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小娴是继亦舒之后的新一代香港言情小说家。她以平凡的文字、理性的思考、犀利的视角,为我们展现了都市里平凡小人物的爱情,着重表现的是那些深陷感情世界中,游走于理性与疯狂之间的女性形象。其作品中的女性在爱情中基本上处于劣势,成为爱情的寄生虫,原因在于都市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使得人性断裂,导致了爱情悲剧的发生。这其中不乏有作者角度的经验性思维,也与作者女性意识的缓慢觉醒相关。  相似文献   

2.
悖论是逻辑学中的一个常用词,从某种意义上讲悖论也反映了逻辑的本质。在中国古代逻辑思想中,《墨经》最能表明这一点。其中,记载了各种关于悖论的分析和论述。它们都是严格悖论的最早雏形,与此相通的是,在古希腊也同样产生了类似的悖论理论。这反应了人类早期的思想认识中的某种共有的东西。本文通过对墨家理论中的“悖”思想和其与古希腊悖论思想的对比分析,认为在早期人类思想中关于悖论的思维方式和逻辑的起点都是一样的。在后世的逻辑发展演进中,中国和西方可以说是走的不同的道路。即由于现实的需要和汉语文字方面的因素使得中国逻辑发展成为更倾向于事实的类比推理的逻辑,是一种不同于西方形式的逻辑。  相似文献   

3.
对于芝诺悖论,不同的学者依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析,并力图寻求解决芝诺悖论的途径。这些工作都必须建立在充分认识芝诺悖论的基础之上。本文通过对芝诺悖论本身的澄清,为芝诺悖论研究的相关问题提供一个必要的基础。同时,对于先秦典籍中出现的一些与芝诺悖论相似的语句,我们应该进行思考,为什么在中国没有产生严格意义上的悖论,并对其原因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4.
用新批评的细读法对<李尔王>开场处的情节悖论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该悖论的主要含义是权欲对人的毁灭;另外,该悖论在剧本悬念设置和揭示全剧荒诞主题两个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教学悖论指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必须解决却永难得到答案的一系列困惑与矛盾,如语言暴力与无言之教的悖论、规训与自我创造的悖论、理想之境的描绘与苦难之境的揭示之间的悖论、功利追求与精神修养的悖论等等。教学悖论对教师的自由实践造成了重大影响。教师自由实践的本质和精髓在力行,教师权力的真正体现也在力行。教师的自由实践是一种精神实践,也是一种科学的政治实践。教师自由实践的最高境界表现为教师能进行原创性教学,即教师创造课堂、教师创造学生。而这一切自由实践的根本则在教师能够自我创造。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了中西方文学作品中的爱情婚姻观。首先是中西方传统观念的不同引发爱情观之间差异,其次是中西方女性因社会地位的差异而引发婚姻观不同,最后分析了中西方爱情观、婚姻观的相同点。  相似文献   

7.
在人类思维和科学发展史上,悖论是一个非常古老而常新的问题,对于悖论的研究一直以来也是逻辑学界研究的热点与难点问题。近年来关于悖论产生的原因,学界存在违背逻辑规律、不合理的思想规定以及预设错误等五种观点。  相似文献   

8.
所谓悖向思维,笼统地说就是指背离原来的认识并在直接相对立的意义上去探索新的发展的可能性。所谓悖论,是指一个论证能够导出与一般判断相反的结果,而要推翻它又很难给出正当的根据时,则这个结论称作悖论。  相似文献   

9.
《柳树下的梦》是安徒生于1853年写出的,讲述的是一个男孩为追求爱情,最后孤独地死去的故事。故事虽然感人.但这其实是一个被误读了的爱情故事。所谓“青梅竹马”式的爱情,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使原来的一些冠之以爱情的感情因人们判断力的成熟而还原为友情的真面目。男孩所谓的爱情充其量仅是一个梦而已,“终成眷属”也只能在梦里实现罢了。对于安徒生本人而言,在生活中似乎也总是混淆爱情与其他感情之间的界限,所以他心目中许多的爱情其实是泛化了的。  相似文献   

