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主要发生在1980年代的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讨论,是改革开放以来一次规模较大的思想争鸣。研究这一当代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争鸣,有以下三个问题需要进一步思考:第一,人道主义概念的确切涵义是什么?在当时的争鸣中,很多论者使用的人道主义概念并非是一致的,因而一些问题的争论其实无法形成焦点;第二,人道主义在西方的历史进程是怎样的?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关系,是当时争鸣的中心之一,两者都源于西方,因而梳理清楚西方人道主义的历史进程,对于认识马克思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关系无疑是必要的;第三,这场思想争鸣对于当代中国思想史的意义是什么?30年的时间洗  相似文献   

2.
康有为是中国近代史上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他在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思想的同时,也引入了伦理道德思想,人道主义是其中西结合的思想成果。该思想成果的特色即产生方面为“中体西用”,内涵方面为“返古开新”,价值方面为“改良创新”,是对当时中国社会现实的反映和未来的设想,具有反封建和解放人性的历史进步意义,推动了中国近代人道主义伦理思想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法国哲学家阿尔都塞通过对人道主义的分析和对青年马克思思想发展道路的考察,提出了"马克思的理论反人道主义"的命题,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揭示阿尔都塞的这一理论命题的内涵及其得失,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具有一定的人道主义精神。这一精神主要体现在"仁"这一范畴里,或者说,"仁"的基本精神就是人道主义。但是,孔子在提倡人道主义的同时,又提倡等级制度和特权统治。而等级制度和特权统治思想正是孔子"礼"的精神实质,也是其思想的真正核心。这是和人道主义思想格格不入的。因此,孔子思想具有人道主义的出发点,但最后却丧失了其人道主义的初衷。  相似文献   

5.
狄更斯作品中的人性表现让读者对他所崇尚的人道主义精神有了深层次的了解。狄更斯的人道主义精神起源于他所处的时代,狄更斯希望通过人道主义精神去拯救当时畸形而罪恶的社会,而这些思想都很好地体现在了他的小说人物当中,让后人对人道主义思想有多维的阐释性和解读性。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是由人道主义演变而来的,但是对马克思早期的人道主义思想研究较少.马克思的人道主义思想是以当时社会经济生产、阶级斗争深化发展为产生土壤的,并和他的成长环境有关.在高中时期的三篇论文里,马克思用神学语境反对神学,提倡人学;提出了幸福时代应该能唤醒人们、保障人民自由;青年在选择职业时应该考虑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他自己才能达到完美.他的这些思想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人道主义思想的源头.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人本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全面、科学地阐述了人的本质及其在社会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当今社会"以人为本"理念确立的基本依据。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运动中,对人道主义长期漠视,而"反人道主义"的意识则占据统治地位。重返马克思论著,深入探讨马克思的人本思想,分析其与人本主义思潮、人本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才能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  相似文献   

8.
萧红是少有的中国现代乡土文学女作家,她的小说从个人的情感体验和现实特征出发,在对中国农民生命存在的关注和对乡风民俗的审视批判中,承续着鲁迅乡土小说中的"批判国民性"主题,展现了一个具有强烈现代启蒙意识和博大人道主义情怀的知识分子,对中国农民的生存现状和生命价值的独特感悟。她以卓绝的智慧和超越的思想,以迥异于当时战争文学特色的乡土小说,启迪着人们对自身存在意义和生命价值进行不断地思考。  相似文献   

9.
王达敏先生的《中国当代人道主义文学思潮史》是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中一部非常重要的理论著作,通过“十七年文学”人道主义思潮、启蒙人道主义文学思潮和世俗人道主义文学思潮三个不同阶段代表性作家作品的研究,掀开了当代文学中蕴含的人道主义思想面纱,在善与爱中生发出对同情人道主义的准确阐释,完成了对当代人道主义文学的全新解读。这是第一部中国当代人道主义文学思潮史,它的面世,必将对当代文学研究与作家创作产生重要影响,定当会引领一代人文价值潮流。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与西方传统人道主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道主义是人类文明之果,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其价值追求具有一定的普适性特征.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在一定意义上是对传统人道主义的螺旋式复归,它既是对西方传统人道主义思想的继承,又是对前者的扬弃.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思想,将时代的精神和价值追求融入到人道主义思想之中,是对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价值导向偏离的矫正,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创新和未来的实践方向.  相似文献   

11.
嵇康的“自然元气论”是他的哲学本体论,也是他人学思想的出发点。他的“自然”范畴不是现代意义上的自然概念,其主要含义乃是自是和自在。所以,在人学的意义上“自然”就是自由境界,“自然元气论”是他的哲学出发点,“越名教而任自然”则是他的哲学的归宿。  相似文献   

