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帝国主义”实际上就是文化扩张。二战结束以来,美国通过文化外交,借助其新闻媒介、文化交流、好莱坞电影、跨国公司等,积极扩张美国的政治文化和大众文化,目的在于企图在全球实现美国文化霸权。  相似文献   

2.
实用主义作为美国主流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着美国对外政策的制定,与美国的外交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指导着美国的外交,贯穿于美国外交的始终.实用主义对美国外交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国家利益界定的不确定性、外交政策制定的灵活性、价值观上的双重标准、外交作风上的言行不一、不守信用.  相似文献   

3.
政治文化深刻影响着国家对外政策的制定,与外交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美国的发展历程中,其外交政策具有自身的政治文化背景,由此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与特点。这是了解美国外交政策的基础。天赋使命感、种族优越感、自由主义、实用主义对美国外交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王涛 《红领巾》2005,(4):97-99
作为一个实行政教分离的国家,美国国内的宗教色彩却是十分浓厚的,宗教文化在美国社会中具有深厚的基础和深远的影响力,不仅在国内政治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并且对美国的外交思想和外交决策也具有不可忽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微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日益深入,"微文化"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积极和消极影响,同时也增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对教育工作者提出挑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微文化"优势,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美国文化外交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化外交是指以文化传播、交流与沟通为内容所展开的外交。美国所谓的“文化外交”通常专指教育与文化交流活动。文化外交在美国兼具工具性与目的性,因而美国政府从事的文化交流活动具有明显的特征。我们要正确认识美国的文化外交,既保持高度警惕、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同时也要利用美国文化外交提供的机会,加强交流与相互了解。  相似文献   

7.
美国国内的一些政治家和许多民众认为,美国民众和民意对外交决策的影响无足轻重。如何正确地全面评价公众在外交决策中的作用?不仅要考察公众舆论,更关键的是要考察透过公众舆论反映出来的普遍存在于广大公众心目中的思想意识、政治文化。因为这种影响是长期的、间接的。由于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国内问题与国际同题的界限日益模糊,一国利益与他国利益日益紧密联系;也由于美国选举政治的多元化、利益集团政治迅速的发展,公众对美国外交事务的关注以及对外交决策的影响在不断地上升,应引起政界和学术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20世纪末,在美国国内国际事务日益复杂的大背景下,智库蓬勃发展并且在美国外交决策中担任重要角色。这些智库在具有传统智库特征的同时,也有着自身明显的特色,按职能标准将美国智库分为学术智库、游说智库和合同智库三种。由于美国政府决策的各阶段、各层次决策主体特点的不同,智库有针对性地采取诸如组建专业总统竞选团队、"旋转门"效应、利用大众传媒引导和教育公众、利用人脉和专有渠道举行学术会议、发布会以及午餐会、出版刊物、发布报告提供外交思想和政策建议等方式施加影响。智库对美国外交决策施加多种影响是由美国政治制度、政治传统及智库本身特点决定的。美国智库近年来出现了在数量上不断增加、研究议题多样化、工作网络日益国际化及与政府政策联系日益紧密的趋势,这些趋势使得智库研究外交政策的范围更加广泛。可以预见,美国智库在外交决策研究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将在今后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9.
新世纪伊始,随着美国的战略重心东移亚太,文化外交成为美国对东南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动因主要在于对文化外交重要性的再认识及东南亚地区战略地位的提升。美国对东南亚文化外交表现出四大特点:扩大传统项目开展规模,拓展传统项目影响范围,升级传统项目开展形式,创制新型文化外交项目。其影响主要体现在改善美国在东南亚的国家形象、加速东南亚国家的"民主化"进程并强化其与美国的双边关系、对中国产生负面影响三个方面。但美国文化外交的扩张主义本质、不同对外政策手段间的内在矛盾、国内治理问题的"对冲"效应、东南亚国家在国际关系上相对中立的传统都对其影响力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制约。对于美国在周边地区的文化攻势,中国应有充分的认知和相应的对策,做到防范与借鉴相结合,为自身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周边环境。  相似文献   

