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5 毫秒
1.
陈世伟 《华章》2007,(10):128
高校的稳定发展,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高校,面临着来自社会因素、大学自身因素、具体利益冲突三大方面的挑战,影响着高校的安定,是诱发高校群体性事件的重要因素.防范和处置高校群体性事件,对于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生活秩序,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建立一套从群体性事件发生之前的预警和防范机制、群体性事件中的应急控制机制、群体性事件之后的善后处理机制,就成为社会、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有日渐增多的趋势,未雨绸缪是高校管理教育者的责任。对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干预分为三个阶段,即事前干预、事件处置阶段、善后处理阶段,不同阶段必须遵循不同的干预原则,建立适当的干预机制。研究完善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干预机制,对于预防和处置高校群体性事件,对于做好高校学生工作、完善学校管理制度、改革高校管理思维、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群体性事件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矛盾的综合反映,充分体现出社会控制机制的运行状态.当前,群体性事件日益突出,已成为危害当地社会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的一大因素.本文对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特点和处置对策作了初浅分析.  相似文献   

4.
文章所分析的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并非《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示威游行法》中的"非法集会、示威、游行活动",但如果处置不当,可能发展为"打、砸、抢、烧"等具有明显暴力性质的治安事件,有的会发展为社会范围的非法集会、游行、示威活动,影响到本地区及至全国的政治、社会稳定。因此,应把握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的特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采用妥善方法进行有效处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对湖北"石首事件"的个案分析,探究群体性事件频发的根源,从政府、制度、社会等不同角度提出解决我国当前群体性事件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高校的安全稳定关乎国家的政治稳定、社会稳定。文章从维护高校安全稳定的角度,结合当前社会与高校存在各种矛盾相互交织、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现状,分析了校园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诱因,提出了预防与应急处置高校群体性事件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微传播视域下群体性知识产权案件的传播主体呈现多元化、信息传播呈现交互性、价值多元趋势。微传播视域下群体性知识产权纠纷的解决应坚持维护权利与维持稳定相结合的原则、法律分析与社会分析相结合的原则、依法治理与多向疏导相结合的原则。在实际司法实践中,要在律师事务所层面建立群体性知识产权案件预估预判制度,在律协和司法局层面应建立及时疏导协调分流制度,在公安机关层面应完善群体类知识产权纠纷非理性哄闹事件及时制止和分层处置制度,这样才能有效调解纠纷,保障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在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关系也逐渐多元化起来,加上社会转型以及教育的改革,高校的群体性事件以各种类型发生,这种学生群体性的事件对高校的教学环境带来了很不好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和稳定。所以,需要拟订一些措施进行应对。本文首先对处置高校学生的群体性事件进行处置有何意义,然后再对群体性事件进行特征分析,最后就如何处置群体性事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9.
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是影响高校稳定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的涵义、表现形式、特征、划分、动机和诱因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高校群体性事件的防范手段与处置措施,这对维护高校的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各种社会矛盾明显增多,由此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呈现高发态势,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群体性事件具有利益主导、行为过激、事态蔓延、处置复杂等特征,我们应当从建立完善预警机制、切实维护群众利益、严格依法处置消解、强化普法宣传教育等方面进行应对。  相似文献   

11.
民族地区突发事件的特殊性与应急管理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要结合民族地区特殊的区情,认真分析民族地区突发事件的特殊性,准确把握突发事件的表现形态与特征,根据突发事件产生的原因,认真解决民族地区面临的各种突发事件。围绕国家对于应急管理的"一案三制"的制度设计,尽快构建和完善适合我国民族地区实际情况的应急管理体系。重点是提高民族地区各级政府应对和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以保证我国少数民族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农民的道义经济学》是一部有关农民问题的著作,它真正做到了从农民的视角考察东南亚农民的生存和反叛问题。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清晰地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地区稳定、一致、冲突、斗争的历史画面。农民作为一个阶层有着自己的独特思考方式和对各种事件的逻辑处理方式,在他们的生存伦理中,始终伴随着两个原则:"安全第一"和"回避风险"。作为"生存在同一共同体中"的农民之间始终遵循着"尊重人人都有维持生计的基本权利的道德观念。"对农民来说,生活的选择都是围绕生存而进行的,极力避免外界对其基本生存形成直接威胁的风险,各种有助于弥补家庭资源欠缺的社会风俗和习惯安排,决定农民的生存伦理和行动逻辑。  相似文献   

