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我国部分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环节肌肉用力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表面肌电遥测和高速摄影同步测试,揭示优秀跳远运动员起跳环节肌肉用力特征.结果显示:在起跳环节中,股外侧肌、股内侧肌、股二头肌、比目鱼肌、腓肠肌是起跳腿的主要用力肌肉;在起跳腿即将着地前,所测肌肉均有较明显的预激活现象;着地后,肌肉用力的激活顺序依次为胫骨前肌、股二头肌与股内侧肌、股外侧肌、比目鱼肌、腓肠肌内侧头、股直肌、臀大肌;肌肉用力的失活顺序依次为胫骨前肌、股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臀大肌、腓肠肌、股二头肌、比目鱼肌;肌肉用力持续时间长短依次为股二头肌、比目鱼肌、股外侧肌、腓肠肌内侧头和股内侧肌、臀大肌、股直肌、胫骨前肌.起跳腿拮抗肌共同收缩的特征为:缓冲阶段踝关节拮抗肌共同收缩最强烈,而在蹬伸阶段膝关节拮抗肌共同收缩最强烈.  相似文献   

2.
通过表面肌电和高速摄像同步测试方法,揭示我国优秀赛艇运动员拉桨技术环节肌肉用力特征及其相应的运动学变化.结果显示:1)赛艇运动员拉桨时间为0.8s,拉桨至与艇垂直时间占拉桨阶段的70%;2)拉桨环节肌肉活动顺序为股四头肌内侧头、股直肌、腓肠肌、背阔肌、肱二头肌、腹直肌;3)肌肉做功百分比大小顺序为肱二头肌>股四头肌内侧头>背阔肌>股直肌>腓肠肌>腹直肌,aEMG值为背阔肌>股四头肌内侧头>腓肠肌>肱二头肌>股直肌>腹直肌.提示:运动员拉桨前阶段占有很大的比重;背阔肌、股四头肌内侧头、肱二头肌在拉桨阶段起着重要的作用;运动员除躯干打开稍早外,技术动作比较规范稳定,肌肉用力协调.  相似文献   

3.
目的:量化快速跑过程中下肢各关节力矩和各单块肌肉(群)肌应力的变化规律及其对快速跑动作所起的作用.方法:同步采集8名优秀短跑运动员途中跑时完整步态下肢运动学数据(300 Hz)、地面反作用力(1 200 Hz)数据和肌电图(120 Hz)信号,建立下肢肌肉-骨骼系统模型,应用中尺度序列二次规划拟牛顿线性搜索算法将快速跑时关节肌力矩优化并求解单块肌肉应力.结果:最优化算法所估算的快速跑时下肢冗余肌力变化与快速跑时肌电全波整流图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相似.支撑期,臀大肌、腘绳肌、比目鱼肌和腓肠肌应力水平较高.摆动前期,髂肌、股四头肌群(股直肌)、股二头肌短头和腓肠肌为主要做功肌肉.摆动后期,只有臀大肌和腘绳肌活动积极.双关节肌腘绳肌、股直肌和腓肠肌在各时期的应力值均高于其他做功肌肉,且在整个步态中的应力峰值也显著高于其他肌肉.结论:下肢双关节肌腘绳肌、股直肌和腓肠肌受两个关节复杂的交互作用导致应力值偏高,在快速跑时被拉伤风险较大.此优化算法为了解快速跑时下肢单块肌肉力量变化提供了更为精确的方法,进而为分析快速跑肌肉功能和为专项力量训练的科学化及防止肌肉拉伤提供了生物力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花样滑冰跳跃动作落冰过程中肌肉的工作特征及相关陆地模仿的训练效果。方法:以我国优秀双人滑男运动员张某为研究对象,利用 Mega ME6000肌电测试仪对其完成后外点冰两周跳、陆地两周跳、凳上跃起动作落地过程支撑腿落地后0.8 s内双侧胫骨前肌、腓肠肌外侧头、股直肌、股二头肌、臀大肌、竖脊肌、腹外斜肌和腹直肌的表面肌电信号进行采集,通过MegaWin2.4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完成专项动作时积分面积较大的8块肌肉依次为右侧股二头肌、右侧股直肌、右侧腓肠肌外侧头、左侧股二头肌、右侧胫骨前肌、右侧臀大肌、左侧臀大肌和右侧竖脊肌,多数工作肌的积分肌电峰值出现在落冰后的0.4 s左右;完成专项动作各肌肉积分面积与凳上跃起动作具有较高相关性(r=0.578,P=0.019),与 陆地两周跳动作不相关;肌肉贡献度较大的肌肉中,专项动作与两种陆地模仿动作相比,支撑腿股二头肌、股直肌和腓肠肌外侧头的平均积分肌电 值明显偏高,积分肌电峰值出现时间不同。结论:完成后外点冰两周跳落冰动作的主要工作肌为支撑腿各肌群、同侧竖脊肌及摆动腿的股二头肌、臀大肌;凳上跃起和陆地两周跳两种陆地模仿练习的肌肉工作特征与专项动作有一定差异,可作为辅助训练手段,但不宜过多采用。  相似文献   

5.
