播出的《倾城之恋》,探讨了张爱玲小说的电视剧改编热潮的社会、文化和艺术动因;评析了邹静之在叙事策略、人物塑造方面的"覆盖式"改编导致原作文学意蕴的消解;进而探讨这一改编理念产生的原因与实质,兼商榷中国电视剧生产中的"编剧中心制"。这些对文学名著的电视剧改编研究以及当前电视剧创作提供了一定的参照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影视导演的改编开始倾向于现当代的一些作家作品,在香港出现了对张爱玲作品改编的成功范例。例如,1983年香港女导演许鞍华改编的张爱玲的成名作《倾城之恋》;1988年,台湾导演但汉章将《金锁记》改编成《怨女》;  相似文献   

4.
电视剧文学名著改编水准良莠不齐,过犹不及,必须把握合适的度或标准。名著改编既不能脱离名著自身的美学特征,又须切合电视剧艺术自身的传播特点,把握受众观赏时的审美心理。基于上述要求,现代文学的名著改编应该很好地把握适度原则。本文通过现代文学名著《围城》、《雷雨》改编的案例从正反两方面具体分析了适度原则。  相似文献   

5.
杨兆华 《新闻天地》2005,(5):i012-i012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的小说代表作,问世以来受到了无数专家学者评论家的高度评价,得到了广泛的赞誉。把它放在“五四”以来任何一位经典作家的名著之林,只有谁能企及,而不存在是否逊色的问题。《倾城之恋》成功地描写了两个俗世凡人的平常爱情。作品以及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倾倒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至今仍在文艺花园中独放异彩。这里,仅就结构和情节方面谈一谈它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6.
马鑫  贾敏 《青年记者》2016,(20):71-72
早在2004年,红遍大江南北的电视剧《第一次亲密接触》就已揭开了网络小说改编成电视剧的序幕.2015年以来,火爆荧屏的多部电视剧如《花千骨》《芈月传》《琅琊榜》《何以笙箫默》等都是改编自著名网络小说,掀起了网络小说改编剧的收视热潮.  相似文献   

7.
《倾城之恋》被改成舞台剧是第几次了,最早是1944年张爱玲亲自操刀,在上海新光大戏院公演,连演了80场。1987年香港话剧团首发搬演,至2002年又再度改编。  相似文献   

8.
台视的电视剧《蔷薇之恋》最近吸引了不少眼球。与前度风靡一时的《流星花园》一样,《蔷薇之恋》也改编自日本漫画。但是与《流星花园》倡导传统伦理价值观的取向不同,它更像是一朵恶之花。 剧情的开始是孤苦无依的女孩百合得知自己是大明星韩俐的女儿,投奔到韩家。韩俐美貌任性,不断结婚离婚,现在与几个子女生活在一起。大女儿芙蓉因为  相似文献   

9.
胡超峰 《声屏世界》2005,(12):42-43
近几年来.根据漫画作品改编的电视剧作为新剧种频频出现于电视荧屏,其代表作便是改编自台湾漫画家朱德庸漫画系列《涩女郎》的电视剧《粉红女郎》。该剧一经播出便深受都市青年观众的喜爱.取得了理想的收视率。在《粉红女郎》取得收视成功后.改编自朱德庸的另一漫画系列《双响炮》的同名电视剧《双响炮》紧接着新鲜出炉,在部分省市电视台的播出中取得了不俗的收视效果。  相似文献   

10.
将文学名著改编为电视剧已成为当下电视荧屏上的时兴热潮,然而改编后的电视剧未能忠实于原著,亦或因破坏了原著的艺术性和思想性而一直饱受争议。本文概述了名著改编的现状、问题,并提出合理再创造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1.
将文学名著改编成电视剧是当前电视剧创作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这种现象有其优点,也有弱点。《名著文本转换的媒介分析》一文,从名著文本转换的背景、转换的传播优势及负面影响进行了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12.
在最近几年的影视剧创作中,文学名著的改编现象特别引人注目。继《红楼梦》、《西游记》这两部古典文学名著先后被搬上荧屏之后,许多编导纷纷把目光投向文学名著这一块风水宝地,先后推出了《三国演义》、《官场现形记》、《子夜》《雷雨》《原野》以及《家》《春风沉醉的晚上》、《围城》等一大批以古典和现代文学名著为创作蓝本的影视剧作品。名著改编的得与失、优与劣表现在哪些方面?究竟应该如何对待名著,如何改编名著?这是值得影视界和学术界重视和探讨的问题。名著改编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六十年代,《祝福》、《林家铺子》、…  相似文献   

