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引言:《少年王勃》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诗人王勃在年少时应邀到滕王阁赴宴,登上滕王阁后,壮丽美景尽收眼底,于是他抑制不住心中的感慨,胸有成竹地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著名文章《滕王阁序》的故事。教学此篇文章,我主要通过教学与情景感受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想象的动力,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帮助学生点燃头脑...  相似文献   

2.
姜幻 《现代语文》2010,(6):79-81
【设计思想】 《滕王阁序》这篇文章选自人教版第四册。《滕王阁序》是千古名篇,生词多,典故多,情感复杂,意蕴深刻,全面把握难度大,四课时都不一定能讲得很透彻。因此,在处理这篇课文时,笔者本着“小切口、大感悟”的思路,从学生惯常所关注的名句切入,品味语言之美,感受一个多面立体的王勃,从情感价值观上来感染影响学生,  相似文献   

3.
【教材简解】《少年王勃》是苏教版第六册的一篇以文包诗的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少年王勃在滕王阁赴宴时即兴写下千古传诵的名篇《滕王阁序》的故事,显示了王勃的文思敏捷与才华横溢。【教学重点】联系课文插图,说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思。【教学难点】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教学过程】一、激情入境,见王勃1.走进滕王阁  相似文献   

4.
引言:《少年王勃》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诗人王勃在年少时应邀到滕王阁赴宴,登上滕王阁后,壮丽美景尽收眼底,于是他抑制不住心中的感慨,胸有成竹地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著名文章《滕王阁序》的故事。教学此篇文章,我主要通过教学与情景感受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想象的动力,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帮助学生点燃头脑中的"一把火",引导学生自主感知与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在欣赏美文的同时,受到熏陶感染,提高审美  相似文献   

5.
互动教学法在《滕王阁序》教学中的有效应用,需教师能够把握《滕王阁序》的核心内容以及互动教学法的正确、灵活运用方式,从而在教学进程中制定相应的互动教学方案,让学生能够以《滕王阁序》教材与相关资料、文献等为基础,进行全范围的互动交流,增强学生对文章了解与把握的基础上,有效提升学生语文学习水平,这对于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未来发展来说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勃的《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诗序》《宴滕王阁序》,为千古传诵之美文佳作。然王勃作此文时年龄多大,历来争议颇多。  相似文献   

7.
《滕王阁序》为传统课文,文体是骈体文。对其教学,以往我们习惯于把它作为一篇普通文言文对待,有的突出字词句的解析落实,有的注重文中典故的疏通,往往都忽视了文本整体的阅读理解。在新课程标准下,《滕王阁序》,该教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8.
滕王阁因王勃而名扬海内外。《滕王阁序》匠心独运,字字珠玑,句句生辉,章章华彩,一气呵成,使人读完后犹如身临江南水乡,难怪韩愈情不自禁地称赞说“江南多临观之类,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最近,我用了“鲸吞蚕食”,边学边背之法(此法类于私塾),给学生细讲了《滕王阁序》,讲课中我毫不掩饰这是我最喜爱的高中语文课文,边讲边赏边背,多数学生也听得入迷,颔首表示认同。这是一篇“美文”,“文以气为主”,何谓气?才气也。王勃的才气何在?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高语第四册《滕王阁序》中“东隅已逝,桑榆非晚”这一句,课文是作如下注释的:意思说早年的时光已经逝去,珍惜将来的岁月,为时还不晚。还特别引用了《汉书·冯异传》里的句子“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无论是《滕王阁序》中的句子,还是《汉书》中的原句,都涉及了一个重要的词语“桑榆”,课文注释也有交代:桑榆,  相似文献   

10.
王勃《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诗序》《宴滕王阁序》,为千古传诵之美文佳作。然对王勃作此文时的年龄,历来颇多争议。  相似文献   

11.
《滕王阁序》这篇课文的教学我安排两个课时,第一个课时的主体活动是“题图挈领”,把文本划分为12个片段,每个片段对应1幅图片,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给图片加标题,旨在让学生分步聚焦、形象直观地抓住课文的基本内容,同时解决相关的疑难词语。第二课时是“假设求证”,通过对课文的核心意蕴提出若干假设,让学生以辩论考据的方式求证,从而对课文的内核作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教材简解】《少年王勃》是苏教版第六册的一篇“以文包诗”的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少年王勃在滕王阁赴宴时即兴写下千古传诵的名篇《滕王阁序》的故事。显示了王勃的文思敏捷与才华横溢。  相似文献   

13.
师:上节课咱们初读了第9课《少年王勃》,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滕王阁序》中最精彩的是哪句话。  相似文献   

14.
陆精康先生大撰《读〈滕王阁序〉札记》一(载《中学语教学》.2001.3),考订《滕王阁序》所涉传闻、创作时间及篇名、体裁、人物、故实、意诸项,索隐发覆,多见精审。然章体式及作王勃与滕王阁宴会主人都督阎公之关系诸事,笔不敢苟同,兹条分缕析以申说其要:  相似文献   

15.
《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称《宴滕王序》,在《王子安集》中又名《滕王阁诗序》。它是饯别宴会酬唱诗文的序文,这类文章历来数量不少,质量不高,仅有王羲之的《兰亭序》较为出名,而且《兰亭序》出名大多由于它是顶极书法作品,其余多走应时应景的套路,写宴会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选取了包括《滕王阁序》在内的四篇古代抒情散文。其中《滕王阁序》是传统名篇。大部分教师是采用学生预习,课堂精讲的方式学习。殊不知,这种教师掌握课堂话语权的做法,违背了课堂教学的规律,无法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尤其是对于《滕王阁序》这样的优秀美文,应该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创造性地开启导学之路。  相似文献   

17.
王勃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简称为《滕王阁序》,以下行文即用简称)是一篇有名的初唐时期的骈体文。为使文章显得委婉、含蓄、典雅、精炼、,骈体文在行文方面有大量用典的特点,《滕王阁序》亦然。本文即对《滕王阁序》的用典特点,作一简要分析。这样可以为进一步研究古代汉语修辞学提供一点参考资料,就对更好理解《滕王阁序》的文意,也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8.
<正>[教材分析]《少年王勃》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少年王勃在滕王阁赴宴时写下千古名篇《滕王阁序》,显示了王勃少年时期便表现出的非凡才华。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第一课时,在生字教学后,选择三四自然段进行突破,这两个自然段既描绘了赣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的秀美景象,又让人感受到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是课文的重点。[设计理念]抓住重点段落,通过理解词句、图文对照、朗读想象等方法,体会诗句蕴含的优美意境,感受课文描绘的迷人秋景和王勃的才华横溢。  相似文献   

19.
姚若丰 《现代语文》2010,(8):147-149
2006年9月至今,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在浙江省已经使用了一轮。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和2006年以前在浙江省使用的人教版教材相比,不少传统经典课文在苏教版中采用了不同的选编形式。下面以《滕王阁序》为例来作分析。  相似文献   

20.
新版高中语文第二册选用了王勃的《滕王阁序》,这是一篇骈体文的典范之作。因其大量使用典故,从而增强了教学的难度,但也不是无规律可寻。笔者以为掌握句式,从解读句式、研究句式入手,便是有效教学《滕王阁序》的一把钥匙。骈体文句子的字数多为四、六,故又称为“四六文”。“骈”是两马并驾的意思,骈体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