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文学评论界对<长恨歌>主题的争议不外乎两种:一是歌颂李隆基和杨玉环的坚贞爱情,二是批判李隆基和杨玉环的荒淫乱政导致悲剧.我们认为此诗是通过李、杨悲剧进行政治反思,总结历史教训,以惩诫后世,规劝当朝执政者不可重蹈覆辙.  相似文献   

2.
诗歌中许多具有高洁品性的自然物常被用来比喻品格高尚的君子,唐诗中的梧桐意象也不例外。梧桐具有高洁的自然品性,常用来比喻君子的才德;梧桐制的琴是君子修身养性的伴侣;梧桐与其它意象的组合以象征君子的品格。  相似文献   

3.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长恨歌》堪称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描写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的爱情颂歌 ,“长恨”其名取得十分精当 ,因是悲剧结局 ,故名之为“恨” ;又因是情重意长 ,故名之为“长恨” ,天长地久都无法阻挡情与恨的悠悠绵绵 ,可见此情此恨确不一般。本文试从相思、生死和秋恨三个方面论述《长恨歌》的主题 ,全面体味作品的悠长韵味  相似文献   

4.
《大学》作为儒家之经典阐述了"仁"的践行者"君子"是如何定位、如何培养的,更重要的是论述了"君子"所循之道。"止"作为"近道"的第一步,多数学者都是从"所当止之地"、"居"、"不迁"三个方面来解释,但仅从这三个层面理解"止"是不够的,不能表达其全部思想内涵。只有以文本为根据,从"止于至善"的过程性、渐进性和"物有本末"的始基性、根源性出发,才能诠释"止"的真正涵义。  相似文献   

5.
在<左传>中,作者为了实现价值引导,往往以"君子"的身份频频露面,并借"君子"之口发表评论,采取了叙事与评论分离的策略.本文从内容、形成原因这两个方面对<左传>中的"君子"评论进行考察,展示了其在文学方面的突出成就.  相似文献   

6.
在李隆基和杨贵妃传奇故事的流传过程中,《长恨歌》《梧桐雨》《长生殿》无疑是三座里程碑。三部作品都有关于“梧桐雨”的描写,从中可以看到诗歌、元杂剧、传奇的不同意境特征。一、《长恨歌》中的“梧桐雨”:叙事者的悲伤《长恨歌》是诗歌发展到巅峰时期的作品,是一部长篇叙事诗。从杨玉环入宫受宠到渔阳兵变、贵妃缢死,从避祸幸蜀到回銮京师、睹物思人,从上天入地的寻觅到天堂团圆,娓娓道来,迂徐曲折。在《长恨歌》里,关于“梧桐雨”的描写只有四句: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在这里并没有对“梧桐…  相似文献   

7.
《长恨歌》是中国文学史为人称颂的长篇叙事诗之一,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长 恨歌》的主题是写爱情,即通过描写李隆基、杨玉环的爱情悲剧,对其坚贞专一的爱情 加以肯定,对其不幸的遭遇表示哀婉和同情。全诗构思精巧、描写细腻、浪漫主义色彩 浓烈,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8.
关于“炙手可热”的典源,一般辞书都引杜甫的《丽人行》诗:“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唐玄宗时,李隆基宠爱杨玉环,杨玉环三姐妹俱受封赏,她的堂兄杨国忠还当上了宰相,杨家权势熏天。公元753年3月3日,杨贵妃等到曲江江边春游宴饮,轰动一时。大诗人杜甫对杨家兄妹只顾自己享乐,不管百姓死活的行为极为愤慨,  相似文献   

9.
唐明皇李隆基是一个有故事的皇帝,唐代皇帝中没有哪个皇帝比唐明皇的故事更多;杨玉环是一个有故事的妃子,在历代后妃之中,鲜有哪位后妃的故事可以和她相比。一个是富有传奇色彩、多才多艺的风流皇帝,一个是倾国倾城、善解人意的绝代佳人。从歌舞  相似文献   

10.
【解题】梧桐在中国的古典诗词中,是高洁品性的象征。《诗经》有云:"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诗句中将凤凰和梧桐对举,把君子比喻成梧桐。梧桐在古诗词中,还是愁苦烦闷时的寄托。王昌龄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孤单寂寞的宫女在凄凉的深宫里,形单影只、卧听宫漏的无聊情景。诗歌的首句以井边的黄叶梧桐破题,烘托出萧瑟冷寂的氛围。亡国之  相似文献   

