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频繁出现电动车与汽车相撞的交通肇事,多发生在道路交叉路口。一是电动车迎面撞击汽车:二是电动车的侧面遭到汽车横向撞击。电动车和汽车碰撞后的速度,可以通过刹车印公式计算。由于电动车质量比汽车小许多。碰撞不会明显改变汽车原来的运动状态。碰撞前,电动车和驾驶员可以看成一个整体,碰撞后因冲击会造成人车分离。不论是电动车迎面撞击汽车,还是汽车从侧面撞击电动车,电动车驾驶员都是和汽车发生直接的一次碰撞。可以利用抛射运动或倒地电动车的刮擦地面运动来推算电动车及汽车的速度。  相似文献   

2.
题目 汽车以20m/s的速度行驶,到站前开始匀减速刹车,从刹车开始经过5s汽车的位移为40m,求刹车后汽车加速度的大小.很多同学给出的答案是a=-4.8m/s2,下面我们验证一下这个答案是否正确.  相似文献   

3.
1题目甲乙两辆汽车一前一后在一条长直路线上匀速行驶,甲在前速度为v1=10m/s,乙在后速度为v2=20m/s,当两车之间的距离为s=50m时,为使两车不相碰,乙车开始以确定加速度匀减速刹车。两车不相碰,乙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是多少?2解析相碰问题,是两个运动物体相同时刻位置相同的一种物理现象。通过对两物体的位移关系进行分析来解决问题,无疑是根本的处理方法。但如何对过程中的位移关系动态、细致地把握,以及对列  相似文献   

4.
九义物理新教材第一册第105页有这样一段话:“惯性是造成许多交通事故的原因.行驶中的汽车和自行车刹车时,由于惯性不能立即停止,即使紧急刹车,也要向前运动一段距离才能停下来.车的速度越快,刹车后向前运动的距离越长.”初学者在理解这句话时,往往会误认为“汽车的速度越快,则惯性越大.故刹车后向前运动的距离越长.”而实际上汽车的惯性只决定于汽车的质量,而与汽车的速度大小无关.下面,我们简单分析如下:一、惯性与速度无关有的同学认为:“物体的速度越大,惯性越大.”’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我们可以用归谬法来论证…  相似文献   

5.
【例1】汽车以12m/s的速度行驶5分钟后突然刹车,如刹车过程是做匀变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6m/s^2,则刹车后3秒钟内汽车所走的距离是多少?  相似文献   

6.
物理问答     
7.汽车具有良好的刹车性能,在以90km/h的速度行驶时,可以在56m距离内被刹住;在以48km/h的速度行驶时,可以在21m距离内被刹住,假设对这两种情况,驾驶员所允许的反应时间(在反应时间内驾驶员来不及刹车,车速不变)与刹车后的加速度都相同,某驾驶员驾驶汽车以上述两种年速行驶,刹车后恰好按规定距离刹住,求该  相似文献   

7.
一、运用逆向思维求解在运动学中运用逆向思维求解的方法,可以使繁题化简,难题化帮助我们解决思维定势上的一些问题.例1一汽车以2 m/s2的加速度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求它在停止运动前的最后1 s通过的位移是多少?解析:如果设汽车刹车时的速度为v0,从刹车到停止所用时间为t,再运用运动学公式可以进行求解,但过程非常繁琐.若从逆向思维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就很简单.因为匀减速直线运动与匀加速直线运动互为逆运动,该车停止运动前的最后1 s可对应其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的第1 s内的位移,由公式s=at2/2,将a=2 m/s2,t=1 s  相似文献   

8.
物理问答     
1.在一宽阔的马路上,司机驾驶着汽车匀速行驶,突然发现前方有一条很宽很长的河,试分析说明他是紧急刹车好还是转弯好.(设汽车转弯时做匀速圆周运动,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  相似文献   

9.
当机动车与自行车碰撞时,因自行车质量较小,故不能利用动量守恒定律对车辆碰撞的进行事故鉴定。一般先是根据小轿车在与自行车碰撞的前后留下了清晰的刹车印迹,直接利用刹车印公式就可计算事故前小轿车行驶的速度;其次,还可以根据自行车碰撞后刮擦地面的运动,计算出小轿车碰撞时的车速后再计算小轿车行驶速度;还可以利用骑车人平抛运动规律,计算出人体抛出的速度,它也就是小轿车在与人体碰撞时的车速,据此再计算小轿车行驶速度。最后根据三种方法计算出的速度值可以互相比较,从中估计车速的最合理取值。  相似文献   

10.
例1在平直公路上,一汽车以v_0= 15m/s的速度匀速行驶.从某时刻开始刹车,汽车以a=2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问刹车后第10s末车离刹车点多远.  相似文献   

