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张新刚 《政治思想史》2013,(1):13-32,197
对柏拉图《法篇》卷十的分析表明,柏拉图在该卷中最终回答了《理想国》卷二格劳孔和阿德曼托斯提出的挑战,柏拉图政治思想着眼的最大敌人——城邦内乱的自然基础。通过将政治放在自然层面来讨论,城邦内乱的理论根基得以充分揭示和克服,柏拉图继而在新的自然基础上建立理想政制。  相似文献   

2.
对优良政体的探求是西方政治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优良政体是什么样的政体这一问题上,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有两种主要观点:第一,优良政体是某种混合政体,晚年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西塞罗、波利比阿、阿奎那、马基雅维利、洛克等人特此观点;第二,优良政体是某种单一政体,持此观点的有<理想国>时期的柏拉图、布丹、霍布斯等人.  相似文献   

3.
亚里士多德的城邦政治理论主要包括: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法治优于人治,美德政治理论,城邦政体理论;亚里士多德城邦政洛障论则包括:城邦“人”的悖论、城邦正义悖论、理想城邦的封闭式发展。其对我国政治建设的启示主要集中在国家政体制度、政治生活中人的主体性、依法治国、社会稳定、社群政治发展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理想国》由于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而被许多学者认为是哲学达到了古代思想家们所曾经达到过的顶峰。柏拉图的国家观博大精深,对国家的起源、职能以及政制的研究影响深远,试从探讨国家的起源开始,论述理想国的国体与政体思想,揭示柏拉图的国家观意旨在挽救日渐衰落的雅典城邦制度。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9,(2):9-10
柏拉图通过建立理想城邦来诉说自己的政治理想与抱负,其《理想国》是他思想的产物,他以理念论为核心,提出"善的理念"。柏拉图的教育最终是为奴隶主贵族阶级培养"哲学王"。他将城邦分为三个等级,而所谓的正义城邦就是三个等级的公民各司其职,从而达到和谐。理想国中的教育实则为统治阶级培养人才,属于精英教育。孟子作为儒家学派代表,与柏拉图属于同一时代人物,其思想中体现着封建社会伦理道德,其理论核心为"性善论",提出教育目的在于"明人伦"。本文通过比较柏拉图和孟子,从他们的生活背景、理论哲学基础为出发点,比较二者对于"善"的不同见解,从"仁、义、礼、智"对比"灵魂四德说",概述了教育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6.
哲学王是柏拉图政治哲学思想中的核心观念,是其在天下失序的背景之下构建的关于理想城邦的政治蓝图,该学说强调王者要用哲学智慧和哲学家具备的品质去治理城邦,从而引导城邦健康、有序发展。内圣外王思想是儒家文化的精髓,是古代中国修身为政的最高理想,哲学王与内圣外王思想两者都作为一种人格理想和政治宏图,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7.
《理想国》是柏拉图思想成熟期的代表作。古希腊城邦既是政治共同体、伦理共同体,又是教育共同体。柏拉图教育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城邦的公民教育,而公民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正义德性的公民。以正义与灵魂为线索,就柏拉图公民教育理论及其相关内容进行一些梳理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柏拉图的《理想国》的一个基本主题是要处理哲学与政治间的冲突,也即是探讨哲人如何在政治城邦中获得哲学生活方式。基于哲学与政治之间冲突的考虑,柏拉图的教诲是通过教育实现哲人王统治下的德性城邦和社会。因此,柏拉图式的教育是实现美好城邦和生活的德性教育。而这种德性教育的意义就在于对何为“美好”生活的不断的追问与探寻之中,因而它是一种哲学教育和自由教育。  相似文献   

9.
孟子与柏拉图的政治观都属于伦理政治观,却有着不同的具体价值取向和特质.孟子的理想政治形式为伦理国家,柏拉图的理想政治形式为道德城邦.前者的主题是政治生活的人伦关系建构,后者的主题是城邦道德价值的实现.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对政治与道德关系的不同把握.孟子与柏拉图关于理想政治模式的设计思路影响了各自民族的政治文化走向.  相似文献   

