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公民意识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品德课程的重要课程目标。文章对小学品德课程中公民教育的实施现状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小学品德课程中实施公民教育的两条基本路径,提出保障品德课公民教育有效性的三个策略,即着力公民教育要求的目标化、凸显公民教育课堂思考的深刻化、关注公民教育课程内容的隐性化。  相似文献   

2.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公民意识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品德课程的重要课程目标。本文从小学品德课程中公民教育的实施现状分析出发,明确小学品德课程中实施公民教育的两个基本路径,坚持公民教育要求的目标化、凸显公民教育课堂思考的深刻化、关注公民教育课程内容的隐性化三个策略,以期增强小学品德课程中开展公民意识教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进而提高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公民教育在促进我国民主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方面以及小学生成长成才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小学阶段是实施公民教育的关键时期。现有研究对小学公民教育的内涵、课程、教学和方法的发展重任已做了较为系统的探讨,当下积极探索小学"参与式"公民教育的实践模式,摸索公民教育师资培训的有效路径等是促使我国的小学公民教育走向科学化、常规化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公民教育符合世界社会进步与教育潮流的发展趋势,适应着中国社会转型和教育改革的需要。世界各国都把培养合格公民作为基础教育的首要目标,在我们国家尚未建立完整公民教育体系的今天,我们试图在小学品德课程实施中进行公民教育实践研究,试图为传统德育走出困境、实现新的历史性的转型作一点探索。我校承担了著名特级教师、扬州市教研室陈萍老师主持的省十一五重点课题"小学品德课程实施中的公民教育的研究"子课题"小学品德实施中培养公民素养的方法与途径的研究"研究工作,努力帮助学生形成"善待自  相似文献   

5.
黄元虎 《中国德育》2010,(12):83-86,91
公民价值观教育,是公民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价值观是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则。价值观通过人们的行为取向及对事物的评价、态度反映出来,是世界观的核心,是驱使人们行为的内部动力。小学品德课程中实施公民价值观教育,旨在以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为指针,  相似文献   

6.
评价是实施中小学公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解决缺乏系统的检查、评价而导致难以评估中小学公民教育绩效的问题,澳大利亚制定了详细的公民教育评价内容,设计了合理的评价体系,并在全国范围内予以实施.澳大利亚中小学公民教育评价内容的整合性、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多维度评定学生成绩的特点,这些成功的经验为我国的中小学公民教育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7.
小学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开端,是儿童由接受启蒙教育转为接受正规教育的重要过渡阶段。在媒体受众日渐低龄化的当今社会,开展小学阶段的媒介素养教育能够在公民接触媒体的初期,就有计划地培养其高效、规范以及文明使用媒体的能力与意识。这对于公民媒介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是十分有益的。该研究以我国部分地区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详细了解当前我国在校小学生的媒介素养基础以及小学媒介素养教育实施的具体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对于世界范围内部分媒介素养教育实施较为成熟的国家和地区成功经验的总结与借鉴,设计出基于公民教育视角的我国小学媒介素养课程标准与课程目标,以期为我国公民媒介素养教育体系下,小学阶段媒介素养教育的规范化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澳大利亚自21世纪之初开始重视中小学公民教育评价的问题,积极制定评价标准,实施全国性的评价,它的中小学公民教育的评价体系更是具有自己的特色。深入研究澳大利亚中小学公民教育评价的内容、结果,对我国中小学公民教育评价的发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我国公民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但与公民素质相关的一些社会问题却日益突出。为了全面提高公民素质,作为公民教育主战场的学校公民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国家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为学校公民教育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小学作为公民素质塑造的起始阶段,肩负着公民教育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0.
围绕增进学生身、心、德、艺、智及现代公民素养诸方面和谐发展的目标。通过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潜在课程的优化组合,在教育理念、课程建构、实施策略、评价改革等方面,开展系统的探索与实践,初步形成以面向世界的小学课程体系,以此为平台。着力开创小学教育改革新路。  相似文献   

