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报载,2003年12月11日凌晨2时46分,新华社为改一个句号发出重要改稿电讯。5分钟后的2时51分,新华社又发出电讯:“请注意:《温家宝总理与美国总统布什举行会谈》一稿中有重要改稿,务必改正。”新华社为改一个标点符号两次发出有关改稿电讯是不多见的,足见该社对这次改这个句号是相当重视的。  相似文献   

2.
读者论坛     
读者论坛两则“改稿”的启示董国栋3月5日,全国人大九届一次大会召开,当晚我们收到新华社大量的有关这次会议的新闻报道,同时也收到不少“改稿”。以往的这些“改稿”,无非是指出某个字错了,改一改;某个字多了,去掉。我们一般按照要求一改了之,脑子中不会留下些...  相似文献   

3.
媒体脸谱     
新华社新闻信息集成产品“新华发布”上线
  7月7日,新华社新闻信息集成产品“新华发布”正式上线,为使用移动支付平台的读者提供不一样的新闻体验。“新华发布”搭载在新华社新推出的新华通移动商务平台上,用户在使用移动支付工具的同时,可享受专业化、个性化、定制化的新闻信息尤其是金融信息集成服务。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由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倡导、新华社牵头主持的国家重要技术标准研究课题"中文新闻信息技术标准",于8月6日在新华社通过由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主持的专家评审.  相似文献   

5.
张坤 《青年记者》2004,(12):52-54
今年16月1日,新华社正式对外开通了“新闻热线”,有5名用户眼务部人员接听电话,除了承担群众信访工作外,对于重要新闻线索,编辑部还要及时判断、筛选和过滤,一旦发现有价值的线索立刻派记出击。运转两个月中,江西烟花爆竹爆炸案、小浪底沉船事件等具有全国影响的突发性新闻,都是从这个“新闻热线”中由“新闻报料人”(也有叫做新闻线人)报上来的。  相似文献   

6.
不久以前,本刊活叶版上曾对新华社在8月20日发的“美国青年体质日益虚弱”一稿(见8月21日新华社新闻稿)引起一些争论,这一次争论对我们到底该怎样识别资产阶级新闻是有益处的。这里,把这一篇引起争论的稿件和争论的过程与内容,向读者简单地介绍一下: 新闻的内容“美国青年体质日益虚弱”一稿是新华社的编辑根据“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中的一些材料摘编成的一篇消息。这条消息的全文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7.
<正> 由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倡导、新华社牵头主持的国家重要技术标准研究课题“中文新闻信息技术标准”,于8月6日在新华社通过由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主持的专家评审。 会前,新华社社长田聪明会见了国家标准委的领导和参加评审的专家,以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解放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媒科技》2009,(6):10-10
6月16日,新华社电视进驻开心网剪彩仪式在北京新华社新闻大厦举行。从此,开心网用户点开首页的“新华社电视”,就可以看到由新华社即时发布的电视新闻,根据电视报道动态不断更新的新华社十大主播、十大电视评论员、海内外十大出镜记者。网友们可以加自己为新华社电视的“粉丝”,可以通过投票的方式选出自己所喜欢的人,并且可以加他们为好友,与新华社的这些“名嘴”“名记”近距离交流。  相似文献   

9.
8月21日至8月31日,新乡晚报社举办了由200余名通讯员参加的短新闻讲习班。中宣部新闻局、人民日报、新华社、河南省各新闻单位有10名记者前来讲学,并和通讯员们一起学习了李瑞环同志有关“现场短新闻”的讲话,研究短新闻的主要特征和写作方  相似文献   

10.
在第10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新华社的科技新闻《“天体大十字”预言宣告破产》(新华社1999年8月18日播发)一稿被评为消息一等奖。这篇经过精心雕琢而成的精品,具有以下四点特色: 一是鲜明的引导性。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这是无产阶级新闻工作者党性原则决定的。我们的所有宣传报道,都应做到江泽民同志说的“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作为新闻中的精  相似文献   

11.
8月27日,《人民日报》登了两条报丧新闻(均系新华社8月26日电讯):一条是,原国家商检局总顾问廖体仁于7月23日在北京逝世;另一条是,浙江省军区原顾问宋治民于5月15日在杭州逝世。当读者得悉这两位同志谢世的消息时,已是他们分别作古35天和104天之后。姗姗来迟,在报丧新闻中可以说是司空见惯。但迟至人死后100多天才发消息,也许创造了“新纪录”! 还有这样的怪事:报丧新闻也要“出口转内销”。著名作家沈从文于今年5月10日逝世,海外传播媒介很快报道了,国内报纸当时却没有报道。《新民晚报》在5月16日登了一条“出口转内销”的消息。这在内地算是最快的了。  相似文献   

