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论文题名在医学论文中起着纲领性作用,反映论文最重要和核心的内容,是读者获取论文信息的关键.笔者从2方面探讨题名的常见问题与编辑加工:一是单纯题名编辑加工;二是调整或修改正文标题、文字后题名编辑加工.  相似文献   

2.
时下,以某位编辑或记者的名字命名一个专栏已不是新鲜事,在人才的多少越来越决定媒体力量,培养名编辑名记者已成为媒体要务的今天,近日参加<南京日报>"实践‘三贴近',创新走市场"研讨会,在感受这家报社锐意改革,打造现代都市新型党报的种种努力及成效的同时,我们也发现和体会着.  相似文献   

3.
论述科技论文英文题名在科技信息传播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英文题名编辑加工的程序及其目标.讨论英文题名编辑加工中的若干具体问题,如主副题名、系列题名,以及题名中的字母大小写、缩略语及介词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敦煌文献的发现,既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骄傲,同时也带给中华民族被历劫无奈的悲哀。针对敦煌文献的发现及流失原因进行论述,重点揭示敦煌文献在海外各国的分布以及敦煌文献的再生性回归情况,记录敦煌文献的发现、流失与回归的艰辛历程。  相似文献   

5.
国内新闻界     
培养名记者名编辑名评论员福建日报提出实施意见为提高报纸质量,多出精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福建日报最近提出要培养和造就一批本报的名记者、名编辑、名评论员。他们的总体目标是:“九五”期间,努力造就和培养五至十名在全省,甚至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名记者、名编辑、名评论员。同时,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积极开展争当“三名”活动,做到八人参与。二、加强领导,从上到下,树立培养“三名”的强烈意识,积极创造条件,不压制人才。三、采取倾斜政策。提倡勤奋敬业,鼓励编辑记者集中精力多编稿、编好搞,多写稿、写好搞…  相似文献   

6.
"今天中国的图书出版界,真正是‘一本太仓促的书'.所谓市场经济的大潮不仅使中国图书业成为最功利也是最无序的行业,其中所挟裹着的太多泥沙,也令读者在变身为享有上帝般待遇的消费者的同时,更沦为弱智的阿斗"."在市场化的旗帜下,图书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出书的门槛与标准越来越低,图书作为一种代表文字、照片、思想和文明最终成果的出版形态,正在丧失读者的尊重和耐心.那些掌握着出版权、书号、图书策划、发行和销售渠道的书业中人,没有带来与他们的暴利相称的好书,我们看到‘功利'的发动机驱使他们,在好书与浅薄的‘畅销书'之间,他们宁愿选择后者.因此带来的现状是,我们身在书海,却乏好书可读".  相似文献   

7.
造就名编辑的障碍及对策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卞葆 《编辑之友》2003,(5):8-11
名编辑是出版业的第一核心资源,也是出版社最根本的核心竞争力,有了名编辑才会有名牌图书、名牌出版社等。为此,我们再一次呼吁:让编辑从幕后走向前台。  相似文献   

8.
如何培养造就一批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人?根据新时期党和人民对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和目前新闻队伍建设的现状,要坚持“四抓”,为培养造就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人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和良好环境。 一要坚持抓观念更新,消除余悸,为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人成长排除思想障碍  相似文献   

9.
最近,中央“三教办”在2007年继续深化“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意见中提出,各新闻媒体要培养名记者、名编辑、名评论员、名主持人、名播音员,以利于改进新闻报道,增强媒体的吸引力、感染力,实现媒体自身科学发展;要鼓励编辑、记者成名成家,发挥榜样的力量,推动新闻队伍建设。名编辑名记者的标准是什么,如何培养名编辑名记者?中央“三教办”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他们是特殊的一个群体。他们是一个世纪的见证者,所有的命运遭遇与政权更迭紧密相连。他们更是中国百年风云的记录者,笔下流淌着世纪中国苦难、悲哀、喜悦的波澜起伏。  相似文献   