10.
孟子与柏拉图的政治观都属于伦理政治观,却有着不同的具体价值取向和特质。孟子的理想政治形式为伦理国家,柏拉图的理想政治形式为道德城邦。前者的主题是政治生活的人伦关系建构,后者的主题是城邦道德价值的实现。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对政治与道德关系的不同把握。阵子与柏拉图关于理想政治模式的设计思路影响了各自民族的政治文化走向。  相似文献   

11.
柏拉图以理念论为基础,从抽象的人性出发,提出了人性正义的理论,并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将人性的正义等同于国家的正义。他以法律概念的二元论为依据,提出了人治乌托邦的理论。在政治实践受挫后,他又发展了自己的法律理论,走向了法律概念的一元论,提出了法治乌托邦的理论,最终实现了法律理论的转变。柏拉图的人治乌托邦和法治乌托邦在最终目的上是统一的,即实现国家正义,在逻辑上也是相通的。他的法治理论奠定了西方法治思想的价值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通过论述柏拉图正义观的形成逻辑,澄清柏拉图并不是极权主义的起源,进而为人类政治思想史上的观念创造者们进行辩护。  相似文献   

13.
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 ,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周恩来对这一理论作出了突出而又独特的贡献 :领导八一南昌起义 ,首探中国革命新道路 ;通过对革命经验与教训的总结 ,提出“工农武装割据”以及党的工作应“以乡村为中心”、建立巩固的根据地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
老子提出的“无为而治”是其政治伦理思想的核心,也是教育之道。文章分析了教育中的“无为而治”,既是教育教学的一种理念,也是一种艺术和策略。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无为而治”指的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因势利导,在潜移默化中将教育内容传输给受教育者。这对当前高校开展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并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柏拉图与孟子的政治思想是中西传统政治文化中的杰出代表,文章通过二者政治思想深入系统的比较分析,以呈现出他们政治思想的主要特点,揭示出他们思想的相通性和差异性。通过研究发现:二者都是从伦理、道德出发研究政治问题,但在思想基础、人性观、政治制度观和核心价值取向上都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6.
“和实生物”说,是西周末年史伯提出治国用人的原则,但具有精博的哲理与高深的智慧,回答了万物从何而来的形而上的问题。“和”何以能生万物?答案就是他说的“以他平他谓之和”。其精深内涵:首先要具备有彼此相异的他;其次不同的他之间在互动中又能达到平、平衡,即和、和谐;于是就能产生新事物。新事物决不是假、恶、丑的,一定是真、善、美的。这是我国悠久的文化史上对“和”所下的第一个经典性的定义。笔者简称之为“和生学”。它具有普世价值,是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17.
十六大第一次在党的文件中明确提出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思想。建设中国特色政治文明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政治支持和体制保障。建设中国特色政治文明关键在于理解其基本精义 :人民当家作主是其本质要求 ;依法治国是其基本方略 ;党的领导是其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8.
荀子和柏拉图生活在大致相同的时代背景下两个不同的国度里,他们提出了大致相同的道德理想和高尚道德境界的实现途径,但同时也有着不同的道德起源观和其道德理想实现与幻灭的不同结局。其道德思想中的合理成分是我们党以德治国方略的思想资源,对我们今天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多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论政治文化创新与政治意识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政治现象,反映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客观的政治历史与政治现实,伴随着社会历史和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而演进,同时也影响、制约着政治体系、政治关系和政治活动,对政治意识文明建设起着重要的先导和促进作用。政治文化创新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现阶段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教育优先的原则;充分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成果;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大力推进政治社会化。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东西方政治文化思想的开山鼻祖,柏拉图与孔子都提出了要建立一个超现实政治的理想城邦或和谐社会。本文从起点、基础、核心及原则这四个方面对两者的和谐观进行比较,以希对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