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爱八戒     
春节闲来无事,便把心事多放到了看电视上。这一看不要紧,却发现猪八戒已经由《西游记》中的倒霉蛋转变成为一只福星高照、艳遇连连的幸运猪。用遥控器翻动了一下各个频道,居然有三、四个频道在上演猪八戒的故事。其中,中央电视台在播出《天上掉下个猪八戒》,而由另外一对大帅哥和大美女组成的组合则在上演《福星高照猪八戒》。于是感叹:猪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啊!猪八戒成为大众明星,大约是《西游记》的作者所从来没有想到过的事情。如果时光倒流,让老先生来看看范冰冰主演的老鼠竟如何对一只猪痴情的话,我想他一定会艳羡不已。说真的,作为一个…  相似文献   

2.
孩子的话:你问我《西游记》是谁写的?这可难不倒我。它是吴承恩老爷爷写的。我可喜欢看《西游记》了,里面有会打妖怪的孙悟空,老念紧箍咒的唐僧,老实的沙和尚,最好玩的是猪八戒了,虽然他又懒又馋,但是他却常逗得我哈哈笑……  相似文献   

3.
<正>我看到的第一本小说,是《西游记》;喜欢的第一个角色,是孙悟空;讨厌的第一个人物,是猪八戒;瞧不上的头一号,是唐三藏。但我的心里有个寂寞的沙僧。高中时,《西游记》作为家里唯一一本"藏书",那本1993年上海辞书出版社的蓝白皮硬精装绘画版《西游记故事》我颠来倒去记不清看了多少遍;而莫名其妙的是,我最念念不忘的人是沙和尚。  相似文献   

4.
一看题目,小伙伴们也许会大吃一惊:什么?你愿变成又丑又懒的猪八戒?莫不是吃错了什么药吧?嘿——没错!我就是愿变成猪八戒,至于理由嘛,请听我慢慢道来:《西游记》中的猪八戒,鼻子又长又大,耳朵像蒲扇,肚子呢, 圆得就像大西瓜,吃起东西来嘴里还直哼哼。猪八戒虽然模样长得丑点,但我看来却丑得有趣丑得可爱,只要他一上场,就会逗人  相似文献   

5.
我有一个创业灵感:开一家菜馆,可以叫《西游记》素菜馆,复现《西游记》里出现的菜式,有明之古风,更有民间的诗意。大概是由于猪八戒贪吃,我觉得《西游记》中对食物还是很重视的。第七十七回,大鹏怪要把唐僧师徒  相似文献   

6.
设计意图一年一度的“与经典结缘”童话剧主题活动又拉开了帷幕,大班的幼儿都很喜欢《西游记》的故事情节,于是我选用《猪八戒背媳妇》这首略带幽默与诙谐的乐曲开展韵律游戏,带领他们重温经典,一起看剧、演剧。  相似文献   

7.
大家好!相信你们一定知道《西游记》里的主人公吧!《西游记》里有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还有很多神仙和妖魔鬼怪。你们猜,我想变成谁?告诉你吧,我想变成会七十二变的孙  相似文献   

8.
课间休息时,我为孩子们播放了《西游记》。孩子们兴致勃勃地边看边议论。看到孩子们兴致如此高,我想何不趁机教孩子们一些数学知识呢?于是,我加入孩子们的行列,和他们边看边聊:“唐僧一共有几个徒弟啊?”“有四个。”“来,我们一起数一数,到底有几个呀?”“孙悟空、猪八戒、白龙马、沙和尚,有4个。”“他们穿的衣服一样吗?”“不一样。”“有些什么颜色?”“有黑颜色的,有黄颜色的……”“他们长得一样吗?”“不一样,猪八戒胖,孙悟空瘦。”……短短的几分钟,我和孩子们在自然的状态下进行了关于《西游记》的交流活动,在这一过程中也自然地帮…  相似文献   

9.
罗蔚 《现代语文》2009,(11):55-56
《西游记》的故事对人们来说是非常熟悉的,其中最精彩的章节,如孙悟空大闹天宫、猪八戒高老庄娶媳妇、三打白骨精等等,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西游记》不仅有较深刻的思想内容,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笔者认为,《西游记》在艺术上的最大成就,是成功地创造了孙悟空、猪八戒这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在这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当中,笔者更偏向猪八戒这个"丑到极点"的丑角。  相似文献   

10.
大家对《西游记》的猪八戒很熟悉吧?贪吃、贪睡、贪玩,这些缺点我老爸身上都有,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可别看我老爸能吃能睡,他身上就是不长膘,瘦不拉几的像孙猴子。关于这点,我很是疑惑,亲朋好友以及身边好多人都疑惑不解。  相似文献   

