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钱立勇 《军事记者》2013,(12):47-48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中西方对立的意识形态和在朝鲜战场激烈交手等因素,西方国家大肆鼓吹中国军队是“红祸”和“好战分子”等论调.80年代随着中西方关系的改善.西方视野下的中国军队大体保持了努力实现现代化的正面形象。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范围内的冷战基本结束。很多西方国家预言下一个崩溃的将是中国。然而.  相似文献   

2.
半个世纪以来这个西半球独树一帜的社会主义国家.正在为个体经济发展松绑。但被西方称为改革派代表的劳尔卡斯特罗,在各个公开场合发表演讲从来不说“改革”.而代之以“变化”.他自己说追求的是“更新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3.
一、西方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价值理念 目前西方国家,特别是欧美国家对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认识基于两种价值理念:一是公共广播电视传统,认为广播电视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是一种公共品,关乎到市民社会、文化传承等非个人、非市场和集体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4.
张鹏 《大观周刊》2012,(48):103-103
自2008年下半年开始.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全球主要经济体经历了又一次冲击.在各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的作用下.全球经济信心逐步恢复.渡过金融危机的恐慌而进入“后危机时代”。后危机时代是指危机缓和后.出现的一种较为平稳的状态。但是这种状态是相对而言的.因为造成危机的根源并没有消除,而且危机也并没有结束,从而使得世界经济仍然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在全球经济相对低迷、萧条.许多西方国家面临着通货紧缩的巨大压力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5.
自2013年9月和10月,国家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以来,经过两年的发展,我国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在增进和加强我国与周边国家政治互信、经济融合以及文化包容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是,受“西强我弱”的传播格局、西方国家对我国歪曲化报道以及历史上我国并不注重、不善于对外传播的影响,“一带一路”一些沿线国家对我国的国家形象依然存在歪曲、片面的认识。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过程中,我们应当借助此契机积极对外塑造和输出我国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6.
早在苏联解体前夕,俄罗斯联邦就已经改变了对大众传媒的管理方式,逐步转向了西方式的“新闻自由”和“信息革命”。当然,如同西方所有国家一样,俄罗斯联邦的“新闻自由”并非是也不可能是大众传媒的放任自流和无政府状态。1991年12月27日,俄罗斯联邦就已经通...  相似文献   

7.
自中国制造产品异军突起,各种负面消息不少。有产品自身的原因,也有西方媒体的“妖魔化”。中国的国家形象也因此受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一则“中国制造”广告登陆CNN.为“中国制造”发出自己的声音,同时也是利用广告来传播国家形象的一次有益尝试。本文对这则广告的积极意义和不足之处作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刘新兰 《新闻世界》2013,(9):101-102
当前,中西方交流日渐频繁,媒体塑造国家形象的作用日益重要。中西方交流处于深度磨合状态,西方对我国国家形象的认知存在“位差”,媒体对我国的报道深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因此,西方媒体传达的中国形象并不能反映中国当前的现状。为让外界了解中国真实的一面,就需要增强我国媒体对外传播的针对性,而加强涉华舆情研究、尝试以他者眼光看中国,成为增强对外传播针对性、有效塑造国家形象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9.
一年前在独联体国家内部相继发生了一系列颜色革命,首先在格鲁吉亚发生了“天鹅绒革命”.然后在乌克兰爆发了“橙色革命”,接着是吉尔吉斯发生的“郁金香革命”。这些发生革命的国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但近几年国家经济发展都相当不理想。在发生颜色革命之前,国外的各种基金会或者团体都提前大量进入其间活动.培养了大量亲西方的意见领袖。发生颜色革命的国家领导人都普遍存在家族企业经营的情况,尽管事实不完全准确,但在民间意见领袖的长期宣传之下,民众都普遍认为这些最高领导人的行为就是贪污,在最后发生革命的阶段通过人际传播变成全民广泛认同的事实。同时,在颜色革命发生的过程当中,新闻媒体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并使反对派成功取得政权。  相似文献   