12.
语文学科中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因素,语文课中洋溢着浓郁的人文气息,因而语文教育应弘扬人文精神。首先,语文教师要教育学生热爱祖国,这是语文教育弘扬人文精神的前提;其次,语文教师要教育学生树立理想,这是语文教育弘扬人文精神的核心;再次,语文教师要教育学生讲究道德,这是语文教育弘扬人文精神的归宿。  相似文献   

13.
汪曾祺的文学叙事实践着"一个中国式的抒情的人道主义者"的创作理想。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汪曾祺主要依靠将人生理想化的方式,着力于审美人生的营造与刻画,使得文本充满唯美主义色彩;同时他还注重发挥小说的伦理教化作用;为了有别于西方的人道主义,汪曾祺主要是发掘和利用了中国传统文化资源。追求通俗的抒情与刻意的和谐,这是汪曾祺小说的特点,也是其文学意义和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4.
Although Spinoza's formative influence on the cultural ideals of the West is widely recognized, especially with reference to liberal democracy, secular humanism, and naturalistic ethics, little has been written about the educational implications of his philosophy.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pedagogical tenets that are implicit in Spinoza's writings. I argue (1) that Spinoza's ethics is eudaimonistic , aiming at self-affirmation, full humanity and wellbeing; (2) that the flourishing of individuals depends on their personal resources, namely, their conatus , power, vitality or capacity to act from their own inner natures; and (3)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the Spinozian conceptions of humanism, liberal democracy, eudaimonistic ethics, and the enlightened and sovereign individual constitute together the grounds for a comprehensive empowering and liberating pedagogy.  相似文献   

15.
有关郭沫若伦理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个性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人道主义思想。研究者往往偏重于他从个性主义向集体主义的转换,而其个性主义本身还有待解析。在当代语境中,其集体主义需要去伪存真;作为后者的具体形态,人民本位观具有更丰富的现实意蕴。对其爱国主义的研究,经常混同于政治伦理,而且前者可能演化为民粹主义。研究界对其人道主义一度失语,但后者构成了其人民本位的深层蕴涵。如上研究已有一定积淀,但仍有必要在现象学的本质直观中予以解蔽。  相似文献   

16.
Although Spinoza's formative influence on the cultural ideals of the West is widely recognized, especially with reference to liberal democracy, secular humanism, and naturalistic ethics, little has been written about the educational implications of his philosophy.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pedagogical tenets that are implicit in Spinoza's writings. I argue (1) that Spinoza's ethics is eudaimonistic, aiming at self‐affirmation, full humanity and wellbeing; (2) that the flourishing of individuals depends on their personal resources, namely, their conatus, power, vitality or capacity to act from their own inner natures; and (3)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the Spinozian conceptions of humanism, liberal democracy, eudaimonistic ethics, and the enlightened and sovereign individual constitute together the grounds for a comprehensive empowering and liberating pedagogy.  相似文献   

17.
当代医学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活人之术"。医学技术的发展建立在市场经济的社会基础上,现代强大的市场经济社会对医学实践产生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医学功利主义并不必然地带来医学人道主义的缺失,医学功利主义与医学人道主义的矛盾因医学市场化而强化。市场化医学造成医学人文困惑的机制在于加剧了医学主体、患者以及医学政策的"身心二分",特别是商业伦理进入医学伦理造成对传统医学美德伦理的冲击和否定,是市场化医学人道问题的主要原因。医学人道主义不排斥市场,但不能依赖市场。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内涵与人文主义教育的主要特征,分析了人文主义精神在现代远程教育中的表现其宗旨是"一切为了学习者,为了一切学习者",关注学生的状态和思维状态、学生自身的价值、学生的奋斗目标、学生对人生的追求、学生的个性特征、学生的情感培养以及学生的审美追求等等,并指出了现代远程教育中存在的疏离人文主义精神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朱熹是中国古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也是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的理学思想集中体现在“存天理,灭人欲“的系统论述上.过去在一段较长的时期内,人们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思想的片面批判,给中国哲学史界造成了一定的混乱.今天我们重新研究朱熹的思想就会发现,其“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对于我们反腐倡廉、遏制现实生活中因私欲膨胀而滋生的腐败现象,仍然具有十分积极的借鉴作用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当代小说,特别是“十七年小说”和“文革小说”几乎一直都在伦理与政治的张力中做着奋力的挣扎,形成了政治伦理化和伦理政治化两股创作潮流。在政治伦理化小说创作潮流中,郭澄清大部分短篇小说的重心一直在对人性、人情的开掘和描绘上,从人道主义的伦理角度来观照人以及人与人、人与集体的关系等,将以人为本的伦理观念和价值理想推广到政治领域中,使政治生活也充满了人情味。伦理话语是其小说叙述的元话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