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事件取样法对大班幼儿在科学游戏中与同伴发生合作行为的真实过程进行观察、记录。结果表明:性别差异会影响合作行为的发生;结对游戏是合作行为的主要背景;共同游戏是合作行为的重要主题;单向控制是合作的主要方式;合作水平主要处于自发性协同阶段;关系亲密的同伴间合作几率更高。  相似文献   

2.
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机遇与挑战共存的时代 ,我们必须把幼儿培养成既有竞争意识又有合作精神的现代人。几年前 ,我国学者曾对北京市1000余名4~6岁幼儿的合作行为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只有30 1 %的幼儿能经常与小朋友合作 ,而69.9 %的幼儿合作行为较为缺乏 ;当同伴遇到困难时 ,只有24.2 %的幼儿能表现出合作行为 ;当活动材料缺乏时 ,只有10 %的幼儿选择与同伴合作。”① 可见 ,幼儿合作行为的发展还比较滞后。如何培养幼儿与同伴共同生活与合作的能力 ?一种新颖且富有成效的教育理论———合作学习理论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启示。一、合作学…  相似文献   

3.
张帆 《幼儿教育》2004,(12):10-11
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机遇与挑战共存的时代,我们必须把幼儿培养成既有竞争意识又有合作精神的现代人。几年前,我国学曾对北京市1000余名4~6岁幼儿的合作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只有30.1%的幼儿能经常与小朋友合作,而69.9%的幼儿合作行为较为缺乏;当同伴遇到困难时,只有24.2%的幼儿能表现出合作行为;当活动材料缺乏时,只有10%的幼儿选择与同伴合作。”可见,幼儿合作行为的发展还比较滞后。如何培养幼儿与同伴共同生活与合作的能力?一种新颖且富有成效的教育理论——合作学习理论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4.
合作能力指的是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学生互相协调、配合并为了目标努力的过程,幼儿合作主要体现在生活、学习以及游戏三个方面,考验幼儿共同协作、明确分工等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达到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但是从实际的幼儿教育来看,大部分幼儿或多或少都存在独占玩具或食物的行为,没有分享意识,也没有掌握与同伴相处的方法,严重缺乏合作能力。之所以出现这种原因,主要是由于幼儿受到家长的溺爱从而形成不良习惯导致的。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将培养幼儿合作能力当作重点,为幼儿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社会目标中要求幼儿要“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在对北京市1000余名4岁~6岁幼儿的合作行为研究的结果表明,实际上只有30.1%的幼儿能经常与小朋友合作;69.9%的幼儿合作行为缺乏;当同伴遇到困难,只有24.2%的幼儿能表现出合作行为;当活动材料缺少时,只有10%的幼儿选择与同伴合作,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当前幼儿的合作能力较差。幼儿期是人一生中行为习惯的养成时期,是个性和品格萌芽与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有助于幼儿良好的个性成长与优秀品格的培养,为情商发展奠…  相似文献   

6.
合作行为主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达到共同的目标而协调活动,以促进某种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的结果得以实现。它是儿童社会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与友爱、分享、谦让等都属于亲社会行为。幼儿在与人交往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合作意识与合作水平,很大程度上表明了幼儿的交往能力以及人际关系质量,懂得合作、善于合作、乐意合作的幼儿一般拥有良好的同伴关系,在社会性发展方面明显地要处于领先地位。学前阶段是幼儿合作行为发展的重要阶段,经历了从无到有的一系列连续的发展过程,并且为以后这方面能力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0岁~3岁合…  相似文献   

