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十二岁男孩的母亲,下岗后做起了清洁工,打扫小区垃圾,每天早上很早起来工作,非常辛苦!男孩便主动要求帮母亲,母亲让他多睡一会儿,男孩说他多干点活儿没事,他还说干完活儿他会更抓紧时间做功课!就这样,母亲被他的倔强所打动,流着泪同意了男孩的决定。男孩的朋友知道了男孩在干清理垃圾的脏活儿,就劝他不要干,说,不然同学们会瞧不起他的。男孩却坚定地说,他帮妈妈干活儿,没什么丢人的,笑就笑去吧!他还是一如既往地早早起床,抢着帮妈妈干活儿。过路人的指指点点,男孩好像没看见,根本不理睬。每天他都帮母亲做事一小时,之后认真温习功课。一…  相似文献   

2.
蒲薇,来,跟我回家。那个男孩再一次温柔地牵住蒲薇的手。可是,蒲薇却看不清他到底是谁。徐扬还记得第一次看见蒲薇的样子,她拖着一个很旧的洋娃娃,躲在她妈妈的身后;白色的皱皱的衬衣,黑丝绒带白点的裙子,漆黑的头发挡住她白皙的面庞。身子只轻轻一旋, 裙子就绽成了一朵美丽的花儿。她沉默地低着头,任凭大人如何逗她,也不肯开口讲话。徐扬看不清她的眼睛。  相似文献   

3.
周五晚九点,体育场灯火通明。各个运动场上到处都是活力四射的身影。一个男孩站在跑道边上,手中拿着一张纸片,正喃喃地背着什么,脚下,是一只篮球。不远处,他的父母正望着他,表情严肃。一会儿,纸条到了母亲手里,男孩结结巴巴地背着,一次又一次……体育场的灯熄灭了。终于,母亲不能忍耐,一把抢过纸片。纸片皱成了一团,一个弧度被抛出老远。男孩泪眼婆娑,眼神中有不满、委屈……  相似文献   

4.
爱心增长课     
有个医生,到英国南部一所小学去拜访老同学。刚走进校园,她就看见一个拄着拐杖的男孩,一瘸一拐地从面前走过。不一会儿,又见一个眼睛上缠着纱布的女孩,被一个比他小三四岁的男孩搀扶  相似文献   

5.
我喜欢男孩,我一直认为男孩比较皮实比较好养。后来我有了儿子,我给他起名臭臭。刚出生时,臭臭是那样地娇小和丑陋。红红的皮肤皱皱的,他不停地哭,饿也哭,渴也哭,拉也哭,尿也哭。他所有的表达方式也只有这些了。他在学步车里学走路,常常看到他的身影在家里冲来撞去。他看见镜子里的自己会微笑,然后亲一下,看见加湿器冒出的白烟也会伸手去抓。在我给他做饭的时  相似文献   

6.
爱心增长课     
陈欣 《班主任》2005,(10):45-45
有个医生,到英国南部一所小学去拜访老同学.刚走进校园,她就看见一个拄着拐杖的男孩,一瘸一拐地从面前走过.不一会儿,又见一个眼睛上缠着纱布的女孩,被一个比他小三四岁的男孩搀扶着,小心翼翼地走进教室.  相似文献   

7.
安静静地坐在书桌前。窗外 ,艳阳高照。就在前几天 ,班里转来了一位俊气的男孩 ,他的成绩不在她之下。刚开始 ,安只是一个劲地与他比成绩。也许是“较量”多了 ,她发现他身上有一种独特的气质 ,很令人回味。她觉得自己的心有一股莫名其妙的骚动。那次政治课 ,政治是安最讨厌的科目 ,自然一上课她便心不在焉。透过窗户 ,她看见电线杆上停着两只鸟儿 ,不停地在“咕咕”着。转过头 ,她看见一抹斜阳不偏不倚地照在他身上。那金黄色的半边使男孩犹如一座雕塑。安简直看入迷了 ,竟没听见那刺耳的下课铃声 ,等到那尊“雕塑”的目光与自己的目光交接…  相似文献   

