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吴医汇讲》:中国第一份中文期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姚远  陈浩元 《编辑学报》2015,27(4):307-309
为了澄清究竟哪本期刊是中国第一份中文期刊,我们通过追根溯源,梳理中国期刊发端的史实,否定了某些人宣称的200年前由外国传教士在马来西亚创办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为中国第一份中文期刊的主张,以雄辩的史料确认:223年前由国人在苏州创办的《吴医汇讲》才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份中文期刊.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从报刊资源的开发,谈谈图书馆报刊工作的改革。一、报刊的产生与发展报刊在文献领域中出现较晚,至今只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它是伴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和政治斗争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世界上最早的报纸雏形——《邸报》产生于我国汉代,最初是在宫廷里流传。十六世纪欧洲才出现威尼斯的手抄新闻综合报道。世界最早的期刊是1665年法国创办的《学者杂志》和英国的《皇家学会哲学汇刊》、《伦敦公报》。第一份中文期刊创办于1815年,是由两名英国传教士和一名中国人主办的,名称是《察世俗每月统纪传》。戊戌变法时期学会蜂起,才产生国人自办的期刊。报刊的历史虽然不长,但它自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科技期刊发蒙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考证科技期刊在中国的发蒙。指出中国科技期刊的出现与“西学东渐”存在必然的关联,可以说是“西学东渐”的必然结果。中国近代科学期刊的初肇是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和米怜(1815年)。英国传教士傅兰雅创办的《格致汇编》(1876年)是中国最早的自然科学类的综合性期刊。西方传教士热心创办科学期刊的目的在于“控制这个国家的头和背脊骨”。中国人自办的科学期刊出现于1872年的《瀛寰琐记》。中国人自办的科学期刊一开始就具有宣传新思想、反对旧制度的性质。它对于解放思想,冲破封建枷锁具有积极意义。进入20世纪30年代,中国科学期刊开始出现专业化、体制化、国际化的苗头。  相似文献   

4.
期刊编辑工作漫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阳 《中国编辑》2003,(6):36-40
期刊的发展,在我国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了。1815年8月5日,由英国传教士马礼逊(1 782~1 834)和米怜等共同创办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CHINESE MONTHLY MAGAZINE)在马六甲创刊,这是近代以来以中国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根据在英国发现的刊物原件所作的考证,推断1833年由马礼逊创办的中文期刊——《杂闻篇,》是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近代化中文期刊、第一份用铅活字排印的期刊、澳门历史上第一份中文期刊。  相似文献   

6.
陈江 《编辑之友》1990,(5):65-67
在近代史上的维新运动以前,外国传教士和商人在我国陆续创办了一些现代涵义的报纸和杂志。到了维新运动开始时,维新人士为了宣传变法,纷纷组织学会,创办报纸和期刊,翻译出版图书。维新运动时期是我国期刊出版工作最初的一个勃兴时期,也是我国近代期刊史的正式开端。在此以前,外国传教士和商人在我国办的一些刊物,只能算作我国近代期刊史的序幕而已。期刊,在早期只称做杂志,期刊的名称是后来才出现的。期刊,现在简称为“刊”。当前常见的“报刊”这个词,我们对它的含义是一目了然的,它是报纸与期刊两种出版物的合称,概念很清楚,然而在维新运动时期,情况并非如此。一、在近代期刊史早期,报纸与刊物不分在维新运动时期,康有为用过“刊报”一词。  相似文献   

7.
当历史回到1815年8月5日,<察世俗每月统计传>在马六甲创刊之时,这份当时由英国传教士创办的期刊就掀开了中国海外华文传媒的崭新一页.著名中国新闻史学家戈公振就在其<中国报学史>一书中高度评价它为"华文报纸第一种"、"我国有现代报纸之始".  相似文献   

8.
沈毅 《编辑之友》2011,(9):113-115
鸦片战争后传教士在中国办的报刊中,以存世时间长短和影响大小为标准,考察英文的《中国丛报和中文的《万国公报》大概是有相当的典型意义的。一英文期刊《中国丛报》美国传教士裨治文1832年在广州创办的英文《中国丛报》(以下简称《丛报》),鸦片战争后一直坚持到  相似文献   

9.
《中国丛报》是晚清由美国传教士在广州创办发行的第一份综合性英文月刊。办刊20年间,该刊不仅发表了大量关于中国历史文化与社会的文章,而且对中国的典籍进行了译介,很多是中国典籍的首次译介,为西方认识和了解中国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1815—1949年我国期刊演化、分布的某些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信息、知识期刊载体的出现,在我国虽始于唐代的“杂报”,以及历代的“京报”、“邸报”、“丛报”等;在国外8世纪时欧洲也出现了手抄于羊皮纸上的“手抄新闻”等,国内均有千余年的历史。但真正成为现代意义的期刊,则是从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继德国1588年的《书市大事记》、法国1611年的《法兰西信使》、1625年英国的《不列颠信使》之后,在法国、英国1665年创办的《学者杂志》及《哲学汇刊》,才形成正式的信息、知识载体,至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我国第1份中文期刊是英人传教士马礼逊于1815年在马六甲印制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至今已有180年的历史,比国外晚近150年。  相似文献   

11.
一、中国近现代报刊概况 中国近代报刊出现于19世纪早期.1815年8月5日,英国传教士马礼逊、米怜在东南亚的马六甲创办了第一份中文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1833年8月1日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在广州创办了<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它是我国领土上第一个中文近代报刊,标志着中国近代报刊业的正式诞生.  相似文献   