10.
以往人们在分析美国的外交政策时,主要将视角集中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忽视了美国人的文化价值观念在制定外交政策时所起的作用。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美国外交行为的独特个性,的确与这个国家的文化特性密切相关。抑或说,外交行为的特性是文化特性的一种转移、复制和表达。文化的工具性功能和它在外交行为中发挥的导向性功能,使其在美国国际战略的实施中具有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电影是文化的载体,它是了解各国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伟大的辩手》是一部美国励志片,影片向观众投射出“美国梦”、个人主义、基督教色彩、非主流文化等美国的文化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化因素是美国外交传统的理论基础。美国作为一个年轻的、后起的、当今世界一流大国,在其发展过程中,对自己的化倍感自豪,在对外交往中,以美国化为标准,向全世界“推销”美国的价值观和政治制度。对不服从,则以政治、经济的手段以至用武力予以坚决打击。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权外交作为美国基本国策之一,在对外关系中占重要地位。从卡特到克林顿、小布什,美国的人权外交政策不断完善和发展。其特点有:人权批评实行三重标准;人权外交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倾向;片面解释人权,以美国的标准强加于人;人权外交是通过政治施压、经济制裁、军事进攻即搞对抗实行的。美国人权外交的实质,是为了和平演变社会主义,在全球推行美国的政治经济模式和价值观,也是为了称霸全世界。  相似文献   

14.
美国嬉皮士运动:对正统文化的反抗和颠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爆发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嬉皮士运动是对美国正统文化的反动,旨在通过毒品、摇滚乐、性自由和公社等形式挑战、对抗、颠覆和消解基于理性主义和技术治理的美国主流文化价值观.代之以基于非理性主义的价值观及其“另类生活方式”。这场以青年嬉皮士为主体的文化反叛运动不仅在当时名声显赫,引人关注,而且对美国人的价值观产生了深远和长久的影响,其“幽灵”仍徘徊在美国政治、社会、教育和文化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向学生讲授有关西方英语国家的社会和文化知识。而各种类型的英文媒体,例如报纸、杂志、书籍、电台、电视节目及其电影,不仅是展现英美等西方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全貌的窗口,也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文化的重要载体。不可否认的一项事实是,当代中国大学生是英文媒体所传播的各类英语信息的积极消费者和接受者。本文提议在英语课堂上充分利用英文媒体来培养大学生对西方文化的批判能力。通过传媒知识的普及、对各种媒体体裁的分析,以及对媒体所传递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分析,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和辨别英文媒体传达的信息,引导大学生充分认识当今所处的文化环境的"美国特征",培养大学生形成基于自身的文化背景来解读和诠释西方文化的习惯,从而提高大学生理性地评判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社会和西方文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从清教主义到美国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文化是国内外学者普遍关注的话题。它是源于欧洲大陆的清教文化,由清教徒移民新大陆时输入北美,并在这块广袤的土地上发展成为美国的白人文化。作为新英格兰最早的移民,清教徒以及他们的清教主义对北美殖民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对美国主流文化的价值观和美利坚民族性格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警惕美国以文化"软实力"西化、分化中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利用经济全球化,向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推行文化霸权主义,推行全球文化美国化.美国的价值观、生活方式侵蚀了发展中国家的人民,美国文化严重冲击和破坏了民族文化.美国文化对中国的冲击也很大,尤其是对青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对此应有所认识和警惕,维护中华文化的特性和独立性,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18.
克林顿在首任总统期间,面对冷战后多变的国际局势,其外交出现了诸多失误,招致国会中共和党人及国际社会的频频指责,尤其是左右摇摆的对华政策,导致中美之间关系严重后退,更为世人所批评。分析克林顿的外交得失,比较战后美国外交一般特点,不难发现其产生根源,除了总统个人外交能力远逊内政能力,其外交决策班子的构成也欠佳等原因之外,美国两党政治产生的府会对立与掣肘,美国的权力机制与价值观等因素所产生的影响更重要。这些因素影响过以往美国政府的外交决策,也必将继续影响克林顿在第二任内的外交决策,在反对党继续控制国会的背景下,克林顿要在外交上,包括对华政策上作较大调整,谈何容易!  相似文献   

19.
简析冷战后的美国文化霸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美国运用文化这个“软权力”与政治、经济、军事手段一起,共同构筑其世界霸权。其推行文化霸权的手段主要是借助网络和通过文化产品的输出传播其价值观。在全球化时代,自觉抵制美国的文化霸权.保护本国文化主权,将是世界各国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电影是文化的载体,能够直观反映真实社会中的文化。《风雨哈佛路》是美国电影中一部重要的励志片,通过讲述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展示了美国主流文化价值观,即个人奋斗以实现"美国梦";同时也涉及了以嬉皮士文化为代表的非主流文化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