采集了16名经验丰富的太极拳练习者上步、退步、侧步、蹬腿和中定5种典型的太极步中下肢股直肌、半腱半膜肌、腓肠肌和胫骨前肌的肌电信号(EMG).分析了肌肉的收缩幅度(Amplitude)、收缩强度(Integrated EMG)和收缩持续时间(Onset duuration).结果表明,不同太极动作肌肉振幅各不相同,肌肉收缩强度和持续时间也明显不同.统计学分析显示,5种典型动作肌肉收缩强度差异为:股直肌(F=229.9,P=0.00),半腱半膜肌(F=190.8,P=0.00),腓肠肌(F=263.5,P=0.00),胫骨前肌(F=235.6,P=0.00).肌肉收缩持续时间差异为:股直肌(F=519.3,P=0.00),半腱半膜肌(F=585.5,P=0.00),腓肠肌(F=844.5,P=0.00),胫骨前肌(F=868.1,P=0.00).研究认为,太极拳练习中下肢肌肉的离心、向心和等长收缩方式,结合不同的肌肉收缩负荷和肌肉收缩持续时间有助于提高肌肉的协调性、肌肉力量和肌肉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6.
运用JE-TB0810八通道肌电采集测试系统和ISOMED2000等速测试训练系统,对两名国际健将级跆拳道运动员分别进行肌电和等速肌力测试,旨在确定跆拳道运动员后横踢技术动作的主要发力肌肉、肌肉用力持续时间、肌肉用力大小以及肌肉用力的协调性;其次是诊断影响后横踢技术动作的髋、膝关节在不同运动速度下肌力的屈伸比例、异侧同名肌群的肌力比例和肌肉功率特征.研究发现:在后横踢左脚前右脚后的实战动作技术中,主要发力肌肉是右股二头肌、左右侧臀大肌、右股直肌、左右股内侧肌、左股直肌、腓肠肌.在诊断分析影响后横踢技术动作时,需要考虑髋、膝关节屈伸肌力和做功功率的平衡性,以及左右侧同名肌群肌力和功率的大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表面肌电对拉丁舞伦巴库克拉恰基本步伐中的主要肌群进行肌电分析,能够有效地判断出拉丁舞运动员的肌肉用力特点和技术的内在规律.研究方法:采用意大利BTS FREEEMG300无线表面肌电信号系统,对河北师范大学体育舞蹈专业校队八名女队员进行表面肌电信号的数据采集.结果:肌肉的激活时序先后依次为:股直肌、腹外斜肌、臀大肌、背阔肌、腓肠肌内侧头、长收肌、股二头肌外侧头;肌肉的激活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背阔肌、股二头肌外侧、股直肌、长收肌、腹外斜肌、腓肠肌内侧头、臀大肌.结论:伦巴库克拉恰步伐中下肢肌群先激活,其次为核心肌群;伦巴库克拉恰步伐中肌肉的激活时序以下肢肌群为主,核心肌群为辅;伦巴库克拉恰步伐中核心肌群虽然激活时序慢,但贡献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集不同高度跳深训练动作动力学数据,测量自不同高度平台下落着地前下肢肌肉活性,比较不同高度对下肢肌肉预激活调节的影响.方法:对未经系统跳深训练的16名健康男性受试者进行低、最佳、高三种平台高度的跳深练习,记录每次跳深动作着地前150 ms内腓肠肌内侧头、股直肌、股外侧肌、胫骨前肌、股二头肌的表面肌电信号,计算积分肌电和最大振幅.记录跳深动作过程腾空时间和着地支撑时间,计算平均输出功率.结果:最佳高度条件下腾空时间最长,低平台条件下跳深输出功率最高.除腓肠肌内侧头以外,其他肌肉预激活均随着跳深平台高度增加而增加.多数肌肉预激活显著性差异出现在低-高之间,低-最佳、最佳.高之间肌肉预激活差异性不显著.结论:高于最佳高度时下肢肌肉预激活与地面反作用力不协调.跳深输出功率是较恰当的下肢超等长训练参数.实践中采用跳深法对下肢肌肉进行爆发力训练时,宜以最佳高度或低于最佳高度的形式.  相似文献   

9.
