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话说作战服     
《黑龙江教育》2002,(2):93-93
最早的军服没有统一的颜色要求,如西欧中世纪时期,出现了属于贵族的私人性质的军队——骑士式骑兵。他们自备服装,没有统一的军服,服装的颜色也是多种多样。作战时,常常敌我难辨,往往误伤自己人,不利作战。到了15世纪,西欧出现了雇佣军,才出现了军服。路易十四时期,法国正式规定了统一的军服,  相似文献   

2.
二、军需类军需类军品收藏以收集各国的各种制式服装、鞋帽、头盔和军需装备为主。在我国,此类收藏多以收藏外国的各种军服为主。 (一)军服军服作为军人的识别标志,随着军队的产生而产生,随着装备的发展而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宋代军需粮草的管理中,针对各级官员失职、渎职等行为,宋廷制定相关制度,追究责任,涉及收纳、贮存和发放等管理方面。通过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等手段,维护了军事后勤供应的正常秩序,保障了宋代军队的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4.
军服风格对服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论述了不同历史时期军服与人类着装行为和服装发展的关系;阐述了军服及其风格对现代服装的影响作用;并提出现代服装设计必须重视对军服及其风格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杨廷欣。1957年生,山东平度人。1976年入伍,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军队后勤装备研究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总后勤部科技新星、科技银星,专业技术三级。多年来,从事服装功能及军服、单兵防护装备、油料装备及信息化研究。主持或参与多项军队后勤重大课题研究。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6项、二等奖4项,两次荣立三等功。  相似文献   

6.
服装是人所必不可缺的物品,如果赋以高科技,能使服装的功能更全面,穿着的人更方便舒服。变色龙军服美军推出的采用纳米技术的一种“变色龙”军服,能防弹、能依照周围的环境改变颜色,能测量士兵的心跳,能自动调整军服内的温度并能检测到生化武器的攻击,简直已不再是“衣服”了。  相似文献   

7.
1 问题的提出我院属于部队院校,每年分冬夏两次发放服装。但由于发放时间比较集中,军需处(负责服装发放)人员较少,而领取服装人员众多,经常造成长时间的等候,为了减轻军需处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和提高效率,特开发了本管理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8.
枢密院作为宋代最高军事机构,具有军事司法监督与审判职能。一般军人的流、死罪案件以及疑难案件,枢密院有审查覆核之责;军官案件则须枢密院覆奏定判。尽管宋代统治者会在战时或平时军事审判中赋予相关军事官司必要的便宜权,以保障局部军队刑政的令行禁止,但是其主旨精神是高度维护日常军事审判秩序,谨慎权衡集权与便宜之间的关系。宋代统治者正是通过枢密院的司法事权强化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从法制层面切实促进了中央军事集权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打赢信息战,信息化武器的开发成为各国军方竞相研究的焦点。最近,信息化的智能军服的研制被美军提上议事日程。据美军战士系统中心官员透露,新一代智能化军服将于2010年正式投入使用。按照美国军方的构想,这种智能军服除充当通信设备外,还可发挥多种功能:能根据环境变化调整颜色,监视着装士兵的身体状况,还可以进行激光瞄准等。服装界业内人士预言:“智能军服将引导未来服装产业革命。”  相似文献   

10.
一南北战争之后,白人开拓者与生存在原始状态的印第安人在蛮荒西部进入了大决战。联邦军队身着蓝色军服,全部用新改进的寇尔特和温切斯特来福枪武装;内战后  相似文献   

