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是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而税收作为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在两型社会背景下应当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革,以便发挥更大的职能与作用。因此,如何针对"两型社会"建设的税制因素进行分析,积极探索和构建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绿色税制",促进我国资源、环境、经济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将是"两型"社会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
重塑能源 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要求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这给重塑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新方向。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是关键;而优化能源结构,构建"煤炭、石油和天然气、非化石能源"三足鼎立的能源供应格局,则可从"质"上重塑能源、促进可持续发展;加快能源外交新布局,可从合作中推动经济社会与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应通过科技创新与体制改革为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与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3.
<正>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全力推动西藏首个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林芝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完成"十三五"期间的建设目标与任务。经充分协商,近日,西藏自治区科技厅与林芝市人民政府签订了《共同推进"林芝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战略合作协议》。为全面推进实验区建设  相似文献   

4.
<正>为加快美丽四川的建设步伐,努力完成"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动城乡统筹进程,维护生态安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要求。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四川生态建设跃上新台阶。对此,笔者结合自己的调查研究,提出了建设生态旅游城市  相似文献   

5.
经济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使得我国水利工程的建设数量逐步增多,并且为我国多个领域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我们要知道的是,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如何有效的促进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当前研究的一个重点问题。主要阐述了水利工程建设的作用和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分析了水利工程建设影响生态平衡的因素,并对促进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措施进行了一定的探索,旨在为促进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共同发展而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6.
"健康第一"是当前体育课程建设的核心目标与改革方向,学校教育要贯彻"一切为了学生,健康第一"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就必须和课余的"阳光体育运动"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丰富校园生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现代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之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人们开始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美丽中国"倡导人们节约资源,使我国社会能够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因此,研究"美丽中国"对于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文章通过研究"美丽中国"的内涵以及我国建设"美丽中国"的现状,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使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核心,紧密地围绕着两条基础主线:其一,努力把握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平衡,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及其关系的合理性。同时,我们必须把人的发展同资源的消耗、环境的退化、生态的胁迫等联系在一起。其实质就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与协同进化;其二,努力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协调。一方面通过舆论引导、伦理规范、道德感召等人类意识的觉醒,另一方面更要通过法制约束、社会规范、文化导向等人类活动的有效组织,逐步达到人与人之间关系(包括代际之间关系)的调适与公正。归纳起来,全球所面临的"可持续发展"宏大命题,从根本上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协调。有效协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本文在提取可持续发展理论内涵的基础上,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三维解释、可持续发展的临界阈值、可持续发展的数学模型、可持续能力建设方程、可持续发展下的绿色GDP度量,以及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践和行动,进行了综合性的归纳。  相似文献   