8.
一个六岁男孩,生性活泼好动。一天,家人酣然午睡时,他在床上百无聊赖,便爬起来一个人在客厅里转悠。他看见一群小猫正围着猫妈妈津津有味地吃奶。男孩凑过去蹲在旁边看热闹,小家伙们你争我抢吃得可真香!猫奶味道如何,牛奶倒是吃过,猫奶还没有。男孩好奇心大发,把小猫们强行抱开,自己伏在地工,引颈啜吸。咦!味道有点怪!(据他后来回忆)“给我起来!”一声断喝,吓得男孩魂飞魄散。刚才的一幕,正好被孩子母亲撞个正着,这位母亲气得不由分说,拉起男孩就是一顿修理。  相似文献   

9.
没有鼻子     
一个多嘴的女孩子,爱批评到她家里来的客人,这使她母亲感到烦恼。一天,她们知道有位先生要来,他的鼻子因遭到意外的事而被割去了。她母亲恐怕小女孩看见这位先生时会说到这事,所以叫她到面前来,说道:“玛丽,史密斯先生下午来时,你必须记着,不可谈及他的鼻子,如果这样做,他便会生气,我觉得很难为情。”下午史密斯先生来到她家里。当他坐在客厅谈话的时候,这小女孩走进来,她仔细看了看史密斯先生的脸,就转身向她的母亲说道:“妈妈,你吩咐我不要说到史密斯先生的鼻子,呀,他真的没有鼻子!”没有鼻子  相似文献   

10.
故事发生那年,他读大一。班里有个女孩美丽且气质高雅,就坐在他身后。他心动了,其实班里许多男孩都心动了。但他近水楼台先得月,可以与她经常聊天、谈心。这样,其他的男孩便对他多了几分羡慕。但不久,他知道她有男朋友,而且在W市读一名牌大学。于是,他便有一种失落感,别的男孩也觉得不是滋味。愚人节很快就到了,他们便把目光聚向了她。先是让他一本正经地走进教室,告诉她,W市的长途,未挂。但那时愚人节在高校校园已相当流行,女孩聪明,只是微笑了一下,未动。他们不甘心,便在校外电话亭给教学楼值班室打了个电话,并告诉是…  相似文献   

11.
不久前,医生凯琳到英国南部的一所小学去拜访一位从教的同学。刚进校园,她就看见一个拄着拐杖的男孩一瘸一拐地从面前走过。不一会儿,又见一个眼睛上缠着纱布的女孩,被一个比她小两三岁的男孩搀扶着小心翼翼地走进教室。  相似文献   

12.
被遗忘的人     
王楠依然清晰记得她看见一个9岁大的男孩常健时,常健眼里所流露出的绝望眼神。常健来自一个被爱滋病魔毁掉的家庭,他的父亲被爱滋病夺取了生命,母亲则遗弃他而改嫁,他靠70岁的爷爷过活。由于害怕爷爷身体弱,他常哭。王楠是河南省上蔡县红丝带孤儿院的一名教师。如今,这个孤儿院  相似文献   

13.
古双存 《广东教育》2013,(10):24-26
【案例介绍】爱笑的男孩小建失去了母亲。听说他母亲去得异常惨烈:与丈夫吵架,冲出马路,被迎面而来的大货车撞飞。肇事货车非但没停下,反而加大油门拼命逃窜,丧心病狂地再次碾过小建母亲的身躯,可怜的她身首异处。后面追赶的丈夫目眦欲裂,却毫无办法。第二天我赫然看见小建好端端地坐在教室里。奇怪的是发生如此不幸,他竟像没事人一样,该干嘛干嘛,并且还大  相似文献   

14.
哇!随着一声大哭,一个小孩跌倒在满是青苔的水泥地板上。我闻声快速赶过去,看清了是他——一个我熟悉的男孩时,便收住了匆匆的脚步,眉头不由得一皱。我该不该扶他呢?我心里琢磨着。想起几周前,这个男孩跌倒后,我毫不犹豫地扶起他所产生的后果,我仍旧心有余悸。  相似文献   

