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萧雪 《顽皮娃娃》2007,(9):12-12
1.哇,河马的嘴巴好大!小朋友,嘴巴又叫“口”。你看“口”字像不像你张开的嘴呢?请你张开嘴,到镜子前看一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丁元番 《湖南教育》2005,(11):39-39
批改学生作文中的错别字的方法有很多种,但利用笑话批改,给学生留下的印象尤为深刻。学生把“一顿饭”写成“一吨饭”,我就说“:一吨等于一千千克,只有鲸鱼才吃那么多。”学生把“兔子”写成“免子”,我就说“:兔上面的一点是小白兔的短尾巴,小白兔没有短尾巴就不可爱了,你千万别把它免了。”学生把“嘴”写成“觜”时,我就说:“‘口’旁好比人的嘴巴,没有口旁就等于没长嘴巴,吃饭只能从鼻孔进去。”学生把“武”写成“武”时,我就开玩笑说“:你是怎么把打虎英雄武松的腿打断的呢?请你告诉我!”学生“士”、“土”不分时,我就用老百姓改对联…  相似文献   

3.
一口田旁边有神的保佑,是福。一口田上面加个屋顶,是富。一口田长了脚,要你行动,要你进取,去得到那一口田,是逼。上班的人,星期一早上不想去,还得去,因为生活逼。念书的学生,每天放学不想做功课,还得  相似文献   

4.
《中文自修》2010,(4):46-47
题目看似简单,但所赋予的信息在审题时不可忽略,“一路”一词需写出一段经历或展现一个过程。“与你”两字要读出“与你”的一个对象,要从。我”或“他”的角度入笔叙述。“同行”则包含两个信息,一是重点写“你”的故事,二是“我”或“他”需是亲历者,或是旁观者。按常识,用第一人称“我”的视角写,比较讨巧。  相似文献   

5.
字的哲理     
挫:想事事“坐”等到“手”的人,必定事事不顺。否:真正反对你的人,往往“不”表现在“口”上,而是藏在心里。  相似文献   

6.
朱熹曾说过:“读书有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起初,我对这句话不太理解,并且产生了疑问:为什么要先说“心”,再说“眼”,最后说“口”呢?  相似文献   

7.
字谜乐园     
《小学生时空》2010,(9):54-54
一、趣味识字歌 三字进门是姓“闫”, 王字进门要“闰”年, 人字进门金光“闪”, 口字进门有学“问”, 日字进门有时“间”,  相似文献   

8.
买“喊蛋”     
一天,外婆上街买咸蛋。买的人很多,外婆就耐心地等着。轮到她了,外婆突然看到咸蛋摊的牌子上写着“喊蛋五角一只”。外婆就悄悄地把“喊”的口字旁擦掉了。那位卖咸蛋的婆婆看见了,就问外婆:“你干什么?”外婆开玩笑地说:“你卖‘喊蛋’,那你为什么不喊?既然‘口’用不着,我就把‘口’擦掉了,你卖咸蛋吧!”  相似文献   

9.
“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一定会是纽约州的州长”,一句普通的话,改变了一个学生的人生。此话出自美国纽约大沙头诺必塔小学校长皮尔·保罗之口,话语中的“你”是指当时一名调皮捣蛋的学生罗杰·罗尔斯。  相似文献   

10.
有则谜语的谜面是“耳到、眼到、口到、心到”,其谜底是:“聪”。细细玩味这个谜语,觉得其中蕴含着深刻道理。“聪”的确是由“耳”、“眼”、“口”、“心”四个部件构成的。由此我想到,一个聪明的班主任也必须要具备“长长”的耳朵、“亮亮”的眼睛、“会说”的嘴巴和“善思”的心灵,因为只有充分调动视觉、听觉、语言、思维各个器官的作用,全方位投入,才会耳聪目明,才能极大的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1.
《中学科技》2008,(4):38-39
可能你要问,这“搜狗”是何方神圣?告诉你,牛牛这儿所说的“搜狗”是指“搜狗输入法”。为什么用了“搜狗输入法”,就能够一次“输”个够呢?且听俺慢慢道来。  相似文献   