《体育与科学》2014,(4):106-109
利用单、双腿进行负重纵跳练习是练习下肢爆发力很有效的训练方法,在竞技体育力量训练中广泛应用。本研究以12名男性篮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结合myotest功能性测试仪和表面肌电对单、双腿纵跳爆发力练习进行了综合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在纵跳起跳阶段,竖脊肌、多裂肌、臀大肌、股直肌、股外侧肌、股内侧肌、腓肠肌内外侧头、比目鱼肌的激活程度随负荷的增加而相应增加,股二头肌、半腱肌的激活程度先增加后降低。(2)在双腿纵跳起跳阶段股外侧肌、股内侧肌、股直肌和臀大肌是主要作用肌肉。在单腿纵跳起跳阶段股外侧肌、股内侧肌、股直肌和比目鱼肌是主要作用肌肉。(3)双腿纵跳爆发力训练最佳负重是20%深蹲1RM负荷;单腿纵跳爆发力训练最佳负重是10%到15%深蹲1RM负荷之间。  相似文献   

10.
应用遥测肌电仪的肌电信号和录像采集系统研究400m短跑中的下肢肌电活动规律.结果发现短跑下肢前摆下压、趴地时程的肌电时域指标大于后蹬、折叠后摆时程;在本实验条件下,股二头肌、腓肠肌是伸膝关节的主动肌;股二头肌与胫骨前肌在人体向前运动时的总力量中发挥较大的作用;极点时速度明显下降与股二头肌在前摆下压、趴地时程的肌电振幅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1.
董洪园  李春  苏玉林 《体育科技》2010,31(3):68-72,80
目的:采用表面肌电技术,分析运动员在不同的横向移动速度下相关指标的变化特点,探寻影响提高速度的主要因素,为日常训练提供科学依据,进而达到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对象:国家男排副攻手5人,均为备战奥运会、且由地方各省队挑选出来的优秀运动队员。方法:采用表面肌电测试,研究不同运动员在多次横向移动过程中各项肌电指标的变化特点。以多次横向移动为研究变量,运动员完全模拟比赛情况进行移动,采集身体双侧腹外斜肌、臀大肌、臀中肌、股内侧肌、股二头肌、内收肌、胫骨前肌和腓肠肌的肌电信号进行分析。主要研究结果:(1)运动快时与运动慢时单位时间内积分肌电值的对比结果表明:准备阶段臀中肌、摆动阶段臀大肌和蹬地阶段内收肌,快时的单位时间内积分肌电值低于慢时。反映出这些肌肉的适当放松可以使原动肌更加充分的收缩,说明日常训练中对肌肉的专项训练应"有的放矢"地进行。(2)运动快时与运动慢时肌肉贡献率的对比结果表明:准备阶段腓肠肌、股内肌、股二头肌、臀大肌;摆动阶段胫骨前肌、臀中肌;蹬地阶段腓肠肌、股内肌在完成各阶段过程中的贡献率明显高于其它肌肉,说明这些肌肉为完成动作的主要原动肌。(3)各队员训练背景差异较大,一些队员的技术动作存在一定错误。应参考科学的肌肉动员顺序使技术动作合理化,提高运动效果。  相似文献   

12.
