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职校教学质量评价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评价一直是职业教育中的一大难题。职业学校如果对普通教育中的评价机制死搬硬套、生吞活剥的话,那么这种忽视职校自身特色的做法显然不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特别是专业技能的提高。如果因为职校教学质量评价缺少可供借鉴的现成经验而放弃评价,显然又有悖于教育规律,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职业教育赴晚,职校专业有别,学生基础不一,专业特色各有不同,因此要对不同专业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客观上比普通中学在同一水平线(一般同一年级各班级基础比较平衡,特色也不是很明显)上实施教学质量评价难度更大。特别是近几年集约式大规模职业学校应运而生,这些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评价问题显得更为突出。像我们绍兴市职业教育中心,现有教学班级七十五个,共有美术设计、餐饮旅游、财经电脑、机械电子四大类三十余种专业,对不同专业之间,同一专业不同学科之间,同一学生不同阶段,同一学科不同教师的教学质量反馈或评价,客观上有着较大难度。因此建立一套科合理、切实可行的教学质量评价方法,促使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不但十分必要,而且是当务之急。为此,我们进行了教学质量评价方法的研究与实践。在此基础上创立了教学质量评价方法包括化课的差量比较法、专业基础课的集体评分法、专业课的技能分段达标法(简称“评价三法”)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
对学校效能理论的起源及发展,学校效能的内涵、特征及功能等问题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学校效能理论为基础,构建职校效能理论,评价职业学校效能的观点。认为将学校效能理论应用于职业学校评价,研究职业学校教育净影响所产生的增值情况,对于科学分析、评价职业学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切实提高职业学校教师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打造职业教育专业名师队伍,实现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有效对接,诸城市在全市职业学校和企业中开展了以"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挂职顶岗,聘请技术骨干、能工巧匠到职业学校兼职"为主要内容的校企"双向挂职"工作,突破了多年来制约职业学校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职业教育处于蓬勃发展时期,挑战与机遇共存。职业学校的学生综合素质较差,把他们教育成才,就成了职校教师的重要任务。职校有着特殊的环境与学生群体,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面对不同素质与不同心态的学生,这给职校教师带来了较大的挑战。所以,职校教师要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职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吴晓 《教师》2015,(8):13
如何做好学生的评价工作,更多地关爱学生的生活和成长,已成为当代中职教育的关键问题.对学生公正地评价,是职业学校教育培养学生成才的一条正确的路径,职校教师有义务、有责任对学生作出公正的、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评价.未来的社会是全面发展的社会,教师作为评价者,除了学业评价,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评价,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相似文献   

6.
为切实提高职业学校教师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打造职业教育专业名师队伍,实现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有效对接.诸城市在全市职业学校和企业中开展了以“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挂职顶岗,聘请技术骨干、能工巧匠到职业学校兼职”为主要内容的校企“双向挂职”工作,突破了多年来制约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瓶颈,取到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进一步实施,我国的教育事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各种类型的办学模式应运而生,教师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对职业学校来说,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日益突出。如何提高职校教师素质,以适应职教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与思考。一、提高职业学校教师对发展职业教育的认识,是提高职校教师素质的前提由于职业教育特别是农村职业教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滑坡,不少教师情绪低落,有的从事第二职业,有的调入普高,严重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因此,提高教师对职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调动…  相似文献   

8.
苍中洪 《职教通讯》2012,(26):24-27
职业院校实施科学的素质教育评价具有现实意义,它是学生职业素养形成的保证,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强大推动力,能有效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从根本上确保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职业院校素质教育的评价应遵循导向性、多元性、科学性和创新性原则。构建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须建立全方位的目标评价体系,形成有效的实施机制;完善考核与评价机制,确立"合格+特长"的素质发展模式;构建教师工作评价体系,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9.
劳动态度是评价劳动力素质的一个重要维度,对职校生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我国职校生劳动态度整体上处于低层次,其原因涉及到社会、学校和家庭三个方面。研究职校生劳动态度的培养途径,不但可以提高职校生的综合素质,而且有助于提升我国职业教育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本通过反思当前职业学校教师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从职业学校教学目标的实现以及指导教师发展的方向,提出了建立具有二维导向的职业学校教师评价体系的设想,旨在引发职业教育工作提出自己的见解,使我国的职业教师评价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职业教育越来越受社会认可,职校教师地位不断提高,职业学校班主任则任重道远。记得伟大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在8年的职业教育、6年的班主任工作过程中,让我更坚定地认为作好一名职校班主任必须做到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的呼声不绝于耳,特别是对于从事基础教育的中小学教师来说,提高其社会地位刻不容缓。职业声望是评价教师社会地位高低的标准之一,笔者对历年来学者所作的职业声望研究进行历史考察,以期理清我国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声望状况,对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做以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博弈中完善--论我国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学校是职业教育事业的代理人,通过分析政府对职业学校工作质量进行评价的过程可以发现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中存在的博弈关系,包括政府与学校的博弈和职业学校之间的博弈,这种博弈关系存在三个方面的特征和两个问题.因为这种博弈关系,我们要建立政府作为制度安排者、中介机构为评价主力、社会评价参与的新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4.
教师专业化发展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然而由于城乡地域差别,农村职校的教师专业化发展却难以开展。究其原因有外因和内因之分。其中职业教育不公平导致了政府和社会对职业教育的不重视,职校教师社会地位较低。职校教师职前培养的缺陷、教师专业化发展评价体系不健全也是影响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原因。内因则是由教师自身造成的,即职校教师本身的内在动力不足,对自己的专业发展不主动、不努力,对学生、对自己的教学工作的奉献意识淡薄。  相似文献   

15.
建立有科学性、实效性、切合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实际的课堂教学评价,是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部分之一。中等职业学校课堂教学评价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有利于教师在职业教育生涯中的专业化成长;有利于教师和学生身心、智能、情感共同成长。笔者根据近几年在中职学校指导教学丁作的实践,经过研究实验,建立了校内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法,对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职业学校教学管理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和职校生就业率的上升,职业学校招生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如果不能把握好扩大招生的度,盲目扩大招生规模,定将影响学校的教学、管理质量和秩序,阻碍职业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指出盲目扩招是一种短视行为,对部分职校在利益和各种因素的驱动下盲目扩招的危害进行分析,并结合工作实例,阐述在新的职教形势下,职业学校要如何理性地制定招生计划,以保证职业学校又好又快、健康、可持续、高效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职业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理应重视职业学校办学的专业特点,这是无须争辩的。需要我们探索的是,职业学校的校本课程既要有专业特色,又要具有实用性和发展性。所以,职业学校校本课程的评价,应该以分析学校课程资源为基点,以开发与实施过程为主线,以学生发展为目的。既要评价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和内容,又要评价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行为和体验,还要评价校本课程作为职业教育的载体在学校所产生的作用。这就要求,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师资队伍建设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和基础,通过继续教育推动职业学校教师素质的提高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成为教育管理者的共识。职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应该实现教学内容与模式的现场化、培训网络的层次化、培训渠道的多元化,并建立继续教育的评价体系,以真正促进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教师评价是职业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手段,直接影响学校管理的质量和教职工队伍的建设。在调查和座谈中发现许多教师并不欢迎教师评价,对评价持过多悲观、消极情绪,不仅对教师心理造成不良影响,同时也造成评价工作恶性循环。因此,应采用有效措施降低教师的不利心理影响,提高职校教师评价的实效。  相似文献   

20.
职业教育从根本上说是就业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因此作为职校教师,除了具有普通学校教师必须的政治素质、化基础和掌握基本的教育理论等素质要求外,还应具有职校教师特有的业务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