12.
中文报刊评论文体是怎样产生与发展的呢?第一份中文近代报纸是外国人办的。1815年8月5日,英国传教士罗伯特·马礼逊及米怜在马六甲创办了第一份华文报纸《察世俗每月统纪传》,除新闻报道外,还有言论──短论及评论性文章,主要是宣传基督教文化及孔孟之道。1833年8月1日,普鲁士人郭士立在广州创办了我国境内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每页首页有言论,讲贸易强国,学习外国文化,目的在“润泽汉人”,征服中国人的心。外国传教士办的中文报刊中历史最长(1868—1898年),发行份数最广(5.4万…  相似文献   

13.
王海波 《新闻世界》2014,(12):124-126
德国传教士郭士立创办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近代中国境内第一份中文期刊,其刊行者打着“文化传播”的旗号,意欲对中国读者洗脑,实质上是想在文化侵略的同时为帝国主义国家的武力侵略打下思想文化基础。在跨文化传播中,对某些传播者多重和隐蔽的传播目的应保持警惕,它们穿着“文化传播”的外衣,内里却隐藏着“文化帝国主义”的实体。  相似文献   

14.
追溯我国近代期刊史,第1份中期刊是英国人马礼逊于侣15年在马六甲印刷的《察世俗每月统计传》,运往我国沿海地区和内地发送,从而开始了外国人在中国办刊的百年史。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外国列强的枪炮子弹才使中华民族猛醒,从而开始了中国人自己创办期刊的历史。我国国人创办的第1份中日报,是侣73年6月在汉口印刷的《昭日报》,  相似文献   

15.
《科技编辑研究》2003,15(1):32-32
1.境外传教士所办第一份中文期刊 1815年8月5日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和米连共同主编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在马六甲创刊,它是近代以来以中国人为对象的第一份中文期刊,揭开了中国期刊史的序幕;“察世俗”可能是英文“Chinese”的译音,“每月”即日刊,“统记传”即杂志的意思;该刊每期五至七页,约2000字,  相似文献   

16.
晚清时期以英译书刊出版为媒介的中学西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昱 《中国出版》2012,(2):63-66
晚清时期是中西文化不断冲突、交融与整合的特殊历史阶段,以马礼逊、理雅各等为代表的新教传教士一方面肇始了以英语为媒介向中国传播西方基督教文化和近代科学知识,另一方面又开启了以英语为媒介向西方国家介绍中国文化的大门,扩大了中国文化在西方国家的影响。晚清时期以英语为媒介的中学西渐主要体现在新教传教士编纂的汉英双语字/词典、编写的汉英对照书籍、创办的介绍中国文化的英文报刊、英译中国文化经典著作等图书期刊出版发行活动。  相似文献   

17.
《吴医汇讲》堪称"中华第一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我国期刊的起源问题,学界一般认为<察世俗每月统记传>(Chinese Monthly Magazine)是世界上第一种中文期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Chinese Foreign Magazine)是我国境内创办的第一种中文期刊.前者创刊于1815年,主办者是英国的传教士马礼逊(Morrison)、米怜(Milne),出版地是当时英国的殖民地马六甲;后者创刊于1833年,主办者是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Gutzlaffs),出版地在广州.  相似文献   

18.
《小学生天地》是一份面向小学生的综合性少年儿童期刊,创办迄今已有十几年历史了。不久前,该刊荣获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称号,成为全国同类期刊中比较有影响的一种。 《小学生天地》在编辑方针、编辑策划和具体编辑工作中都有许多特色,比较起来,我觉得《小学生天地》在语言表达方面似乎更胜一筹,不妨作如下一些评析,以求教于专家。  相似文献   

19.
辛亥革命前我国中文期刊的空间分布及其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近代中文期刊是创刊于广州的《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月刊,时间在1833年,到1838年停刊,1838年广州又出版过一份《各国消息》,月刊,也是传教士办的,不久即停.鸦片战争以后,宁波被辟为五个通商口埠之一,1854年,传教士在此创办了《中外新闻》,最初为半月刊,以后改为月刊.三年以后,即1857年,上海出现了月刊《六合丛谈》,这是近代上海最早的中文期刊.从此时开始,期刊就在上海落户生根,虽然发展相当缓慢,但持续绵延,直到三十多年以后,在维新运动时期突然蓬勃发展.据1898年12月22日出版的《广学会年报》(第十一次),到了1895年春,上海有中文期刊五种.这份年报是这样说的:“至于杂志期刊,我们在1895年2月找到的只有八份,而且都与传教工作有关.其中五份是在上海出版的,其他三份是在北京、南京和福州出版的.”(《出版史料》1992年第1期第57页)根据这一资料,笔者把它编成表1如下:当时全国的中文期刊只有八种,真是少得可怜,“而且都与传教工作有关”,即全部是  相似文献   

20.
《吴医汇讲》期刊性质与编辑出版要素再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关于中国最早的期刊,众说纷纭,并无定论,对其期刊性质,已有一些研究结果,并确认其为中文期刊的萌芽.[1,2]<编辑之友>亦曾载文指出明代<朱翼>为最早中文期刊.[3]从报、刊同源的角度看,<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认为:"中国大约在宋代以后抄印出卖的邸报,可视为世界上期刊的雏形."[4]亦有人将西方传教士分别于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出版的<察世俗每月统纪传>和于1833年创刊于广州的<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视为在境外和境内出版的最早的中文期刊,而认为"<吴医汇讲>说尚待论证".也有人将传教士创办的这两份刊物肯定为中国期刊的萌芽.[5]医史界包括医学专家参与编写的<辞海>似乎对江苏吴县唐大烈编刊的<吴医汇讲>为最早的中医期刊并无异议,[6]但并未认识到其应为最早的中文期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