11.
"网络观光团"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有报道称:"在浏览一些热门帖子和视频的时候,常可以看到留言中有'天涯观光团'、'猫扑观光团'和'豆瓣观光团'等字样.而'××观光团'通常是某网站或者论坛的网友自发组织的网络观光团体,只要看到有趣的、震撼的、有争议的内容,他们就会一呼百应,群起而观之,并在被观赏对象那里大笔一挥留下痕迹……""网络观光"是继"人肉搜索"之后出现的又-个有影响力的、大规模的网络集体行为.它是如何形成的?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和传播模式?已经或将会产生怎样的社会影响?以及它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相似文献   

12.
韩飞 《出版科学》2016,24(3):44-46
编辑是出版单位的首要生产力。在媒体融合时代,如何培养名编辑成为出版单位亟需解决的难题。本文分析在媒体融合进程中名编辑难培养的原因,提出六大对策,以期解决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3.
孙悦 《中国传媒科技》2012,(22):254-255
古人云:职之所在,责有攸归.作为一名编辑,担负着传播优秀文化知识的责任.编辑是当代文化大生产中的组织者与设计者、优秀文化传播的引导者与选择者、文化传承积累中的呵护者与发现者.编辑只有具备文化意识才能担负起历史赋予的文化责任,才能推动编辑出版事业的健康、合理、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地方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快,新人多,高素质名记者名编辑还比较短缺.队伍亟需建设。 地方台名记者、名编辑的成长是由个人和环境两方面因素促成的。个人因素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熊世育  欣明 《新闻世界》2012,(6):168-169
中央领导曾对新闻媒体提出要求:“要加强对中青年骨干的培养锻炼,采取多种措施培养造就更多人民群众喜爱的名记者、名编辑、名评论员、名主持人”。广电系统的名主持人甚至名记者都屡屡上线,但是相对于平面媒体的都市报名编辑、名记者却屈指可数,那么面对网络的冲击,都市报是否需要自己的“造星”运动,让名记者名编辑多起来,值得研究一番。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的中国公共图书馆事业有很多令我们赞叹和骄傲的事情,而最让我敬佩和骄傲的是,公共图书馆界的同行早在政府提出"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①之前、在缺少资源和体制保障之时,就已经开始实实在在地践行普遍均等的图书馆服务.他们堪称保障公众普遍均等文化权利的先行者.  相似文献   

17.
我们基层通讯员写稿,除了要深入采访、勤奋耕耘之外,还有一条是要善于与乡村干部交朋友.我们的乡村干部绝大多数是喜欢通讯员的.尤其在农村,他们称你为“秀才”,视你为本地的骄傲.笔者原所在的村小学,党支部书记李天良、村主任李保富,尽管年龄的大小差异,他们就是我最要好的朋友.每逢我有文章见了报,他们专程或绕道来学校给我报喜,相隔一段时间,见报刊上没有我的文章,他们便又来到学校鼓励  相似文献   

18.
编辑的红笔     
作为一名编辑,我在处理稿件时喜欢使用红笔.它鲜明、清晰、肯定,显示了某种编辑的"权威".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中、省有关部门一再提倡要争创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人,目的是让多出精品,以感染社会,正确引导舆论。名记者、名编辑应该是有一定标准的。我以为,一个名记者、名编辑必须气度恢宏,事业有创见而不同凡响。具备了这些,再加上主要是业务们熟,佳作感染了人,自然就名起来了,宗望在外,众心向往。我这里议论的主题是县级电台争创名记者、名编辑问题。在我国新闻机构设置里,县级电台为最下一级。以我们蒲城为例,号称渭北大县,但东西南北不过百余里,人D7O几万,广播电台覆盖范围就这么大的圈子,天天见面的听众就这么样的少。…  相似文献   

20.
追求“群星灿烂”的局面在新闻领域,近年来产生更多的名记者、名编辑的呼声日高。要培养更多的名记者、名编辑,已经成为从上到下的共识。在培养名记者、名编辑方面有许多的工作要做。思想观念上的更新,措施方法上的有效,编辑、记者本人的努力,等等,都很重要。我觉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