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历史概念是历史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的本质的、内在联系的反映或概括,或者说是对历史基本史实实质的抽象慨括,“是历史表象到历史规律的中间环节,掌握了符个概念之间的本质联系就掌握了规律”。因此,历史概念在历史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笔者认为,运用材料进行历史概念教学,既能让学生较好地掌握历史知识,又能培养学生学科思维能力,下面就以美国“新经济”教学为例谈一些实践性认识.  相似文献   

2.
刘学章 《山东教育》2006,(10):43-44
《历史课程标准》对“知识与能力”的要求是:“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有人这样比喻:倘若历史是滚滚的长河,那么时间就是长河的里程碑;倘若无数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是一盘散乱的珠子,那么时间就是串起珠子的线索。可见,指导学生熟记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时间,是学生牢固掌握历史知识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3.
历史概念是人们在认识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基础上抽象概括而成的,它揭示了历史现象的本质,是人们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的认识。在表述历史概念时,既要体现历史事物的时、地、人和事的核心内容,又要揭示历史事物的性质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历史概念是指人们对历史事实的概括和总结,反映了人们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认识。主要特征有三:一是具体性。历史概念是对处于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历史现象的抽象和概括,因而在阐述历史概念时必须顾及具体史实,帮助学生建立起本质与现象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历史概念包含历史知识概念和历史理论概念,是对同类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共同特征的进一步理论概括。加强历史理论概念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历史理论概念,进而形成历史思维能力以及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6.
历史名人名言是历史主干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熟悉和掌握历史名人名言,对于正确理解历史发展进程、把握历史阶段特征、形成正确历史概念,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近几年高考中出现的以名人名言为情境材料的试题,本质上是考查名人名言背后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在2010年浙江省高考文综卷中,出现了这样一道考查历史名人名言的试题:  相似文献   

7.
联想是指“由所感触或思考的事件、现象以及概念的刺激而想到其它与之相关的事件、现象或概念的思维过程。”它可以由当前的事物引起对另一事物的回忆。而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互为影响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总是与别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之间有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所以历史教学中采用联想法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分析综合能力和整体记忆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  相似文献   

8.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等基本技能,初步  相似文献   

9.
正历史漫画是一种视觉艺术,画面生动形象,幽默诙谐,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以及强烈的讽刺性,它借助讽刺、幽默、夸张的艺术手法描绘历史人物,再现历史事件,凸显历史或生活的真实状态,揭示历史现象或事件的本质内涵,寓意深远,发人深思,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价值。因此,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历史漫画适时适度的引用,通过巧用历史漫画激活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深化历史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一、漫画导入,激发探究兴趣兴趣是学生探求知识、发展思维的巨大动力。历史漫  相似文献   

10.
历史概念教学,是围绕历史概念,以标志性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或历史现象为载体,通过分析前因后果、相互关系,在把握历史发展线索和史实的过程中,领会历史概念的本质,掌握历史思维方法。因此,在高三历史复习中重视历史概念教学,无论是对提高学生的考试能力,还是对学生形成一定的历史思维和学科素养都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从确定核心概念、感知抽象概念、理解理论概念和把握动态概念等方面谈了自己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联想?联想是指由所感知或所思考的事件、现象或概念的刺激而想到其他与之有关的事件、现象或概念的思维过程。历史复习是在学生脑海里己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刺激物”(即历史知识)的情况下进行的,并且当今历史是对历史知识整体性、系统性的考查,是对能力的考查,所以,在历史复习中进行联想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从而增强复习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初中历史教学,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即了解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高中历史的内容较初中历史有较大的加深和扩展,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它要求在初中历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3.
杨德志 《考试》2014,(4):24-27
<正>以不同的历史范式为中心线索,把孤立、分散的考点知识构建成为纵横相连的内在逻辑紧密的网络知识体系,是加深对考点知识进一步理解的重要环节,是备考复习的深化,是培养学生学科能力和素养的重要途径,而历史概念就是建构知识体系最重要的范式,是历史知识体系的基本单位,它是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本质的、全体的和内部的联系抽象概括,有时空性、概括性、形象性、理论性和时代性等特征。下面不妨就以布罗代尔的长时段理论、历史主体认识的层次性(史实的确认、史事的理解、历史规律的概括及历史意义的评价)和历史概念的本质属性为视角进行构建知识体系例举:  相似文献   

14.
邓彬 《中学文科》2008,(4):102-103
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很多历史原因、历史概念、历史事件的本质、历史结论、历史规律、历史知识网络和历史教训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但在现行高中历史教材中,却往往被省略或隐藏。因此,优化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怎样优化历史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  相似文献   

15.
在历史学习中运用比较法,学生可以从众多的历史现象中找出共同的特征,从有共同本质的现象中找到它们各自特征的表现形式.这有利于较好地掌握复杂的历史现象和概念把握历史发展的来龙去脉,构成较为完整的知识网络,从而更为系统地掌握历史.  相似文献   

16.
历史概念是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本质的、内在的反映或概括,它是历史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历史思维的细胞。掌握历史概念能使学生抓住事物的本质,更准确地理解历史知识。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和理解历史概念具有重要意义。下面,笔者就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实践探索,谈谈历史概念创新教学的几种方法,供同仁们参考。一、要素法历史概念可以分为单一型、复合型和理性型三大类。其中,单一型概念数量最多,是简单的、具体的一类事实性历史概念。如商鞅变法、《辛丑条约》、重庆谈判等皆属此类。对单一型历史概念,一般…  相似文献   

17.
高中历史素养是历史新课改的重要培养任务,也是历史高考的重要考查内容。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巧用比较法有利于学生广泛获得和巩固历史知识,更准确地掌握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本质、特点、规律及影响,形成"古今贯通"和"中外贯通"的整体意识,提高历史学习和辨别能力,实现情感的升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不断提升历史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8.
历史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历史知识,也不仅仅在于提高学生依据有关史料,通过思考,对历史人物、事件、现象产生个人的认识和判断,并得出相关的历史结论的分析能力,更重要的是在于培养学生能在已有知识、能力和方法的基础上运用知识,通过知识的迁移,对其他的历史现象和现实问题进行较为正确的观察、分析、认识和判断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是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本文以《近代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一课为例,探索在时空背景下理解民族资本主义的内涵,了解其发展的原因,探究民族资本家"实业救国"的家国情怀。一、夯实时空之基:从时空梳理中理解民族资本主义的概念内涵历史概念反映历史现象本质的、内在的联系,是人脑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的本质特性的反映。[1]分析历史概念内涵,把握历史事件的本质,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在民族资本主义教学中.  相似文献   

20.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在历史学习中,学生不应只学习“陈述性知识”,还要学习“程序性知识”。所谓“陈述性知识”,是“知什么”的知识。历史学科的陈述性知识,是关于过去发生了什么的知识,它包括史实性知识(如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加工过的历史知识(如历史概念、历史结论)。所谓“程序性知识”,是“知如何”的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