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释意学派的摇篮,是巴黎高等口笔译学院(ESIT)。该学院始建于1957年10月,1984年1月成为巴黎第三大学下属高校,是全世界第一所有权授予翻译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高校。研究人员在会议口译实践的基础上,借鉴神经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皮亚杰的发生心理学(genetic psychology)和语言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建立了一整套口译理论,随后又将其扩展用于非文学文本(或称"实用性文本")的笔译研究。这就是被称为"释意学"或"释意模式"的翻译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释意派理论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十几本重要的翻译论著相继问世,研究范围也从最初的口译逐步扩展到笔译、科技翻译教学和一般翻译理论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巴黎释意派翻译理论的核心原则,即"脱离源语言外壳"阶段,引用英汉、汉英翻译实例,阐明释意理论在翻译中的广泛应用与体现,并借此说明"脱离源语言外壳"在翻译教学中所起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释意理论"是口译研究历史上的主流理论之一,对口译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文章从释意学派的理论出发,探讨在口译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具有语言功底的同时,使学生"脱离原语语言外壳",在不同的语境下能较好地理解和阐释口译目的语的意义,帮助其提高口译学习效果和质量。  相似文献   

4.
姚玲 《考试周刊》2013,(33):19-20
释意理论是由法国著名翻译家达尼卡.塞莱斯科维奇经过大量翻译实践创立的。其建立的翻译程序是理解意义,然后脱离语言形式,用语言表达理解了内容和感情。释意理论重在一个"意"字,即翻译应还其"意"而脱其"壳"(原语外壳)。作者通过对外事活动中同声传译实例的分析,发现其中的确出现了"释意"、"脱壳"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本文拟从人类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两大分野的角度,对当代翻译理论的流派予以大致划分和简要论述,借以揭示当代译论的发展走向。当代译论可粗略地分为科学派和艺术派;科学派又可具体分为语言学、交际学和社会符号学译论,艺术派又可具体分为文艺学和文化学译论。总体而言,当代译论主要呈现分化与综合辩证统一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6.
简述国外翻译过程理论研究的发展,着重从描写翻译学、翻译过程的行为、翻译的动态对等理论、认知心理模式、关联理论、认知语境论、功能语言学派和释意学派等方面对国外翻译过程理论研究的主要流派进行述评,旨在对这些理论研究成果的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从心理学理论到理论心理学:心理学发展的理论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心理学理论到理论心理学的转变,既是心理科学的发展历程,也是学科不断完善的标志。理论心理学的兴起不仅表明了心理学理论更迭时代的结束,更预示着学科统一的到来。要想科学地建构理论心理学体系,务必做到:(1)实体理论与元的有机结合;(2)培养高素质的理论心理学家;(3)整合“后现代”思潮。我们所倡导的理论心理学是元理论指导下的心理学体系。  相似文献   

8.
释意理论对口译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国释意派理论对口译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一是提高译员对原文的理解能力,二是改善口译的效果.口译的释意训练方法包括原语分析归纳、译入语表述、脱离原语语言外壳等技能训练.  相似文献   

9.
释意学派创始人Danica Seleskovitch教授认为:口译过程包括源语理解/阐释、意义“脱离源语语言外壳”和目的语表达这三个步骤,它们构成了一个三角形的信息处理过程。本文追溯了释意学派口译模型形成的过程,认为:它的诞生展示了释意学派大胆的学术创新精神,加速了国际口译研究的认知心理学转向,并为后续口译信息处理模型的诞生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但是该模型对释意学派“脱离源语语言外壳假说”轻描淡写,对口译信息处理的具体路径和方式也避而不谈。基于此,文章根据认知心理学信息处理理论,认为口译的信息处理是由控制性与自动化加工联手、串行和并行处理配合、自上而下同自下而上的加工方式共同参与完成的。  相似文献   

10.
心理学理论的发展对大学英语教学有着深远的影响,是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基础与依据.文章简述了心理学三大流派即行为主义心理学派、认知心理学派和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基本观点,探讨了各心理学派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具体指导意义,着重阐述了这三大流派心理学家提出的"试误说"、"强化学说"、"发现式教学法"、"有意义学习理论"和"自我实现理论"等心理学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讨论了这些理论的可操作性以及其本身具有的倾向性.  相似文献   

