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黎平会议是长征开始以后中共中央召开的第一次政治局会议,在中共党史和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作用。黎平会议精神的内涵是实事求是、敢于斗争;独立自主、勇于创新;民主团结、顾全大局。黎平会议精神,对我们今天所从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着深刻的教益与启示。  相似文献   

2.
正黎平为贵州东南要地,1934年12月15日,红一军团进占黎平,打开了红军向贵州进军的通道。18日,中共中央在黎平召开政治局会议,这是红军长征开始后举行的第一次政治局会议,又是一次讨论红军今后战略方向的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指出:"鉴于目前所形成之情况,政治局认为过去在湘西创立新的苏  相似文献   

3.
论黎平会议的历史作用汪舒黎平会议是中共中央于1934年12月18日在贵州东南部的黎平城召开的一支政治局会议。这次会议前承通道会议、后启遵义会议,对扭转红军长征初期错误的战略思想、对遵义会议的成功召开和确立毛泽乐同志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有着不容忽视的历...  相似文献   

4.
黎平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一个转折点.黎平会议确定的战略转兵,实际上是毛泽东军事思想与“左”倾机会主义斗争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6,(70):125-126
黎平人了解黎平的历史,可增强黎平人的自我认同感,对黎平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筑黎平人的"中国梦",与全国人民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具有强劲的助推作用。本文从黎平人的"中国梦"和黎平历史有利于培养黎平人的自我认同感、爱国情操、敬业精神、改革与创新意识、和谐家园理念、区位自信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6.
论遵义系列会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遵义会议是一个系列会议,它是在通道会议、黎平会议、猴场会议的正确背景下召开的,遵义会议具体任务的完成是在扎西会议,其政治路线的转变是由瓦窑堡会议完成的。  相似文献   

7.
西部大开发为地处西部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以红色圣地"黎平会议"会址为中心,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从而推动黔东南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猴场会议是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中央政治局在贵州境内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它召开在黎平会议之后,遵义会议之前,对肯定政治局黎平会议所决定的进军方向,贯彻黎平会议精神,实现中央红军的根本好转,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同时也为召开遵义会议,结束左倾错误领导人对党和红军的领导,确立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作了思想上和政治上的准备。以前,一些对中央政治局猴场会议研究的学术文章,大都在论及它召开的历史意义时谈到一点它召开的原因。究尽猴场会议是在什么背景下召开的?为什么要召开猴场会议?这对我们全面认识猴场会议,正确评价和估量猴场会议在我党我军历史上的作用是有积极意义的。本文试就在有限资料的基础上,对猴场会议召开的原因谈点自己的管窥之见,以就教于史界的先辈及同仁。  相似文献   

9.
利用“黎平会议”资源发展黔东南:—西部开发点滴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大开发为地处西部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以红色圣地“黎平会议”会址为中心,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从而推动黔东南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召开了许多次重大会议。在会上,有和风细雨,也有激烈的争吵。正是这些会议,才让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使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1、黎平会议——正确路线占匕风1934年12月15日,中央红军占领黎平,18日,党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召开会议。会议讨论红军的进军路线问题,会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主持会议的周恩来采纳了毛泽东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
在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召开了许多次重大会议。在会上,有和风细雨,也有激烈的争吵。正是这些会议,才让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使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1、黎平会议——正确路线占匕风1934年12月15日,中央红军占领黎平,18日,党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召开会议。会议讨论红军的进军路线问题,会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主持会议的周恩来采纳了毛泽东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黔东南黎平县具有“天下侗乡第一县”和“侗族大歌之乡”美誉,黎平南部侗族大歌已名扬世界,黎平北部许多脍炙人口、各具特色的侗族民歌却鲜为人知,如:山歌、屋歌、酒令歌、哭嫁歌、拦路歌、孝歌、童谣等等。以黎平北部“罗里乡山歌”的演唱形式、唱腔特点、歌词形态等方面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此更好地感受黎平北部“罗里乡山歌”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风格。  相似文献   

13.
中央红军长征开端新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撤离中央根据地作为长征开始的标志似乎已成定论,然而大量事实表明,黎平会议前的红军突围转移是“西征”而不是长征,“西征”和长征无论是在战略方向、实际领导还是在其评价和结果上都根本不同。黎平会议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根本转折,是长征胜利的起点。因此,黎平会议才是红军长征的开端。  相似文献   

14.
由于清政府的提倡加上林业经济的繁荣,明清时期黎平府的书院共有27所之多,为贵州省之冠,集中创办于乾隆、嘉庆时期。黎平府书院有精干的管理机构,多渠道的经费来源,高标准的入院条件,灵活的教学方法,优厚的奖励措施和严格的学规学约,在科举考试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明清黎平地区的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中央红军进入黎平就来到了贵州。说起红军长征在贵州,人们最熟悉的是遵义。其实,在遵义会议之前,还有个黎平会议,黎平会议是遵义会议的前提。黎平会议旧址原是一个很大的民宅。1934年12月18日至19日,中  相似文献   

16.
1921年华盛顿会议召开期间,以罗家伦、蒋廷黻等为首的一群中国留美学生为了维护祖国的权益,自动组织起来开展了一系列的外交斗争。他们在华盛顿会议召开前筹划成立了中国留美学生华盛顿会议后援会,发表有关时局的文章,为中国外交代表团出谋划策;在会议期间随时关注会议状况,积极奔走联络,既监督又支持中国代表团的外交活动,并组织了反对中日之间直接交涉山东问题的示威活动;在会议结束后,罗家伦等还对中国代表团的外交行动进行了全面的点评,分析其外交方针、对策方面的一系列失误,并指出了国人应采取的立场和态度。罗家伦等留美学生的国民外交行动表明:民族主义往往是大多数留学生应付种种危机的主要精神凭藉,他们的抗争行动体现出海外学子心系祖国、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民族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7.
孙运刚 《凯里学院学报》2014,(6):F0003-F0004
贵州黎平太平山州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黎平县境内,2003年4月经黔东南州人民政府批准,由黎平县境内的12处县级自然保护区升级整合而成,主要保护对象为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和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区位于云贵高原东南苗岭山脉向湘、桂低山过渡区域.  相似文献   

18.
一异步教学实验概况 黎平一中是一所规模宏大、环境幽雅、条件优越、历史悠久的高级中学,占地220余亩,现有在校学生3500余人,教职工220余人。随着全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学校一贯坚持“科研兴校,敦改强校”的办学理念。  相似文献   

19.
通道会议是遵义会议的预演,研究遵义会议首先必须对通道会议有一个深刻认识。通道会议研究了军事问题,虽然没有就战略方针的转变问题取得一致意见,但红军从此反客为主,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促进了这个问题的解决,为尔后黎平会议决策红军战略计划转变乃至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作了必要的准备。通道战略转兵是毛泽东实事求是路线在长征中的首次胜利,为遵义会议创造了关键性的前提条件,为毛泽东重新回到红军的领导岗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遵义会议"是一组系列会议,"通道会议"、"黎平会议"、"猴场会议"可称为"遵义会议"的预备会议,在遵义召开的"遵义会议"是核心会议,"扎西会议"、"苟坝会议"、"会理会议"可称为"遵义会议"的后续会议。"大遵义会议"期间形成了党的第一代成熟的领导集体,张闻天、王稼祥是领导集体形成初期的重要成员。同时,"大遵义会议"也是一块试金石,林彪政治上的动摇和军事上的短视都暴露无遗。四渡赤水表现出的战略思想是:目标明确、机动灵活、避实就虚、不厌诈讹。"遵义会议"的精神是团结、民主、求是、自主。这也是遵义会议成功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