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设计意图 大班的幼儿虽然有了一定的分类经验,但在学习“按物体某一特征作肯定或否定分类”时,仍然面临两个困难:一是不太容易理解“按否定标准分类”这一知识点,二是往往无法在分类的基础上对物体作肯定或否定的命名。为此,我思考并尝试制作了新型学具“抽拉式的分类盒”,采用“分家家”的游戏形式,设计多层次递进式活动,期望在“联系生活、动手操作、巧用学具”中突破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1.寻找物体的不同特征,并按物体的某一特征作肯定和否定分类。 2.培养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促进幼儿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准备: 1.每个幼儿一块分类板(上用橡皮筋纵向一分为二),四种形状、三种颜色、不同大小的图形片12张(上画四类物品,如图)。  相似文献   

3.
设计意图:在开展这一活动之前,幼儿已多次感知了7以内的数量,在以前的分类活动中幼儿对肯定与否定的标记已有所认识。此活动的目的是引导幼儿对一组物体进行多次分类,以培养其思维的敏锐性和灵活性,并为大班阶段学习数的组成积累经验。目的:1.能按图上物体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并说出每类物体的数量。2.会给6以内的物体数量匹配相应的数字。准备:1.教具。①帽子图一幅(如图一);铁制  相似文献   

4.
徐苗郎 《幼儿教育》2000,(11):13-14
“以物体的一个特征作肯定与否定标准分类”的方法是:在提供的一组物体中寻找某一个特征,把它们分成两组。对其中一组作肯定性判断,对另一组按同一特征作否定性判断。一般用“是”与“不是”、“有”与“没有”、“在”与“不在”等表述,如“是苹果”“不是苹果”“有柄的苹果”“没有柄的苹果”等。这种分类方法对促进幼儿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思维的变通性、灵活性是十分有益的。中班下学期幼儿尚处于前运算阶  相似文献   

5.
活动目标 1.巩固认识肯定、否定标记,理解它们的意义。 2.进一步学习按肯定和否定标记给图形分类。 3.充分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环境准备:(1)场地一端布置成火车车厢,每张座椅贴上同色的肯定或否定标记。(2)场地中间布置一条小河,河中放置两块石头,上面贴有形状相同的肯定或否定标记。(3)场地另一端用各种形状的积木布置成“图形王国”,门口放三个小动物木偶,上面分别贴有代表颜色、形状的肯定或否定标记。  相似文献   

6.
目的:1.认识肯定标记、否定标记,知道它们所表示的意义。2.学习按肯定标记和否定标记给几何图形分类。准备:1.教具。铁制黑板一块;分类板1块(如图一);磁性几何图形片若干;圆形和红颜色的肯定标记、否定标记各2个。  相似文献   

7.
肯定与肯定焦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往区分肯定和否定,一般以逻辑意义和形式标记为标准,但是在语用上,肯定句可以表达否定的内容,否定句也可以表达肯定的内容,肯定与否定的分界可以拿语用做标准。根据语用标准可以对肯定和否定进行分类,归纳出肯定和否定的语用类型。肯定焦点有自己的表现方式,常以“是”、“的是”作标记。  相似文献   

8.
[案例] 小学数学中的"分类"教学,涉及按同一标准和不同标准进行分类.在教学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后,我出示了皮球、杯子、纸盒(共6个物体)让学生进行分类.学生运用已学的分类知识把这6个物体按类型、大小等进行了分类.正当我准备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时,一个学生举手要求发言,嘴里还大声地吼着:"我!我!"课堂刚恢复的宁静又被他打破了."你还有其它分法吗?""有!"他的回答很肯定.我把他请了起来.他说:"还可以按水分."我一头雾水."什么叫按水分?"没等我问完,他就迫不及待地解释到:"水杯和皮球遇到水不会坏,纸盒遇到水就坏了,所以还可以把它们按水分成两类."吐词清楚,语气肯定.我愣了一下,为他鼓起掌来,其他小朋友也跟着鼓掌."老师明白了,你的意思是按水对物体的作用来分.你的想法真好!所有小朋友都能像他那样把自己的小脑筋动起来吗?"他喜滋滋地坐下了.  相似文献   

9.
辨析题是高考试题改革以来新出现的一种题型。它集中了辨别正误、辨别改错及判断分析等多种题型的优点,同时又赋予了新的特点,有利于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辨析题的类型,按出题要求和解题方法,可分为肯定式、否定式、肯定否定式、否定肯定式、附设条件(不定性)式。其解题方法主要有三种。 1.全面肯定式或全面否定式 此类题要求对命题本身的论点或论断正确与否首先加以判断,然后再作分析,意在考查学生判断及分析能力。 例1:在通常情况下,一个国家的性质同执政党的阶级属性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0.
【要点精讲】一、a few和few用来修饰或代替可数名词。few作"少数的"讲,表示否定意义。a few意为"有一些",表示肯定意义。a little和little用来修饰或代替不可数名词。little意为"少量的",表示否定意  相似文献   

