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孟森治清史的著作代表近代清史学科第一代的最高水平。孟森的清史著作,以收入《明清史论著集刊》上下编的论文质量最高,《明史讲义》、《清史讲义》则是研究心得与一般史实的汇编,具体反映出孟森不同寻常的史识。孟森的清史研究是以政治史为中心,以旧的著述形式中表现新史观,研究中能着眼全局又能探微发覆。  相似文献   

2.
不久前,辽宁人民出版社和人民出版社,先后出版了辽宁《清史简编》编写组编的《清史简编》上编和戴逸主编的《简明清史》第一册,叙述了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的清代历史。清代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清史的内容丰富,问题复杂,资料浩繁。而过去的研究力量分散,成果不甚完整,建国三十年尚无清史问世。该二书的出版,无疑是填补了空白,有利于促进清史研究和教学。  相似文献   

3.
自1911年清朝宣布逊国,以《清史稿》之编纂、肖一山著《清代通史》为标志,正式揭开了清亡后清史研究的里程。迄于今,已历90余年,清史研究从未间断,而以近20余年的研究为极盛。即以清断代史为例:先有戴逸的《简明清史》,后有郑天挺的《清史》、中国人大清史所与中国社科院历史所合著的《清代全史》(全10册)、杜家骥的《清朝简史》、李治亭的《清史》(两卷本)等书相继问世,已是前70年数倍之多!论文之多,更是以万计。改革开放20余年来,清史研究之盛,远远胜过前70年的总和。  相似文献   

4.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初出现新修《清史》的动议,到清史工程的启动,其间历经了约半个世纪的曲折。在此期间,虽然这种动议一再受挫,但以戴逸教授为代表的清史学者始终不忘初心,一面努力开展清史研究、建设清史所等专门性研究机构,一面多方呼吁、倡议启动新修清史工作。进入21世纪后,随着国家经济条件的改善,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大繁荣政策的出台,以及清史学科的深厚学术积累,清史工程终于得以启动,被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一项文化工程。  相似文献   

5.
萧一山的民族革命史观及其清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一山(1902-1978)是找国现代著名的清史学家。他本名挂森,号非字,江苏锡山(今徐州市)人。自二十年代初在北京大学就读期间,即开始研治清史;并发表《清代通史港上,此后便一发而不可收。几十年来,在清史研究领域纵横驰骋,先后写成《清代通史》三大卷及《清史大纲》、《曾国藩传》、《清史》、《中国近代史概要》、《洪秀全传》等专著,同时搜集整理出版了《太平天国丛书》第一集、《太平天国诏渝》、《太平天国书翰人《近代秘密社会史料》等文献汇编,其成果之今且乐宫,可谓独步一时。鉴于他对现代清史学的开创性贡献以及在海内…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民大学复校后,清史研究所许多同志主动承担任务,努力完成原定的科研项目。目前,已完稿并交各有关出版社排印出版的著作、译作、资料、论文集、通俗读物计有:《承德避暑山庄》(与河北省承德市文物局合写)、《明清以来北京工商业会舘碑刻资料选辑》、《清代前期阶级斗爭资料选辑》、《近代史论文集》、《颐和园》(与颐和园管理处合写)、《外贝加尔哥萨克史纲》第二卷、《中国近代史常识》等,共270万字。现在正集中力量进行《简明清史>的定稿工作和《清史资料丛刊》的编辑工作。由戴逸同志主编、有十几位同志参加编写的《简明清史》,全书共50多万字,分上下两册。预计1979年国庆节以前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7.
当前的清史研究改变了其在断代史研究中的后进面貌,且有后来居上的可能。清史研究资料之丰富为其他断代史所不可企及,需要充分地、高水准地利用。清史研究仍须努力摒除意识形态的干扰,以便走得好一些。正在进行的《清史》编纂工程,其参与者需有"诚惶诚恐"的写作态度,力求避免浮躁世风的不良影响;满汉民族矛盾贯穿有清一代,纂修《清史》似宜给予特别关注,而不能刻意回避。  相似文献   

8.
《清史大纲》作为《清代通史》的简编于1944年出版,其后为准确地反映著作内容并适应社会形势的需要,先后经历了两次更名和一次改编。在编纂上,《清史大纲》详近略远,详于政治而略于经济文化,并以"民族革命"作为以一贯之的基本线索。在学术价值上,《清史大纲》是抗战前后较有影响的一本史学著作,虽然存在较多缺陷,但其近代史分期方法、强烈的现实意识等对当前的史学研究仍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潘啸龙教授新著《屈原与楚辞研究》已由安徽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作者继1991年出版的《屈原与楚文化》之后,近十年来在楚辞学这块沃土上潜心研探、辛勤耕耘的硕果.全书28万字,分四编.第一编“屈原生平研究”7篇论文,以丰富的史料、缜密的考辩、合理的推论,对屈原之生年、两次放逐的原因及地域、沉江的真相等作了细致的考论.  相似文献   