运用爱沙尼亚产MYOTON肌肉疲乏测试系统对短道速滑运动员500m比赛后肌肉伸缩性、硬度、弹性进行测试,将运动员赛后数据与赛前12h数据进行对比,并与速度滑冰相同距离比赛运动员肌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专项疲劳特征,以便为教练员有针对性地安排肌肉恢复训练。根据专项动作结构及涉及肌群,选取了腓肠肌、胫骨前肌、腘绳肌、股直肌、股外侧肌、股内侧肌、臀大肌、腹直肌等8块最重要的肌肉测试。结果表明,短道速滑运动员在500m比赛后,专项动作涉及的8块肌肉的疲劳程度各不相同,与自身赛前安静状态相比,下肢小腿肌群疲劳更为明显。与速度滑冰相同距离比赛的运动员相比,腓肠肌、胫骨前肌、股外侧肌、腘绳肌、臀大肌疲劳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13.
影响跑步经济性的人体下肢肌肉做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索人体下肢肌肉做功对跑步经济性的影响,选择受过良好训练且水平在一级左右的男子中长跑运动员15人.根据VO2 max相对值及800 m运动成绩,最终确定7人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在摆动和支撑阶段,臀大肌的做功排名与RE呈负相关(r= -0. 89,P<0.01);表征摆动阶段的腓肠肌外侧和腓肠肌内侧以及支撑阶段的股直肌、股外侧肌、胫骨前肌和腓肠肌外侧等肌肉做功的主成分与RE呈负相关性(r=-0.80,P<0. 05).研究表明,提高运动员在拉长一缩短周期(SSC)的做功能力可以有效地改善运动员的跑步经济性.建议对中长跑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尝试穿插爆发性力量训练,从而通过改善SSC的做功效率来提高运动员的跑步经济性.  相似文献   

14.
袁艳  吴贻刚  苏彦炬  李玉章 《体育科学》2012,32(10):64-68,97
附加振动刺激的负重半蹲运动成为一种新兴的下肢力量训练手段,但是,负重半蹲运动中附加不同频率的振动刺激对下肢肌肉的激活特征研究较少。以10名健康男性大学生在不附加振动、分别附加频率为30、40、50Hz共计4种振动刺激条件以及无负重和负重30%最大力量两种负荷条件下完成10次半蹲起的大腿表面肌电活动特征进行研究。实验结果经双因素方差分析,振动刺激对所有被检肌肉肌电均方根值(EMGrms)有显著影响(P<0.05),负重对股直肌、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EMGrms有极显著性影响(P<0.01),对股二头肌和半腱肌无显著影响;振动刺激和负重对各被检测肌肉肌电交互作用不显著。多重比较表明,50Hz的振动频率可以显著提高被检肌群的EMGrms。结论:30%1RM负重可以提高股直肌、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的肌肉激活,但不能增加股二头肌和半腱肌的肌肉激活。无论是否负重,半蹲起练习时附加振动频率为50 Hz的振动刺激可以显著增加大腿肌肉激活(P<0.05)。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虚拟情景互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阜阳市第七人民医院康复科2021年9月~2022年10月收治的53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6)和实验组(n=27)。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强下肢肌力训练、转移训练、平衡训练和步行训练,每次30min,实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予虚拟情景互动训练,每次30min,每周6次,持续8周。于治疗前后,采用Noraxon16导遥测肌电仪、F-JDC型多功能关节测量尺、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LE)、Berg平衡量表(BBS)和Barthel指数(BI)对患者的下肢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8周后,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股四头肌、股二头肌、胫骨前肌和腓肠肌积分肌电值(IEMG)、髋关节和膝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FMA-LE评分、BBS评分和BI评分均显著增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治疗8周后股四头肌、股二头肌、胫骨前肌和腓肠肌IEMG、髋关节和膝关节AROM、FMA-LE评分、BBS评分和BI评分均显著增加(p&l...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测试法等,对原中国男排主攻队员隋盛胜在完成扣半高球起跳技术和杠铃深蹲及跳深动作中下肢肌肉表面肌电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隋盛胜扣半高球起跳所测肌肉中,积分肌电值和贡献率最大的是股二头肌,其次是臀大肌和股直肌。在缓冲阶段,臀大肌贡献最大,在蹬伸阶段,股二头肌贡献最大;杠铃深蹲和跳深动作均与扣球起跳技术的积分肌电值和贡献率不完全一致,相比之下,杠铃深蹲更接近于起跳;杠铃深蹲动作对发展股直肌效果最好。跳深动作对发展臀大肌效果最好;杠铃慢速深蹲对发展股直肌、臀大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和腓肠肌外侧头比杠铃常速深蹲更为有效。23cm跳深对发展股直肌、臀大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和腓肠肌外侧头比48cm和58cm跳深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7.