12.
《中国广播》2006,(10):79-80
据新华社报道已经在我国新闻战线持续开展了3年的“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将结合当前的“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求不断深入。8月25日,“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电视电话会议说,  相似文献   

13.
2003年8月31日,新华社播发了第三届中国新闻名专栏奖获奖名单,《玉林日报》的专栏“道德论坛”获得了第三届中国新闻名专栏奖。  相似文献   

14.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近年来新华社新闻业务改革的指导方针之一。在今年新华社工作会议上,新华社总编辑南振中同志代表新华社党组正式提出,要把"群众需要"作为新闻业务改革的推动力:就国内而言,新闻业务改革的推动力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要尤其是对新闻文化的需求;就海外而言,新闻业务改革的推动力是受众对新华社播发新闻信息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为落实新华社党组的要求,近年来,新华社在两会报道、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报道过程中,进行了多项受众需求调查和媒体用户调查。2007年1月29日至2月9日,新华社新闻研究所媒介市场调查研究中心和新华社营销总平台合作,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一次两会报道群众需求问卷调查,了解群众对两会的关注点与信息需求,为两会报道更好地把握需求、服务百姓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5.
视野     
《视听界》2000,(6)
江主席强调新闻要服从服务于国家和公众利益新华社北京9月4日电国家主席江泽民8月15日下午在北戴河接受了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60分钟”节目主持人麦克·华莱士的专访。在谈到“新闻自由”时,江泽民指出,我们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中国的新闻是有自由的。而这种自由  相似文献   

16.
1991年9月22日新华社播发了记者姜在忠采写的新闻特写《北京出新景满街“招客灯”》。这则社会新闻很受报刊用户的欢迎。首都有六家报纸采用,人民日报在新闻播发后十多天,还拿出宝贵的版面刊登,人民日报海外版到1991年11月21日还刊用了这条“招客灯”新闻。一则社会新闻何以受到青睐?它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启示呢?  相似文献   

17.
新华社实行24小时“全天候”发稿 从1999年12月1日起,新华社正式实行24小时“全天候”发稿制度,主要发稿线路半夜不再关机,实行不间断发稿。 实行24小时“全天候”发稿,是世界各大通讯社的通常做法。新华社对外英文线“全天候”发稿已实行多年,有效地发挥了影响国际舆论的作用。随着国内各类报纸、广播、电视的迅速发展,媒体对新闻时效的要求越来越强,迫切需要新华社24小时不间断播发新闻。为了更好地发挥国家通讯社的作用,满足各类不同用户的需求,新华社面向国内媒体的主要线路将不再半夜“关机”。我国每晚黄金时…  相似文献   

18.
前段时间,新华社的一则新闻引发广泛关注,新闻的内容是“刚刚,沙特王储被废了”,后面署了三位编辑的名字“王朝、关开亮、陈子夏”. 网友纷纷留言,认为这种做法在新华社新闻中很少见,短短一句话居然需要三位编辑.新华社的编辑与网友互动:“王朝负责‘刚刚’,关开亮负责‘被废’,陈子夏负责‘沙特王储’,有意见吗?”这引起一些研究者深思,他们认为新闻已经变成了“用户生产内容”而不是“新闻媒体或者专业记者生产内容”.  相似文献   

19.
2002年8月21日,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在北京开幕。在为期8天的国际数学家大会期间,新华社共播发搞件69条,其中程序性报道仅11条,从8天枯燥的数学会议中捕捉出58条程序外的鲜活报道。国际数学家大会报道集中体现了新华社会议报道改革的成果。如果要用一个关键词对这一报道的整体作出描述,这个词不是“会议”,更不是“程序”,而是“新闻”。即使其中的程序报道,也完全是以新闻价值标准为取舍。  相似文献   

20.
10月24日至27日,2001年新华社新闻学术年会在新华社新闻大厦举行。这届年会是纪念新华社建社7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新华社党组副书记、总编辑南振中在致词中总结了新华社在长达70年的征途上一直重视对新闻实践进行理性思考的优良传统;分析了新华社面临的生存竞争和发展竞争的现实;强调新华社新闻学术年会应本着“务实、有效、有用”的原则,以建议和对策的“吸纳率”为衡量年会水平的标准。同时,他对新华社新世纪的新闻学术研究提出了期望与要求。本届年会共收到论文81篇,为历届年会提交论文数量之最。年会以论坛方式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