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甘陇硕儒———刘尔孙功达刘尔火斤(1865-1931),字洞初、又宽,号晓岚、果斋、五泉山人。甘肃皋兰(今兰州市人)。他自幼刻苦读书,努力求学问道,终成为大儒。甘陇大地自明代中叶以来,渐受理学河东学派的熏染,形成一股醇儒的社会风气。被称为理学正宗的...  相似文献   

2.
蔡元培的美育思想是传统的儒学思想和近代西方美学思想(特别是康德的哲学以及美学思想)的融合,是建立在他的世界观、教育观和美学观基础之上的。蔡元培作为深受传统文化熏陶的中国知识分子,儒家哲学的中庸思想和传统道德教育中的美育思想对其影响尤为深刻。他对儒家中庸之道的尚中和、  相似文献   

3.
梁启超评价顾炎武为"清学开山之祖"、清代学术"黎明运动""第一人"。他总结了顾的学术精神及成就,并认为必须将传统治学精神与近代先进的科学方法结合起来,才能使中华学术发扬光大。梁启超这一学术思想及一批著作的形成,使他在上世纪20年代实现了由启蒙思想家、政治家到学术大师的角色转换。  相似文献   

4.
蒙古史学者沈曾植及其手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曾植是一位卓越的蒙古史学者,也是一位学识渊通的大儒;他生逢中外学术交流初通之际,因此成为最早享誉国际的中国学者;他以学者的身份探讨书法,对书法艺术和理论有所创新,是近代书坛的杰出代表;在政治上,他起初是维新派,民国时成为保皇派的成员,在近代史中是一位值得研究的重要人物。  相似文献   

5.
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西方学术分科观念与方法日渐为国人所重视、接受。同时,西方历史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学科纷纷传入中国,一些学者以近代西方史学与经济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的观念、理论与方法来研究中国的传统学术。西学东渐之下,中国传统学术体系开始发生重要变化,一些新的学术研究门类开始出现在近代中国学术的体系当中,并最终发展为独立的学科。中国学术体系与西方学术体系逐渐得以对接。这是近代中国学术发展一种极为重要的现象。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经济史学科的兴起,也昭示了这一学术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6.
作为表初大儒之一,王夫之的正统思想较为浓厚,其诗论大体以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为宗旨。他反对诗歌中有过激情绪,往往以风雅为标准来评价后世诗歌,推崇秦汉古封,贬低唐宋之诗;推崇抒情诗,贬代斜事诗;贬损民歌,反对人向民歌学习,从而使船山诗论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来说是一次史无前例的大浩劫,但先秦的璀璨文明之所以能在这次浩劫之后又焕发出熠熠的光辉,应该说秦末汉初的诸大儒特别是诸博士,功不可没。其主要贡献在于:一、保存和传承儒家经典,二、丰富和发展儒家思想。  相似文献   

8.
王夫之作为明末清初之大儒,不仅重视研习儒家经典,对老子哲学思想也有很多评述。在王夫之的学术体系中,一方面表现为对老子思想的批判,他认为老子思想中的轻礼、柔道、修身、养性等理论都不利于国家和个人的进步;但另一方面,王夫之也肯定了老子"静为躁君"、"功遂身退"等思想的现实意义,对老子思想有一定的认同。  相似文献   

9.
北朝时期,上党地区出现了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李兴业,他精通天文历法、建筑、音乐、术数,尤其对于传统的儒家经典有着高深的造诣,其成就对于中国古代的学术事业有着不可抹杀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近代大儒章太炎力主大学教育应严格区分师者与作述者.作述者虽弥足宝贵,却只有少数人堪当此任;为师者虽难有创作之功,却是大学中的大多数.二者须分工定职,各尽其能.他还以贬官学而扬私学的方式,强调了自由对于作述者之重要性.这些发表于上个世纪之初的卓越见解,对救治当今学弊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近代的墨学之兴,实与中国传统思想格局的嬗变过程相伴随。墨学由异端而正统、由隐而显的变化,表征着儒家独尊地位的逐渐瓦解。作为传统学术思想向现代转型的典型,近代墨学演化进程中所体现出的学与术的纠结、比较中西的研究轨辙,与中国近代学术的发展路径息息相关,思想学术史含义极为丰富,可为我们反思中国传统学术现代转型的成败得失提供有益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一提起朱熹,人们自然就联想到“大儒”。在“四人帮”横行时,朱熹被骂得狗血淋头,谁还敢谈论他学习语文的方法。其实,“儒”是指读书的人,“大儒”者,知识渊博的读书人之谓也。研究研究大儒朱熹学习语文的方法,对我们中学语文教师,何尝没有益处呢?心眼专一,是朱熹学习语文方法的要旨。他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不正中了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学只片面强调读、写,而不重视听、说的弊病吗?他特别强调“心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传统与现实--论张之洞的人才功能观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之洞是晚清时期重要人物,为了拯救危机,他根据自己信奉的儒家学说中的“人治”思想选拔、培养、荐举和使用了大量人才。在他根据不同的需要使用不同的人才同时,他还极力要求人才保护和继承儒家学说。这是他作为儒者在近代环境下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4.
本杰明·富兰克林(1706-1790)是美国著名政治家和科学家。1776年曾参加起草著名的美国《独立宣言》;1740年创办了世界有名的宾夕法尼亚大学(费城大学前身)。他在业余时间还从事自然科学的研究,首次揭开雷电之谜,被誉称为近代“偷天火”的人——正是他在1752年,冒着生命危险,通过  相似文献   