11.
小学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开端,是儿童由接受启蒙教育转为接受正规教育的重要过渡阶段.在媒 体受众日渐低龄化的当今社会,开展小学阶段的媒介素养教育能够在公民接触媒体的初期,就有计划地培养其高效、规范以及文明使用媒体的能力与意识.这对于公民媒介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是十分有益的.该研究以我国部分地区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详细了解当前我国在校小学生的媒介素养基础以及小学媒介素养教育实施的具体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对于世界范围内部分媒介素养教育实施较为成熟的国家和地区成功经验的总结与借鉴,设计出基于公民教育视角的我国小学媒介素养课程标准与课程目标,以期为我国公民媒介素养教育体系下,小学阶段媒介素养教育的规范化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王琴 《考试周刊》2013,(54):135-135
小学思品课要探索实施公民意识教育的教学策略,有效培养心理健康的、具有集体意识的小公民,培养遵守规则、热爱祖国的小公民。文章就此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3.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黄金时期,为了梳理此阶段公民意识教育的问题并剖析成因,本研究调查了合肥市小学阶段公民意识教育的现状。调查结果显示,传统公民意识教育占主导,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缺少主动性和创新性,教育实效性不强,本研究认为,只有基于小学阶段的教育特点开展公民意识教育,才能提升公民意识教育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14.
如何认识当今时代小学教育的性质,它的内涵有了怎样的历史性变化,这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这个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有利于对小学教育的其他问题的研究和阐释,有利于当下小学教育的实践.小学教育是在学前教育基础上对儿童实施初级人文素养和科学知识的学校教育,它注重儿童的心智开发和培养,为儿童(未来的社会公民)的终身发展提供全面的、初步的基础教育.简言之,小学教育是培养未来社会公民素质的初等教育。  相似文献   

15.
于玲玲 《成人教育》2014,34(10):18-24
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袁公为,对公民教育的理论与方法进行了探索与研究,形成了自己对公民教育的独到思考与认知:世界近代的公民教育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广义的公民教育概念;社会学、政治学和心理学为公民教育提供理论基础和知识借鉴;从学校到社会,从小学到中学,从课内到课外,从知识教学到行为训练的系统的公民教育实施方法。袁公为公民教育思想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仍具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应该如何进一步认识当今时代小学教育的性质,它的内涵有了怎样的历史性变化,这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这个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有利于对小学教育的其他问题的研究和阐释,有利于当下小学教育的实践.小学教育是在学前教育基础上对儿童实施初级人文素养和科学知识的学校教育,它注重儿童的心智开发和培养,为儿童(未来的社会公民)的终身发展提供全面的、初步的基础教育.简言之,小学教育是培养未来社会公民素质的初等教育.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小学阶段,学校公民教育较少开展,小学生公民意识相对淡薄、缺乏公共精神,所以在当前新形势下,针对小学生的公民教育实施刻不容缓。为了有效增强学校公民教育,体现教育针对性,本文认为应该首先从如何利用礼仪校本课程着手深入探究问题,为提升小学生的公民道德教育成效积极开发、管理、利用礼仪校本课程内容,养成小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与责任意识。本文以小学生公民道德教育养成为目标,以课内外教学实践、网络教育为途径,深度开发了符合小学生学习需求的礼仪校本课程,希望以此全方位深化小学德育教育过程。  相似文献   

18.
新西兰公民教育课程的发展经历了"殖民化时期"、"自由进步主义时期"和"新保守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矛盾调和时期"三个不同的阶段。新西兰通过"社会研究课程"和"健康体育综合课程"来实施公民教育,每门课程由模块和议题组成,课程实施注重过程、体验和环境创设,课程评价强调多样化和整全性。我国公民教育实践需在公民资质界定、课程内容组织、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上作出一定调整,以培养国家发展和民主建设亟需的现代公民。  相似文献   

19.
公民教育符合世界社会进步与教育潮流的发展趋势,适应着中国社会转型和教育改革的需要。世界各国都把培养合格公民作为基础教育的首要目标,在我们国家尚未建立完整公民教育体系的今天,我们试图在小学品德课程实施中进行公民教育实践研究,试图为传统德育走出困境、实现新的历史性的转型作一点探索。  相似文献   

20.
法国实施教育世俗化的原则,国家不允许在公立学校内进行宗教教育.发展公民能力与学会共处是法国公民教育的重点.小学公民教育的基本目标是使每个学生在个性特点和独立性逐渐形成过程中更好地融入班级与学校生活.初中公民教育以人的基本权利为核心目标,着眼于人与公民的培养.高中的公民教育则是现实世界中对公民身份概念的深入分析与实践.校园暴力和社会的不平等现象使法国公民教育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