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小朱同志: 《新闻战线》编辑部转来了你给我的信。你要我谈谈采写《在农村好形势面前》一文(载人民日报今年2月28日)的体会。1981年安徽获得了空前的农业大丰收,随之农村出现了一派大好形势。《在农村好形势面前》主要写的是如何  相似文献   

2.
最近,我写了几篇报道,包括《退思园中话进取》(5月18日一版)、《中国日报出了一个好点子》(5月23日一版)、《“老外”开始怕“老乡”》(5月28日一版)、《再给后代五千年》(6月1日一版)、《苏州人的性格变了》(6月3日扩大版一版)、《金发碧眼学苏绣》(6月19日)等。从报道本身来说,写得并不很好,但出发点是想通过实践,对改进经济宣传作一点探索,并愿与同志们共同探讨。近两年来,在报社全体同志的努力下,《经济日报》是有进步的,广大读者也给予充分的肯定,认为它对改革开放作出了贡献,并且办出了自己的特色。但是  相似文献   

3.
要作有心人     
回想自己采写成功的第一篇,《再也不能随便浪费现有的耕地》时,我觉得是在唠嗑中得来的。那年初春的一天,一位转业地方的老团长特意回到曾工作生活过的部队看看,茶余饭后他偏要拉上我陪他转转.我愉快地答应了。我们边走边“呼嗑”,当走在营房后的百亩耕地时,突然他脸色一沉不无感慨地说:“唉,耕地逐年减少了,再不能这样随便地浪费现有的耕地了,要管好土地这个聚宝盆呀。”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我反复地咀嚼着那位老团长语重心长的话语,』恩来想去第二天就写出了《再也不能随便浪费现有的耕地》的消息发给报社,《前进报》在1989…  相似文献   

4.
《人民日报》记者杜峻晓总结自己的写作经验,写了一篇“我写宁夏贺兰牛奶时间出错之教训”,标题是《白璧微瑕也是瑕》(见人民日报《编采业务》2005年10月30日537期第三版)。文章说去年他写的连续报道《宁夏贺兰“倒奶期”提前众奶农犯愁》见报后,在社会上反响是大的,宁夏新闻界  相似文献   

5.
压根儿也没有想到,刚开始搞报道时,我写的第一篇新闻稿,寄出不久,竟大模大样地登上了《解放军报》头版,并相继被《前卫报》、《人民日报》刊用。1993年初的一天,在连队当排长的我来找连长邹宝德汇报值班情况,无意中发现邹连长的办公桌台板下压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邹宝德的住房要优先解决卜’这样一行字,落款署名为“傅锡寿”。当时,我的心里为之一动,脑子里闪现厂一连串的问号。傅锡寿是安徽省的省长,一个身在部队的现役连长是怎么得到一个省长的亲笔批条呢?是什么原因促使一个日理万机的省长为解决一个基层连长的住房而亲笔…  相似文献   

6.
1997年第七届中国新闻奖评选揭晓,我采写的消息《农民要看文件何罪之有》(刊于《湖南日报》1996年9月1日)获得三等奖。评委、《中国妇女报》副总编刘永祥这样评价该文:“触及时弊,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其特点:“一是记者有崇高的社会责任感;二是采访扎实深入,事实准确;三是文风朴实、客观公正,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见《中国记者》1997年第11期《报纸、通讯社言论、消息评选扫描》)  相似文献   

7.
县广播站(台)的言论文章,代表县广播站(台)的观点和主张,是县广播站(台)的政治旗帜。而要真正发挥这一作用,就要求县广播站(台)既把握中央精神,又能结合本地特点和现状,编写出言论的“地方味”。光明日报记者樊云芳在《我就是我》一书  相似文献   

8.
尊敬的《新闻与写作》的编辑: 您好!我是贵刊的一名读者,这张照片是我去年夏天在人才招聘会上拍的。那时的我也是求职大军中的一份子,不知为什么直到现在我看到它心里仍会有些紧张与迷茫。  相似文献   

9.
《北京日报》是我喜爱看的众多报纸中之一,扩为8版后的北京日报,就更吸引我了。尤其是那些新增的大量新闻及新辟的一个个专刊专栏,更引起我强烈的阅读兴趣。每当我读完一条条新闻和一期一期的《青春之旅》、《流杯亭》、《文史》、《杂文》、《京华周末》、《星期刊》、《健康》、《多彩世界》等专刊专栏,我都从中获得不少的教益和知识,使我的晚年生活得到充实。但在阅读北京日报中,也不时感到文字差错和  相似文献   

10.
我是一名业余作者,近年来经常向各级报刊电台投稿,迄今为止已左国内近八十家报刊电台上发表稿件三百七十余篇。通过投稿,我发现绝大多数报刊对作者都是很尊重的,但也确有部分报刊从不同程度上“冷落“了作者。据我归纳,目前报刊对作者投稿作出的反应大体上有以下四种类型: 一日“特别积极型”。报刊收到作者的来稿后,及时向作者发出“收稿通知单”或“用稿通知单”抑或退稿信。稿件一经采用即寄报(刊)样和稿酬。《法律与生活》、《秘书之友》、《人才开发》等报刊就属于此种类型。二曰“积极型”。报刊收稿时不向作者发出任何“信号”,若刊用就寄报(刊)样和稿酬,不采用则  相似文献   

