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烨 《大观周刊》2012,(39):255-255
语文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许多的学习能力.但阅读理解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接下来,我说一下我是怎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  相似文献   

2.
羊着措 《大观周刊》2011,(20):58-58
语文是我们的母语,学生虽然从牙牙学语就开始使用它,但是要想真正把语文学好,却并非易事。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总会感到一些困难,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越须潜心设计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才能达到预期目的。怎样去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创造能力呢?  相似文献   

3.
张春华 《大观周刊》2011,(23):210-210
当今世界知识更新速度很快,学生学习的方式应当由转授性、继承性转变为探索性、创新性。语文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更应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内容上要从单纯的语言教学转向既学习语言,又学习文化和科技知识;在教学方法上,不仅研究教法,而且要研究学法,以便真正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那么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呢?现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卫延敏 《大观周刊》2011,(32):172-172
数学教学能不仅促进学生智力发展.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意识,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学习的好坏直接关系一个人学习能力的高低。一般来说,数学学习好的学生他的语文成绩也不差,学习积极性也很高,课堂上很活跃。  相似文献   

5.
银香 《大观周刊》2012,(26):183-183,174
新一轮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与创新精神培养,在小学蒙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确立参与者、组织者和引路人的角色,才能更好地致力于学生蒙语文素养的培养以及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美英 《大观周刊》2013,(11):230-230
为了让学生乐于学蒙语文,学好蒙语文,提高蒙语文实践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蒙语文综合素养,我通过多渠道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蒙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蒙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蒙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7.
高儒云 《大观周刊》2012,(44):332-333
《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在前言中就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告诉了我们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呢?我认为:  相似文献   

8.
梁志祥 《大观周刊》2011,(34):183-183
阅读是中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能力之一。作为语文老师,必须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要使学生具有较高的阅读能力,必须让学生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阅读有什么重要性呢?笔者认为它将影响学生对待自然、社会、人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它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等。  相似文献   

9.
孙玉芹 《大观周刊》2011,(49):95-95
著名语言教育专家张志公曾说过:“语文课有一项特定的、无可推脱的责任.就是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进行种种计划的阅读训练,以培养学生具有比较高的阅读能力”。阅读理解的确是学习语文重要的能力训练之一.阅读能力强否也成为衡量语文水平高低一个重要尺度。在语文学习中.很多学生在这方面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特别是对现代文的阅读.虽然这类文章接触的最多,很多课文、范文也是以现代文的形式出现并学习的,学生却始终学不得法.对此类文章的学习和了船有限。  相似文献   

10.
孔雨 《大观周刊》2011,(19):56-56
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探索、主动发展的状态,是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提出的客观要求。让学生敢质疑、能质疑是发挥其学习主动性、创造性地重要手段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则能取得一种更生动活泼、更有益于掌握知识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王庆杰 《大观周刊》2012,(52):207-207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孔子 所谓乐知,自然是对某一学科的兴趣。故而,我认为:兴趣是学好语文的先决条件。因为在我从事语文教学的实践中总结出:学生有兴趣,才能高高兴兴地学习语文。变“老师要我学”为“我想学,我喜欢学。”即使遇到困难,学生也会千方百计克服,并把学习语文当成乐事来做。也就是说,学生对语文学科感兴趣,他就会自然而然地去爱语文学科,从而带动其他学习科目。对语文学科不感兴趣的学生,其阅读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较差,成绩自然也差。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促进各科学习,提高学习水平的重要因素。在教学实践中,我探索性地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苏慧 《大观周刊》2013,(4):158-158
初中生大多数学生的思考辨析能力不强,而现实生活中各种复杂纷纭的现象要求学生应有一定的思辨能力。 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作文教学中,综合性学习活动中都可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相似文献   

13.
陶广顺 《大观周刊》2012,(16):185-185
我们以往的语文阅读教学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一些语文教师由于缺乏先进理念的引领,囿于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漠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直接影响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及能力的培养。高中语文“新课标”强调学生的语文素养除了具备听、说、读、写等能力外,还应通过教学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培根说过:“关于方法的知识,是世界上最宝贵的知识。”因此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必须引导学生在学习方式上有一个根本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刘焕巧 《大观周刊》2011,(27):96-97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次学习理念的革命,它以“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和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为原则,对于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提供多渠道、多层面的实践机会,培育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深远的意义。它的特点是综合性、实践性、自主性、探究性、互动性,特别强调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亲自参与的积极的体验、培养与人合作的能力、提高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激发综合各学科知识的潜能。由此可见,语文活动与语文综合性学习区别很大。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相似文献   

15.
高国辉 《大观周刊》2012,(22):199-199
语文教学中留给学生一定阅读的时间是为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为达到上述目的,教师要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那么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相似文献   

16.
杨兴菊 《大观周刊》2012,(26):173-173,162
语文是我们的母语,但现在有很多初中学生语文学习较困难,因此如何有效引导初中学生学好语文,对于初中语文教师来说尤为重要,结合自己多年从事初中语文教学的感受和体会,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语文学习中要注意两点:一是听说读写融于一体,尤其是把写作与口语交际渗透于综合性学习之中,中心内容是在学习活动中提高书面表达能力与口语交际能力;二是突出学习过程中的探究性,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筛选信息与研究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语文学习注重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设计、自主探究,发掘利用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让学生自主开展活动,千万不能本本主义,画地为牢,越俎代庖。新教材中的语文学习具有开放性以及面向生活、面向实践的引导性、示例性和可选择性等特点,它与阅读教学有着显著的区别,要矫正过于依赖课本和把课本的利用主要定位在阅读教学上的倾向。 如果把语文学习单元当作课文中的选文放在课堂并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这就全背离了语文学习的本质特点。  相似文献   

17.
陈元胜 《大观周刊》2012,(18):220-220
小学语文中的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语”的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文”的教学则要培养学生对语言与文字材料的理解、运用与再创作的能力。目前,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倍感吃力的是无法完成一篇文字生动、语言较为缜密、人物形象鲜活的文章。信否,请看我校小学语文教研组一次关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纪要。  相似文献   

18.
蓝潘瑾 《大观周刊》2012,(31):243-243
语文应用能力成为衡量初中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就语文教学而言,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显得格外重要。教师应利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9.
吕庆林 《大观周刊》2011,(34):189-189
在语文探究性学习中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条件,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在实践的过程中丰富了学生的感受、体验。所以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创造性的一种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张伟华 《大观周刊》2011,(31):217-217
为了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切实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学中必须依据教材的具体内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水平,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程序,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