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典故词语作为词汇的民族性符号体现者,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以及人名、地名中都可以发现典故词语的灵动,通过它们,可以加深理解语言与文化水乳交融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典故词语作为词汇的民族性符号体现者,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以及人名、地名中都可以发现典故词语的灵动,通过它们,可以加深理解语言与文化水乳交融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典故是千百年来民族集体智慧之结晶、悠久文化之瑰宝。典故根据不同的来源主要分为历史典故、神话传说、文学典故三大类。文化是典故赖以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典故是文化的载体和精髓,能够反映特定的社会文化。翻译《红楼梦》中的典故时不应仅仅实现来源语和目标语之间字、词、句形式上的对等转换,更应该尽可能再现典故的文化内涵,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采用直译、意译、意译加注以及增译等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4.
汉语典故语言简练,意境优美,内涵丰富,经常对幼儿进行典故教育,可以增加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加强幼儿对汉语言的鉴赏能力,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文化修养。  相似文献   

5.
典故是语言文化的结晶,由于典故有着深刻的文化意义,在翻译典故的过程中了解英语典故的来源及背景,有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英语典故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成语典故文化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化现象之一,是与现代文化渊源关系十分密切的一种文化,同时也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文化体系。邯郸成语典故文化是这个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并以其丰富的内容、独有的特点成为中华民族成语典故文化中最为耀眼的一颗明珠。邯郸被称为"成语典故之都",很难再找到一个城市或地区的成语典故文化能与邯郸的这种文化相比拟。作为邯郸城市文化典型代表的邯郸成语典故文化有五大特征,研究和推广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典故是语言的精华,是文化的结晶,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受历史背景、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的影响,英语中的典故和汉语典故承戴着各自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表达出不同的语言色彩和寓意,所以了解英汉典故的差异有助于更好的学习英语.  相似文献   

8.
邯郸成语典故文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邯郸有丰富的成语典故文化资源。有关赵文化的成语典故是邯郸成语典故的主体和核心,邯郸成语典故以其高度精练的语言浓缩了赵文化的各方面的历史信息。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有学者开始搜集成语典故,到20世纪80年代末逐渐提出了“成语典故之乡”的概念。收入邯郸成语典故的根本原则,应看其典故内涵与邯郸历史(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历史)、地城或邯郸人物之间联系的密切程度。  相似文献   

9.
根据互文性理论,任何一部原文作品总是浸润在该民族的文化体系中,同时又与世界上别的民族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互文性可以分成语言互文性和文化互文性.文化互文性又可以分为文化的内部互文性和跨文化互文性.译文和原文之间的关系也是一种互文关系.互文性不但在译者理解原文中起重要作用,同时,在表达中也发挥重要作用.从互文性角度对《红楼梦》两个译本中典故的翻译进行对比分析,说明互文性理论在理解和表达典故翻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提出典故翻译应遵循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陶陶 《考试周刊》2009,(22):33-34
两种语言之间的文化内涵不对应.造成了语言之间的文化空缺现象。典故作为文化空缺现象的集中体现,成为翻译中的拦路虎。本文以古典诗词中典故的英译方法为例,在文化空缺理论的基础上.探讨典故的英译原则应以传递文化为目的。  相似文献   

11.
邯郸享有"中国成语典故之都"的美誉,赵国成语典故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本文从丰富精彩的赵国成语典故中,归纳分析了赵文化精神的内涵,同时简要阐释了赵文化精神对整个中华民族精神形成做出的重大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典故又堪称是语言的精华,因此典故的运用不仅可润饰语言,使之丰富多彩、生动清晰,而且使人们更易于沟通思想。英语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文化意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已日益为人们所认同。试图以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为切入点来探讨商务英语教材中典故的产生来源。  相似文献   

13.
一篇文章,不管是否从文化的角度来立意,我们都可以把具有文化内涵的素材拿过来使用,因此,在选材的过程中,我们要利用好平时的积累,打开记忆中的文化宝库,择取合适的素材,用到文章中,才能使文章增添色彩。1.典故运用典故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是: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我们也可以这样解释:典故,就是把一段古代传说或历史故事压缩成为一个句子或词组。一般地说,每个典故都有一个故事。如清王朝紫禁城内一座宫门上有乾隆皇帝亲笔题写的四个大字:"紫气东来",其中就包含着一个典故。据载:春秋时期,函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传承文化的载体,而文化对于交流有着重大的影响,典故本身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是语言浓缩的精华。英汉典故中蕴涵着丰富的内容、深远的意义和浓厚的民族色彩,所以对于英汉典故的研究要充分挖掘其中的文化底蕴,重视文化的传播,从而加强中西方相互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相似文献   

15.
论文化的不可译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海燕 《天中学刊》2005,20(1):98-99
不可译性可以分为语言上的不可译性与文化上的不可译性.文化上的不可译性包括成语、典故、习俗、物质文化等的不可译,它们处于动态之中.  相似文献   

16.
典故承载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它在对话和行文中所产生的多种修辞学效果,带给人们一种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美感。在文化缺省的大背景下,从现代汉语中的典故谈起,通过讨论英汉翻译中对典故的处理方法,阐述了作者的异化翻译主张。  相似文献   

17.
根植于特定文化的典故在跨文化翻译中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圣经》中的神话故事、人物、寓言和箴言等产生了大量的《圣经》典故,已成为英语语言的一个重要部分。由于《圣经》典故与中华文化存在诸多差异,国内译者在翻译《圣经》典故时经常碰到理解上的障碍。在此基础上,本文旨在从文化角度探讨《圣经》典故的翻译原则和方法,以期更好地指导今后的《圣经》典故翻译。  相似文献   

18.
英语典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如果不熟悉典故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往往不易理解。本文通过探讨其来源,以利读者准确地掌握和欣赏英语典故,并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好地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9.
梁雪清 《高教论坛》2007,(3):177-179
任何隐喻使用者都是一定文化载体,因此隐喻现象必然受到隐喻使用者所在言语社团的思维方式、习惯传统及历史背景等方面的影响。典故的产生和使用都是隐喻式的,典故的隐喻性表明人们只有在以文化语境为基础,通过想象、联想、映射等途径进行一系列认知活动时,典故的隐喻文化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具有文化内蕴的中国菜菜名中有着中国独有的文化意境美,在翻译菜名时要准确地体现这种文化意境应当采用以下5种方法:采用意译加音译的方法传递出菜名的方言音韵美;直译加注释法表达以吉利的数字命名的菜名;意译法可以较好地表达以美好的植物和器物命名的菜名;直译加典故注释能确切表述含有文化典故的菜名;而菜名中蕴含的造型艺术采用意译或直译加食材注释法比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