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视戏曲的传播,解决的不仅仅是电视如何传播戏曲的问题,更包括电视戏曲自身如何传播的问题。本文从当前电视戏曲的传播现状出发,提出了电视戏曲区域化传播的策略,并从理论上对其进行了论证,同时对电视戏曲栏目区域化传播的实现进行了策划与设计。  相似文献   

2.
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新时代,传播好、传承好、发展好戏曲艺术任重道远。电视戏曲节目是传播戏曲的重要载体。眼纳千江水、胸起百万兵。在全媒体格局下,戏曲传播面临更多机遇与挑战,需要广电媒体从戏曲节目内容价值、表达形态、时空路径、传播渠道、受众圈层等维度进行多元拓展,以激活戏曲活力,拓宽传播破圈路径,赋能戏曲焕发时代新彩,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相似文献   

3.
中国戏曲独具魅力,与古希腊悲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长期以来凭借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在艺术领域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近年来,随着文化事业的全面发展,戏曲传播也成为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点话题.新媒介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戏曲传播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其传播方式也必然深受影响,直接关系到中国戏曲的未来发展.由王廷信所著的《20世纪戏曲传播方式研究》一书,以20世纪戏曲传播问题为研究主题,系统全面地介绍分析了20世纪戏曲传播的社会背景、动力机制,并就戏曲传播中的本位传播和延伸传播两个层次进行了专门阐述,对当前优化戏曲传播机制,推动中国戏曲传承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现代戏曲在传播过程中,试图激活戏曲的细胞并使之健康发展。在现代戏曲中,主题与形式达成高度的谐和,艺术美与观赏性双美并举,继承和创新形成高度的共识,寻找着戏曲既立足本源又触摸未来的发展基点。这是现代戏曲之所以传播并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以来国内学者的戏曲跨文化传播研究,侧重戏曲的对外传播与异质文化对戏曲的接受、异质文化对戏曲的影响两个方面,学理意识上经历了从“比较文化学”到“跨文化传播学”的转变,这种转变必然带来戏曲跨文化传播研究向传播层面的开拓,戏曲跨文化传播的障碍、大众媒介对戏曲跨文化传播的作用等方面的探索将获得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6.
当今以电视文化和电视传播为主导的背景下,传统的戏曲文化作为剧院艺术受到了快餐文化的严重冲击,那么戏曲文化该如何应对快餐文化的挑战?如何更好地利用电视手段发扬本体?本文认为,积极融入文化传播大潮,建构具有电视特色的戏曲文化形态,实现有机的整合与创新,这是文化传播中戏曲文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曹凤群 《兰台世界》2016,(5):156-158
明代私人藏书家对戏曲传播有着特殊贡献,通过保存、传抄、递藏的纵向传播手段及以选辑刊刻为手段的横向传播行为,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戏曲文献消亡的风险,而且出版发行了诸多优秀的戏曲文献,并较大提高了戏曲文献的传播面积,促进了包括戏曲文献在内的众多通俗文献的商业化运转。  相似文献   

8.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戏曲考原》中说."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戏曲用传统歌舞表演故事,故事是戏曲的核心。把这个核心传播到听众中去.是普及戏曲艺术,弘扬民族文化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广播戏曲故事融广播的凝练和戏曲唱.念、演播式的说为一体.复述舞台戏曲故事.是吸引潜在听众和开发未来听众的最直接、最有效的节目样式。  相似文献   

9.
杨玉 《东南传播》2021,(8):87-91
戏曲文化的普及传播是稳固戏曲生态金字塔的基础,自媒体平台带来新的传播范式.经过对246个戏曲微信公众号在连续61天内的大数据进行多维度分析发现,自媒体平台上的戏曲传播力主要集中在民间,以非原创的特定剧种普及欣赏为热门内容.公众号可以通过共享优质视频资源、优化图文排版、增加趣味度的方式提升戏曲传播力.但是,用发布戏曲无关内容来增加公众号热度,无助于拓展戏曲传播力的广度与深度.更新频次与戏曲传播力没有直接关联,但公众号可以通过稳定推送频率来培养受众的接收习惯,早晚的5点至8点段是两个发布的黄金时段.  相似文献   

