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综合科学课教师的培养可通过两种途径实现:一是在原分科理科专业中以必修或选修的形式,开设相关学科的理科课程,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二是高师院校设置科学教育专业,开设针对性课程。教师职后培训策略: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避免培训管理僵化;以受训教师为中心,重视教师的参与;重视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和意识,给受训教师搭建舞台,促进受训教师与培训者、受训教师与受训教师的交流;教师培训与校本教研相结合,增强培训的实践性、可持续性和实效性,培育合作的教师文化。  相似文献   

2.
目前全国已经开始了轰轰烈烈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随着培训工作的展开,制约培训效果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笔者参与了河南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试点工作,通过观察、反思和对受训教师的深入访谈以及大量的文献调研,发现当前培训中确实存在不少制约培训效果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培训形式脱离中小学教学实践、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受训教师动力不足、部分学校领导理念认识和组织管理不到位。  相似文献   

3.
信息技术在高校的应用使得面向广大教师开展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成为必要。从目前来看,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为使培训达到应有的效果,必须转变受训教师的观念,注重其个性需求,结合实际选择培训方式,培训中强化信息互动与协作交流,并注重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的培训。  相似文献   

4.
郑建设 《宁夏教育》2006,(10):43-43
订单式教师培训,是在教师培训机构的积极领导和直接参与下,让受训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给教师培训机构下培训订单,然后把有相同或相似培训需要的受训教师分层次、分类别地组织起来,形成相应的培训集体。在教师培训者的引导下,受训教师充分利用教师培训机构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的支持,逐步解决其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满足他们的培训需要。采用订单式教师培训模式,其前提和基础是教师培训机构组织相应的调研小组,帮助受训教师了解自己在教育教学上的特长和不足,使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给教师培训机构下培训订单。在这个环节中,首先…  相似文献   

5.
数学教学设计是一种艺术,对于数学知识的教学处理,就会出现优劣层次之分,没有一种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在实施教学培训时,为了提升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只是向受训教师提供具体的优质教学设计课例所产生的培训价值不大,只有促使受训教师真正地揭示与发现优质数学教学设计背后努力的心路历程,受训教师才能获得比较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主题引领·五环互动"卷入式教师培训模式,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其中的"同行辩课"环节,更以其独特的形式令受训教师回味无穷。辩课的目的在于改良课堂教学,给参训教师提供一个独立思考并充分发表个人见解的时空与平台;辩课时要做好理论积累,紧扣辩论主题,遵循"和而不同,同而不和"的原则,优化基本流程,这样才能发挥辩课的最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中西部地区教育、教学质量,国家教育部和财政部启动了"国培计划——中西部地区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项目实施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也存在以下问题:部分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部分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专家团队组建难度较大,过程管理欠科学,培训时间欠合理等。本文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如下改进策略:规范"国培"项目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重视培训需求调研,科学设置培训方案与内容;组建贴近受训教师实际的培训专家团队;注重培训过程监督,提高"国培"管理与服务水平;合理安排培训时间,保证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8.
探析教师培训工作有效性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教师培训工作中,出现了受训教师迫切需要通过参加培训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与相对滞后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之间的尖锐矛盾。通过改革培训内容,使传统的“课堂学习”培训方式更加贴近现实,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相似文献   

9.
“互动参与式”教师培训强调让每个参加培训的教师都能够主动、积极地思考问题,促进培训者和受训者双方互动,鼓励受训教师相互交流,针对受训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或困惑来选择培训的内容和确定培训的组织形式.它可以激发受训者的学习兴趣,促使受训者积极参与培训,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实施“互动参与式”培训模式时注意建立好培训评价机制,营造良好的互动、交流平台,才能得到良好的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10.
某日,受邀到一所小学参加以“同课研究”为主题的校本教研活动。数学教研组的活动内容是由两位六年级教师同讲《圆的面积》。两位教师在课尾学生练习这一巩固阶段前的教学基本上相同,而在巩固阶段的教学却大不一样,所产生的教学效果也大不相同,引起了参与教研活动的教师的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11.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ing a museum experience into the course content of a literacy methods course. A museum workshop was designed to help graduate students better understand the concept of literacy as a language-based learning process that builds on and extends each child's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 Framed by relevant readings, instruction and assignments, the experience appears to support participants' ability to articulate, implement, and advocate for early childhood practice that is both developmentally and linguistically appropriate and culturally relevant.  相似文献   

12.
体验与体验教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闫守轩 《教育科学》2004,20(6):32-34
体验是人的生命的体验,体验具有生命性、个体性、情感性、意义性与不可言说性。从思维图式的视角看,体验是一种非规定性的思。以“体验”之思审视教学,体验教学就是师生的一种生命活动或历程,是师生以整全的生命投入教学之中,在与自我、他生命和世界的相遇互动中感受生命、发展生命。  相似文献   

13.
科学需要体验 ,甚至也需要审美体验。审美体验与科学体验既有相同点又有区别。审美体验与科学体验可以相互渗透。当代社会 ,由于科学的负面效应对大自然和人类所造成的危害越来越严重 ,阐述并提倡科学与审美的统一、科学体验与审美体验相互渗透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牛宝玲 《教育导刊》2003,(8):122-123
这一节课的开始,利用实验说明了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之后,很自然引出了声源的概念,接下来开始讲声音的传播.我原打算利用美国宇航员在月球上的例子引出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为了说明这个问题,还做了电铃在真空罩中的实验.由于实验之前宇航员的例子,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注意力想当集中.  相似文献   

15.
经验、体验与文学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对于文学创作来说, 经验与体验是不同的。经验是他的生物的或社会的阅历。体验是经历中见出个性、深义和诗意的情感。经验只是知识的积累。体验是价值的叩问。体验具有超越性。它给文学带来的是情感的诗意化、意义的深刻化和感受的个性化。体验的美学功能  相似文献   

16.
艺术与宗教是人类基本的两种文化形态,两者之间总是互相渗透.从审美体验心理学和宗教心理学角度,可以通过研究审美体验与宗教体验二者相通、相同之处,以及二者的差别,进而深入研讨艺术与宗教相互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7.
案例描述: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创设情境。教师播放动画故事。2.在儿童交流的基础上揭示课题:观察物体。[反思:“问题是探究的源头”,通过创设儿童热爱的现实的故事情境,旨在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诱发儿童生产问题意识,激发儿童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为学习新知奠定了良好基础。]二、观察探究,主动建构(一)引导观察,合作交流1.本位观察:出示玩具恐龙,你们知道都有哪些恐龙?老师手里的这只恐龙是什么样子的?生:背上有尖尖的刺,有红红的眼睛,锋利的牙齿,尖尖的爪子。生:张开大大的嘴巴,很恐怖,很凶猛。2.学生分组观察:(1)请同学们仔细…  相似文献   

18.
从道德体验教育的原则看道德体验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道德体验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道德体验教育要注重引发和增强学生对道德生活的直接感受的直接感受性原则;注重引发学生在知、情、行等方面整体性互动的整体性原则;给学生一个充分体验过程的过程性原则;充分尊重学生在道德体验中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控制权利的自主性原则,并且进一步分析了贯彻这些原则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9.
学生数学活动经验对于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开展、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经验学习理论对学生获得数学活动经验的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为学生提供有层次性的、数学本质一样的、广泛的活动情境及足够的替代性经验,让学生经历参与、反思、内化等数学活动的全过程,及时反省、评价、抽象和运用在该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并利用“社会”因素,积极干预学习风格的不良影响,有助于学生获得充足的数学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