10.
乔琳 《大观周刊》2011,(47):206-206
全球化进程中.伴随着多民族国家中主流社会和少数民族矛盾的提升.多元文化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登上了当代西方政治思想的舞台。它主要以民族认同为基础。动员社会力量和社会支持,为弱势群体争取平等地分享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资源。多元文化主义对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一些多民族的移民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公共领域是德国学者哈贝马斯基于19世纪60年代西方政治体制提出的理想政治协商模型。该模型提出后随着民主制度与传播模式的实践不断调适。20世纪初期,网络社会的崛起促进经济与文化全球化,公共对话突破了传统民族国家的边界,学界构想出“脱域”的基于“世界公民社会”的网络公共领域。当下关于公共协商的讨论从西方语境逐步过渡到全球实践,本文梳理了公共领域模型经历的几次冲击与重构,并试图跨越中西方语境实现一次理论对话:网络公共领域是否有助于突破地域壁垒,从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识。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国防费连续3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12年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达6702.74亿元人民币;2013年再增10.7%.达到7201.68亿元人民币。因此.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大肆渲染中国军费“爆炸性增长”。借机炒作“中国威胁论”。制造于我不利的负面国际舆论环境。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舆论斗争.我们应瞄准“打胜仗”的目标,活用攻守之策,积极作为,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述了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及其基础,并用其理论分析了新时代背景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其他国家输送“文化霸权”思想,造成了对其他国家自主权的挑战。借助于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全球化的热潮,这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特别是发达的信息产业,不断地向其他国家输出他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等等,全球化已经悄然演变为西方主宰,它赋予了其浓厚的“西方性”特征。本文旨在运用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提出应对措施,以提高我国广大民众的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以建立自己的文化领导权,发展我国文化产业,提高文化软实力,最终达到提高综合国情来排斥“文化霸权”主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70年代初期,为了打破西方势力采取的封锁政策,中国与西方国家建立了正常关系,成功地实现了外交战略转变。由此,中国实施了从西方国家引进成套技术设备的“四三方案”,这是继中国引进苏联援助的“156项”项目后的第二次大规模技术引进计划。  相似文献   

15.
钟诚  晓芳 《出版参考》2006,(9):15-16
1994年9月8日至12日,江泽民主席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距此访30年前.法国在西方大国中第一个同中国建交.在国际上造成不小震动。1989年北京发生政治风波后,特别是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法国政府误判形势.断定中国要步苏联后尘而垮台,在西方国家中率先“制裁”中国。法国还违背中法建交公报原则,向中国台湾出售了6艘拉法耶特级护卫舰和60架幻影战斗机。中法关系降至冰点。 在江主席应密特朗总统之邀访问法国后.法国《费加罗报》发表评论称.江泽民主席对法国的成功访问.意味着“欧美国家孤立中国的政策终结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和社会日益信息化的当今世界,在即将跨入21世纪的时候,人们对于传媒的关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通常所说的西方国家是指欧美经济发达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尤其以美国为代表,它们依仗大众传播发展历史较长,又有较为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利用卫星电视迅速、大量地进行跨国信息传播活动,把本国的价值观、生活方式、社会体制远播异国他乡。当一些发展中国家反对对卫星电视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指出:这是“文化侵略”时,西方国家扯出的旗帜又是“新闻自由”。如是说来,我们还真有必要来分析一下这个“新闻自由”…  相似文献   

17.
以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从话语分析视角探讨近10年来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中的国家形象建构过程。通过对国内外主流媒体相关报道的文本分析发现,西方视角下的中国形象与自我认知中的国家形象存在较大缺口:与国内报道塑造的追求“合作”和“共赢”的形象相比,西方舆论中的中国则是“强大与落后”、“力量与威胁”并存的复杂体。针对这一认知差距,文章提出了中方应主动把握话语权,擅于运用话语策略等建构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国家形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谢飞 《青年记者》2006,37(7):77-79
1991年底,苏联,这个世界上最大上的社会主义国家解体,整个国家进入了“转型期”。“转型”最初是一个限定很狭窄的概念,指的是经济的转型(transitional economy),后来才逐渐扩展到涵盖经济之外的众多方面,本提到的所谓“转型”,是指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成为继承国并由原来的社会主义社会转向西方式的“民主社会”,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过程,而这种转变过程仍在持续之中,尚没有完全定型。  相似文献   

19.
几百年来,在“人性恶”基础上建立的国家(政府)是“必要之恶”的观点,在西方国家早已走出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的书本,进入大众文化领域,成为大众的“潜意识”  相似文献   

20.
牛奶运动,成为富国强民国家战略的组成部分 翻开世界历史的篇章.我们惊奇地发现.“牛奶运动”已成为一个国家“富国强民”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公众饮奶量的增加,是全世界各国收府的一项重要任务,很多国家甚至将饮奶列入国家的法令。一个国家的繁荣强盛最根本的决定因素是人.而对于一个人来说最基础也最重要因素就是人的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