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就人生美学意义看,“仁”生命域的达成是“人”内在心灵的升华、净化与超越,也是儒家美学所推崇的最高审美域的实现,是人生境域的审美提升,是需要“人”自身本心本性的去蔽与敞亮方能达到自由之境域,个体的人经过长期修养把握了“仁”,把“仁”变为自身自然而然的行为——克服和控制情欲,处理好自身与自然、社会、及人之间的复杂关系,感受、体验生命存在之美的意义,即是豁然开朗,也就获得了自由。“仁”是儒家美学思想的核心范畴,同时也是儒家美学的出发点与精义所在,在“仁”的伦理价值中包含着审美价值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嵇康人生美学所推崇的审美诉求和审美境域是“本真”生存。“本真”生存来自于自由洒脱、自然任心,所谓自然任心,即自然而然、任其自然,其美学意义表征着对现实世界与“名教”的超越,对自我种种欲望的超越,实质上则意味着一种超尘绝俗、一往不复的自由精神。在此意义上,淡泊、恬淡、自然、“本真”生存则成为嵇康美学审美诉求的内在逻辑,但这种“本真”生存并非认识论意义上的“本真”生存,即不是通过认识必然和改造客观世界而有的“本真”生存,而是一种诉诸于一己心灵体验的“本真”生存,可以称之为存在论的“本真”生存,这种“本真”生存之境是嵇康审美诉求的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3.
中国美学的“中和”特性既体现自然、社会和人生的一种本真状态,更是艺术和审美的最高境界;既含有哲学意义的生命本体论特征,又汇聚着审美智慧,呈现着深生态意蕴。由“中和”到“致中和”而归位的审美状态是由生态、生命指向艺术与美的辩证生成过程及境界。它能够以人与自然的生态感应与审美体验而铸就审美主体的心灵世界,在体悟美与艺术及生态之意味的活泼的生命韵律中,使人以一种圆融无碍的自由精神畅游于宇宙万物之中。  相似文献   

4.
王桂丽 《邢台学院学报》2009,24(4):29-30,33
生命意识是有了人类之后就开始思考的主要人生问题,它也是整个人类必须直面而无法回避的问题.在中国先秦的儒家美学中包孕着浓郁的生命意识.儒家美学从"天道"本体论出发,体现出了"重生"的生命意识,但自然生命在儒家美学中并不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而是以"礼"和"仁"的道德原则为本体,以宗法社会的道德精神为关之本,体现出浓郁的伦理道德主义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5.
中国美学非常看重人生,认为人与自然万物是同体同构的,视人与天地自然如一大生命。作为中国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庄美学思想认为作为宇宙自然生命本源的"道",既是生命的基础、生命活力的源泉,也是美所生成的根本所在。由此出发,老庄美学推崇"与道合一"的审美境域论。  相似文献   

6.
中国美学崇尚“高雅”之审美域,其审美创构与美学意义涉及到人生与艺术两方面的内容.从前者来看,“高雅”意指人格、品德的高尚,心灵的高洁、精神境域的高远.其审美意识根源于雅与美都在人、人心、人的义理道德,故而特别重视人格价值和人生境域的追求.而就后者看,所谓“高雅”除了对审美创作者人品志向、情思和意趣的规定外,还涉及到作品的审美风貌等.  相似文献   

7.
新理学美学对传统美学的吸收集中于传统人生美学方面。原始儒家、宋明儒家和原始道家美学是其直接思想来源。人生境界达成之条件如觉解、心性与传统美学有莫大关系。新理学美学对人的自然欲望的承认开启了理学美学通向现代的闸门,符合审美启蒙和审美现代性的发展需要。冯友兰通过比较自然境界与天地境界和阐释曾点气象与仁的美学意蕴将人生境界建构为严整体系并指出向上一路。  相似文献   

8.
休闲与美学有着不可分割之缘。休闲的美,美在休闲活动进入了生命的本真;美在休闲的最高境界同时又是审美的境界;美在休闲体验是诗与思的统一;美在休闲境域的和谐;美在休闲主体自在、自得、自足、自由的情状;美在休闲活动的审美化。美的休闲应具备有益于休闲主体身心健康、有利于人的精神和人生境界的提升、有利于人的全面、自由、和谐发展等条件。  相似文献   

9.
儒家美学和道家美学是先秦时期,也是整个中国古代时期两大基本美学派别。在先秦,儒家美学主要指以孔子为代表,包括孟子、荀子以及《乐记》等在内的美学;道家美学则是指由老子开创,以庄子为代表的美学。下面将儒道两家美学思想做一粗略的比较。 美学思想的出发点——高度重视人的生命意义和存在价值 儒家和道家都是以解决人的生存意义、存在价值和人生幸福为出发点和前提的,或者说,他们的美学都是在思考、关注和体验人的存在状况和生命意义的哲学反思中所形成和阐发的。他们的美学与他们的哲学、伦理学融为一体,是一种注重情感体验和精神修养,以把握人生境界的美学。他们对美和艺术的运思和言说,是与对人生境界的追求、对人格理想的追求分不开的。所以,如果说儒道哲学是人生哲学,那么,他们的美学就是人生美学。与时代上大致相当的古希腊美学不同,中国先秦儒道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美学,审美活动的宗旨,是审美者通过"由己""返身"归朴","还原"到纯粹的原初域,即"最自由最充沛的深心的自我",以达到真力弥满、万象在旁、掉臂游行、兴到神会、顿悟生命奥秘的审美境域,从而从中体验生命,享受生命的快乐.这样,可以说,中国传统美学的审美诉求就是人我合一、内外合一,就是人与存在的耦合无碍、交相化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