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3 毫秒
1.
哈贝马斯和马克思在意识形态问题上存在很大分歧,具体表现在对意识形态概念理解上,对意识形态批判认识上,对“科学技术”是不是意识形态的辩护上。划清二者在“意识形态”认识上的界限,有利于更好把握二者的意识形态理论,也有利于对意识形态认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2.
当前关于"审美意识形态"的论争对这个命题的内在逻辑和学理阐释上存在显著疏漏,即未能全面认清其中隐含的四个缺陷:其一,该命题所借用的康德哲学美学意义上的自律性、超功利性的"审美"与马克思主义强调的审美的社会属性和价值功用相龃龉;其二,该命题把"意识形态"作为文学本质定义的立论前提和合法基础,忽视了意识形态概念的丰富复杂性和内涵张力;其三,文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除了折射和反映外,还有疏离甚至对抗的关系,该命题不能完整揭示文学与意识形态之间关系;其四,由于意识形态的阶级性,该命题应是个历史范畴,不是一个普遍性命题,不能用来定义文学本质,忽视了文学观念的历史性和文学形式与社会历史、体制话语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意识形态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功能,加强对意识形态的功能探究,可以极大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进行.在分析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的内涵、本质及二者的关系的基础上,对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探究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对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发挥的措施进行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矛盾的认识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他揭示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矛盾同一性的哲学基础,并注重同一性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第二,他提出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本质区别”的概念,注重意识形态领域内二者的斗争性,提出反和平演变是长期的任务。第三,他从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的关系中把握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质生产是经济基础的表现形式,文学艺术则隶属于上层建筑中的意识形态。二者一在上一在下,其间存在着很多中间环节和错综复杂的关系,因而注定了二者间的不平衡。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 函数概念在数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在整个中学函数教学的这条主线上,起到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函数概念以及它的思想方法成为中学数学教学的主线之一,函数概念的学习,是学生对具体的数量关系的认识向抽象的数量关系的认识的一个飞跃.然而由于函数概念的复杂性,使它成为初中教学的一个难点.  相似文献   

7.
科学与意识形态朱立言科学是人类创造的文化成果之一。无论从历史上还是现实上看,科学与意识形态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科学的价值与日俱增的今天,尤其要深入研究二者的关系。科学与意识形态同属社会意识形式,都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但由于研究的对象不同,它们的认...  相似文献   

8.
病症不仅是拉康精神分析学的一个关键概念,而且还是当代哲学家斯拉沃热·齐泽克意识形态批判理论中的核心概念.齐泽克结合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赋予了"病症"新的政治意义.他认为,在意识形态中,病症是一个被符号秩序所排除的例外.这一特殊性坚持自己的普遍性要求就会颠覆和解构意识形态的符号秩序,带来马克思意义上的意识形态批判.  相似文献   

9.
依据复杂性科学,在具体概念的形成上,应强调有序与无序的统一;在具体概念与抽象概念的关系上,应更重视抽象概念的作用;在具体概念的发展上,复杂性问题更凸显其相对性.对系统"整体涌现"的辩证分析启示我们,从生成机制看,思维具体具有可还原性与不可还原性双重属性;从形成途径看,思维具体具有突发性与非突发性双重属性;从与思维抽象的关系看,思维具体具有加和性与非加和性双重属性.从生成论角度考察,思维抽象是思维具体的显示和表达.在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思维过程中内含着"具体生成抽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意识形态理论从根本上涉及到人类的认识问题和存在问题,它关注的是人类的观念意识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内在关系.意识形态所要表达的问题在一些古老的哲学命题中早有阐释,关于意识形态的理论也在实质上经历过从古典形态到现代形态的转变.因此考察从古典时期到现代的思想家们如何思考人的观念意识与现实关系,进而厘清意识形态概念是如何产生并获得其现代意义的,成为研究意识形态理论必须做的第一步工作.  相似文献   