11.
在求解质点的运动的问题中,初学者常犯的错误:对要领理解不深刻,盲目地套公式进行运算等.下面举例说明. 例1 汽车以10m/s的速度行驶5min后突然刹车.如刹车过程是做匀变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5m/S^2,则刹车后3秒钟内汽车所走的距离是多少?  相似文献   

12.
在汽车、拖拉机事故现场,常常看到汽车制动轮子留在地面上的刹车印长短不一,有时只有一侧,甚至只有一个轮子留下了明显的刹车印。在长短不一的刹车印中,应该以哪条印迹为准计算车速呢?若只有其中一部分车轮留下刹车印迹,我们又是否可以依据此判断计算车速呢?计算车速应以最长的印迹为准,但根据印迹长短计算车速的公式,对车速的估算是偏小的,实际车速还要略大一些。只要在肇事车辆的车检中未发现有制动装置失灵的情况,即使只有一个车轮留有刹车拖印,也应作为四轮制动处理。  相似文献   

13.
小轿车与驻停大客车尾撞之后连在一起,这是典型的完全非弹性碰撞。如果认为大客车右前轮的轮胎擦印就是碰撞后两车共同滑移的距离,那么用刹车印公式可以计算出两车碰撞后的共同速度,再利用动量守恒定律就可以计算出小轿车碰撞前的速度。由于碰撞前大客车是停驻的,动量守恒方程中只有小轿车碰撞前的速度为未知量,一个方程一个未知量,正好可以求解。碰撞前小轿车在路面留下了一段制动拖压印,运用末速度不为零的刹车印公式,我们就可以最后计算出小轿车制动前的行驶速度。  相似文献   

14.
某参考资料上有这样一道例题:司机开着汽车在一宽阔的马路上匀速行驶,突然发现前方有一堵墙,他是刹车好还是转弯好?(设转弯时汽车做匀速圆周运动,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  相似文献   

15.
1刹车类问题的错解 "刹车"问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即车匀减速运动一段时间后会停止,而且停止后不可能再反向匀加速,很多同学正是忽视这一点盲目套用公式,以致出现汽车经刹车速度减到零又反向加速的荒谬结论.  相似文献   

16.
ABS是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的简称.早在20世纪初,人们就开发出了ABS并首先应用于火车和飞机上.现代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是由微电脑对车轮的运动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发现车轮接近抱死时,微电脑立即发出指令,放松刹车让车轮开始滚动;当发现车轮速度增加太快,其正加速度达到某一临界值时又能增大刹车压力,阻止车轮滚动.如此往复循环,在1秒钟内可作用数十次,相当于不停地、恰到好处地刹车、放松、刹车、放松,也就是完全由微电脑来控制汽车的"点刹".  相似文献   

17.
ABS是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的简称。早在20世纪初,人们就开发出了ABS并首先应用于火车和飞机上。现代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是由微电脑对车轮的运动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发现车轮接近抱死时,微电脑立即发出指令,放松刹车让车轮开始滚动;当发现车轮速度增加太快,其正加速度达到某一临界值时又能增大刹车压力,阻止车轮滚动。如此往复循环,在1秒钟内可作用数十次,相当于不停地、恰到好处地刹车、放松、刹车、放松,也就是完全由微电脑来控制汽车的“点刹”。  相似文献   

18.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中课本物理第一册第117页讲到惯性的应用时写道:“……物体的惯性对我们也有不利的一面.行驶中的汽车或火车,由于惯性不能立刻停止,即使紧急刹车也要向前运动一段距离才能停下来,而且汽车或火车行驶得越快,刹车后向前运动的距离越长。”(着重号系笔者所加)这里前半句是完全正确的,后半句却是画蛇添足了。学生读了这段话后,只能产生这样的感觉:物体的惯性与它的速度有关,汽车或火车的速度越大,它的惯性也就越大,因而刹车后向前运动的距离也越长。学生从阅读课本得来的这个感觉,又正好符合他们平时生活经验中早就有的印象。譬如,学  相似文献   

19.
例2辆完全相同的汽车,沿水平路面一前一后均以20m·s^-1的速度前进.若前车突然以恒定的加速度刹车,在它刚停车时,后车以前车刹车时的加速度的2倍开始刹车.已知前车刹车的过程中所行使的距离为100m,若要保证两车在上述情况下不相撞,则两车在匀速行驶时保持的最小距离是多少米?  相似文献   

20.
一、什么是汽车行驶时的牵引力?如图1。汽车上的驱动车轮(后轮)在由发动机传来的逆时针的驱动力短M作用下,与地面接触的轮子上的O点相对于地面有后滑的趋势,从而出现了地面作用在轮子上的阻碍O点向后滑动的静摩擦力f。在驱动力矩M和静摩擦力f共同作用下,轮子向左滚动,汽车向左前进。把汽车作为一个整体时,力f是外界物体作用在汽车上的牵引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