12.
做班主任工作要勤,可勤也要讲点艺术。勤要勤到点子上,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一、班主任工作要“口勤” “口勤”并不意味着教师要滔滔不绝地说,上课讲,下课还讲。“口勤”要适当,要经常变换角度,变换方法。如:有个学生老是不完成作业,书写了草,我专门找他谈过  相似文献   

13.
钱正权在《小学语文教师》2010年第7—8期中撰文阐述了教师应如何听课这一问题。一、听课要有认真的态度不要以为听课只是“听”和“看”,其实你一旦坐进教室,就不是一个旁观者了,而是一个参与者,你是在与上课老师进行“对话”,  相似文献   

14.
我的爸爸今年37岁,中等个头,长相平平,可他却有一口特引人注目的牙齿——黄乎乎的。也许你会问:“你爸爸是不是每天都不刷牙呢?”不,不,不。恰恰相反。说出来你可不要见笑,他可每天都刷三次牙,绝不会漏刷一回。但是为何仍是一口“金牙”呢?只因他有个不良的嗜好——抽烟。  相似文献   

15.
解语 《河南教育》2005,(8):52-53
解语:我是一位中学教师,对待工作还算努力。可我并不是一个随遇而安的人,总想到条件好、待遇高的学校,做一些有挑战性的工作,或者干脆改行换一个职业干干。每每有“跳槽”的举动,就会遭到同事们的非议和领导的白眼,好像你这个人有点儿不安分守己,甚至是不务正业,似乎教师“跳槽”是一件可耻的事儿。难道说干上了教师这行就不能“跳槽”了吗?虞城县晓阳晓阳老师:解语想问你一个问题:你喜欢你目前的教师职业吗?如果你还执著于教师这个职业,解语不希望你轻易改行去做别的行当。与其重新挖掘一口新井,不如把你当下的这孔井挖得更深一些。如果真…  相似文献   

16.
师者箴言     
《今日教育》2009,(12):5-5
“看课”与“看客”同音,但看课的时候不能当看客。因为看课的同时要学会“拿来”。把别人的好东西拿来,这是一种敏锐,也是一种智慧。“拿来”不是照搬,因为“仿人者死”。拿来者。“扬弃”也。“拿来”要善于取舍,该拿则拿,不该拿的就弃。成功的“拿来”会让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重庆市沙坪坝区育英小学 朱冲  相似文献   

17.
要了解《灵山》的叙事特点,首先要了解高行健在小说中围绕“你”、“我”、“他”讲了些什么。整部小说共八十一章,其中“你”出现了三十八章,“我”占了四十章,“他”有三章。“你”、“我”、“他”犹如行者,在小说中一直是处于“在路上”的状态。因此,要弄清小说的叙事结构、技巧、目的及效果,就要首先弄清这三者在小说中各自的行踪,然后才能对小说的其他因素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8.
“你是强盗!抢了我的用法”“谁希罕你,你才是强盗,你还抢了我的用法呢!” 白猫警长忽然听到一阵吵闹声,急忙转过墙角一看,原来“戴”和“带”正在那里吵得不可开交。  相似文献   

19.
亲爱的追求者: 您好!我是“机遇”。受你日日追求朝思暮想的“成功”所托,我决定给屡遭失败的你写一封信,希望你及时醒悟,从我的建议中获得一些启示,以早日与你的“成功”相遇。  相似文献   

20.
林小英 《江西教育》2012,(Z1):56-57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个校长只有打造一支极具战斗力的、高素质的教师团队,才能经营出一所好学校。那么如何打造一支优质教师团队呢?我想起了清代刘墉的三句话:"逼"是长了脚的"一、口、田",是要你赶紧行动,催你奋发进取,去争得那"一、口、田";"富"是"一、口、田"的上面加个屋顶,表示有房子有田地;"福"是"一、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