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2 毫秒
1.
前些日子各大电视台争播谍战剧,从《潜伏》到《永不消逝的电波》一个接一个。谍战剧看多了我们也就看出点名堂来了,这里有优秀的作品,也有粗制滥造的。为了曲折而曲折,为了残酷而残酷,情节扑朔迷离,好坏难分伯仲。  相似文献   

2.
民间文学艺术改编作品需以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为基础,并具备著作权法意义上的独创性.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与民间文学艺术改编作品之间始终是“源”与“流”的关系,作为“流”的改编作品必须尊重和维护作为“源”的母体作品的精神权利与经济权利.对民间文艺作品进行改编及使用改编作品时,遵循尊重精神权利、实现惠益分享、法定许可制及使用登记制等制度,是实现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精神权利与经济权利,厘清相关利益人权利义务关系的可行方式.  相似文献   

3.
谍战剧在最近10年的电视剧市场上牢牢占据着领先位置,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出现了类型化的趋势.从《潜伏》到《黎明之前》,优秀作品不断涌现,谍战剧逐步演化成一种观众认可、市场接受的类型片.现阶段的谍战剧有什么样的特点,谍战剧的未来发展又会如何,本文将以《黎明之前》为例,进行具体的解读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贺晓琴 《新闻世界》2009,(8):178-179
2009年,谍战剧《潜伏》在电视上迅速走红。与传统的谍战剧不同,该剧将艺术与日常生活融为一体。本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从战斗场所的生活化、人物角色的平常化,以及女主人公从草莽英雄回归到日常生活这三个方面分析《潜伏》的日常生活美学,将特工的日常生活升华为艺术,实现艺术作品与日常生活经验的连接,使整个作品更具有真实性和艺术性,从而引起受众共鸣。  相似文献   

5.
演绎作品是指在已有作品基础上经过再创作行为而产生的新作品。演绎作品主要包括经改编、翻译、注释、整理、汇编等产生的改编作品、翻译作品、注释作品、整理作品、汇编作品等,在文学作品基础上经改编摄制成的影视作品也属广义的演绎作品。演绎作品经过两次创作,具有双重作者,因而具有双重权利人。本文力图从有关规定中分析演绎作品双重权利人的权利范围。一、演绎作品的特点(一)保留原作品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表达方式演绎不是全新的创作,在演绎作品中必须保留原作品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表达方式。如将小说改编为电影剧本,该电影剧本必须再现原…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2016年度国产谍战剧进行了认真梳理,归纳总结了"谍战+"模式多元化的创作新趋势;深入剖析了新谍战剧创作思路转向的动因,并提出了坚守谍战剧文化内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提升国产谍战剧整体创作水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影视导演的改编开始倾向于现当代的一些作家作品,在香港出现了对张爱玲作品改编的成功范例。例如,1983年香港女导演许鞍华改编的张爱玲的成名作《倾城之恋》;1988年,台湾导演但汉章将《金锁记》改编成《怨女》;  相似文献   

8.
李碧华作品改编的电影很多部被奉为经典,印证了其作品的生命力。本文以李碧华作品改编的电影作为文本,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角度来探讨其别样言情。分别从力比多的投射、力比多的受阻、力比多的毁灭三个角度来揭示作品中男性建构到解构的,以及女性的情深似海到决绝离开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9.
文学改编一直是剧本的一大来源,电影、电视剧史上很多优秀作品都是由文学名著或畅销作品改编而成。改编过程中,将作品看作素材,打成碎片,并按照影视思维、视听表达的规律,重新组合,使之成为一部故事完整、结构统一的作品。然而,对诸多文学作品进行影视改编的效果,业界褒贬不一。  相似文献   

10.
改编权保护范围的不确定性使作品改编的合法性边界难以判定。受改编权控制的改编行为应与借鉴、复制、修改行为相区分。一方面,改编作品建立于原作之上,与原作之间的"实质性相似"能将改编与独立创作的"借鉴"区别开来;另一方面,改编作品对原作的"独创性"改变,使其超越了"复制"的范畴。出于对表达自由的尊重,改编权的范围受合理使用制度的限制。合法的改编应获得原作著作权人的同意,且在对原作内容进行改动时不得损害原作作者的声誉。  相似文献   