11.
唐玄宗李隆基之子寿王李瑁是贵妃杨玉环的前夫,依据中国古代分封制的原则与规律考证,李瑁爵号中的“寿”字是一个地理概念,指唐朝的淮南道寿州,大约相当今天的皖西地区;并进一步考论,与周朝和汉朝时期不同,唐朝的“封建”制度只具有象征性质;且认为,作为寿王妃,杨玉环与皖西存在过一种独特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在《长恨歌》之末,自居易写杨玉环托临邛道士致意李隆基: 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其中的"金钗"解释起来不难,而对"钿合"的解释就颇难得出较为一致的看法。或谓是"用珠宝镶嵌的一种首饰用两片合成",或说是"用珠宝镶嵌的金合"。那么,到底如何解释才算合乎实际呢?  相似文献   

13.
不少资料中对《诗经·伐檀》中的"君子"一词褒贬不一,笔者试图从历来古人对"君子"一词如何看待,古书中的"君子"一词有无反用,尔、彼的不同指称作用,反语辞格古代是否盛行四个方面作出解读,认为《伐檀》中"君子"应是肯定的形象,更该作正面之解。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君子的民族。在诸子百家的著作中,对于君子及其德行的探讨与论述层出不穷,源头可追溯至先秦时期甚至更早。《周易》是比较系统和集中论述君子及君子之德的一部著作,尤其是其中的《大象传》、《文言传》、《彖传》。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成德为行、与时偕行,是《周易》中"君子之德"的主要内容,它们各有侧重,又相互关联。其中所蕴涵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无论在过去还是当下,都对人生修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值得我们学习、思考、尊崇和践行。  相似文献   

15.
倪帮玉 《教师》2014,(18):121-121
孔子说:"君子不器","器"在这里寓意深刻,表面上是器皿的意思,我的理解就是君子不要像器皿那样那么有限。站在教育者的立场看,从胸怀的层面上可以理解为作为教师,面对形形色色学生,我们要做到"君子不器",对待学困生要有一颗包容的心。从教育理念的层面上可以理解为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本文就"君子不器"展开讨论,研究作为教师如何保持仁爱的心和正确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6.
洪昇的《长生殿》是艺术园林中的奇葩,也是讴歌爱情的典范,千百年来受到普遍推崇而家喻户晓。本文通过对剧作内容的分析力图探究李隆基与杨玉环爱情的社会特性与情感本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中有三个以玉为名的主要人物:宝玉、黛玉和妙玉。三人是作者最喜欢和用意最深的三个人物。作者沿用儒家"君子比德于玉"的传统视三人为书中仅有的君子。而君子之德却并非属于儒家传统的道德范畴,而是一种属于精神层面的对独立人格和自由思想的个性追求。这就是"红楼三玉"身上所具有的深意。  相似文献   

18.
小说作品具有相当的社会认知度,艺术价值也高,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有很大帮助。拟结合鲁迅的《孔乙己》,引导学生从叙事风格、主线框架、深层寓意和艺术魅力四个方面进行鉴赏,进而让学生从单纯的"看客"变为对小说拥有深刻体会的"说客"。  相似文献   

19.
当从儿子王锦锋和儿媳手里接过一个杯子和两个靠垫时,年过六旬的黄继森夫妇在刚刚认识两个月的"兵儿子"的婚礼上热泪盈眶。"‘杯子’寓意一辈子,‘靠垫’寓意靠山。两个孩子送我们‘杯子’和‘靠垫’,就是想一辈子照顾我们、一辈子当我们的靠山。我们能不高兴嘛?"老人激动地说。家住北京朝阳区小红门  相似文献   

20.
性别视角是一种从性别入手审视人类文化遗产和文化创造的批评观念和批评方法,长久以来人们总是习惯于从政治角度、民族角度和阶级角度来审视文学作品,却忽视了性别这个重要而特殊的角度.文章以李隆基、杨玉环的情爱关系为研究内容,拟从性别视角重新审视、解读<长恨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