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二类宇”教学的尴尬 家长的尴尬:孩子不识“二类字”:在一次家长会上,一位家长颇为网惑地对我说:“老师,我们家的孩子有许多生字都不认识。课后田字格里的字认得还不错,但是两条绿线里的字基本上读不出。”教师的尴尬:教,还是不教?二类字不要求会写,只要求会认读。  相似文献   

2.
许多教师、家长都问过我:“你的孩子在你的班上学习,不太容易教吧?”他们认为自己的孩子与家长比较亲近,比较“皮”,不太听话,不容易进行教育。其实不然,如果能充分利  相似文献   

3.
把技能看成创造,这是许多中国教师认为创造性可以教的原因之一。创造性能不能教?这个问题乍一听起来,总觉得有点别扭。其实,这个问题的原始提法是“美国的老师是怎样教孩子的创造性的?”也就是说,问题是“怎么教”?而不是“能不能教”? 要回答“怎么教创造性”,必须先回答“能不能教”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考察幼儿园时,不少幼儿教师向我们倾诉:许多家长抱怨幼儿园不教写字,他们甚至把孩子会写多少字作为衡量幼儿园质量的标准,有的家长还质问教师“孩子上幼儿园日子都不短了,为什么还不会写字?”也有的家长迫不急待地告诉教师某某幼儿园收费低,还教孩子写字;更有甚把教写字作为给孩子选择幼儿园的重要指标。总之,家长要求幼儿园教写字的呼声很高。  相似文献   

5.
家长大多是怀着一颗望子成才的心去教育子女的。但如何对孩子实施有效的教育,家长却常常感到困惑。在此,我想就这个问题与家长共同探讨。要让孩子主动活动幼儿是怎样发展的?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是靠大人“教”出来的。因此,教育孩子就要在“教”上下功夫———把孩子关在家里,教识字,教数学,教常识。采用这样的方法,家长费劲不小,孩子却未见得发展得好。这样的“教”会使孩子感到厌倦、乏味,是违背幼儿生理、心理发展规律的。幼儿是在活动中发展的。天真活泼、兴趣广泛、好动好玩是他们的天性。陈鹤琴先生60多年前就指出:“小孩子…  相似文献   

6.
一、创造性能不能教?《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描述了美国教师达林在中国之行中给她印象最深的是:不少中国教师请教她“在美国学校是怎样教孩子创造性的?”并再三要求她在课堂里作示范。不问“创造性“能不能“教”?只问“怎样教”?这说明我国教师是相信“创造性”能教的。达林感到很困惑:“‘创造性’怎么能教呢?!”她更困惑的是,“无论她怎么解释‘创造性’是不能‘教’的,中国教师都不知所云。”当达林回国,在实习汇报会上,说到这一问题时,黄全愈先生着实为之震动;因为“创造性”这个被中国教育界长期有意无意忽略了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内容简介:很多家长说:“我的孩子很普通,很一般,怎么教?” 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认为: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成才!  相似文献   

8.
【案例】有一些家长,往往把子女的学习不好、行为不好归咎于学校和教师的教育不力。当老师的,本身在这些学生身上就多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听到的却是一些不顺耳的话,自然感到委屈,便也埋怨起家长这般没水平,也急于为自己辩解。这样,家长又认为教师不够谦虚,将所有过错都推到了学生及家长身上。如此。家长和教师很容易闹僵。例如:“我小孩在一二年级都是三好学生,都是班上前几名.现在怎么越来越差了?”再如:“已经放学好长时间了,怎么还补课?以前L老师教的时候,孩子都能听懂,根本不用补课……”教师或许也会发出感叹:“现在的孩子怎么了?现在的家长到底怎么了?”  相似文献   

9.
我接触过众多的家长,发现他们对幼儿学古诗词,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偏向:一些家长认为古诗词连成人都难解其意,何况孩子,因此反对让幼儿接触一点古诗词,另一些家长则认为小孩子的记忆力强,教他背古诗都能记住,古人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刘孩子长大以后是大有好处的。因此,苦口婆心、不厌其烦地教孩子学、背古诗。我这个幼儿园教师,  相似文献   

10.
在考察幼儿园时,不少幼儿教师向我们倾诉:许多家长抱怨幼儿园不教写字,他们甚至把孩子会写多少字作为衡量幼儿园质量的标准,有的家长还质问教师“孩子上幼儿园日子都不短了,为什么还不会写字?”也有的家长迫不急待地告诉教师某某幼儿园收费低,还教孩子写字;更有甚者把教写字作为给孩子选择幼儿园的重要指标。总之,家长要求幼儿园教写字的呼声很高。这对于已经市场化的幼儿园来说确实是一种两难选择。家长是幼儿园的上帝,园长与教师不能不考虑他们的更求。可是作为幼教工作者又怎能违背教育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忍心牺牲孩子的天性、剥夺他…  相似文献   