15.
没有鼻子     
一个多嘴的女孩子,爱评论到她家里来的客人,这使她母亲感到烦恼。一天,她们知道有位先生要来,他的鼻子因遭到意外的事故而被割去了。她母亲恐怕小女孩看见这位先生时会说到这  相似文献   

16.
宦金凤 《下一代》2014,(11):4-6
农家小院里生出的武侠梦女儿上幼儿园时,黄燕英从市场上带了一盘成龙的《醉拳》录像带回来,看得女儿毛雅杯目不暇接,自此之后毛雅杯就痴迷于功夫片,每逢看到打斗场面,她都会凝神静气地观摩,默默记下片中招式。毛雅杯经常跑去跟母亲汇报:"母亲,我又练成了一个武功!"然后就正儿八经地演练一遍给母亲看。为了证明女儿的武艺高强,黄燕英常常假装自己是坏人,跟女儿决斗,而在"武林高手"女儿的攻击下,黄燕英总是被打得“落荒而逃”。毛雅杯在与“坏人”母亲的打斗中,一次次体会到做大侠的成就感。毛雅杯上小学三年级时,一天中午她闷闷不乐地告诉黄燕英:她打了人,老师让家长下午去学校。黄燕英忻得有点蒙,原来毛雅杯打的是一个男孩,这个男孩爱拽女生辫子,上午他把一个女孩拽哭了,毛雅杯揪住男孩的衣服,让他跟女生道歉。男孩不但不道歉,还动手打她,毛雅杯一怒,就跟他打了起米。老师把他们俩都批评了一顿,还叫他们下午把家长叫来。  相似文献   

17.
沈彦 《教师博览》2006,(10):7-7
不久前.医牛凯琳到英国南部的一所小学去拜访一位从教的同学。刚进校园,她就看见一个拄着拐杖的男孩一瘸一拐地从面前走过。不一会儿,又见一个眼睛上缠着纱布的女孩.被一个比她小两三岁的男孩搀扶着小心翼翼地走进教室。  相似文献   

18.
一个女孩问一个男孩,他是否觉得她漂亮。男孩说不漂亮。女孩问男孩,他是否愿意永远与她在一起。男孩又说不会。接着女孩问男孩,如果她要走了,他会否哭泣。男孩再次给了个否定的答复。女孩已听够了。她走开时,眼泪不住地沿  相似文献   

19.
你努力了吗     
1927年,美国阿肯色州的密西西比河大堤被洪水冲垮,一个9岁的黑人小男孩的家被冲毁,在洪水即将吞噬他的一刹那,母亲用力把他拉上了堤坡。1932年,男孩8年级毕业了,因为阿肯色的中学不招收黑人,他只能到芝加哥读中学,家里没有那么多钱。那时,母亲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让男孩复读一年。她则为50名工人洗衣、熨衣和做饭,攒钱给孩子上学。1933年夏天,家里凑足了那笔血汗钱,母亲带着男孩踏上火车,奔向陌生的芝加哥。在芝加哥,母亲靠当佣人谋生。男孩以优异的成绩中学毕业,后来又顺利地读完大学。1942年,他开始创办一份杂志,但最后一道障碍,是缺少…  相似文献   

20.
你努力了吗?     
1927年,美国阿肯色州的密西西比河大堤被洪水冲垮,一个9岁的黑人小男孩的家被冲毁,在洪水即将吞噬他的一刹那,母亲用力把他拉上了堤坡。1932年,男孩8年级毕业了,因为阿肯色的中学不招收黑人,他只能到芝加哥读中学,家里没有那么多钱。那时,母亲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让男孩复读一年。她则为50名工人洗衣、熨衣和做饭,攒钱给孩子上学。1933年夏天,家里凑足了那笔血汗钱,母亲带着男孩踏上火车,奔向陌生的芝加哥。在芝加哥,母亲靠当佣人谋生。男孩以优异的成绩中学毕业,后来又顺利地读完大学。1942年,他开始创办一份杂志,但最后一道障碍,是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