10.
中国历史上许多优秀人物通过戏曲艺术的演绎,得到长期而又广泛的传播。本文以宋代包拯和元代姚天福为例,通过两人在传统戏曲剧目中所占份额的对比,以及戏曲艺术对他们形象的进一步突出、夸张、放大,阐述了传统戏曲对历史人物传播的特殊作用和贡献,并提出加强新编戏曲历史剧创作演出对树立正能量,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戏曲广播节目编辑、传播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首先对戏曲广播节目编辑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戏曲广播节目的传播方法,希望能够对促进我国戏曲广播节目科学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陈强 《今传媒》2017,25(11)
近些年来,由于国内对物质文化的扶持力度降低和减少,山西晋剧也面临同样的困境,在新时代娱乐媒体的发展,中国古戏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如何与新媒体共同发展,是新时代发展下古戏曲要面临的难题.文中通过对戏曲背景介绍,分析新时代下晋剧的前景和宣传的强势之处与不足,深层次的了解如何用新时代媒体实现戏曲的传播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娱乐化背景下的戏曲文化传播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残曲文化在当今传播娱乐化的社会中出现了传承艰巨的现象,为更好地传承与发展我国的戏曲,应将娱乐化这种传播方式充分运用到戏曲传播的过程中去.  相似文献   

14.
张娅 《青年记者》2013,(20):129
电视戏曲是我国最具民族文化特色、最为独特的电视艺术形式,以下浅谈几点发展电视戏曲栏目的建议:一、发展之点:栏目创新,元素融合。栏目形式要创新,内容要创新,栏目的主题更要提升。当然戏曲本身也必须与时俱进,在传播戏曲经典的同时要关注戏曲新秀,充分展示优秀戏曲新星的功底和风采,激发更多受众对戏曲的兴趣。二、发展之源:立足本土文化,打造品牌栏目。俗话说,  相似文献   

15.
戏曲归根结底是一种舞台表演艺术。它的最本质的美学属性是来自于舞台的规定性。在艺术实践中,它又被人们基于对舞台的认识所形成的戏剧观所强化。因此,谈戏曲就不能离开舞台。但是,正如舞台产生戏曲一样,戏曲又严格地受到舞台时空的限制。这种限制大大地妨碍了戏曲的传播,  相似文献   

16.
浅析新媒体视角下传统戏曲的传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传统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在民众中有着深远的影响力。戏曲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媒介,广播、电影、电视推动了戏曲的艺术的传播。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以网络、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使戏曲的传播方式彻底改变,极大地推进了戏曲艺术的发展。而应对新媒体,传统戏曲行业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17.
中央领导每到新年前夕都要观看一次新年京剧晚会,这足以说明我国领导人对民族戏曲艺术的高度重视与提倡。广播电视亦随之而起,响应中央领导的倡导。除了中央电视台开设戏曲频道传播以外,春节期间,浙江、陕西、山东、黑龙江、河南等10家电视台联袂推出各具特色精彩纷呈的大型系列节目  相似文献   

18.
2011年5月14日,由中国传媒大学戏剧戏曲学电视戏曲方向主办的“戏曲的媒介传播研究”博士论坛在戏剧影视学院会议室顺利举行.中国传媒大学资深博导张凤铸教授、高鑫教授,文科科研处处长兼《现代传播》主编胡智锋教授,戏剧戏曲学刘丽文教授,艺术研究院施旭升教授、王杰文副教授,青年教师刘丰海、孟梅,戏剧戏曲学博士生云海辉、周斌、朱红昭、舒凌云、徐翠和硕士生们共二十余人出席论坛.  相似文献   

19.
梁柰 《传媒》2023,(20):73-75
随着网络视听技术的不断演进,广西戏曲文化的传播形式也不断创新,本文基于新媒体时代发展趋势,对广西戏曲文化在新媒体时代呈现的特征、存在问题等展开分析,探索如何更好地提升广西戏曲文化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新媒体技术日趋成熟,给社会各领域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本文力求从前沿传播理论与互联网思维的新视角来重新认识和阐释戏曲内在的文化意蕴,主张戏曲不仅是文化资源,也是一种媒介,履行着信息传播、公共交往、意义生成的使命,建构了一种新型的社会生活关系。本文以"可沟通性"的理念为主旨,从文化资源开发的"三重网络"入手阐述优化拓展戏曲可沟通性的具体传播策略,力求在将前沿传播理论运用于具体戏曲开发与传播实践方面做出积极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