13.
刘亚利 《视听》2016,(11):50-51
近年来,谍战剧在电视荧屏风生水起。在众多谍战剧中,以改编自麦家的作品居多,改编后的作品均以引人入胜的悬疑色彩和紧张刺激的情节赢得了较高的收视率。本文以电视剧《解密》为例,分析其改编的得失。  相似文献   

14.
生活品质     
演出“香港制造”的《倾城之恋》作为张爱玲的成名作与代表作,《倾城之恋》曾多次被搬上银屏。而这出同名话剧,是香港话剧团为纪念张爱玲逝世10周年而制作的,由香港影帝梁家辉和香港话剧界顶尖人物苏玉华、刘雅丽主演,曾在香港和上海公演。此次作为首都剧场50岁生日贺礼来到北京。在舞台表演上,《倾城之恋》摒弃了传统话剧舞台单一的语言表现形式,在剧中特别编排了几段歌舞表演,借助哀怨、悠扬的歌声让观众们更深入触碰到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此外,为了给这部经典之作赋予更强烈的戏剧效果,剧团还大胆创新,对书中大团圆的结局做了改变,让男…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电视剧制作的兴盛,近年大批翻拍电视剧作品走上了屏幕,走向了观众.2010年以来的电视荧屏,各种翻拍剧层出不穷,经典名著翻拍代表作有根据古典四大名著翻拍的《(新)红楼》《(新)水浒》《(新)三国》《(新)西游》和根据老舍代表作翻拍的《(新)四世同堂》《茶馆》等;红色经典翻拍代表作有《江姐》《洪湖赤卫队》《永不消逝的电波》等;老剧新拍代表作《新流星蝴蝶剑》《天师钟馗》《新还珠格格》、海岩的生死之恋三部曲《永不瞑目》《玉观音》《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等;热映电影翻拍代表作《神话》《手机》等;畅销书及网络小说翻拍代表作《风语》《杜拉拉升职记》《山楂树之恋》等.  相似文献   

16.
目前,由文学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数量日渐增多,然而质量却鱼目混杂.如何以声画语言诠释原著的文化意蕴,如何以现代化的意识烛照作品的审美风格与主题思想,确实是摆在当代电视人面前无法回避的问题,本文以电视剧《金粉世家》为例,从文化内涵、剧本重构、审美风格三个方面分析其改编策略,旨在为名著改编成影视作品提供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文学名著改编成电视剧,近年来,颇引人注目。由于之前已拥有大量书迷,再加上重量级导演和演员的诠释演绎,这些电视剧从开始拍摄直至上映,都受到广泛关注。如四大名著,如巴金的《家》,老舍的《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曹禺的《雷雨》,钱钟书的《围城》等。以名著为电视剧的创作素材,过去、现在、将来都会是一个不可  相似文献   

18.
张红 《新闻世界》2011,(1):146-147
名著改编一直是现代影视传媒的演绎方式之一,但改编的当代性受到很大争议。本文以《三国》为例,从影视改编对文学名著传承开始,从影视作品的改编者、主旨价值及影视观众几方面阐释了现代影视传媒对文学名著改编的当代性,并认为当代性的改编是符合现代传媒需要和大众审美的,是名著改编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19.
《出版商务周报》报道:近来,以网络文学为剧本源头的影视剧表现十分抢眼。据报道,改编自同名网络小说的国产电影《失恋55天》一上映就大热,在此之前,由热门网络小说改编成的电视剧也是火暴荧屏,《裸婚时代》《步步惊心》等都是赚足了收视和人气。  相似文献   

20.
《出版商务周报》报道:近来,以网络文学为剧本源头的影视剧表现十分抢眼。据报道,改编自同名网络小说的国产电影《失恋55天》一上映就大热,在此之前,由热门网络小说改编成的电视剧也是火暴荧屏,《裸婚时代》《步步惊心》等都是赚足了收视和人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