9.
所谓可持续发展设计,就是在尊重自然、维系生态的伦理指导下,将设计行为纳入"人-机-环境"大系统,既重视实现人的社会价值,又充分体现自然界的生态价值;既重视当代人的生存环境,又保护后代人的繁衍空间,促进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共同发展.阐述了可持续发展设计的概念、特征以及在工程中的应用,介绍了国外可持续发展设计教育的动向,并对国内高校进行相关教育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省建设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可持续发展是时代的主旋律,并被确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近年来,各地对不同时空范围的可持续发展从概念到行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生态省建设是一种在省域水平上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具有创新意义的重大举措。在实践过程中,生态省建设已经逐步形成了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统筹并协调省内外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从体现现代文明的生态文化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建设、在循环经济思想指导下的生态产业建设三个方面入手加以实现的框架与内容。我国开展生态省建设的时间并不长,关于生态省建设的理论、规划、设计和管理机制还不够成熟,许多问题还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就生态省建设在地区的适宜性、指标体系的动态性、以及生态省建设的资本积累和评价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王伦 《内江科技》2014,(1):19-22,24
<正>科技报告的特征决定了其在促进隐性知识开发、增强组织核心竞争力、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的作用。以中美科技报告建设现状、特点为例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设中国科技报告体系的建设策略:打造"多位一体"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2.
林区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相辅相成,互为推动因素。林区经济发展应以生态效益为首要目标,促进现代林业的快速发展,转变其经济的增长方式,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从而确保林区经济发展能够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前提,实现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单独进行单篇论述,这一科学决策将有助于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对人类环境与子孙后代负责的体现。因此,抓住这一历史机遇,高举生态文明建设的旗帜,促进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以尽早实现我国林区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乌兰察布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状况的研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了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对策,为乌兰察布市土地生态安全建设提供科学依据,进而促进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的重中之重。本文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资源与环境以及科技创新等方面构建广东省S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该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水平作出综合评价,提出促进S区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水平的路径。该研究对指导我国中心城区的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海绵城市"理论改变了传统城市建设理念,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融原则,通过合理布局和科技手段,完善优化城市水生态基础设施,能够实现收集、调节和净化雨水的功能,调整修复城市里面的水生态整体系统,解决雨水径流污染、洪涝灾害及水资源匮乏等问题,促进城市与自然环境资源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海绵城市"理念对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具有积极作用。本文首先阐述了海绵城市建设背景及"海绵城市"理念内涵;然后,分析了"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作用;最后,以上海"海绵城市"为例,分析城市公园景观理念和方法。上海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案例注重对自然生态的展示和对文化层次的表达。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公园景观设计能够满足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王建新 《科教文汇》2014,(11):201-201,206
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大环境中,高校须将校园的节能管理机制、创新技术、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后勤项目服务外包等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节能潜力,建设好低碳节约型校园,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产业结构体系架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产业结构是以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高效、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产业生态学为理论依据,以科学发展观和循环经济思想为指导,从根本上解决"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难循环、低效率"的生产方式;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其本质是可持续的产业发展模式。本文对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产业结构特征进行分析,认为其基本特征为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和多目标性;基于系统论方法,本着和谐、高效、持续与整体性的原则,本文对该产业结构模式设计的内容和流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建立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产业结构的体系及其体系架构图。  相似文献   

18.
乡村创新系统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眼于创新发展的最新趋势和联合国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立足于乡村振兴战略,针对目前创新领域对乡村创新关注不足的问题,首次提出乡村创新系统的概念。乡村创新系统是围绕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主题,与创新相关的主体要素和非主体要素、地理要素和时空要素以及协调各要素之间关系的制度、政策和文化在创新过程中相互依存、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社会经济系统。本文对比了乡村创新系统和城市创新系统的异同,提出乡村创新系统建设的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网络组织建设"三位一体"驱动乡村振兴的机制,简述了乡村创新系统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挑战,通过总结乡村创新系统促进乡村振兴的实践经验与典型案例,对国家和区域创新系统建设有重大的理论贡献,同时对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精准扶贫方略,完善国家创新与扶贫政策,实现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9.
归类总结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年来,我国所做的一些主要工作,包括:构建了基本的制度框架;推进了一系列重要的基础设施和国际产能合作项目;提供了一些"一带一路"建设顺利进行所需的重要保障。基于5年的实践,阐述了中国在综合考虑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后倡导共建"一带一路"的一些主要因素,包括:中国通过增强国际贸易合作而增加进口,利用"一带一路"平台促进中国进一步的开放发展,以及促进中国边境地区的繁荣与稳定;同时,"一带一路"倡议也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特别是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并有利于推进进一步的经济全球化和改善全球治理体系,促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更好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5年实践表明,共建"一带一路"反映了世界历史潮流发展的基本方向,符合中国和相关国家的利益诉求,发展前景乐观可期;但是也要根据5年实践中出现的现实问题,进一步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畜产品结构不断优化,质量安全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产业综合素质显著增强,绿色发展稳步推进,畜牧业已成为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成为现代农业建设的排头兵。推进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现代畜牧业建设的重点任务。在分析制约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基础上,文章阐述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提出要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构建种养循环可持续发展机制,营造畜牧业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生态保育型畜牧业,为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