11.
杨金刚 《天中学刊》2008,23(1):11-13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一直都是理论界关注的学术重点.<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创立时期的重要著作.意识形态概念在马克思这里已经从一个纯粹的哲学概念拓展为一个具有批判精神的宏大而又深邃的社会学和政治学概念.意识形态概念的性质也由特拉西笔下的中性概念转变为否定概念,成为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强有力的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兼具"否定性"和"中性化"的双重意涵。与之相对应,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蕴含着双重向度,即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批判向度和对无产阶级的科学意识形态的建构向度,二者是内在统一的。全面把握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双重向度,对于当代中国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高等学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担负着探索、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合格人才的重大使命.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应高度重视意识形态话语权问题.对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把握应从意识形态概念的起源和流变出发,认识到意识形态所具有的的文化特性、所形成的思维方式对国家利益、国家政权的重大影响.通过回归马克思关于意识形态概念的认识论和实践论,厘清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物质性和社会性.在此基础上,从社会学的视角着重分析高校场域及其权力关系网络的特点和规律.由于高校场域独有的学术环境和学术资源,使得教师在意识形态话语的传播过程中,用知性认同取代了价值认同和情感共鸣,从而产生师生之间关于“话语信任”的紧张关系,由此形成的“话语真空”正逐步被学生中的话语强势群体及学生家长所占据.消除“话语信任”的紧张关系,要求我们深入分析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质与运作,在超越知性认同的基础上,从学生内心深处引起价值共鸣,通过知、情、意、行的统一,在传播主流意识形态过程中进行科学的话语建构.  相似文献   

14.
意识形态是文化的本质特征之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文化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文化包含意识形态,同时受意识形态的制约,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领域.文化的核心价值借助意识形态得以传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通过文化形式表现,意识形态的整合、渗透等功能借助于文化才得以更好的实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文化能够形成这种良性的互补、互动关系,是因为文化本身就具有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重叠的内容.在文化与意识形态关系问题上,晚期马克思主义者的探索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这一课程主要是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在新的教材、教学体系转换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内容融合有其科学的必然性和意识形态的现实性.在课程资源整合、课程内容融合的过程中,在理论层面上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科学性、意识形态性及其二者关系有着正确的认识,才能将这两部分内容很好地整合在一起,使之成为闭合有序的理论整体.  相似文献   

16.
继阿尔都塞开创了从文本-意识形态的离心结构去研究文艺与意识形态关系的新模式之后,马歇雷进一步突出文学性因素,揭示出文本中意识形态"在场-不在场"的深层辩证结构.伊格尔顿则运用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克服了他们的唯心主义倾向,深入阐释了文本-意识形态的复杂性,从而建构起了"文本的科学".  相似文献   

17.
学术界有一种颇具代表性的观点:意识形态概念曾经历过一个中性化的转变.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概念的分析发现,马克思恩格斯确实在否定的意义上使用这一概念,但依据他们关于意识形态产生和存在条件的思想,马克思主义也是一种意识形态,只不过基本规定不同,所谓“中性化”问题就成为实现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问题;列宁在并不知晓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意识形态”贬斥性用法的情况下,提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概念,从思想史的角度也并不存在所谓“中性化”的过程.毋宁说,这一过程本身只是不同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者,对正在发生的社会运动进行探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厘清意识形态概念的流变,是开展意识形态研究的前提和基础.特拉西最早明确提出并正式使用了意识形态概念;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葛兰西等马克思主义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意识形态概念进行了阐释;曼海姆、法兰克福学派以及结构主义者等对意识形态概念也有不同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从当今人们对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出发,界定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二者的概念,阐述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各自特点,从本质上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为二者在教育领域中更加协调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0.
在文学本质问题上,伊格尔顿不仅是一个解构者,更是一个建构者,而"意识形态"可以说是伊格尔顿讨论文学本质问题的关键词.伊格尔顿的意识形态理论具有历史性、复杂性、实践性三个突出特点.通过考察历史上人们"文学观"的演变.伊格尔顿发现种种文学观都是由某种"意识形态"所支配的,并由此得出了"文学就是一种意识形态"的结论.透过"文学是什么",伊格尔顿所关注的实际是"当前文学研究应该研究什么"这一问题.根据"促进人类解放"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总体目标,伊格尔顿认为文学研究的核心任务是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进行批判.无论是传统的文本批评还是新兴的文化研究,凡是符合这一任务要求的就应当提倡,否则就应当反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