10.
易代修史是中国的历史传统.在清史研究大题之下的清代通史编纂研究,百余年来中外学者参与其间,成果众多.结合当前清史纂修工程的开展,整理和研究清代通史编纂的百年历程及其成果,寻求规律并总结经验,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要做好此项工作,除了重视资料的积累外,还应把撰写一部清史编纂史述略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陈文俊 《时代教育》2012,(1):169-170
首届"满学与清史研究"研习营于2011年7月在北京举行,海峡两岸学者共同探讨了满学和清史的相关课题,包括红学、新清史、清代契约文书、满文文献翻译、明代辽东的女真人、满文的转写法、满族史中的口述与田野、满学研究中的朝鲜史料、清朝的多元统治、庄头户口册及田野调查、老满文研究、满文档案的编译出版等诸多问题并展开了积极的讨论,涉及清代政治、经济、民族、宗教、语言、文字、文学、文献等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2.
柯对历史科学和中国历史研究有执着的探索精神,坚持不懈,从善如流,顺应时势,知不足就调整:他的“中国中心观”的形成和发展和他及时、准确地观察和分析美国中国学发展状况和趋势有关,当然也和整个美国中国学与国际局势发展大背景有关;他由反对西方中心主义到“中国中心观”,再到对人类明共性问题的探索,这一历程与他受到史华兹的影响分不开;他不主张两种化的一般比较,而主张一种化在两个时间点内的研究.注重历史变迁中比较敏感问题的研究方法。这几点,不仅反映了柯本人的清史研究特点,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当代美国清史和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特色和现状。  相似文献   

13.
清史研究中的重大突破— 评关文发著《嘉庆帝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华南师范大学历史系关文发教授著的《嘉庆帝传》,已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通观全书,笔者认为该书有“命题新、论点新、方法新、功力厚、文字美”五大特点。 第一,命题新。清史研究,本没有多少新命题可言,各类著作论文成百上千,难以胜数,历来为史学研究中的一大热点。但是,唯独嘉庆一朝一帝的专著则一本也没有,论文也极少。因此,完全可以说,关教授一书是历史上第一次全面填补了这一段历史这一历史人物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14.
张学松 《天中学刊》2005,20(6):90-90
王德华先生的专著<屈骚精神及其文化背景研究>(中华书局2004年9月版),是一部在传统文化领域研究中又有诸多创获的论著.全书33万6千字,分上、下编,分别从文本与文化的角度细致地论析了屈骚精神的基点以及生成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5.
全书共分四编五本、全面介绍了国内外楚辞研究的状况《楚辞研究集成》最近已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带总结性质的著作,它全面介绍了国内外楚辞研究的状况,给楚辞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全书共分四编五本。第一编《楚辞注释》资料翔实,对有关争端,作归纳分析,对疑难文学、作通俗解释,同时阐发文义,剖析结构,说明艺术特色。第二编《楚辞要籍解  相似文献   

16.
几点说明近八十年来,敦煌学取得了十分光辉的成就。各国学者发表了大量的著作及学术论文。但几十年来尚未整理出一系统之专题目录,学人深感不便。为此,我们编写了这部《敦煌学与西域文明文献研究目录》以飨学者们之急需。这部目录分上、下两篇。上篇为《敦煌学文献研究目录》;  相似文献   

17.
为纪念承德避暑山庄肇建300周年而举办的中国·承德清史国际研讨会是"本世纪清史学界的一次盛会".会议主要研讨了避暑山庄的历史发展及其地位与作用;避暑山庄与外八庙园林建筑艺术;避暑山庄兴建所反映出的清朝统治者的思想、意识及政策;木兰围场、避暑山庄的兴建与清朝对蒙古治理的关系及木兰秋狝衰败的原因;避暑山庄宫廷音乐研究等问题.此次研讨会大大拓展了避暑山庄研究的思路、领域,开阔了视野,必将推动着避暑山庄研究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对于清史研究的深入与清史编纂工作的开展也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西文百科全书》(下简称“全书”。)分编是依据它的内容学科的属性及其它特征,将全书分门别类地系统揭示和组织起来的.全书包括:专科性全书和综合性全书.专科性全书是指某一学科的大类,它的内容单一,专业性强。综合类全书是指综合学科,其内容丰富面广。全书也属多卷书之类,在实际分编中至今尚未有统一的分编要求,随着图书馆管理手段的更新、发展,急需有一个简单、明确、统一的标准.本文拟就西文全书的分编问题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教育论著研究》是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陈桂生教授20年来认真学习和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及其教育思想的成果。全书分三编。第一、第二编以时间顺序分别介绍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有关教育的主要论著,并把它们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  相似文献   

20.
新修《清史》体例体裁可采正史纪传体,但应有所创新;在编纂思想上应遵循实事求是的指导原则,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叙事记人;从节省篇幅和沿正史之续的角度考虑,文体上宜用简易明快之文言文叙事状物;关于新修《清史》内容之取舍,应比较《清史稿》之得失,参戴逸教授相关意见并结合个人思考,新修《清史》似应保留《天文志》,并增设《洋务志》、《革命党人列传》、《南明载记》、《太平天国载记》等若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