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凯特·肖邦在其代表作《觉醒》中运用了诸多意象,如“小鸟”、“戒指”、“房子”、“大海”等,其中“大海”这个意象的运用贯穿全篇,具有巨大的象征意义。作者通过“大海”这个意象深刻剖析了主人公埃德娜的觉醒过程,尤其在小说结尾,通过埃德娜投身大海了结自己生命的描写使小说的主题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堂诗歌教学案例,<走进海子的世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课堂实录>(以下简称<走>文)最成功的地方是老师重视指导学生诵读诗歌,且形式多样,这的确把握了诗歌教学的关键.但是,它仍然有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大海是“自由”与“生活”的隐喻和象征。然而大海在普希金的眼中是自由和蔚蓝色的壮美,大海与现实形成极大反差;大海在舒婷的笔下是静寂的,辽阔的,同现实的世界纷繁、斑斓和谐一致。  相似文献   

4.
<中学语文教学>2003年第5期刊载滕世群老师的诗歌教学课例<走进海子的世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课堂实录>(以下简称<实录>)后,引起了不少的评论和争议.笔者也谈两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读<相信未来>品<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们在读诗中,体味到了诗人的品质,也看到了一颗颗不灭的诗的灵魂.  相似文献   

6.
大海是浩瀚无边的,大海是博大精深的.大海是波澜壮阔的……说到大海,我们会有各种各样的印象;而大海在诗人的笔下更是多姿多彩的。张若虚有“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宁静和谐,  相似文献   

7.
"蓝色批评"是继以阅读大地为特征的"绿色批评"之后的一种以阅读海洋为特征的新的生态批评理念。劳伦斯的小说反映了二十世纪前期西方社会的骚动和危机。在"蓝色批评"的视角下,小说《虹》中的大海意象并不仅仅是机械生硬、毫无感情的描述,而是把波澜壮阔的大海和人的内心情绪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生态秩序感隐藏在字里行间,给人以美的感受。以大海为意象,既是对想象世界里工业荒原的斥责,又是对现实世界大海生态将遭蹂躏的警示,表达了小说家的朴素的海洋生态伦理意识。  相似文献   

8.
<觉醒>是美国现实主义优秀女作家凯特.肖邦的代表作,叙述了已婚女性埃德娜的自我意识和性意识觉醒的过程,和由此导致的结局--绝望的女主人公选择跳海自杀的故事.肖邦在<觉醒>中成功地运用了意象刻画,她让女主人公埃德娜沐浴在太阳与月亮,音乐与绘画以及大海的意象世界中,再现埃德娜心中滋生的特殊情感的意蕴,插上觉醒的翅膀寻找自我,展翅高飞.  相似文献   

9.
春天、阳光、大海、桃花——这是诗人海子送给我们的温暖的礼物。这些美好同各富隐喻的意象和景致在海子的淡淡叙写中匆匆到来却又匆匆作别。海子的著名抒情短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就是这样的冷静与决绝、温柔而残酷。  相似文献   

10.
曾丽 《文学教育(上)》2011,(11):120-121
西川说:海子的诗具有刀劈斧砍的力量。这种力量的存在,与他的语言与意象的单纯性分不开。语言的还原与回归,即运用现实生活中的语言进行创作。这种还原,不只是语言的形式,还有语言的内涵。即语义的还原。本文试从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出发来就此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11.
正《大海睡了》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诗歌,全诗共八行两句,用亲切自然、富有儿童气息和想象力的语言,描绘了静谧的大海夜景图。读完全诗,我们不难发现诗中最主要的意象就是大海。因此,大海这一意象无疑是解读的关键。一、大海意象的解读(一)大海意象的常见解读对大海常见的解读大体有如下几种。  相似文献   

12.
庄子笔下的大木意象与<山海经>中的上古神木有着深刻的渊源.二者不但具有表层的外形上的共性,更有深层的内在可比性,诸如不死性,上达神界的共性等等.庄子正是创造性地运用了<山海经>中众多的神木形象,从而使自己的大木意象具备了浓厚的神话色彩和更为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普希金的《致大海》通过对大海的倾诉、赞美和依依惜别,表现了诗人热情奔放、气势充沛的个性。诗歌以大海为自由精神的象征,借赞美自由奔放的大海,抒发了诗人反抗专制压制、追求个性自由的思想情感,是一曲悲壮而凄美的自由颂歌。  相似文献   

14.
美丽大海     
牛嘉露 《新作文》2013,(6):11-12
3号车厢:无边大海广阔的海洋,从蔚蓝到碧绿,美丽又壮观。在诗人普希金的笔下,大海是自由奔放的,它"翻滚着蔚蓝色的波浪,闪耀着娇美的容光"。每个人来到海边,都一定会被它深深地吸引。大海就是有这种魔力。它时而安静时而愤怒,有着各种各样的脾气。安静时的大海,像最温柔的妈妈,细细的海浪一波一波涌来,与你的小脚丫嬉戏。愤怒时的大海,则有着无穷大的力气,任何人在它面前都会变得无比渺小。大海,变化无穷,令人着迷。  相似文献   

15.
海子写《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以下简称《面》)是在1989年1月13日,而两个月后的3月26日,年仅25岁的他在山海关卧轨自杀。对于《面》这首诗,它在海子的抒情诗歌体系中所占据的地位和诗歌所蕴涵的丰富信息,评论者给予了不同的见解。苗立源在《中学语文教学》(2001.9)中撰文认为:“《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是一个年轻诗人对生  相似文献   

16.
尹玉箫 《文教资料》2008,(22):74-75
德彪西的交响素描<大海>是二十世纪音乐的重要作品,其第二乐章结构复杂、配器精关,本文从这两个方面进行简要分析,以更好地领略大师这一不朽之作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17.
就较为准确地解读教材文本而言,注定会因人因文而异.但笔者以为,若能做到"四心"合一,即将作者、编者、教者、学生的心合而为一,一以观之,不失为一种上乘的"解读"方法.试以<大海睡了>为例,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18.
大海里住着我们很多好朋友哦,可能大家对这些大海里的朋友还不是很了解.没关系,就让我带大家到大海里拜访它们吧.  相似文献   

19.
面对大海     
《新读写》2009,(2):51-51
大海把水的概念发挥到了极致。面对大海,所有的侏儒都成了巨人;面对大海,所有的巨人都成了侏儒。只有面对大海,才能懂得什么是浩瀚,什么是博爱;只有面对大海,才能感受什么是风险,什么是征服;只有面对大海,才能真正领悟什么是人生起伏,什么是潮起潮落……  相似文献   

20.
都说大海很美,很迷人,我早就想亲眼看看大海了,终于盼到了这个暑假,有机会目睹大海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