采用芬兰产Mega6000肌电仪和肌电仪器自带的Megawin2.4软件系统,让实验对象在做大腿后部肌群的力量练习手段如直腿后摆拉橡皮条、俯卧屈小腿拉橡皮条、俯卧后摆腿、俯卧跪起和仰卧挺髋力量练习手段的状态下,对实验对象的臀大肌、股二头肌、半腱半膜肌、腓肠肌内侧、阔筋膜张肌、股直肌和胫骨前肌进行肌电测试,并结合高速摄影技术分析肌电特征和肌肉的工作机制。结果表明,各块肌肉在力量练习过程中放电顺序、放电强度、放电时间、肌电积分值都不相同。因此,在力量训练时,应根据动作结构、肌肉收缩方式、收缩速度和力量大小等方面进行训练,使训练手段更能符合专项运动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运用表面肌电和高速摄影同步技术,结合功能解剖学,分析短距离运动员直道滑冰单步周期腿部肌电特征。结果:(1)左腿振幅峰值前4的肌肉依次是股内肌、股外肌、胫骨前肌和腓肠肌,右腿振幅峰值前4的肌肉依次是股内肌、胫骨前肌、股外肌和腓肠肌,左、右腿振幅峰值最小的都是臀大肌;(2)单步周期腿部肌肉有效放电时间最长的都是胫骨前肌,最短的都是臀大肌;(3)单步周期腿部肌肉贡献度最大的肌肉依次是股内肌、胫骨前肌和股外肌。结论:(1)单步周期腿部肌肉振幅峰值都出现在蹬冰期,股四头肌和股后肌群在重心转移和蹬冰2个阶段都出现近似的振幅峰值,两者处于共激活状态,因此在训练实践中也要同步发展股后肌群力量;(2)单步周期中,股内肌、胫骨前肌和股外肌在腿部肌肉中有效放电时间最长、做功 最大,在完成单步周期动作时作用最大,臀大肌有效放电时间最短,做功最小,在完成单步周期动作时作用最小,但在训练实践中,胫骨前肌的作用被 低估,臀大肌的作用被高估;(3)运动员左、右腿单步周期动作模式一致,但摆动期左腿更主动,蹬冰期腿部肌肉的具体协调模式不同,在实践训练中设计练习方式时要注意左、右腿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阻力训练和超等长阻力训练后下肢肌肉力量变化,比较肌肉激活模式的不同.方法:将16名男性篮球运动员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实施8周下肢阻力训练和超等长阻力训练.采用3-D测力台测试训练前、后最大随意收缩值,用表面肌电记录训练前、后6次重复训练动作的胫骨前肌、腓肠肌外侧头、股直肌、股外侧肌、股二头肌的激活信号,计算积分肌电值和髋、膝、踝关节周围拮抗肌共激活.结果:两组下肢肌肉力量均显著提高,阻力训练组效果较明显.超等长阻力训练组肌肉活性显著高于阻力训练组.训练后超等长阻力训练组肌肉活性出现适应性变化,髋、踝关节拮抗肌共激活显著升高,膝关节拮抗肌共激活训练前、后没有显著性差异.阻力训练组训练前、后肌肉活性及拮抗肌共激活没有显著变化.结论:超等长阻力训练有助于提高肌肉间协调性,可以优化肌肉动作的运动策略.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水平女子铁饼运动员掷铁饼肌肉用力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摄像和肌电图同步测试手段,对我国现役4名高水平女子铁饼运动员完整投掷过程中,参与动作主要的8块肌肉的表面肌电图(sEMG)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她们所测试的肌肉表现出不同的sEMG活动变化特征,孙太凤、宋爱民的肌肉活动具有一定的变化节奏,李艳凤和潘赛丽则表现出部分肌肉持续用力的时间较长.肌肉表现出活动与主动用力程度大小顺序为:右腿股二头肌、左腿股内侧肌、右腿股内侧肌、左腿股二头肌、左侧竖脊肌、右侧竖脊肌、右侧腹外斜肌和左侧腹外斜肌.股二头肌与股内侧肌主要的用力肌肉群,主要在最后用力阶段.腹外斜肌的活动程度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