7.
幼儿阶段是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否具有社会交往能力是衡量幼儿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的主要依据。有些幼儿性格内向、任性、喜欢独处,不愿与同伴交往,不愿参与集体活动,不愿进入陌生的环境,在交往的过程中与同伴发生矛盾、冲突甚至伤害对方等行为,这些都是幼儿缺乏社会交往能力的表现。幼儿只有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友好相处、遵守行为规则,才能逐步适应环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游戏等,是其学习的重要途径。因此,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长沙市某幼儿园86名幼儿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测量法、自然观察法和访谈法考察了幼儿在交往过程中的友谊形成行为,以期揭示同伴文化对幼儿友谊形成和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1)幼儿群体中存在丰富的同伴文化,“同伴互动”是友谊形成的先决条件;(2)幼儿在友谊形成的过程中所出现的合作、分享或冲突等行为均受其自身同伴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同伴接纳”、“同伴关注”等同伴文化的要素对于幼儿友谊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3)同伴文化通过外部和内部两条途径影响幼儿友谊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幼儿园教育应该关注同伴的合作行为,要依靠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并将幼儿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纳入幼儿团课程目标体系中,其中,幼儿"观点采择"能力的培养是切入点.教师应尽量给幼儿提供与同伴交往合作的机会,并及时有效地对幼儿同伴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主要通过观察法了解中班户外体育游戏中合作行为的特点,包括合作主题、合作策略、合作水平,以及在同伴关系中的分布情况。本研究以120名中班幼儿为观察对象,观察并记录在户外体育游戏中幼儿自主的合作行为。结果发现:(1)中班幼儿合作行为主要是共同游戏;(2)协商是中班幼儿合作行为的主要策略;(3)中班幼儿的合作水平主要处于自发性协同阶段。最后,针对如何提高幼儿合作能力,从游戏种类、游戏环境、合作榜样、合作技能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前有关幼儿合作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发展阶段与影响因素方面。研究者对幼儿出现合作行为的时间与发展趋势尚未取得一致看法,对影响合作因素的分析则开始从强调外部因素转为关注内部因素,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探讨个体人格与认知对合作的影响。未来有关幼儿合作的研究应在研究方法与内容上进行拓展或创新,应更多关注幼儿在真实生活情境中的合作行为,运用更为成熟的脑成像技术与微观发生法深入地探究幼儿合作的内部认知神经机制与心理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采用实验方法对3—6岁408名幼儿合作学习的水平与特点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幼儿期各年龄阶段都有合作行为存在,但4岁左右合作行为发展最快;幼儿期合作学习水平呈现出先提高后略微下降的趋势;女孩比男孩更倾向于合作;合作学习小组的构成人数对合作学习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儿童情绪调节的研究范式主要有量化研究和质化研究两种。量化范式中的研究方法主要有问卷法、VIPS法、PAM法、HR法、情境法和脑认知成像技术;观察法和访谈法是常用的质化研究方法。这两种方法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心理现象进行研究,如果能够将二者进行有机结合,把对生理指标的研究、行为的研究和认知的研究成果加以融合,以此掏建一个合理、科学和动态的儿童情绪调节模型,那么此研究领域将有可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4.
儿童合作行为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作行为是儿童社会性发展与教育中重要的一环。梳理国内外学者对儿童合作行为的研究状况,将有助于我们明确未来的研究方向,更好地培养儿童的合作行为。  相似文献   

15.
实施阶段是幼儿合作学习活动的主要环节,它直接影响着活动的质量.因此教师应着重提高指导能力.幼儿合作学习实施阶段的指导策略主要包括正确把握开展合作学习活动的时机、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适时调控活动过程、充分展示合作学习活动的成果等.  相似文献   

16.
Contextual and interpersonal factors contribute to the nature of children's conflicts.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effect of resource availability on dyadic interaction of African American 3-5 year-olds in a painting activity that required the resource. Forty-eight, same-sex dyads were videotaped in two resource conditions: a Limited Condition with one brush and one piece of paper and a Plentiful Condition with two brushes and two pieces of paper. The Limited Condition promoted more resource and task conflict, while the Plentiful Condition promoted more nonconflictive social and task interactions. Boys engaged in more resource, while girls engaged in more social behavior. Contingent probability analyses of interactive behavior in the Limited Condition showed that cooperative offers and waits, and competitive grasps were the most successful strategies. The interdependence of children's strategies generated unilateral and mutual oppositions. Mutual goal attainment occurred by sharing the resource and engaging in alternate behavior. Reasons were ineffective. The results underscore the role of resource scarcity and of reciprocal interaction in children's conflicts. Children resolve object conflicts independently and accomplish their goals by influencing and adjusting to their partner's goals. Resource availability and children's conflict management patterns may determine the need for adult intervention.  相似文献   

17.
加强儿童移情训练,促进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亲社会行为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方面,儿童移情能力的发展对提高亲社会行为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掌握儿童移情能力的发展过程,对儿童进行恰当的移情训练提高他们的移情能力,从而促进其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选取80名幼儿作为被试,采取实验班和控制班前后测实验设计,利用故事讨论、教育游戏、生活实践等形式对幼儿进行训练,研究合作训练对幼儿合作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合作训练能够有效提高幼儿的合作水平和合作能力;合作能力和技能能有效地迁移到幼儿的其他合作活动中;合作训练对大小不同的合作团体的成绩有显著影响;合作训练对不同性别儿童的合作行为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The present research proposes and tests an attributional model of parent cognition. Derived from correspondent inference theory, the model emphasizes that parents assess children's behavior primarily by determining whether that behavior reflects children's intentions and dispositions or, instead, constraints on children's control of behavior from situational pressures or developmental limitations in knowledge and ability. In 2 studies, support was obtained for 4 predictions. First, findings show that parents' assessments of children's behavior are closely tied to the developmental level of the child. As children developed, parents thought children's behavior was increasingly caused by personality dispositions and was increasingly intentional, under the child's control, and, for misconduct, understood to be wrong. Second, parents' affective reactions to misconduct were related to their assessments of its cause and, third, became increasingly negative as children developed. Positive affect, in contrast, was unrelated to attributions for children's positive behavior. Fourth, parents' assessments of children's behavior were affected by the behavior's desirability. Parents thought children's altruism was more intentional, dispositional, and under the child's control than children's misconduct. Implications for how parents assess and react to children's behavior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0.
气质活动性是影响儿童心理行为发展的重要因素,探讨儿童气质活动性和父母教养因素的相互作用已经成为气质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集中介绍了国内外关于儿童气质活动性及其与父母教养因素相互作用研究的新进展,并对未来的研究工作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