11.
标题要准确     
读者看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文章的标题,标题制作得好坏,直接关系着宣传的效果。所以,我们的编辑同志应精心制作标题,力求准确、生动,紧紧抓住读者。我今列举两条不够准确的标题,供参考。(一)《南京日报》八三年十二月十二日《计算机代替名中医》这则标题就不够准确,也无形中夸大  相似文献   

12.
《新闻与写作》的老师:您好!我是一名企业宣传工作者,是责刊的忠实读者。一天大雪纷飞,我在外面采集素材,一名电力运行女工冒雪巡检的画面跃入我的眼帘,内心深处涌起一股感动,为了突出运行女工工作的艰辛,我把大雪中踏出的脚印作为大面积前景,拍摄了这样一张照片,并取名为《巡检》,自认为意景相符。可每次拿去参加摄影比赛都不能入围,请专家给予请教。(相机:尼康50,焦距28MM)  相似文献   

13.
看电视连续剧《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第九集,有这样一场戏,毛岸英带着刘思齐来见毛泽东,毛泽东对毛岸英说;你要看笔记小说,看不懂可以问老师(指刘思齐,她是北京大学文学院学生).我原以为这段话是编剧“想当然”,不料却在《毛泽东书信选集》285页找到根据.《致毛岸英》(1947年9月12日)有这样一段话:“你要看历史  相似文献   

14.
因为我在《人民日报》发表过多篇报道,周围的同行们在羡慕我的同时,希望我能给他们介绍介绍经验。虽然成功的原因很多,但我认为要想在《人民日报》等“大报”上发稿,胆子一定要大,瞄得一定要准。 所谓胆子要大,就是要有勇气把投稿的目标对准中央级及国家级的“大报”。试想,不敢给”大报”投稿的人,又如何在“大报”上发稿呢?话说回来,如果要想在“大报”上发稿,仅有勇气是不够的,稿件的质量还必须得过“硬”,对于没有“份量”的稿件就没必要给“大报”投寄,免得“竹篮打水”。几年来,我先后有多篇稿件在《人民日报》发表,…  相似文献   

15.
秦殿杰 《今传媒》2006,(5X):15-15
《人民日报》记者杜峻晓总结自己的写作经验,写了一篇“我写宁夏贺兰牛奶时间出错之教训”,标题是《白璧微瑕也是瑕》(见人民日报《编采业务》2005年10月30日537期第三版),章说去年他写的连续报道《宁夏贺兰“倒奶期”提前众奶农犯愁》见报后,在社会上反响是大的。宁夏新闻界也给予肯定。  相似文献   

16.
寓意要深     
毛泽东同志曾有过这样一席感慨之言:“我爱读杂文,假如让我选择职业的话,我想做个杂文家,为《人民日报》写点杂文.可惜,我现在没有这个自由.”(见1981年5月3日《文汇报》)作为一代伟人所发出的“感慨”,虽是一个历史的“遗憾”,但从中可看到杂文在毛泽东同志心目中的位置.他曾经号召人们学习鲁迅:“有人说,几百字、二千字一篇的杂文,怎么能作分析呢?我说,怎么不能呢?鲁迅不就是这样的吗?”“鲁迅后期的杂文最深刻有力,并没有片面性.”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出版界的大好形势是尽人皆知的。我是一名图书采购人员,每天都和书籍打交道,看得更清楚,体会更深刻。近两年出版图书的品种之多,数量之大,内容之丰富,在我国出版史上是少有的。但我在买书过程中也碰到一些问题,突出是有的图书印刷漏洞多,装订质量差。在此不妨略举几例:(1)纸张折皱,字迹模糊,看不清楚。如我买了20册《金陵春梦》(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第二册,其中有10册纸张严重折皱,字迹看不清楚。(2)半边漏印,出现空白。如我买的《辞海·  相似文献   

18.
白长锐 《军事记者》2005,(12):56-56
2004年12月31日,《每日新报》为庆贺自己的5岁生日.推出厚选500版的一份报纸。这样的厚度着实让读叹为观止,也让《每日新报》在同行面前大大神气了一下,一幅“谁与我争锋”的模样。其实,放眼看看陈列在我们面前的各种40—100版不等的报纸,我们不难看出,《每日新报》精心打造500版一份报纸的做法,  相似文献   

19.
7月23日,《新民晚报》刊有《二季度产品质量抽查结果今公布(肩题)麻油合格率上升(主题)》一文。因前一天笔者刚买过一瓶麻油,故对此文特有兴趣。但令人遗憾的是,关于麻油,300来字的该文中仅有“历年抽查中质量问题突出的麻油产品此次合格率跃升为  相似文献   

20.
在众多抗击非典的报道中,《让我听听女儿的哭声》(原载《邯郸晚报》2003年4月29日一版,作者肖丹)脱颖而出,先是被河北省委宣传部评为抗击非典优秀作品,后获河北省新闻工作者协会抗击非典新闻作品一等奖,之后又劲势冲向全国,一举摘取了全国抗击非典优秀作品奖,授奖于中宣部和中国记协,这在全国地市级媒体中属凤毛麟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