10.
当代华语乐坛流行歌词中的爱情话题.表现出了自立与自主、自省与自察、突围与飞翔、以及追求乌托邦式爱情的几类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1.
川端康成笔下的波子,反映出他战后的女性意识:张扬女性魅力,赞扬女性在时代浪潮中积极对自我价值进行审视和重新体认,强烈批判男权制度及其卫道士,揭露在战后无法勇敢承担爱情责任的男性。川端康成对波子等女性爱情命运的把玩与对比,形成他女性意识的矛盾之处,也是其独特之处。论文主要从社会历史批评角度,结合精神分析文艺学方法,对波子爱情命运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把握川端康成战后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2.
付瑶 《职大学报》2009,(3):16-20
本文旨在探讨<墨经>说"悖".通过对悖论之"悖"还是"二难"之"?R"的分析,指出"罗素悖论"等若干悖论并不是悖论.笔者把悖论命题中的变元数量作为划分悖论的标准,从<墨经>中存在的一元悖论、二元悖论拓展到多元悖论.并用命题逻辑的形式分析方法,证明<墨经>所及悖论的类别以及悖论的虚假属性,力求理性地识别悖论和揭穿悖论劣根性的本质,把悖论从似乎具有合理身份的成员中彻底清除.  相似文献   

13.
悖论,虽源于逻辑学,但在语义中则是指言语表层所出现的于情理相悖的语句组合在一起,以反求证。悖论现象在诗歌中所引起的诗性模糊,从美学观点来来看,正是文学艺术的表现。探究悖论的定义以及悖论在诗歌中所表现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可感受到一种审美体验。而这种反衬美、新奇美和壮美的悖论模糊诗性使读者产生无限的遐想,进入新的范畴认识领域。  相似文献   

14.
“反英雄”、“黑色幽默”、“悖论”如同孪生姊妹 ,如影相随。在各种体裁的诗歌、散文和小说中 ,黑色幽默用于描写反英雄人物 ,反英雄人物透露着黑色幽默 ;悖论隐藏于黑色幽默中 ,黑色幽默借助悖论来表达。在对于反英雄人物的描写中 ,黑色幽默和悖论的手法往往是点睛之笔 ,入木三分。  相似文献   

15.
简·奥斯丁生活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乡村,她的作品以描写乡村中产阶级和上流社会的爱情和婚姻为主。她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通过对五桩婚姻的描写,淋漓尽致地反映了她所生活的那个年代人们的爱情与婚姻观、女性伦理和家庭伦理。在传统的资产阶级婚姻道德中,金钱和门第是爱情和婚姻的决定性因素。由于女性没有权利拥有和继承财产,她们不得不将物质作为爱情和婚姻的重要因素。本文从文学伦理学的角度对《傲慢与偏见》进行解读,分析小说中反映出的婚姻观,并挖掘伦理道德观念产生的社会根源,再现当时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16.
完整的性别关系应包括女性之间的关系、男性之间的关系以及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关系,三个方面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以往的研究主要关注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关系,而对女性之间的关系关注较少。即使是对女性之间关系的研究,也往往忽视或回避女性之间的“相煎”关系,而强调女性之间的“姐妹情谊”关系。本文以女性关系为研究视角,由张爱玲人生的“传奇”进入其作品“传奇”的解读。试图探讨张爱玲笔下的矛盾冲突主题——“女性相煎”关系。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与《荆棘鸟》都讲述了感人至深的爱情悲剧,本文试对两个爱情悲剧进行比较,从悲剧中的女性形象、悲剧主题、宗教文化三个方面进行比较,从中体味中西方文化的相通与差异。  相似文献   

18.
电视剧<橘子红了>在内容上从人生、人性、个性、礼教、道义等方面阐释女性爱情,有别于政治说教;在形式上运用独特的影视手段对女性爱情进行艺术的阐释,有别于其它艺术,也有别于其它影视.<橘子红了>对女性爱情的阐释是别样的--好样的  相似文献   

19.
美国文化在自然观方面的最大特点是天人两分,表现为人类中心主义,自然始终处于人的附属地位。美国自然观发展最辉煌的成绩在当代,即生态批评和生态伦理;其悖论是征服与保护并行。本来主张环境保护的倡导却成了环境破坏的托词或理论根据。目前,环境问题比较迫切,借鉴美国的历史经验来审视中国的环境问题,希望能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谈起爱情,人们常常会用“神圣”二字来诠释它,也许在每个人眼里爱情都是纯洁高尚的,但是爱情这东西又说不清,它是一种莫明其妙的感觉,需要细细的去体会它,才能懂得其中的奥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