11.
“这孩子你是怎么管的!成绩这么差?”教师对家长横眉冷目。“这学生你是怎么教的?你还有脸质问我!”家长对教师一脸怒容。“说!你是怎么学习的?我为你操心费力,你就学成这样?你对得起我吗?”家长开始追究孩子的责任。“我教过那么多学生,就没见过你这样的,怎么教都教不会。你让我说你什么好!.”教师也开始追究学生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黄全愈 《教师》2011,(34):1-1
能不能在课堂上教创造性?这个问题问得有点儿别扭。其实,这个问题的原始提法是:“美国的老师是怎样教孩子创造性的?”也就是说,问题不是能不能教,而是怎么教。要回答“怎么教创造性”,必须先回答“能不能教”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魏美红 《山东教育》2003,(27):43-43
育家长如何走进我们的教育活动?我们每年五月份都要鼓励家长积极申请“助理教师”职位。我们把“入选”的家长编排到班级和老师身边,让家长和老师一起制作教具,和孩子一起游戏,一起上课——意在让家长直接参与到教师组织教育活动的全部过程中来。每个教师都要做好“助理教师”的指导工作,这也是对教师自身素质的一次考验。毛毛妈妈在协助老师组织孩子们“幼儿早期阅读”活动后,感慨地说:“一个简单的字,一句短短的诗歌,经老师的嘴一念,在孩子眼里,会变得那么神奇!以前总以为自己的孩子不可教,现在才明白是我们家长不会教,真该好好学学。”孟…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三年级作为作文的起步阶段,往往令教师、学生、家长都“头痛不已”.我认为,根据三年级孩子的心理年龄和认知水平,真实的情境体验能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激发孩子的习作欲望,让孩子觉得“有话可说”,拥有鲜活灵动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小读者》2012,(2):72-74
孩子优秀只是因为教育方法更优秀。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方法。家长、老师常常因为孩子进步缓慢而着急,由此或者粗暴地给孩子戴上“脑子笨”、“性格难以改变”之类的帽子,或者自认为学识浅、水平低,不会教育孩子。实际上,只要方法得当,任何孩子都是优秀的:只要用心,总能找到合适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6.
对于幼儿园应该“教”什么这样的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一般人认为,幼儿园用不着教什么,孩子那么小,只要玩得开心、快乐就好。而有的家长则认为,幼儿园当然应该教幼儿识字、数数等,应该学点东西。幼儿园教师认为,幼儿园应该“教”什么不是问题,不是有教材吗,园长说用什么教材,就教什么教材。对于农村的幼儿园来说,“教”什么,也由不着他们,而是家长说教什么就教什么,否则会影响生源,直接影响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杨小杰 《时代教育》2007,(10Z):25-25,34
长期以来,很多家长认为教孩子学会学习只是老师的责任和任务,然而笔者认为:老师在教育教学中固然要教孩子学会学习,但教孩子学会学习也是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其中教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孩子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是教孩子学会学习、自主学习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叶圣陶先生曾有一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这确是先生集毕生研究的真知灼见!为什么“教是为了不教”呢?尽管它的内容丰富,是一个完整的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但是否仍可阐释为:在教育中培养孩子形成独立求学求生的知识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使之能够离开家长、教师的庇护、辅导而“放单飞”。这就是说独立性的培养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许多刚从幼师学校毕业的教师,由于没有做父母的体验,感受不到父母对子女的那份情和爱,因此,在工作中常听到她们这样一些怨言:“XX小朋友的家长真难缠,昨天,孩子回家有点不高兴,便来兴师问罪,怀疑孩子在幼儿园是不是吃了什么亏。”“XX家长更厉害,他的孩子做游戏时不小心摔了一跤,已经跟他打了招呼,还要寻根究底,问怎么摔的,摔在哪儿,有没有人推他,好像天底下只有他家孩子最宝贝。”其实,这是做家长的共同心理。农村里有句俗语说得好:“喇痢头儿子自家的好。”任何父母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世界上最美最聪明的人。所以,教…  相似文献   

20.
鲁迅先生把父亲分为“孩子之父”和“人之父”两大类。“孩子之父”是“只要生,不管他好不好,只要多,不管好才不才。生他的人,不负教他的责任”。这种家长,先生斥之为“制造孩子的家伙”,因此称为“孩子之父”。第二类是“人之父”,这种家长“生了孩子,还要想怎样教育,才能使这生下来的孩子,将来成为一个完全的人”。《三字经》里也说过:“养不教父之过。”可见,教育好子女是我们家长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