11.
舒心 《教育革新》2006,(5):43-44
命题是能够判断真假的语句,它具有或真或假的特征“.非”在逻辑用语中称为否定联结词,表示否定的意义.命题的非是由否定一个命题P而构成的一个新命题非P(p),有时也称为负命题,命题P与它的否定非P之间具有矛盾关系,它们一真则另一必假,反之,亦然.一、命题的分类命题根据结构上的特点,可化分为:命题简单命题直言命题全称肯定命题(A)全称否定命题(E)特称肯定命题(I)特称否定命题(O!#"#$)关系命!##"##$题复合命题联言命题选言命题假言命题非命题(即命题的否定!#"#$)!#####"#####$构造非命题是命题的基本运算之一,由于任何一个命题都有与它相…  相似文献   

12.
在英语中,有些句子中有否定词,却表达的是肯定的含义。而有些句子中没有否定词却表达的是否定的含义。像这类看似否定实则肯定或看似肯定实则否定的句子往往令人难以捉摸。本文就否定形式的肯定句的一些常见形式作了归纳。  相似文献   

13.
有人认为,物体只有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才处于平衡状态。这样就否定了绕固定轴作匀速转动的物体也处于平衡状态。其理由是作匀速转动的物体的各部分都有向心加速度,即受到向心力的作用,所以匀速转动的物体做的是变加速运动。他们认为,作变加速运动的物体就不处于平衡状态。我  相似文献   

14.
审美范畴也就是审美种类。美的形象那样丰富多彩,它到底可不可以分类?对此,有人持否定态度,如克罗齐就曾从“美是直觉的表现”出发否定了美的分类的可能性:但更多的美学家对此却作了肯定的回答,他们以自己对美的本质的看法为依据,对美的现象(即审美对象)做过各种不同的归类或分类,如哈奇生、柏克、康德、鲍山葵……他们的探讨虽然难免存在着这  相似文献   

15.
二、否定的否定规律否定的否定规律,指出事物发展的一般趋向是:肯定——否定——否定的否定……。这就是说,每种事物,作为一种存在、一种肯定的东西,由于它内部矛盾的统一和斗争,经过量变达到质变,被否定了,变成了另一种事物;这是一次否定。这另一种事物,作为原来肯定的东西的否定,又由于它内部矛盾的统一和斗争,又经过量变达到质变,又被否定了,又变成了另一种事物,这是第二次否定,即否定的否定。经过否定的否定,原来的否定又被否定了,因此事物又显出原来肯定的东西的某些特征,也就是在新的基础上重复原来肯定的东西。列宁说:“仿佛是向旧东西的回复(否定的否定)”。又说:“发展似乎是重复以往的阶段,但那是另一种重复,是在更高基础上的重复(否定的否定),发展不是按直线式而是按所谓螺旋式进行的;……”这就是讲的否定的否定规律。猛然听到说,觉得很奇怪,好象这很神秘、很玄妙,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英语中,有一种用肯定句表达否定句含义或用否定句表达肯定句含义的句型转换。其转换方法大致有如下几种。 1.用双重否定表示肯定含义。双重否定的句式有如下几种: 1.1、否定代词作主语,后面跟上一个含有否定意义的词语,可构成双重否定,但谓语动词是肯定式。 (a)Everyone in the twon knew him.城里的每个人都认识他。  相似文献   

17.
判断词除“是”外 ,还应包括其它一些词。本文把判断词分为肯定判断词和否定判断词两大类 ,对肯定判断词又作了进一步分类 ,对每一类都举出实例作了较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万峰无不下伏,独莲花与抗耳";"三百来户都欢天喜地,只有老王太太跟她俩小子没有挑到好牲口",对这类句子不少人认为是违反逻辑的病句.笔者读中国修辞学会华东分会编的《修辞新格》才知上述各句是使用了"舛互"这一修辞手法.所谓"舛互",是指某一事物既全部肯定又部分否定或全部否定又部分肯定.其肯定是为了更有力地强调被否定的部分"否定,是为了更有力地强调被肯定的部分.正象对"夸张"、"移就"等修辞格一样,万万不可  相似文献   

19.
"除非……,不……"与"除非……,(才)……",是"除非"一词在使用中的两个同义原型句式结构,两个结构同义的原因是"除非"一词兼表否定义和肯定义。在"除非……,不……"结构中,"除非"表否定义;在"除非……,(才)……"结构中,"除非"表肯定义。受认知语用因素影响,有些学者持"除非"词义唯一论,认为"除非"只有否定义,或只有肯定义。将"除非"词义统一为仅表否定义或肯定义,有赖于特定语境环境下信息发出者和信息接收者之间的互动效应,因此,它具有较强的语境依赖性。  相似文献   

20.
舛互("舛"意为"违背")这一修辞格,是1983年10月中国修辞学会华东分会编的<修辞新格>(福建教育出版社,谭良祥主编)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所谓"舛互",是指对某一事物既全部肯定又部分否定,或者既全部否定又部分肯定.肯定,是为了衬托,强调否定部分;否定,是为了衬托、强调肯定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