15.
哲学近代化和科学技术近代化是同步发生和发展的。中国传统哲学和传统科学技术,都未能从自身内部实现向近代化转变,但在明清之际却已经萌发了转变的胚芽、因素和趋向,无论是用启蒙思潮还是用实学思潮来描述这一时期的历史性变化,都体现出这一时期崛起子学术领域的一大批卓有成就的哲学家和科学家勇于探索、潜心治学的历史性贡献。宋应星(生于1587年,卒于顺治或康熙初年)是其中有着重大贡献的杰出人物之一。他以不朽的科学名著《天工开物》(1637年刊行)著名于世,书中所表达的技术观与他在崇祯年间刊行的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知识分子代表梁启超以开拓者的胸襟,吸纳百川,兼容并蓄,大胆无畏地投入到近代学术文化的创建之中,呕心沥血,著述不止,终其一生,为后人留下了1,400多万字的恢宏巨著,成为中国近代学术界领袖。伴随其成就的硕果累累,是他鲜明而不朽的学术精神。这种精神不仅是梁启超成为大师级学者的重要砝码,更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7.
正对于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抒情传统,即历代积淀的情感意蕴与审美内涵的体察与探讨,自先秦以迄近代,由儒家之注疏,到通论性文论著作,再到各种具体的诗话、词话及作品评点络绎不绝,由最初的涓涓细流终而汇成江海,先后出现了陆机、刘勰、锺嵘、司空图、严羽、金圣叹、王夫之、浦起龙、方玉润、王国维等在这一领域各具特色与成就的杰出学者。民国年间,探讨古代抒情传统之传统学术受到西学东渐  相似文献   

18.
创办于晚清的尊经书院是近代四川最有影响力的书院之一,在近代社会文化转型的背景下,尊经书院成为四川地区教育发展与学术传承的重要场所.尊经书院以传统经学教育为主,对晚清时期四川的经学发展有重要影响.在张之洞、王闿运、宋育仁等人的影响和作用下,尊经书院促进了晚清四川地区学术文化的发展,给这一时期经学的发展带来了"汉宋兼采"、"古今会通"和"通经致用"的新气象.尊经书院给晚清时期四川学术带来的不是传统"蜀学"的复兴,而是近代"新擘"的兴起.  相似文献   

19.
论王国维对中国近代学术的三大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术界对王国维于中国近代学术发展的贡献缺乏专门研究。他对中国近代学术有三大贡献:第一,他构建起“无中西无新旧无有用无用”的新学术,从理论上解决了学术的中西新旧之争和学术经世与求真的矛盾,后来的学人继此而推促中国学术走上比较参证、融贯创新之路;第二,他对中国传统的治学手段与西方近代的科学方法浑然一体的娴熟运用,为近代学界树立了典范,“互证法”和“因疑得信法”影响深远;第三,他关心国运世变,以中国学术之存亡为己责,奋然兴学以图强国,这种“遗世而不忘世”的学者态度,在近代学术界极有回应。  相似文献   

20.
作为汉初儒家学者的代表人物之一的韩婴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典籍中的天人理论,构筑自己的天道观。他首先赋予“天”以意志、情感及人类道德属性,并具有无上权利,同时用大量的篇幅论证“天谴”及“祥瑞”,证明上天意志的存在。但他同时认为,人的作用也可以影响“天”的意志。把儒家的仁义道德伦理与其构建的有意志的“天”结合,为儒家的仁义礼制思想的真理性寻找“天命”依据。至董仲舒。儒学便发展成为更为精巧严密的思想体系,完成儒学的学术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