11.
南宋川陕战区战略地位重要,在南宋国防安全体系中具有独特的地位。为确保充足的粮食供应,南宋通过和籴、科籴等方式籴买粮食,筹集到大量军粮。南宋将川陕各地籴买到的粮食通过陆路和嘉陵江水路两条路线运往边防前沿,这为川陕边防的巩固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川陕战区军粮籴买与转运中,出现了诸多弊端,成为当地民众的沉重负担,体现出军队物资供应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南宋川陕战区军粮的籴买与转运问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军队物资供应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互动关系的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12.
南宋前期的军队中,有许多来自敌方的归正人。他们为维护自身利益或有感于忠义,在南宋的大力招诱下投效军中,成为归正军。随着南宋军队编制的变化,归正军的隶属关系也多有变化。特别是宋孝宗时期,归正军隶属关系呈现出新特点。退伍后,归正军人的安置同地方财政形成矛盾,其俸禄被侵夺,这同南宋官吏的贪腐和地方财税体制的变化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3.
宋代武学是我国最早的军事院校,武学博士是最早的专职军事教师。宋代武学博士的任职特点为文士居多、任期短而变动频繁、实际地位不高,但其设置客观上推动了宋代军事研究的发展,对武学制度的发展完善有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14.
宋朝军事领域中存在着严重的腐败问题,其原因可分为三个方面:以皇帝为首的统治阶级干预军政,对武将实施高压政策,致使武将无心致力于军事;统治阶级执法不严;军中将帅谋求个人利益。宋朝军政的腐败,严重地影响了宋朝的国防,使宋朝在对外战争中经常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最终导致了宋朝亡国。  相似文献   

15.
宋代地方武学开创了我国地方军事教育先河,始于北宋崇宁三年(1104),终于南宋末。本文勾稽出22处地方武学,证明了县级武学的存在;其师资多为武举或中央武学上舍人;生员多为地方士绅子弟且需考试方能入学,有学籍,教学内容为武举考试内容及文化课;地方为武学生享有一定特权,其出路一是参加武举考试,其次是升入高一等武学。宋代地方武学开创了我国地方军事教育制度的先河。  相似文献   

16.
《武经总要》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官修军事百科全书,大量引用了《孙子兵法》原文。这些引文折射出这一时期军事思想的某些积极变化,并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北宋孙子兵学的发展。其中尤以"不战而屈人之兵"、"将能而君不御者胜"、"奇正"、"以寡胜众"、"贵知变"、"不以冥冥决事"等为代表。只可惜这些变化仅以书面形式出现,并未在军事实践中得以落实,北宋军队仍然痼疾难改,积重难返。  相似文献   

17.
宋时上自皇帝,下至普通百姓普遍崇尚祥瑞,这种风气的形成有着特殊的社会根源.尚祥之风对宋时政治、经济、社会乃至军事都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其中,"天书事件"将对祥瑞的崇奉推向了顶峰.近年来,宋史研究取得了较丰富的成果,但在宋代神秘文化方面的研究一直较为薄弱,除少数几个学者在宋代巫术、占卜方面有所论述外,其他内容少有涉猎.  相似文献   

18.
宋代武举考试分武艺和程文,程文考试是宋武举与唐武举的最大区别。宋武举程文分为《七书》大义和时务策论两种,策论要誊录、封弥;评定成绩时以策论为主,评选标准除参照文举的犯讳、错字外,更重视程文形式和是否“忠”。武举录取原则“策论定去留,弓马定高下”,体现了科举背后的中央集权思想力量在加强。  相似文献   

19.
从以《宋史.宦者传》为主的宋代史料中可以发现:为数众多的北宋宦官,参与了北宋与西夏关系史中的多数重大事件,并且广泛涉及有关西夏的各个领域,在不同层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深刻地影响了宋夏关系。该宦官群体并表现出一定的群体特征:其身份全部具备浓厚的军事色彩,且部分宦官更表现出一种"准士大夫倾向"。  相似文献   

20.
蹴鞠,起源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发展于汉魏,繁盛于唐宋,至明清渐衰落。汉魏时期的蹴鞠运动具有浓厚的对抗竞技性,作为军队训练的手段,受到统治者和军队的重视。唐代则向单纯的娱乐健身性发展,成为一大社会民欲,逐渐失去了军事竞技和训练的作用。宋代蹴鞠运动职业化,表演色彩浓厚,出现了专业组织。自明以后在宫中遭禁,转向民间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