11.
Zeanah argues that ethological attachment theory, as outlined by John Bowlby, has provided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rameworks for understanding crucial risk and protective factors in social and emotional development. However, although attachment theory and the notion of attachment disorders have influenced such initiatives, many psychologists, particularly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s, remain sceptical about the relevance of attachment theories. Research and major contributions towards the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of attachment theory are outlined, and the potential contribution of attachment theory to educational psychology is explored.  相似文献   

12.
自20世纪后半期开始,文化与心理学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心理学家的关注,从而使其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跨文化心理学、文化心理学和本土心理学是有关文化与心理学关系的三种主要的研究模式。跨文化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不同文化群体的心理与行为比较;文化心理学研究文化对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影响;本土心理学研究本土背景中与文化相关的和从文化派生出来的心理与行为活动。它们都从不同的角度阐明了文化与心理学的关系。最终,通过一种深层结构理论,即一种普适性理论将会把它们的研究结果整合起来。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的个性发展理论因培养和谐发展的个性社会任务的需要而成为俄罗斯个性心理学领域的研究重点.俄罗斯个性发展心理学以马克思个性理论为方法论基础,列昂捷夫、包若维奇、达维托夫、多多诺夫、彼得罗夫斯基、穆欣娜等心理学家对个性发展的研究确定了俄罗斯个性发展理论研究的基本方向,奠定了俄罗斯个性理论发展的基础.他们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个性是后天发展的结果,个性是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个性是在人际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形成的,个性特征是社会的.心理成熟个性是能力和意识高度发展的个性;典型性个性是内部高度和谐发展的个性;个性的核心是个性的积极性;个性是永存的.  相似文献   

14.
荣格是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之一,其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体系有着非常深刻的思想内涵。作为其分析心理学体系核心的原型理论,对文学艺术研究领域,对西方的原型批评理论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归纳、整理了心理动力学、特质论、人本主义、行为主义、社会认知五个人格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心理学家在研究人格心理学时采取的特色的研究方法及范式,同时引入行为遗传学、内隐研究领域对人格心理的新的研究方法,向当代人格心理学的研究者们展现了人格研究领域的基本研究方法全貌,为他们今后的研究提供了不同的研究视角和参照手段。  相似文献   

16.
“多元智力”一直以来是心理学界长期研究的课题。近年来以斯腾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和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代表的多元智力观正在影响着我国教育改革。本文尝试将多元智力观引入我国英语专业视听说教学中,从认知心理学和社会认知角度分析说明视听说教学中学生的语言智能、视觉——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如何能够得到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心理学中国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我国心理学研究中国化进程中主要存在六方面的问题,即:选题跟着外国跑;挖掘、整理古代心理学思想缺乏深度;基础理论研究薄弱;研究中理性思考深度不够;研究力量分散;批判研究与实际操作相背离。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着心理学在我国的健康发展。要想进一步深化心理学研究中国化进程,必须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在师专教育中应用行为心理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为心理学是心理学两大学派之一 .它认为人的行为是有赖于环境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反应 .根据师专学生的特点 ,在师专教育过程中应用行为心理学的有关理论 ,探讨如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给师专学生良性刺激 ,对其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的行为产生良性诱导 .从而潜移默化的培养其后天素质 ,为实现师专教育目标提供理论依据 ,探讨新路子 .  相似文献   

19.
在20世纪初的苏联,很多的心理学者都力图借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建构自己的心理学体系。作为马克思的继承者,维果茨基深刻的意识到,“继承”不是以马克思主义方法取代心理学方法;真正的“继承”应该是采用马克思的思想方法,回到心理学的具体问题中建立自己的“元理论”。在此基础上,维果茨基接受了马克思对于人的发展的两个基本假设——将人的心理视为环境的产物,内在的智力起源于活动,并采用历史的、整体的、发生的、比较的心理学方法,针对人的高级心理机能进行考察,最终建构起其独特的“文化-历史学派”。  相似文献   

20.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education is examined to determine its status as a unique field of study. Recent research in five areas of specialization, attribution theory, school organization, group dynamics, teacher‐pupil relationships, and affective learning is summarized to indicate substantive advances in the field. The contribution of educational social psychology in interpreting school learning is cited with a corresponding theory of learning. Two themes which are pervasive in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education, the importance of attitudinal outcomes and the influence of interactions between each person and school social structures on individual behavior, are summarized with implications for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