13.
在全民围观时代,被传统媒体视为“小事件”的新闻可能引发众多网民的围观。“李双江之子”系列事件均由微博曝出,引发了国内外众多媒体的连续报道和全民围观“狂欢”,成了由全媒体时代众多媒体力量互动而造就的媒介事件。拥有相似关键词的媒介事件,在社会固有矛盾的不断激化、网络使用的易得性和缺乏规训的自媒体等诸多因素共同催化下,处于事件类型化和事发必然性相互交织、递进深化的动态变化过程中。  相似文献   

14.
在对群体性事件和政府信息公开的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探讨群体性事件中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性,可知我国群体性事件中政府信息公开存在诸如"被动公开"和"信息失真"现象比较严重、缺乏完善的法律保障、缺乏统一的信息管理机制、缺乏合理的评估与问责机制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转变政府行政观念,增强信息公开的主动性与真实性;加强立法工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统一信息发布口径,建设完善的信息管理机制;开展信息公开评估,建立信息公开问责与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国家社会体制的确立需要各方的共同协作与努力。中国社会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多元化利益表达的环境中,人民群众的"声音"必然会对中国社会的和谐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就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多元化利益表达中的作用进行论述,以期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基层社会表达机制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6.
经过改革开放30年发展积累,国民休闲的社会经济基础基本形成:国民经济、人均收入、城乡居民消费不断提升,科学发展与以人为本战略实施、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社会阶层结构优化演进,《劳动法》等法规日益健全、法定假日等相关制度不断健全落实、国民休闲时间保障增强,休闲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社会休闲氛围不断增强,公共财政资源、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旅游业强劲增长、正步入大众化和休闲化发展的新阶段。与此同时,由于金融危机所激发的倒逼机制、旅游休闲敏感而不脆弱的弹性机制、应对危机的各项战略共振机制和旅游业对经济社会带动发展的传导机制等多种机制功能发挥、强化,当前国民休闲战略启动恰逢其时。  相似文献   

17.
吴磊  唐念行  田宇 《高教论坛》2013,(11):96-99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常规性事件的解决基本已形成系统的处理方法,但如何妥善处理社会实践中的突发事件,是影响社会实践安全顺利进行的重要问题。文章根据实际情况,阐述了大学生应对突发事件时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根据事例,讨论并提出了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突发事件发生的应急处理流程和如何进行后期处理,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顺利进行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弹性就业已经成为我国城镇广泛存在的就业形式,其对于解决下岗职工就业,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社会稳定,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弹性就业在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组织管理体系不健全、政策运行不顺畅等。因此,需要构建和完善促进弹性就业的社会运行机制,以保障弹性就业的正常发展。良性的社会运行机制包括有力的组织保证机制、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完善的法制保障机制以及多元的社会投入机制。  相似文献   

19.
社会稳定的内涵因认识能力不同而出现差别。新时期,维护社会稳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稳定具有导向作用。社会稳定视阈下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策略主要有:树立"以生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为社会稳定提供群众保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为社会稳定提供组织保证;健全大学生制度保障体系,为社会稳定提供制度保证;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为社会稳定提供环境保证。  相似文献   

20.
彝族家支制度是一项极具民族特色的管理制度,从古至今对彝族地区的社会生活都产生了深远影响.通过对彝族腹心地美姑县的研究,分析了彝族家支制度对当地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进而提出要通过加强政策法规的宣传、培育新型“德古”人才、正确引导教育家支中的不法分子、尊重群众真实意愿开展选举以及发挥家支制度的社会功能等措施来完善彝族家支制度对基层公共事业管理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