11.
连环画是文字与绘画相结合的艺术。文字为绘画奠定基础,规定题材内容;绘画以视觉形象与文字相配合,完整地体现作品内容,两者是组成一本连环画的有机的统一的整体,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可是长期以来,人们并不重视连环画文字改编,说什么改编连环画容易,不过是把别人的东西拿来,“照猫画虎”、切切块,分分幅而已。又有人说改编长篇较难,改编短篇简单等等。所有这些说法都是不公允的,也是对连环画文字改编的一种曲解。我认为把一部作品,改编或移植成另一种姊妹艺术,不论长篇还是短篇,都需要按照自己的艺术特点,剪裁故事情节,刻画人物性格,进行创造性地劳动,才能编绘出既有教育意义、又有生命力的作品。下面谈谈自己在连环画文字改编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2.
文艺创作要繁荣、发展,一靠创作,一靠改编,这是文艺创作的两翼,缺一不可。当然,只有创作丰富多采,才能为改编提供依据。而改编,更多的是将文学作品改编为其它文艺形式,比较多的是话剧、电影、电视剧,既扩大了原著的影响,又满足了广大观众多样的艺术欣赏。改编,总是选择那种在实践中有影响、有定评的作品,以使改编获得较大的成功系数。当然,并非说改编就易如反掌。改编虽不属于创作,但却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有些改编作品甚至与原著在文坛上都享有盛名,如夏衍根据  相似文献   

13.
电影从新闻事件中取材自电影创作伊始便层出不穷。近年来,许多造成社会热烈反响的新闻报道都先后被改编成电影作品,这类影片大多取得不俗的票房业绩,有的还在国内外电影节上获奖。本文就非图像新闻事件改编为电影的现象作研究,即以报纸、杂志等纸质媒体所报道的新闻事件被改编成的电影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实例分析电影在改编过程中的叙事特点。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影视界广泛兴起的"IP"改编热的兴起,造成了一大批具有现象代表性的作品的诞生。本文从新时期下陕西作家作品影视化的改编情况入手,通过对新时代陕西作家群体的作品地域共性进行分析,论证在"互联网+"和全媒体时代的大背景下,其作品不仅依旧保持着高度的文学性来深刻表现中国社会发展,对影视改编方面同样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影响力。阐述新时期下陕西作家影视影响力发展转型的现状及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刘畅 《今传媒》2020,(4):132-133
谢晋导演的《牧马人》是根据当代著名小说家张贤亮的《灵与肉》改编而来。在改编的过程中对主人公许灵均的形象既有沿习,又有所扩充,体现了导演既忠于作品又超越作品的改编原则。许灵均这一知识分子经由作家和导演的二重创造,主要在弃儿形象、劳动者形象以及爱国形象三方面进行了改编,在多方面的取舍下完成对许灵均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16.
作品改编权正在传统媒介和互联网媒介中被忽视。正视改编权,重视它、保护它,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本文以刘欢改编《卷珠帘》为例,探讨作品改编权在媒介传播中的现状与保护。  相似文献   

17.
杨非  吕自愉  刘超 《科技与出版》2021,(10):110-114
著作权合同作为网络文学作品版权交易环节的重要内容,关乎网络文学全版权运营的健康、稳定发展.本文以某集团合同纠纷事件为切入点,分析著作权合同主体利益失衡、撤销与解除条款的适用偏差以及网络文学作品的改编争议问题,并从著作权合同公示制度、版权终止与撤回制度和作品改编规制三方面,提出网络文学作品全版权运营中的著作权合同优化思路.  相似文献   

18.
谍战剧《伪装者》因其创新精神,成为了2015年中国电视剧的佳作之一,广受观众的追捧与好评。本文从分析剧中的人物关系、台词特征和情节线索入手,细数了《伪装者》不同于以往谍战剧的艺术特色,呈现了谍战剧中正能量的体现方式。  相似文献   

19.
出版改编作品涉法问题初探——相关诉讼案例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娟 《编辑之友》2015,(11):81-84
获奖小说被改编为电视剧本,随后付诸出版,牵扯到小说原创、剧本改编、影视制作、出版营销四大方面.本文结合相关诉讼案例和出版实务,对出版改编作品所涉及的版权问题和其他涉法问题进行了初步探析.本文认为,在出版改编作品的过程中,改编者及其出版者需要注意和防范的问题包括:一是改编者应从原始作者手中直接获得改编其作品的授权和许可.二是后出版社应获得原始作者和改编作者的双重许可,缺一不可.三是后出版社应注意避免使用与前出版社已有知名产品相同或类似的商品名称、包装,甚或前出版社的商业标识和专有注册商标.四是后出版社还应注意和防范在其他方面是否侵入了前出版社的专有出版权的范围.  相似文献   

20.
王玉 《新闻世界》2014,(8):266-267
近些年,大量文学著作用影视的方式展现出来,曹禺的话剧作品《雷雨》先后被改编成多个版本的影视剧作品。其中孙道临导演的电影版《雷雨》及李少红导演的电视剧版《雷雨》最广为人知。这些影视剧作品的改编对原著的阐释不可避免地受到编剧和导演的"现今视界"的深刻影响,从而带来对原著阐释的差异化,本文通过对两个版本的影视剧《雷雨》的改编效果的分析,探讨影视作品中对文学名著改编的手法、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