11.
有人曾作过这样的统计,让学生选出《西游记》中自己最喜欢的人物形象,竟然有百分之七十多的人选择了猪八戒。也有人曾作过一项调查,让女士们从唐僧师徒四人中选取一人作为自己的终身伴侣,猪八戒的选票遥遥领先,竟达百分之九十之多。这种猪八戒情结是非常值得我们研究和深思的。结合现实生活和《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我们会发现人们的猪八戒情结也是有其原因的。  相似文献   

12.
早期西游文学文本以至百回本《西游记》中猪八戒之“妻”有三:裴海棠、卵二姐、高翠兰。这三个形象的设计分别植根于不同的文化渊源,具有各自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不同作者或同一作者不同情况下的艺术匠心。但一贯地都主要服务于猪八戒典型形象的塑造,即作为猪八戒欲望的对象,以成就猪八戒为世俗“好丈夫”、“好女婿”形象,尤其是帮助突出了猪八戒“有顽心,色情未泯”(第一百回)之为“色”所累者的本性。这一本性是八戒修行学佛最大障碍,却是他作为文学形象最根本的性格特点。至于从《西游记》两写猪八戒“倒踏门”的无所顾忌甚或以为得意,推断其《西游记》的作者不象是父为赘婿的吴承恩,虽不自本文始,但其作为《西游记》作者非吴承恩的内证,却是再作强调而决不过分的。  相似文献   

13.
有人作过这样的统计,让学生说说《西游记》中最喜欢的人物是谁,竟然有百分之七十多的孩子说喜欢猪八戒。孩子如此,成人的选择也是这样,这种"猪八戒情结"式的审美趋势是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的。结合现实生活和《西游记》中人物写作的特色,我们发现人们的"猪八戒情结"也是深有原因的。  相似文献   

14.
《西游记》中,猪八戒的“食”、“色”本性表现得淋漓尽致,猪八戒这一艺术形象也因此而深入人心。但是为何猪八戒就应该被赋予“食”、“色”特性呢?为何必须是被赋予了“食”、“色”特性的猪八戒才应该出现在取经队伍之中呢?笔者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猪“意象”的阐释出发,结合《西游记》文本的成文背景,探析与解答这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形象,以其人情味最浓,而在中国古代文学人物长廊中极为生动感人,光彩照人。猪八戒贪食、好色、嗜睡、偷懒等特色在《西游记》中都有一系列的道教术语与之配合,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内蕴。  相似文献   

16.
“俺老孙来也!”听到这句熟悉的话语,就知道是电视里又在播放《西游记》了。每当这时,我总会津津有味地看起来。特别是《西游记》里的孙悟空真是让人羡慕不已,他不但能腾云驾雾,还会七十二般变化,一个跟头就是十万八千里啊!假如我是孙悟空,那该多好呀!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西游记》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孙悟空、猪八戒和唐僧——进行了分析,可以使人们了解到:《西游记》打破了塑造人物类型化的模式,使人物性格趋于复杂化、人性化。小说人物形象塑造方面,《西游记》在中国古典小说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猪八戒形象新解——《西游记》新论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用神话—原型批评的方法,从新角度对《西游记》中的猪八戒进行重新认识,以挖掘出潜含在这一形象中的文化内涵。首先从《西游记》的成书过程入手,考察了猪八戒形象的产生,阐述了吴承恩对猪八戒形象的独特艺术创造。其次又追根溯源,探讨了猪八戒形象的历史演化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原型意义,指出猪八戒象征着人类的贪欲:食欲与色欲。最后联系吴承恩的身世遭际及创作个性,分析了猪八戒形象的喜剧意识,以及在这一形象中所映射出的作家本人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9.
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本事大点儿的人,就读原著,“之乎者也”可谓精通;三岁小儿虽看不懂古文,但也能从电影、电视和小人书中看到诸如大闹天宫的精彩故事,对故事情节也是如数家珍。我也很喜欢这部著作,家里各种版本的《西游记》不下十套,每天播放《西游记》时,我都会候在电视机前,等着看那差不多能背下来的故事情节。其实,在四个主人公中,我最喜欢的就是你——滑稽的猪八戒。你虽然没有悟空那样机灵厉害,没有悟净那样忠实本分,也没有唐僧那样心慈面善,但是我依然觉得你是个挺不错的人,毕竟人无完人…  相似文献   

20.
《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形象是明朝中后期崛起的世俗欲望在小说作品中的反映。猪八戒身上贪食贪色等性格特点就是明代世俗人性的一种折射。正是基于此,猪八戒的形象被广为接受。论文将从这一方面来探析猪八戒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